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1 21:5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1995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举办的关于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义观念、封闭的农业文化性质等生产和消费文化与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2001年,张宏明指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反映了
A. 学者们对非洲史的研究观念相对滞后 B. 学者们探讨非洲史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
C. 非洲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 D. 对非洲文化的研究有待继续深化
2. 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印第安文明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阶段,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美洲三大文明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
A. 印第安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 B. 不可避免地遭受外来的侵扰
C. 印第安人遭到了种族灭绝 D. 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3. 与欧亚大陆隔绝了的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运行系统。这种现象说明(  )
A. 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 B. 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
C.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D.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
4. 考古学家指出:“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样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与接触。”这表明古代美洲地区的文明
A. 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 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 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 多元发展,相互交融
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材料说明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是()
A. 西班牙人人侵 B. 新航路尚未开辟 C. 天灾与战争频繁 D. 文明之间缺乏交流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条连接的大道。尼罗河上游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而未被损坏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得非洲大陆难以接近。”在此,作者强调()
A. 非洲的落后源于恶劣自然条件 B. 非洲未受到到西方侵略的原因
C. 交通成为制约非洲发展的主因 D. 地理环境影响非洲的历史进程
7. 古代非洲的桑海帝国靠近撒哈拉沙漠,黄金资源丰富,因此控制沙漠商路和黄金交易,以对外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而美洲的印加帝国气候湿润,借崇山峻岭开发梯田,农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这种现象表明()
A. 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模式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 古代美洲农业条件优越 D. 古代非洲黄金资源丰富
8. 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 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 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 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 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9. 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到麦加朝圣,途中他私下赠送黄金和大量礼物。朝圣归来时他带回了一批虔诚的学者和传教士,一些重要的商业区就这样成为重要的教育中心。据此可知,曼萨·穆萨朝圣()
A. 旨在宣扬马里国力强盛 B. 使马里财政上不堪重负 C. 导致马里商业中心衰落 D. 促进马里文化教育进步
10. 玛雅人信奉多神,神灵的职能有部分重合。在羽蛇神库库尔坎神庙的台阶上,玛雅人怀着莫大的崇敬刻下了一条自天而降的羽冠巨蟒的形象,因为羽蛇神每年到来的时间正与雨季相同,对于玛雅人来说,这就是播种玉米的时节。由此推知,玛雅人()
A. 有精准的历法 B. 盛行精耕细作 C. 重视农业生产 D. 重视供奉神灵
11.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 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③发明数字符号“0”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阿兹特克太阳历也称季节历,规定一年18个月,每月20日,年末5日为凶日,总共365天。其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休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等。材料可以论证()
A.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 B. 天文历法与生产实践的关联
C. 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文明高度 D. 农业生产与社会科学的对立
13.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观察下图,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 玛雅人在①处建造了大量金字塔庙宇 B. 阿兹特克人在②处发明“浮动园地”
C. 印加帝国在③处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 D. 印第安人在④处开凿了巴拿马运河
14.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附近有很多广场,这些广场都是开展贸易的集市场所。特诺奇蒂特兰城北有一个用石柱子围成的大集市,每天参与交易的有6000多人,贸易大都是以物换物,交易的货物有金银珠宝、石器、贝壳、羽毛、粮食、蔬菜、水果、酒、糖、木炭、陶罐、陶壶、花瓶、鸟皮、兔子等。这说明当时阿兹特克人国家( )
A. 集市贸易非常活跃 B. 城市交通运输发达 C. 商业是经济的基础 D. 广场建筑技术高超
15. 印加帝国每两省建立相互援助的对应关系。如某一省因干旱、冰雹、寒冻导致农作物减产,那么挂钩的省应马上拿出剩余产品,救济对方。当然,受灾省本身也有一些剩余产品,储藏在各省国库,受灾时,这些产品无疑要取出来应急。上述举措
A.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 形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障 C.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 体现了救济手段多样化
二、材料解析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处于两个大陆和两种文明类型之间,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得它无法阻挡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在俄罗斯占据的欧亚地缘空间发生碰撞,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亚文化。
——摘编自李英玉《俄罗斯文化的欧亚属性分析》
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遗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三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他们不能从临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
(3)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佛教到12世纪末,也就是穆斯林土耳其人到达之时,它仅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并处于没落状态。这一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反常地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它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三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四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1)史料一反映出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说明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史料二反映出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三提及的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4)据史料四,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
18. [国际贸易与中古时期的西非文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西非内地不产盐,大部分食盐需从外部输入。北非地区南缘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南运,比较方便。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这就构成了西非与北非贸易的基础。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反过来,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到15世纪时,整个西非商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分析8世纪以来西非逐渐走向繁荣的历史条件。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非地区对国际贸易体系的贡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非洲文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题干信息体现了学者们对于非洲文化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观点,故对非洲文化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化,故D正确。
A.题干没有反映学者们研究非洲史的观念滞后,故A错误。
B.由题干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非洲史的研究观点不一,无法得出“比较清晰”的结论,故B错误。
C.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C。
故选D。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印第安文明的发展状况。由材料可以看出印第安文明相对封闭,缺少与其他文明的交流,这不利于其发展,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D正确。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美洲文明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国家和运行系统是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材料中的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虽与欧洲大陆隔绝,但仍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建立了国家并拥有自己的运行系统,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故C正确。
A.根据材料中的“与欧亚大陆隔绝”可排除A。
BD.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说法太绝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D。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美洲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依据材料“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与接触”可知,古代美洲地区的文明各自独立,相对隔绝,故B正确。
ACD.这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不选ACD。
故选B。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美洲文明衰落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材料“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可知,该学者认为美洲文明缺少内部的交流,这是衰落的原因。D项正确。
A.材料未涉及西班牙人入侵,排除A项。
B.材料未涉及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项。
C.材料未涉及天灾与战争,排除C项。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非洲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非洲落后,故不选A。
B.根据教材,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因此作者实际在强调由于“未被损坏的平直的海岸线”,导致侵略非洲比较困难,故不选B。
C.材料强调非洲的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并非强调交通条件,故不选C。
D.“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尼罗河上游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而未被损坏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得非洲大陆难以接近”反映了非洲的地理环境使得非洲较少受其他大洲文明的影响,保持独立发展,材料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由题干信息可知,桑海帝国和印加帝国所处地理环境不同,由此造成两者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这说明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模式,故A正确。
B.从题干中看不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不选B。
C.古代美洲农业条件优越与题干“借崇山峻岭开发梯田”不符,故不选C。
D.只是部分题干信息,且与题干主旨不符,故不选D。
故选A。
8.【答案】C
【解析】因为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所以印第安文明内部缺乏交流、发展相对缓慢。由此可知,印第安文明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故C正确;
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基本没有交流,不等于没有任何交流,故A说法错误;
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故B错误;
材料信息不是强调印第安文明的衰落,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美洲文明。主要考查印第安文明的发展。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西非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曼萨·穆萨旨在宗教朝圣而非宣扬马里国力强盛,故不选A。
B.材料不能说明将学者和传教士带回加重了马里的财政负担,故不选B。
C.导致马里商业中心衰落与“重要的商业区就这样成为重要的教育中心”不符,故不选C。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加朝圣时带回一批虔诚的学者和传教士,促使一些重要的商业区成为重要的教育中心,反映出曼萨·穆萨朝圣促进了马里文化教育进步,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水与农业密切相关,玛雅人将羽蛇神到来和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祈祷农业生产丰收,这说明玛雅人重视农业生产,C项正确。由题干看不出来玛雅历法的精准性,排除A项;由所学可知,玛雅人采取极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是精耕细作,排除B项;“重视供奉神灵”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古代美洲文明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①② 玛雅人创造了玛雅文字,羽蛇神金字塔是玛雅文明中最神秘和充满智慧的建筑之一,①②都是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①②项正确。
③④印度人发明数字符号“0”,西亚苏美尔人广泛使用马拉战车,排除③④。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美洲文明。材料“其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休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等”体现的是阿兹特克太阳历主要是为生产实践服务,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自然环境的利用,A项排除;C项夸大了自然条件的作用,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逻辑,排除。
13.【答案】C
【解析】略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广场都是开展贸易的集市场所”、“特诺奇幕特兰城北有一个用石柱子围成的大集市,每天参与交易的有6000多人,贸易大都是以物换物”等信息可知,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集市贸易非常活跃,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交通运输,B项排除;
材料并未论述商业与经济的关系,C项排除;
“场建筑技术高超”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排除。
故选:A。
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广场都是开展贸易的集市场所”“特诺奇幕特兰城北有一个用石柱子围成的大集市,每天参与交易的有6000多人,贸易大都是以物换物”。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印加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相互援助的两省,储藏的剩余产品用以自救和救济,不能直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不选A。
B.储藏剩余产品用以自救和救济,不能说明古代印加扶贫制度完善,故不选B。
C.根据材料可知,每两省即建立相互援助的对应关系,平时均储藏剩余产品,灾荒时用于自救和援助,有利于稳定印加帝国的社会秩序,故C正确。
D.相互援助的两省要自助和援助,不能说明印加帝国救济手段多样化,故不选D。
故选C。
16.【答案】(1)特点:主动性;开放性;融汇东西方文化(融合欧亚文化);尤其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原因:地处欧亚大陆,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曾受蒙古的统治;统治阶层的努力,重视对拜占庭精髓文化的继承。
(2)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中日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3)认识:美洲大陆由于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了美洲文明的发展较为滞缓,后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因此隔绝、封闭的文化必然导致衰败或毁灭,文化在交流中进步,文明的交流也促进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及成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可知,主动性;根据“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在俄罗斯占据的欧亚地缘空间发生碰撞”可知,俄罗斯文化具有开放性,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文化尤其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原因:根据材料一中“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可知,地处欧亚大陆,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现实和个人等方面分析可知,俄罗斯曾受蒙古的统治,彼得一世等统治阶层的努力,重视对拜占庭精髓文化的继承。
(2)本题考查古代中日文化交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形式上:根据材料二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可知,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中日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根据材料二中“(隋唐以前,中国移民赴日本)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知,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根据“(隋唐时期)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可知,隋唐时期日本以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3)本题考查对文化交流的认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三中“(一个社会群体的)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综合三则材料及相关问题,从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和世界文化交流的经验、教训等方面分析可知,美洲大陆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导致了美洲文明的发展较为滞缓,近代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隔绝、封闭的文化必然导致衰败或毁灭,文化在交流中进步,文明的交流也促进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17.【答案】(1)社会基础:种姓制度。主要特征:宗教色彩浓厚,文化靠口头传播,创造了精美的史诗。
(2)没能为世俗生活提供种种仪式;婆罗门教的冲击;自身缺乏改革。
(3)成就:发明了独特文字;在天文历法方面成就突出。
(4)原因: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外族侵略与破坏。
【解析】(1)本题考查印度文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社会基础:根据材料“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可知,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种姓制度。特征:根据材料“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可知,宗教色彩浓厚,文化靠口头传播,创造了精美的史诗。
(2)本题考查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原因:根据材料“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可知,没能为世俗生活提供种种仪式;根据材料“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可知,婆罗门教的冲击;根据材料“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可知,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而反观佛教自身却缺乏改革。
(3)本题考查玛雅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成就:根据材料“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可知,发明了独特文字;根据材料“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可知,在天文历法方面成就突出。
(4)本题考查玛雅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原因:根据材料“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可知,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根据材料“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可知,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根据材料“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可知,外族侵略与破坏。
18.【答案】(1) 条件:与北非贸易的扩大;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古代罗马、拜占庭、阿拉伯等先进文化经北非向西非传播和渗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 贡献:西非地区是中古时期亚洲手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推动了亚洲工商业的发展;西非将许多特有的物产运送到北非,再转运至其他地区,丰富了国际奢侈品市场;西非出产的黄金为平衡中古时期的欧洲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解析】(1)条件:根据材料“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可分析出与北非贸易的扩大;根据材料“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可分析出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根据材料“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可分析出古代罗马、拜占庭、阿拉伯等先进文化经北非向西非传播和渗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贡献:根据材料“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可分析出西非地区是中古时期亚洲手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推动了亚洲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可分析出西非将许多特有的物产运送到北非,再转运至其他地区,丰富了国际奢侈品市场;根据材料“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可分析出西非出产的黄金为平衡中古时期的欧洲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