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舀水(yǎo) 调羹(gēng)弄堂(nòng) B. 虔诚(qián) 揩油(xié) 校样(jiào)
C. 阖家(hé) 草率(shuài)窘迫(jiǒng) D. 抹杀(mǒ) 干劲(jìn) 咳嗽(sè)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明郎 安顿 吩咐 深恶痛绝 B. 寒凉 疙瘩 楼梯 不以为然
C. 忧郁 会心 保母 阿司匹林 D. 避勉 悠然 翻译 整整齐齐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我钦佩《荒野求生》中的冒险家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B. 小品《放心吧》将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电话诈骗,巧妙地展现给了观众。
C. 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络绎不绝。
D. 他为了逃避责任,编造了谎言,瞒过了老师,让人不寒而栗。
4.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踏 _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 ________;痛 _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________。
A. 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 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 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 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5.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的精彩,往往就在人生的拐弯处。 你心中有五彩的梦,你手中就有五彩的笔,它会把你的世界描绘得 。不管是名师大家,还是凡夫俗子,都是在不断的 中完成精神的蜕变,从而散发出生命应有的 。
A. 只要 风光旖旎 探求 清辉 B. 只有 风光旖旎 探求 光辉
C. 只有 风光无限 探寻 清辉 D. 只要 风光无限 探寻 光辉
6. 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沼泽是多么色彩斑斓啊 ① 它何以有色彩 ② 是它的主人们色彩缤纷,让沼泽也有了灿烂的容颜。像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可算是世界上最耀眼的鲜红了③ 像白鹭通体那如雪的羽毛,也算是自然界中最洁白的色彩了;还有一种绿头野鸭 ④ 这里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特务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尴尬至极。
②有一次,鲁迅在上海街头遛达,身后总跟着一个小特务盯梢。
③鲁迅在我们的印象中,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呆板、严肃、无趣。
④走着走着,鲁迅突然转身,故意把特务当成乞丐,掏出一块银圆递过去,说:“拿去买饭吧。”
⑤鲁迅则哈哈大笑,昂首而去。
⑥可现当代作家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当代画家陈丹青也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A. ③②④①⑤⑥ B. ③⑥②④①⑤ C. ②④①⑤③⑥ D. ②⑤③⑥④①
8. 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句中的“快乐”“苦痛”都是形容词。
B. “这是很清楚的”“她英语讲得相当好”,句中的“很”“相当”都是副词。
C. “他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干部”与“我们应该为了我们的理想不懈地奋斗”两句中的“理想”都是名词。
D. “他每天早晨都沿河边跑步”与“这个学生很有礼貌,每次见到老师都应向老师问好”两句中的“沿”“向”分别是动词和介词。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物理学家杨振宁,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
B. 《孙权劝学》选自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司马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C.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D.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臧克家是他的学生,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烙印》等。
10. 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A. 语段中“心灵”“广袤”和“比”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和介词。
B. 语段中“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分别是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
C. “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一句中的主语是“人们”。
D. “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中两个“?”应改为“;”。
二、综合性学习
11. 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引导同学们对鲁迅和鲁迅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班级准备举办一次“走近鲁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请你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一篇作品,就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例句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文章标题。
例句:一张照相,寄托怀念感激。(《藤野先生》)
仿写:
(2)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有关鲁迅的材料。有的同学建议根据这些材料写一副对联来概括我们心目中的鲁迅形象。现在,已有同学拟了一句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材料一 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我觉得古人写在书上的可恶思想,我的心里也常有
材料二 几个生活细节
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材料三 两张照片
上联: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下联:
(3)学校将举行论坛,邀请鲁迅研究专家与同学们对话。在论坛上你准备提一个什么问题
你的问题:
三、现代文阅读
12.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
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又接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的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统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
那天下午要赴一个筵会去,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许先生拿了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为着取美,把那桃红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发上,并且许先生很开心地说着:
“好看吧!多漂亮!”
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鲁迅先生这一看,脸是严肃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着我们这边看着:
“不要那样装饰她……”
许先生有点窘了。
我也安静下来。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是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在鲁迅先生家里作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的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刮风的天,下雨的天,几乎没有间断的时候。
【注释】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许先生,鲁迅的妻子许广平。
(1) 结合本文内容,概括鲁迅先生服饰美学观的主要内容。
(2) 第⒆段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 透过女作家细腻的文笔,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独特印象?请你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4) 鲁迅的眼光既会让人“感到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也能让身边的亲朋感到温暖,一如他爱憎分明的性情,这让人联想到他《自嘲》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鲁迅吃笋
成健
①20世起30年代,上海大新村9号周寓,女作家萧红曾是这里的常客。耳濡目染的生活细节,成了她后来写《回忆鲁迅先生》的第一手素材。在萧红的印象中,这座寓所,平日总是静悄悄的。厨房要热闹一点,但比起别人家的厨房则冷清得多,因此他们家“在菜板上切着笋片笋丝时,刀刃每划下去都是很响的”。
②周家平日的饮食比较简单。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一碗黄花鱼,这是他家餐桌上的“老三样”。
③绍兴山清水秀,盛产竹笋,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因为多,那价钱就和北京的白菜差不多。我在故,就吃了十多年笋。”
④在平民的餐桌上,笋是很少有机会和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相遇的。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描述咸亨酒店里的酒菜,价格很低廉。
⑤笋与豆的结合如笋煮豆,在绍兴的千家万户可是一道家常菜。
⑥笋,做菜肴上得了台面,送礼物也拿得出手。1912年初夏,年过三十的鲁迅先生在教育部任职,此后的几个春秋,单身过活,好友许寿常给他送些吃的,其中就有笋。鲁迅先生每次回乡,总要捎带些地方特产笋干馈赠亲朋好友。
⑦其实,鲁迅先生辗转北京、厦门、广州与上海等地=十多年,家乡的亲友也从未忘记给他捎上或寄去一些土特产。它们也许并不稀罕贵重,却足以寄托浓浓的乡情。
⑧绍兴的笋干和干菜名闻遐迩,而鲁迅先生对此却颇有微词,他说:“究竟绍兴遇着过多少回大饥荒,竞这样地吓怕了居民,仿佛明天便要到世界末日似的,专喜欢储藏干物品。有菜,就晒干;有鱼,也晒干;有豆,又晒干;有笋,又晒得它不像样……
⑨相比之下,鲁迅先生更喜欢鲜嫩的笋。
⑩1928年7月,鲁迅先生应青年朋友章廷谦等人之邀,和许广平赴杭州游玩。到杭次日中午,在西湖边楼外楼聚饮,鲁迅对这家名店的肴馔烹调甚表好感,对其中一味“虾子烧鞭笋”,尤为赞许。
(11)“虾子烧鞭笋”是西湖老菜中的经典之一,其关键在于虾子。据说,过去楼外楼每年四五月间都会大量购进带子河虾,取子晒干备用。鞭笋又称鞭梢,是竹鞭的尖端部分。有了虾子提鲜,鞭笋虽然清淡却也诱人垂涎。
(12)章廷谦觉得招待鲁迅先生,在餐饮上也应当丰富多样。当天晚上,他刻意在老字号“功德林”安排了一顿素食。“有一些肴菜,且颇为鲁迅先生所欣赏,尤其对‘笋油’,就是清笋干尖,颇为称道。”
(13)章廷谦介绍的“笋油”,并非笋在油中熬制得到的调味油,而是将笋切条,入油锅反复炸熬,再辅以盐、糖、酱油与生姜等料,成菜金黄油亮,鲜香脆爽。
(1) 本文记述了鲁迅与“笋”之间的多件事,请你简要概括其中的两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分析选文第⑥段开头“笋,做菜肴上得了台面,送礼物也拿得出手”一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联系《朝花夕拾》一书,说说鲁迅先生在哪篇文章里也曾提到吃笋的事情,鲁迅先生对此是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A项,“弄”应读“lòng”;B项,“揩”应读“kāi”;D项,“嗽”应读“sou”。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解答】
A项,“明郎”应为“明朗”;C项,“保母”应为“保姆”;D项,“避勉”应为“避免”。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A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用于此处不合语境。C项,“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来来往往,连续不断。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项,“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答案】B
【解析】略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及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点:①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②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③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解答】
第一个空,根据句意应填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关联词往往成对使用,且形成了固定的搭配习惯。联系后句“你手中就有五彩的笔”中的“就”,可以推断前句中空白处应填“只要”,排除了BC。
第二个空,“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风光美丽动人,可用来形容一处美景;“风光无限”形容风景丰富多彩,无限美好,可用来形容丰富人生。根据语境,选“风光无限”恰当,又排除了A。现在基本确定D是正确答案,然后采用带入法,把D选项的词语依次带入句子中,进一步确认正确选项应该是D。
6.【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标点符号的考查,有两个特点:单项考查多集中在问号、括号、引号、书名号、顿号等易错、易混之处;综合考查多集中在引号与冒号、逗号、句号的混合运用,括号与书名号、引号、句号的混合使用,顿号与逗号、分号、句号的搭配编排等。学生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并能正确使用。本题中,第一句是感叹句,用感叹号,排除AB项。“像……可算……”“像……也算……”是两句并列的分句,所以用分号,排除C项。故选D。
7.【答案】B
【解析】通读所有的句子,明确这段文字是阐述鲁迅先生的性格的。很显然,③句总述鲁迅先生给人们的印象,⑥句引用现当代作家夏衍和当代画家陈丹青的话阐述鲁迅的幽默,②④①⑤句则依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小故事,因此选B。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的理解能力。实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状态词、区别词、副词。 虚词包括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四类。其次,根据题干要求辨析做大即可。A.“快乐”“苦痛”在句中都是名词。B.正确。C.句中的前一个“理想”是形容词。D.“沿”在句中也是介词。故选B。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以及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文化常识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如天文、地理、纪年、岁时历法、古代节日及习俗、人名称谓、官名、礼仪习俗、古代年龄称谓、文化典籍、科举职官等。学生平时读书学习中要多涉猎,多识记,多积累。
【解答】
B“纪传体”错误,应为“编年体”。
ACD正确。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点拨:两个“?”应该改为“、”。
11.【答案】答案 (1)(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示例)幽默谦逊贵在自省
(3)(示例)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鲁迅先生的作品
【解析】 (1)仿写的内容必须与《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作品有关,句式要与例句一致,并根据积累的文学常识写出相应的文章标题。
(2)读懂材料,结合鲁迅先生的生平、个性及贡献,按照对联的要求进行拟写。
(3)所提的问题一定要围绕鲁迅先生的作品,能引发人们对鲁迅作品意义的思考。
12.【答案】【小题1】鲁迅服饰美学观的核心思想强调和谐(协调)(1)服饰颜色搭配要协调;(2)服饰要考虑到体型特点,利用视觉偏差,有所矫正;(3)服饰要与场合、气质协调。(意近即可)
【小题2】 插叙。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了鲁迅先生一贯的认真、严肃又不失平和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加丰满了鲁迅先生的形象。(意近即可)
【小题3】善解人意、心细如丝、诙谐风趣、爱护青年、好客健谈、富有情趣、严肃认真等(意近即可)
【小题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读懂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情感,在此基础上读懂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组织答案。在文章中找到相关语段,第段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要求服饰颜色搭配要协调;从第段“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的宽”,可以归纳出鲁迅先生要求服饰要考虑到体型特点,利用视觉偏差,有所矫正;第段可以看出luxunxian鲁迅先生要求服饰要与场合、气质协调。总之 鲁迅服饰美学观的核心思想强调和谐(协调)。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读懂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情感,在此基础上读懂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组织答案。掌握常见的记叙顺序:倒叙、插叙、顺叙、补叙等。插叙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叙述曲折有致,有时可使内容衔接更紧密,照应更周严。阅读第⒆段,联系上下文内容可知这一段运用了插叙的方法。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作用是:插叙。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了鲁迅先生一贯的认真、严肃又不失平和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加丰满了鲁迅先生的形象。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读懂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情感,在此基础上读懂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组织答案。对于人物形象的归纳要从文中找出对人物描写的语段,从人物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这些正面描写上分析,也可以从侧面描写上进行分析;归纳要全面,只要符合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都可以归纳出来。这篇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进行语言动作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归纳出他的特点:善解人意、心细如丝、诙谐风趣、爱护青年、好客健谈、富有情趣、严肃认真等。有些特点可以直接摘录文章中的词语,如:第段中的“严肃”。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情感的体验,也是对名篇名句的积累。读懂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情感,在此基础上读懂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组织答案。古诗文名篇名句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注意易错字:夫、孺。
13.【答案】【小题1】示例:①鲁迅家餐桌上总有一碗笋炒咸菜,鲁迅在家乡吃了十多年笋;②鲁迅离开故乡后,和朋友互赠包括“笋”在内的礼物;③在西湖边宴饮时,鲁迅对“虾子烧鞭笋”甚表好感;④在“功德林”吃素食时,鲁迅颇为欣赏”笋油”。
【小题2】 承上启下。
【小题3】生活节俭、待人热情真诚、率真。
【小题4】示例:《朝花夕拾》里的《二十四孝图》中有“哭竹生笋”的情节,表现的是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中愚孝的反感。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能力。解答概括类试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以“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句式来概括。 示例:①鲁迅家餐桌上总有一碗笋炒咸菜,鲁迅在家乡吃了十多年笋;②鲁迅离开故乡后,和朋友互赠包括“笋”在内的礼物;③在西湖边宴饮时,鲁迅对“虾子烧鞭笋”甚表好感;④在“功德林”吃素食时,鲁迅颇为欣赏”笋油”。
2.此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有三种情况:开头段主要是总领全文,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但也需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选文第⑥段开头“笋,做菜肴上得了台面,送礼物也拿得出手”一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具体的言行以及文章的具体的情节来品味人物的精神和品质。要通观全文,筛选出重要信息。注意结合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典型细节、事件来进行分析。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 生活节俭、待人热情真诚、率真的人。
4.本题考查学生的拓展延伸的能力。结合文本及与文本相关的内容,调动自己的积累,写出符合题意的内容即可。 示例:《朝花夕拾》里的《二十四孝图》中有“哭竹生笋”的情节,表现的是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中愚孝的反感。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