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2 20:3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单元练习
单选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吟唱(yín) 炽热(chì) 憎恶(zèng) 颠沛流离(pèi)
B. 呜咽(yè) 哺育(bǔ) 亘古(gèn) 悲天悯人(mǐn)
C. 门框(kuàng) 荒僻(bì) 愧怍(kuì) 锲而不舍(qiè)
D. 俯瞰(kàn) 迸溅(bèn) 耻辱(chǐ) 妇孺皆知(rú)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絮说 孤孀 疮疤 门槛 凹凼 B. 憎恶 菩萨 书斋 糟糕 醒悟
C. 烦琐 哀悼 塌败 取缔 惶恐 D. 霹雳 粗茁 烦燥 侮辱 镶嵌
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退下来后,义无反顾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近6万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 《开学第一课》介绍了几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C.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大事,但是有许多温馨感人的小事时刻发生着。
D. IS恐怖分子在叙利亚被政府军打击之后,气冲斗牛,扬言要实施报复。
4. 在语段甲、乙两处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语段一: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甲)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语段二: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乙)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A. 破折号 破折号 B. 分号 句号 C. 破折号 句号 D. 分号 破折号
5.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小小的优点,由于________等原因常常被忽略了,不要说是一点点地放大它了。每个________的生命中,都蕴含着一座丰富的金矿,________肯挖掘,沿着它________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
A. 自私 风平浪静 即使 也 B. 自私 平淡无奇 只要 也
C. 自卑 风平浪静 即使 就 D. 自卑 平淡无奇 只要 就
6. 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乐府以叙事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格言式的教训和人生的感叹等等
②此外便是相思和离别之作
③这些都是一般人所喜欢的题材
④历史及游仙的故事也占一部分
⑤其所叙的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②⑤④① C. ⑤④②①③ D. ⑤①②④③
7.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阿长与<山海经>》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现了她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
B. 《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C. 在《台阶》一文中,父亲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了读者的多元思考。
D.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为谥号,“陈康肃公善射”中的“康肃”即为谥号。
8.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微不足道 但微颔之 B. 言外之意 康肃笑而遣之
C. 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D. 尝射于家圃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王》一文描写老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写他的“善”,一是写他的“苦”。
B. 《台阶》一文以“台阶”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了父亲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故事。
C. 《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中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但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如长妈妈谋害了“我”的隐鼠。
D.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10.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拟人)
B.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比喻)
C.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反复)
D.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排比)
二、默写
11. 根据提示填空。
(1)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4)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5)《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 , 。
(6)我们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为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安全,戍守边疆的战士们有家不能回,思念家乡只能朝家的方向眺望,如岑参的《逢入京使》中所写的“ , 。”
三、语言表达
12. 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写出张琳的转述语,要求: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50字。
李蓉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张琳星期天到医院探望她。李蓉请张琳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教语文的郝老师,并让张琳代自己向郝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郝老师能批改好,让张琳后天来时带给她。
第二天,张琳把李蓉的作文交给郝老师时,对郝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13. 请你参加以“小人物的精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活动一:赞精神】改变世界的不只有大人物,小人物也凭借着他们的韧劲为生活添彩。请将“韧”字的笔画按顺序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米字格中。
【活动二:知特征】课本中也有许多值得品析的小人物,同学们计划制作“小人物群像特辑”,请你从所给人物中任选一位,参考示例为该人物写一句介绍语。
卖油翁 老王 阿长
示例:寿镜吾,一位可亲可敬,热爱读书的质朴博学的教书先生。
【活动三:谈收获】活动结束后,老师在教室开设“我看小人物”留言墙。请在留言墙上留下你的感悟。
五、现代文阅读
14. 阅读罗瑞花的《早起》,完成各题。
①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每天黎明即起,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微光亮,拿木梳梳理好短发,用发夹夹好,精神利落地开始一天的忙碌。
②在勤劳的农家是没有一个闲人的,只要不生病就不会停下手中的活儿。八十多岁的桂鑫爷爷大清早就在庭院里编竹筛竹箩、扎竹扫把、削竹筷子,他能把一根竹子变出许多物件;快九十岁的白秀奶奶天一亮就坐在门口在干瘦的腿上搓麻绳;在天刚破晓的寒气里,男人扛锄赶牛往田野走去,女人穿梭于厨房、菜园,小孩子帮着打扫庭院、生火煮饭、看管弟妹、喂养鸡鸭……
③爹是一个没有土地情结的农民,在村里做木工、碾米、发电,后来又开代销店做生意。爹脑子活络,不断改善着家里的经济状况,但田里、土里、家务活儿全落在娘身上。娘对待农事一丝不苟,按照时令精耕细作,一锄土都不放过。在摘茶插红薯的季节,娘几乎是四点钟起床,提着马灯来到地里,就着朦胧月光或晨曦挖土、摘茶,天是在一锄一锄的土块、一片一片的茶叶里亮起来的。
④我儿时最初的早工是放鹅。天地间弥漫着润润的泥土气息,毛茸茸的小鹅吃着沾满露水的青草,当太阳兴高采烈地跳出云层,小鹅细细长长的脖子饱胀成了拔河那样的粗麻绳,我就可以赶着它们回家了。
⑤到七八岁时开始跟着姐姐去茶山摘茶叶。我们背着箩筐,揉着惺忪的睡眼,为着小贩挑担上漂亮发夹或书店玻璃柜中的连环画,在白雾茫茫中向茶山走去。早饭时娘过秤,秤杆下给钱,摸着那一个个硬币真是最惬意的事。最辛苦的是轮到家里为队里的牛割草。我一直不知道牛的舌子是怎么长的,竟然最爱吃两边有锯齿的苇草,割的时候手指要握紧苇草,稍松一下苇叶的锯齿就会让手鲜血淋漓。
⑥有趣的还是清早去捡菌子。雨后的早晨格外清爽,微风一吹,去了瞌睡来了精神。松树林子里,各种菌子比雨后春笋更肆意生长,它们是一窝一窝的,藏得紧,不轻易示人,寻找它们像寻找一个个躲猫猫的伙伴。但不管它们怎么躲也躲不过我们这些山里孩子贼亮贼亮的眼睛。黄黄的枞树菌、雪白的竹叶菌、红红的米浆菌,都是稀松平常的菌子,随见随捡而已,倒是那一抹淡绿的青头菌很是惹人喜爱,如果能遇上修长白暂还穿着荷叶裙的鸡腿菌那是值得尖叫的。我们一背篓一背篓地从山上背回菌子,在厢房木地板上堆成小山。娘把吃不了的菌子择净晒干,到春节时炒腊肉,把鸡腿菌磨成粉调菜,比味精还鲜。
⑦在娘的熏陶下,我成了一只早起的鸟儿。当别人还沉在昨天的烦闷里梦呓,或者醒在温暖的被窝里犹豫,我已经在晨曦中,在微风里,动起来了,从身体到思想。面对冉冉升起的太阳,我只想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想跑步想打球想跳舞想大声地朗读,想告诉世界,我醒了。
⑧梭罗说,黎明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宝贵的恩赐。我喜欢看天一点点亮起来,如一个睡醒的孩子欣欣然睁开眼。我看到环卫工人清扫完最后一片落叶坐下来点燃了一支香烟;看到小贩支起他们的摊位开始热气腾腾地买卖;看到菜农挑着满筐的嫩绿从不同的小巷汇集到街口子;看到学生打开课本,用世界上最美的姿态,最美的声音,迎来早晨第一缕阳光。
⑨早晨起来,我看到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如一树一树的花开。
(1) 本文重点写“我”在娘的熏陶下早起的往事,请选用原文词语填空。
放鹅→ →割牛草→
(2) 请结合语境品味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现力。
(3) 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 第②段和第⑧段都写了其他人的早起,有什么作用?
(5) 本文为什么以“早起”作为题目,请简要说明。
1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木耳
李娟
①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背阴面有成片浩荡的森林,那里安静、绝美,携着秘密。木耳一排排半透明地立在伏倒的树木上,它们是森林里最神秘、最敏感的耳朵,总会比你先听到什么,更多地知道些什么,却不为你所了解。
②那时候,知道这山里有木耳的,还只是很少的几个人,他们把木耳采回家也只是自己尝尝鲜而已。
③我妈却想靠它发财。我妈一心想找到野生的木耳。她爬山峰、下深谷,出去得一天比一天早,回来得一天比一天晚。每天回来,头发乱糟糟的,疲惫与失望折磨着她。终于有一天,她从森林里回来,拿着一根小树枝。树枝的梢头结着指头大的一小团褐色的、嫩嫩软软的小东西,像一个混混沌沌、灵智未开的小精灵。那就是木耳。
④从我妈找回第一朵木耳开始,生活中开始有了飞翔与畅游的内容,也有了无数次的坠落和窒息。
⑤当晾干的木耳攒够六公斤(平均九公斤湿木耳才能出一公斤干货)时,我们把它们仔细地包装好。我妈提着装有木耳的箱子,搭上一辆运木头的卡车去了山下。那天半夜时分我妈才回来,她兴奋地告诉我们,在山下小镇,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想买木耳作为礼品,他把六公斤木耳全买了,八十块钱一公斤!这远远比我们靠小店做生意赚得多,我妈高兴得直想飞回来。
⑥那个夏天真是漫长,我不知道究竟弄了多少木耳。每次我妈下山,想要木耳的人便闻讯而至,简直跟抢一样。我们就顺势把木耳价格涨到了一百块钱一公斤。
⑦渐渐地,另一些人也开始采木耳、卖木耳了。采木耳的队伍悄然扩大,采过木耳的痕迹满山遍野都是。木耳的生长速度极快,尤其在下过雨后,但采木耳的人一多,它的生长就赶不上采摘的速度了。木耳明显地少了,于是除了采木耳,人们又挖党参,挖虫草。只要是能卖钱的都挖,山脚下、森林边一片狼藉。秋天下山时,木耳已卖到一百八十块钱一公斤。刚入冬,又涨到两百块整。
⑧这时,木耳的用处已不是用来吃了,而是作为礼品和一种时髦的、用来消遣的东西,被用来进行秘密的交易,最终流传到一个本来与木耳没有任何关系的地方。
⑨又一年春天来临,木耳的世界疯狂到了极限。远在宁夏、甘肃的人也涌来了,山下的人爆满,到处都是。他们带着破旧的行李,露宿在河边那片废墟里。还来了铁匠,专门给大家打制挖野货时用的工具,炉火熊熊,贪婪地吞噬着早春的空气。进山的那两天,所有人背着铺盖行李,提着面粉粮油,扛着铁锹木铲,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向北走,进山、进山,对木耳狂热的渴望照亮了他们暗黑而疲惫的脸……来订购木耳的人已把价格出到了五百块钱一公斤。
⑩我们真有点怕了,我对我妈说:“今年我们还去弄吗?”
她也怕了,但她想了又想说:“不弄的话怎么办呢,你看我一天天老了,我们怎么生活……”
那么我们过去又是怎么生活的呢?那些没有木耳的日子,没有希望又胜似有无穷希望的日子,那些简单的、平和喜悦的日子,难道不是生活吗?我们几乎要忘了,忘了森林里除木耳之外的那些更多、更广阔、更令人惊喜的一切……
就在那一年,像几年前突然出现一样,木耳突然消失了,仿佛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样地没有了……森林里曾有过木耳的地方都似梦一样空着,真的什么也找不到了……大风吹过山谷,森林发出巨大的轰鸣。天空的蓝是空空的蓝,大地的绿是空空的绿。木耳没有了,森林里每一棵伏倒的树再也不必承受什么,它们倒在森林里,又像是漂浮在森林里。我觉得,那一年每一个人都在哭。
木耳再也没有了……其实,我们对木耳的了解是多么不够啊!
那一天我一个人进山,走了很远,看到前面有人。那是我妈,她还在找。远远的,我就看到她的附近有一朵木耳,整个世界最后的一朵,静静地生长着,但她没有发现。我站在那里,久久地看着她,直到看着她失望地离去。
(选自2019年第10期读者,有改动)
(1)赏析下面两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①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背阴面有成片浩荡的森林,那里安静、绝美,携着秘密。
②大风吹过山谷,森林发出巨大的轰鸣。天空的蓝是空空的蓝,大地的绿是空空的绿。木耳没有了,森林里每一棵伏倒的树再也不必承受什么,它们倒在森林里,又像是漂浮在森林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我妈找回第一朵木耳开始,生活中开始有了飞翔与畅游的内容,也有了无数次的坠落和窒息。”加下划线的部分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后一段揭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16.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注],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没人:能潜水的人。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尝射于家圃
③ 日与水居也 ④七岁而能涉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原因是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七、作文
17. 写作。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仰望星空,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名为“袁隆平星”,还有一颗编号为17606的小行星,名为“吴孟超星”,他们永远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颗闪亮的星,每个人都可以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请以“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③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解答】A有误,“憎恶”的“憎”应读“zēng”;B正确;
C有误,“荒僻”的“僻”应读“pì”;D有误,“迸溅”的“迸”应读“bèng”。
故选B。
2.【答案】D
【解析】茁拙, 燥躁。
3.【答案】D
【解析】“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含有褒义色彩。用在此处, 感彩不当。
4.【答案】D
【解析】甲处上句“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与下句“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是“我们夫妇”在“荒僻的小胡同”看到的两个场景,这两个场景是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号。乙处上句“我知道,我知道”意思是“我知道你不要钱”,下句“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表示话题转换,所以用破折号。
5.【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把句子的意思看懂,其次注意词语的语言环境,最后理解词语意思。
【解答】自私: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自卑: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根据语境,应用“自卑”。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平淡无奇: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排除ABC,故选D。
6.【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按逻辑顺序来判断句子的顺序。
【解答】此段话的话题是“汉乐府”的内容,“汉乐府以叙事为主”后面应承接⑤,“其所叙的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陈述汉乐府的主要内容。然后是④,陈述次要内容。接着是②,陈述数量很少的相思和离别之作。再接着是①,陈述数量最少的格言式的教训和人生的感叹。最后是③,综述这些题材受人喜爱的特点。综合排序为:⑤④②①③。
故选C。
7.【答案】A
【解析】“欲抑先扬”说法错误,应是“欲扬先抑”。
8.【答案】D
【解析】A项中的加点词分别解释为“微小”“微微”;B项中的加点词分别解释为“的”“他”;C项中的加点词分别解释为“罢了”“你”;D项中的加点词都解释为“在”。
9.【答案】C
【解析】 长妈妈谋害了“我”的隐鼠,不能体现她的善良。
10.【答案】B
【解析】 A.比喻。C.排比、互文。D.对偶。
11.【答案】(1)朔气传金柝 (2)马上相逢无纸笔 (3)弹琴复长啸 (4)当窗理云鬓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6)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要注意“柝”“啸”“鬓”“园”的书写。
12.【答案】示例:郝老师,李蓉生病住院,不能按时交作文,她感到很抱歉。她想请您给她修改作文,好让我明天带给她。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点,一要仔细阅读材料,弄清转述的内容;二要注意说话双方或多方的身份,注意用语(称谓、敬语等)要得体;三要清楚彼此的关系,用好人称代词。本题材料中提到了三个人物:两个学生与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替另一学生向老师转告作文迟交的原因,并礼貌地表示抱歉。根据内容和转述的要求,要说明四点:张琳替李蓉转告,李蓉迟交作文的原因,李蓉表示抱歉,李蓉的请求。示例:郝老师,李蓉生病住院,不能按时交作文,她感到很抱歉。她想请您给她修改作文,好让我明天带给她。
13.【答案】【活动一:赞精神】
【活动二:知特征】示例:卖油翁,一位技术娴熟,面对他人的轻蔑依旧不卑不亢的劳动者。
【活动三:谈收获】示例:小人物身份可以“小”,但精神也能“大”,每一个小人物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略
14.【答案】【小题1】放鹅→摘茶叶→割牛草→捡菌子
【小题2】这些都是写颜色的词语,作者抓住了各种菌子的颜色特点,简洁、生动地展现了这些菌子的特征,给读者以形象可感的体验,也充分表现出作者早起满满收获的喜悦之情,这些词的表现力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小题3】比喻,把“每一个生命都蓬勃饱满”比作“一树一树的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人们的精神面貌像花一样美丽、鲜艳、动人,更暗示他们像花一样会在蓬勃中孕育各自的成功和收获,意蕴丰富,韵味无穷。
【小题4】第②段写早起的人,一是有交代(社会)环境的作用,即这是一个勤劳的乡村,二是为引出母亲的早起、全家的早起做铺垫、映衬。第⑧段写早起的人,从内容上是拓展文章内容,从主旨上起深化主题的作用——早起的无数的人,汇成了这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他们的默默付出创造出了生活的美好。
【小题5】“早起”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又是全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所在。用“早起”做标题,照应了全文叙事的内容,也自然地生发了对生活的感受,通俗却引人注意,言简意赅,却发人深思。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4. 略
5. 略
15.【答案】(1)这两段文字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采摘木耳前后,阿勒泰连绵起伏的群山背阴面的森林不同的环境特点【内容】。衬托出人们在森林破坏前的喜悦和森林破坏后的悲伤之情【客①】。
(2)“飞翔与畅游的内容”是指妈妈采摘木耳,让“我们”家赚了很多的钱,“我们”的生活有了希望,有了奔头【深】。“无数次的坠落和窒息”是指木耳的世界疯狂到了极限,过度的采摘,以至于最后木耳消失了【深】。
(3)画线句子是场面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采摘木耳的人群的疯狂程度【内容】,表现出作者对过度采摘木耳、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痛心,对这些利欲熏心的人的丑态的批判【客①】。
(4)①对过去那种没有希望胜似有无穷希望的、简单的、平和喜悦的生活的渴望,引发人们的深思【条】。②呼吁人们回归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强烈愿望【条】。
【解析】略
16.【答案】【小题1】
①自夸 ②园子 ③每天 ④蹚水过河
【小题2】①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②(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小题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道)。
【小题4】
示例: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
【解析】1.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①句意为:陈康肃公也以善射而自夸。矜:自夸。
②句意为:曾经在家中园子射箭。圃:园子。
③句意为:每天和水生活在一起。日:每天。
④句意为:七岁就能够蹚水过河。涉:蹚水过河。
2.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的能力。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句子翻译。①注意“释”、“睨”;②注意“日”、““得其道”。
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中对陈尧咨、卖油翁和北人描写的句子,进行摘录,注意运用原文语句回答。
4.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甲文和乙文都在通过例子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
17.【答案】例文:
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繁星满天之前,夕阳西下之时。山脚下,田垄边,禾苗间,远远望去,他脚踩一方土地,头顶一片天空;走近一看,他像一头牛,弓着腰,正用汗水滋润禾苗。如果你想知道他是谁,那些被他悉心照料的禾苗会大声告诉你:他的名字叫爸爸。
为了我们这个家,爸爸常常起早贪黑地干活儿,像一颗星星。每当我抬头仰望夜空时,其他星星便都黯然失色了。
每逢假期,我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悠闲自在地躺在家里,我要陪父母下地干活儿,将父母布置的“家庭作业”一锄头一锄头地“写”在用汗水滋养着的土地上。每当我累得大汗淋漓时,爸爸都让我去树荫下歇息一会儿。摊开双手,总有几个胖嘟嘟的水泡儿,调皮地在我手上玩耍。尽管它们是一副晶莹剔透的模样,却带给我难以忍受的疼痛。但看着炎炎烈日下,不停劳作的两个身影,我擦干了汗水,起身又走到他们中间,挥起锄头,继续完成“作业”。
吃晚饭时,看见我别扭地捏着筷子的右手,爸爸打开门,随即钻进漆黑的夜色里。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手里多了几个创可贴。他小心翼翼地撕开一个,然后轻轻地贴在我的手上。我抬头看见爸爸的眼睛中仿佛闪动着点点星辉,那么温暖,那么明亮。
爸爸总是给我创可贴般温暖的呵护,可这并不代表他溺爱我。
记得有一次,我失手将爸爸送给爷爷的花瓶打碎了。望着满地的碎片,充满不安与恐惧的我突发奇想:当爸爸问起来的时候,我就说是猫溜进来,碰倒了花瓶。
然而再怎么隐瞒,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几天之后,爸爸便知道了真相,他毫不客气地训斥了我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跟我说:“花瓶碎了没关系,大不了重新买一个。但是,诚实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如果一个人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他永远不会有出息。”我羞愧地看着爸爸,他黑发中夹杂的白发突然变得那么明显,像一根根银针,深深地刺进了我的心里。
教我做农活儿,教我做人,呵护我、养育我,爸爸将从土地中汲取到的养分毫无保留地传输给我,他就像一颗耀眼的星,绽放出明亮的光芒,照亮我成长的路。日月更替,四季轮回,我渐渐领悟了爸爸的良苦用心。每当我想在学习上偷懒的时候,眼前总会出现长年累月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爸爸的身影。
一种爱,一辈子;一颗星,一片天。爸爸是我的世界里最耀眼的那颗星,足以让满天繁星黯然失色。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为题,写一篇文章。“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中有几个关键词语:夜空中、最亮的、星。题目中“夜空”一词点明写作背景,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生活现状,也可以是比喻意义:人生中相对黑暗的时期,例如受到挫折、遭遇失败的时刻等。题目中“最亮”一词充满感彩。“最亮的”就是最美的、最爱的、最难忘的……“星”代表着一种鼓舞的力量,也可以理解为:在某种力量的指引下,我走出某种低谷的精神状态。“星”可以是身边的人,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注意修饰语“最亮”,也就是这颗星给你带来精神食粮,或者方向上的指引、解除困境、鼓励前行等。作文中最好有一段关于星的景物描写,来和题目中的“夜空中最亮的那个星”相呼应,使文章更有厚重感。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感情等,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