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形象特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拯救
李睿
小哲坐在球场边,像往常一样,慢吞吞地脱球袜和球鞋。他穿的是阿迪达斯“猎鹰”,是去年比赛上演“帽子戏法”后爸爸给他的奖品。踢了一年,鞋子都旧了,尤其是左脚,红颜色的鞋面黯淡无光。
踢完球,人也放松下来,小哲还在想刚刚结束的球赛。疫情让他在家整整待了三个月,没有球踢的日子太难熬了。城市的病例终于清零了,球队的训练、比赛恢复正常。小哲上场前,弯下腰,摸了摸草皮,像是和久违的朋友打招呼。跑着跑着状态就有了,他一个人进了三个球,还给同伴喂了“两个饼”。和队友击掌、拥抱,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当然,小哲还是有遗憾的。伤停补时阶段,他一点劲都没有了,不然那个单刀球肯定能进,他错过了自己第一个“大四喜”之前,小哲和爸爸说过,想要一双新球鞋。爸爸说,可以,但你必须超越自己!
小哲忽然觉得身边无比安静,听不见队友的喧哗,听不见教练的嚷嚷,连爸爸的催促声也没有。爸爸是个外科医生,平时风风火火,他只要看见小哲慢吞吞的样子就着急,还要加上一句,你这性格一点都不像我,真是你妈的好儿子!
球场空空荡荡,而附近停车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一群人围在那,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在乍暖还寒的四月,他们的额头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汗珠。还有人拿着手机,站在路边,焦急地向远处张望。
小哲还是慢吞吞地往球场外面走,等他快透到停车场的时候,人群散开了,一辆救护车刚刚驶过来,顶棚上的灯放射着幽幽的蓝光。一个男人刚刚戴上口罩,向救护者叮嘱着什么。救护者用担架将躺在地上的男子抬上了车,砰的一声,车门关上,蓝光渐行渐远。旁边的人再次围拢过来,正中间的男人高大、瘦削,他看见了小哲,向着他招了招手,是爸爸。围观的人愣在那,但很快像是被按下了启动键,突如其来的掌声让小哲和爸爸都有些不知所措。
爸爸搂着小哲,朝车子走去,爸爸的手在抖。
“还有水吗,儿子?”
“没了,都喝没了。”
“你去对面的便利店,给我买瓶可乐,要冰镇的,快!”
小哲回到车上,里面弥漫着酒精消毒液的气味,爸爸摘下口罩,抓过可乐,一口气灌下半瓶,然后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很心满意足的样子。
“爸,刚才怎么了?”
“啊,没怎么,有个人在路边昏倒了,我给他做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没事了,活过来了。”
“我怎么不知道?”
“你,慢慢腾腾地,我要是像你那么磨蹭,那个人早不行了。我先把你送回家,然后回医院。”
“晚上要和妈妈一起吃饭吗?”
“再说吧。”
小哲回到家,姥姥正拿着手机,一边看还一边唠叨:“今天那个年轻人命真大,要不是遇上欣力就完了。”储欣力,是爸爸的名字!“小哲快来,朋友圈都是你爸爸。”
图像一直晃动,地上躺着一个人,年纪不大,脸色正由紫变黑。爸爸先是检查了病人的呼吸和脉搏,又用双手按住他的胸口,一下,两下,三下……接着他一把扯下了口罩,眼镜也甩了出去。两个男人的嘴紧紧地贴着,一个男人的气流进入到另一个男人的身体,一条触礁的船渐渐启动。视频的时长只有短短几十秒,但小哲却觉得无比漫长。
妈妈给姥姥打了一个电话,说不用给她留饭,她要去医院采访,采访储欣力。姥姥还特意叮嘱你和欣力好好唠唠,两口子有啥话不能说的,你俩就是犟驴。
晚上,妈妈的新闻栏目播出了对爸爸的专访,镜头前的男人让小哲有点恍惚。他从没见过爸爸正襟危坐的样子,电视中的男人说话不紧不慢,但语气却很镇定,他说根本没考虑疫情,自己是个医生,给病人做人工呼吸是常规操作,救死扶伤更是天职!
这件事动静不小,就连央视的记者也来采访了。在央视微博的评论区里,网友更是开了锅,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反正都是正能量的硬词。
爸爸发了一条朋友圈,除了对亲友的关注表示感谢之外,还在央视的话题“医生路边救人连眼镜都甩飞了”旁边加了一个捂脸的表情。
没多久,小哲换了一双新球鞋,梅西同款2020猎鹰,是他和爸爸、妈妈一起买的。
【注】小说取材于发生在哈尔滨的真实故事。
1.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爸爸在救人过程中表现出的形象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九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撤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的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剥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安可言。虽然他只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内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铁啦?”
“铁啦!”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家里要是存着三民主义或是洋文书,就更了不得!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第四章)
2.选文塑造了瑞宣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炉子
红柯
奎屯河谷的那一边,地势开阔,有一条公路像黑色河流,与河一起流进准噶尔盆地深处。河谷在平地变窄,跟公路差不多。这个季节水很小,河道像眯缝着的眼睛,水浪奔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那几排平房坐落在河道与公路之间,林带里的树落尽了叶子,挡不住这个季节的大风。
老头喜欢他这个宽敞的大院子,前边是放煤的土房,后边是住人的砖房。厨房原来在前边,后来搬后边砖房了,两间土房子全部用来放煤块。土房顶上那个瓷罐烟囱还在,跟土炮似的很威风。房顶上铺厚厚一层干土,煤块躺在这样的房子里,跟躺在煤窑里差不多,四棵树煤矿他去过,那些煤全躲在山包里,一条小铁轨通进去,煤块很不情愿地被拖出来。拉到他这里,是煤的福气,他会善待它们的。
一辆车子摇摇晃晃开到老头家门口,儿子从驾驶室跳下来,进大门。车上装满煤,煤块黑亮而粗壮,老头几乎能听见煤块粗壮的出气声。
老头问儿子:“办好啦?”儿子说:“妹妹明天就可以上班。”老头喊丫头出来,老头说:“吃过饭跟你哥走,上班可是大事。”儿子说:“爸不用急,晚点儿没事,让妹妹多陪你几天。”丫头也说要在家多待几天,怕爸爸寂寞。老头笑:“你爸是粗人,不认识寂寞。”儿子和丫头都笑。儿子说:“等我分到房子,就把你接到奎屯去。”老头说:“我喜欢这里,你知道奎屯是什么意思?蒙古语里是个寒冷的地方。”儿子说:“现在那里建起了城市,你儿子你女儿在那里工作,你肯定要在那里安度晚年。”
丫头说:“爸,我走了房子里就剩你一个了。”老头笑了:“我不孤单,你到奎屯才孤单哩,你只认识你哥,街道楼房你一个也不认识。”
外边好多人帮儿子卸煤,他们把煤块从窗口递进来,一块块堆起来,整整齐齐,上边还沾着雪,像果霜。煤待在这里,跟在地底下一样。儿子把妹妹的行李搬到车上,兄妹俩不要老头送,老头就站在门口,看着车子消失在白雪中。
老头到前边的土房子里,从煤堆上搬下一个大煤块,手一松,煤块就碎在地上。声音很松散,哗一下,全成了拳头大的小煤块,乌亮乌亮,掂手里跟木炭一样。
炉子里的火焰扑轰扑轰,跟健康人的心脏一样。老头不是心急的人,他有耐心,等火那种轰轰声衰弱下去。炉膛里静悄悄,老头心里也静悄悄。炉子这么谦虚绝不是因为它弱,而是它沉得住气。老头揭掉炉盖,火烬渗出岩熔状的红光,可炉子有个结实的铁壳,跟堤坝一样把波涛滚滚的洪流压向远方。冬天的房子就靠这炉子支撑。老头用火钳试一下,火钳跟电炉丝一样一会儿就红透了,火烬很瓷实,像牝马胸前的筋肉。老头上了年纪,可还是喜欢结实有力的东西。这么棒的火他很放心。他觉得是时候了,熔岩状的火烬快裂成娃娃嘴了,老头夹一块煤,像给一个壮汉递一块烤羊腿,他的动作豪迈大方,煤块刚递进炉膛,就像鱼饵在深水里似的,猛然一抖,火扑上来,煤块没有立即燃烧,而是焊接在火烬上,焊得很紧,火焰如同少女的红晕一下子涌到煤块中央,在一片爆裂声中煤块喷出大火。炉子有个好胃口,跟吃果子似的把一桶煤咔嚓光了,火焰一跃而起。寒冷覆盖整个冬天,却对房子无能为力,房子里有他这样的老头和炉子。
老头喜欢这个炉子,喜欢火焰的轰轰声,忍不住把脚搁在炉子上,就像把脚搁到牲口身上一样。他种过地放过牧,牲畜身上那种暖烘烘的感觉很诱人。清早,老头摸下床,拔开炉子,火焰又困又乏,老头只给它几块煤,就像对待一个饿汉,不能给它太多,那会撑坏它的胃。很快有一股蓝色火苗蹿上来,像春天泥土里蹿出来的嫩芽。大清早就要这种火苗,嫩而不娇,一脸淳朴的蓝色,像个新鲜的婴儿。
半月以后,儿子拉回来一只羊,宰好的,连骨头都剔了。儿子把鲜嫩的整羊埋在院子的雪堆里,交给他一把利斧:“爸你用这只羊过冬吧,想吃就砍。”老头说:“我有炉子,有一车煤,它们可以陪我过冬。"父亲很满足,儿子放心地走了。老头开睡之前,先给炉子添上煤,他要炉子跟他一起用餐。他听到煤块碎裂的声音才动筷子。
丫头真是好丫头,头月发工资就买了肯德基和巧克力蛋糕,在爸爸生日那天赶回来了。老头吃得很香。丫头想跟爸爸说说话:“爸爸,你太寂寞了。”“我有煤有炉子,我过得很好。”
老头迷恋这个冬天,他从来没有过过这么好的冬天。积雪不怎么白了,开始变暗,有些地方雪成了干粉。照这样下去,炉子也不用烧了,家家户户把炉子搬到前院土块房里,炉子只给人做饭用,炉子不可能在房子里陪我们。“这可怎么办,有雪有煤还有炉子,这还不够吗?”老头给大家叨叨他的烦恼,大家知道老头在冬天里陷得太深了。
儿子这时候来接爸爸,儿子在奎屯有了房子,三室一厅,有暖气有煤气,其中一间是给老头的。老头还是那句话:“没有炉子没有煤,日子怎么过呀?”老头问儿子:“暖气能不能接到炉子上?”儿子说:“能。”老头说:“接上暖气我还要烧煤。”儿子说:“你烧什么都行。”“我只烧煤,煤烧起来可好听了。”
到了奎屯,新房子用不着炉子,老头听了很久也听不到煤块燃烧时那种雄壮的声音。炉子放在楼道里,老头蹲在它跟前一蹲就是大半天,儿子只好把它搬到老头床前。儿子还给炉子装上四个滑轮,老头出去的时候,炉子轰隆隆跟在后边,像凶猛的猎狗。
3.老头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1.形象特点:
①做事果断。对突发事件,应对果断。②履职尽责。抢救陌生人,体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担当。③无私无畏。事情发生在疫情期间,不顾个人安危,进行人工呼吸。
①瑞宣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有知识也有些能力,能从平日积累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②具有坚定的爱国情怀。北平陷落,瑞宣万分焦急;他痛恨侵略者,希望为国尽力,不做亡国奴。③对家庭富有责任感。他忧虑一家人在乱世中的生计,担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④有些懦弱,缺乏主见。忠孝无法两全,令他无奈、痛苦与忧愤,甚至感到无所适从。
3.①关爱儿女:老头对儿女的离开虽然担心,但仍然理解支持他们,并目送他们离开。②沉静耐心:老头不是心急的人,从冬天用炉子取暖,他很有耐心地等待炉子的火焰缓慢地燃烧这一细节可以看出。③固执己见:儿女都进城生活了,老头却仍愿意独居旧所,固执地觉得有煤有炉子,生活就过得很好。④恋旧惜物:老头善待煤,善待炉子,虽然到了奎屯用不着炉子,城里有暖气有煤气,但他还要烧煤,甚至拉着炉子外出。⑤朴实无华:老头的生活方式很简单,没有过多的物质追求,守着炉子就觉得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