课件22张PPT。2014年中招备考回顾考题 探究规律
明确考点 解密中考一、中考成绩差距背后的主要原因1.平时能力训练与中考能力要求的差距
2.问题、习题与考题之间的差距
3.讲师、督师与导师的水平差距
4.学情诊断与学法指导的差距
5.课程标准与选拔标准的差距
6.教学针对性与时效性的差距二、复习备考课的特点1、重复性:由此及彼的联系,由浅入深的探究
2、主题性:复习主题的提炼,命题思路的归纳
3、计划性:复习周期的安排,遗忘规律的运用
4、针对性: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学反思的感悟
5、选择性:有效教学的自信,用教材教的智慧
6、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面向社会的联系
7、探究性:深度参与的体验,深度思考的收获
8、生成性:思想观点的碰撞,学习成果的转化三、有效复习的秘诀1、把握四个“得”
识得:阅读、听讲-知识层面
习得:练习、模仿-技能层面
思得:比较、反思-价值层面
悟得:总结、感悟-智慧层面
2、训练四道题
做一题,明一理;
解一题,通一类;
练一题,思一得;
考一题,增一智。
三、有效复习的秘诀3、感悟四个理
条理养成习惯
道理掌握方法
天理探索规律
哲理辩证思维
三、有效复习的秘诀4、探究四个点
必考点:
常考点:
新考点:
备考点:三、有效复习的秘诀5、做好四个化
小——大题化小
巧——难题化巧
简——繁题化简
奇——常题化奇
三、有效复习的秘诀 2013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与检测》进行设置。其中《说明与检测》是对《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具体化,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坚持能力立意、全面考查是试卷命置的基本指导思想。13年试卷仍然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四个板块组成,选材上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实际,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突出语言的鲜活性和实效性,以检测学生 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 养,尤其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四、中考命题指导思想1、 试卷结构保持稳定,知识点的考查稳中有变。
2、试卷选材突出语言的鲜活性和实效性,既贴近生活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3、试题设计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开放性、选择性加大。
4、文言文考查坚持课内外比较阅读,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5、文以载道,作文题突出精神引领价值, 激活学 生 生活积累,引发真情抒写。五、河南中考语文试卷特点 试卷由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四部分构成,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鉴赏评价五级认知水平。
卷面大概阅读5000字左右,做答大约书写2000字左右。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六、2013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3年命题意图:“积累与运用”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共有6个题:第1题字音辨析、第2题字形辨析、第3题句子衔接、第4题古诗文默写、第5题名著阅读、第6题综合性学习。其中考查的能力层级包括识记、理解、分析和鉴赏评价,字音、字形和默写考查的是识记能力;句子衔接需要具备从段落整体来整合具有连贯性的各个分句的分析能力,属于较高能力,有一定难度;名著阅读考查识记基础上的鉴赏评价能力;综合性学习的3道题考查的是3种理解能力。 考情分析:满分28分,郑州市平均分15.89分,其中第1、2、4、6(1)题得分率在60%以下,失分 较多的是第1、2题。1、积累与运用 2、现代文阅读 2013年现代文阅读命题意图:本部分有两篇有阅读,记叙文《放学》和说明文阅读《“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共有9个题。从整体理解、内容概括、形成解释、作出评价、解决问题等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间接考查了学生对文体知识的把握。题量较大,灵活性题型较多,涉及多项阅读能力,难度上中等偏难。 答题情况:满分28分,平均分17.36分,其中记叙文阅读10.83分、说明文阅读6.53分,较2012年分数略有提高。失分较多的有第10、12、13、14题。 3、古诗文阅读 命题意图:古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内外文言文的理解、掌握情况,今年比较阅读的是《桃花源记》与《雪窦游志》,从常用实词、翻译、文章理解等角度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古诗阅读考查的是杜甫的《春望》,两个考查角度:思想情感与赏析炼字。 考情分析:满分14分,平均分10.36分,比去年略简单些。失分较多的有第19、21题。 4、作文 命题意图: 今年作文命题依然采用了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二选一的形式。第一道题是命题作文:让路。既可以写本意的让路,也可以写比喻义“让贤” “让位”;第二道题是材料作文,主旨指向了逆境、困难、挫折、磨难等。 考情分析:满分50分,平均分42.09,失分原因颇多,如未很好的理解第二则材料,对寓意理解不透,审题出现偏差,出现了偏题现象,写成了“帮助” “考验”;写作流于表面,文章缺乏深度,缺少具体的细节描写,缺乏真实感受,写的较平淡;缺少新意,不能根据内容选择独特的结构形式和语言;有的文章明显带有背范文硬往上套的痕迹,甚至有抄袭前面现代文阅读原文的现象;字体潦草,字数不够,卷面不整洁等等。七、积累与运用考点八、记叙文阅读考点九、议论文阅读考点十、文言文阅读考点十、文言文阅读考点十一、古诗词赏析考点十一、古诗词赏析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