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野马奔驰 酣然入梦 浑身紧张 悬涯峭壁 B. 故弄玄虚 不可捉摸 刺入肌骨 苛捐杂税
C. 荒山野岭 大显身手 勇敢无畏 歪风斜气 D. 美好景致 寒气逼人 寒风凛洌 扶危济困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 汽车在老山界风景区的路上快速行驶,一路美景令我们心旷神怡。
B. 为弘扬红军的奉献精神,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 她在女子50米步枪奥运选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第一名。
D. 最近,老山界风景区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刚蒙蒙亮,薄雾还未散去,田家的烧饼、潘家的包子、李家的肠子面等……热腾腾的蒸汽搅合在一起,唤醒了整座老城。
B. 中国政府再次发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
C.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 《辞海》已形成一个“家族”,《辞海(彩图版)》便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 ①③④②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⑤①③④② D. ⑤②①③④
5. 填到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 _____
①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②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③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
④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⑤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
A. ①②④③⑤ B. ①③⑤④② C. ⑤③④②① D. ②①③⑤④
6.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句中的“不准”一词,态度严厉,毫不含糊,充分表现了红军纪律严明。
B. “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句中的“鼓”字,含有战胜自身某些弱点,从而迎战艰难险阻的意思,表现了红军的坚毅、顽强和无畏精神。
C.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中用“缀”字比用“挂”好,因为“缀”字比较生动,写出了黑夜天空的美丽,衬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D.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句中的“抢”字说明了红军战士生活困难,大家不得不争抢着吃饭。
7. 下面与“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C. 小河在呜呜地哭泣。
D. 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8. 对下列句中“跟”字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跟着好人学好事。
(2)车上装的是机器跟材料。
(3)我跟他学唱歌。
(4)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 动词 介词 连词 名词 B. 介词 动词 动词 名词 C. 动词 介词 连词 动词 D. 动词 连词 介词 名词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杨振宁的《邓稼先》记叙了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B.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是诗人、文学评论家光未然。这首诗以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C. 陆定一的回忆性散文《老山界》,真实生动地记叙了自己在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颂了红军英雄、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
D.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中的两个“来”都是动词,“一切”“都”是副词,“我们”“那里”是代词。
10. 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 《老山界》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作者陆定一,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B. 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同时也有很多细腻的描写,充满了浓郁的抒彩。
C.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中的“和”是动词。
D.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一句中的“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二、综合性学习
11. 学校七年级(1)班开展以“爱国·爱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有人以红军长征途中翻高山、过草地为内容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写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过草地勇士走过万难
(2)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说过“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民族、爱我中华、爱我社会的歌曲”,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12. 阅读《老山界》节选语段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2)“不要掉队呀!”
(3)“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4)“我们顶着天啦!”
(5)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6)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 文中画“ ____”线的句子运用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路陡山高,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简要赏析选文第(6)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选文第(6)段所写的内容,及体现红军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感受老山界
①我是在今年早春时节走进老山界的,虽说我的家乡也属于老山界地区,上中学时又读过陆定一的名篇《老山界》,知道此山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可真正与老山界零距离接触,平生还是第一次。所以,当我随“红军长征路线考察组”夜宿老山界脚下的岔岭村时,兴奋得一夜难眠。
②第二天早上出发时,岔岭瑶寨雾气弥漫,天空还不时下着小雨。向导告诉我们,上山的小路已经罕有人走,杂草灌木丛生,雨天攀登,不但会湿衣裤,把人冻病,而且极易迷路,因此建议我们乘车先进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再走红军当年下坡时走的那段路。
③一辆农用车载着我们一行人开始在螺旋上升的公路上爬行。车外浓雾弥漫,目力所及,只看得见路边的青草绿叶。汽车穿行于云蒸霞蔚之中,如历仙境。令人惊奇的是,山中的山茶花已经星星点点,迎风绽放了。车行数小时后停下来,向导带我们去瞻仰红军长征纪念碑、亭。碑面刻有陆定一的题词:“老山界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眉之秀”,并镌有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简介。立于碑前,翘首远眺,身后青山迷蒙,似无尽头,前边峰峦叠翠,连绵无穷。神秘肃穆之情在心底愈发浓郁起来…
④重新登上公路之后,开始弃车步行。向导引我们走入公路下一条小道,斜插入山谷腹地。下山的路陡峭崎岖,人行其间,只能一溜小跑,想收住脚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间倒是空旷,林木茂密处,地面寸草不生,只有一层厚厚的枯枝败叶,踩上去,软软的如踏棉絮。腐殖质的特殊气息自脚下弥漫,直钻鼻肺。白色的雾气填满山谷,成股地往上涌,又向谷底滚去,一团团,一缕缕,毫无规则可言。脚下溪流交错,泉水汨汨;头顶百鸟乱飞,任我们扯破嗓子恐吓,亦不惊不散。当年,红军就是沿着这条山路摆脱敌军追击的。可惜他们经过此处时,行军心切,无心欣赏沿途风物景致,要不,那绝对是一次充满诗意的梦幻旅程。
⑤向下行进近两个小时,大伙都有些累了。向导说,快到老山门了。又走数十分钟,奇观果然出现,方知老山门是一道通往山外的山沟,两边是高高的土坎,夹着一条狭长的小路,土坎上长满了常青乔木,枝叶相连,一眼望去,俨然是一条绿色甬道。走出绿色甬道,发现已经伫立于一道高高的山脊上了,眼前豁然开朗。远眺,是无际的山野,云雾已经在我们脚下翻涌,一股凭天临风、傲视群雄的浩气骤然回荡于胸间。
⑥站在山脊回望老山门,心中突然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 老山界是不是一个偌大的母腹,老山门则是一条产道呢?人们穿行于山之腹地,就是怀胎的孕育,冲出老山门,就是通过产道横空出世。当年红军自这道门冲出,走上了胜利之路; 今天我们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
(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地点 感受
岔岭村 ① ______
螺旋上升的公路上 ② ______
③ ______ 神秘肃穆
④ ______ 奇妙
(2) 说说“老山界是不是一个偌大的母腹,老山门则是一条产道呢”一句的妙处。
(3) 如何理解“今天我们从这里走出,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一句的含意?
(4) 本文与陆定一的《老山界》都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老山界,请分析两文写作的侧重点和用意的不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解答】
A项中“涯”应为“崖”;
C项中“斜”应为“邪”;
D项中的“洌”应为“冽”。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随波逐流”意思是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用来表达大家对正确意见的赞同不恰当。
故选B。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学生要学会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一是要对各标点符号表示的作用要清楚地了解,二是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平时多注意。
A项,“等”后面不能再用省略号;
B项,冒号不能用在无停顿处,“发出”后不能加冒号;
C项,正确;
D项,括号应放到书名号之后。
故选C。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B
【解析】首句是①,写到了山顶“我”突然想起要为红军立碑的事情。其次是③,写“我”想完之后开始吐气休息。再次是⑤,写“我”在休息时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几个人。接着是④,写队伍能成功翻越山的原因。最后是②,总结我们的队伍战胜了难翻的老山界。
故选:B。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语句排序试题一般方法: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6.【答案】D
【解析】 点拨:D项“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争抢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7.【答案】C
【解析】点拨:题干中的句子运用了拟人,C项也运用了拟人,其他三项运用了比喻。
8.【答案】D
【解析】①句中的“跟”指在后面紧接着同一方向行动,为动词;②句中的“跟”表示并列关系,为连词;③句中的“跟”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为介词;④句中的“跟”表示鞋的后部,为名词。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辨析词性的能力。识记作家作品,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词性指以词的特点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根据各词性的特点做出判断即可。
【解答】
D.“两年来”中的“来”是名词,“传出来”中的“来”是动词。故D说法有误。
ABC说法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该句中的“和”是起连接作用的连词。
11.【答案】(1)示例:翻高山红军历尽千险
(2)示例:我赞同张明敏先生的话。因为唱爱国的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解析】(1)示例:翻高山红军历尽千险
(2)示例:我赞同张明敏先生的话。因为唱爱国的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12.【答案】【小题1】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运用人物描写来表现红军战士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小题2】 如: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小题3】示例:用一系列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声响不可捉摸的特点,衬托出了夜晚寂静;同时几组比喻句又构成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小题4】半夜露宿山腰。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审清题意要求,结合语境去分析人物。本题考查描写的类型及作用。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画横线的句子是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运用人物描写来表现红军战士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读懂文章,再找出关键的语段,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如: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可以看出路陡山高。
3.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表达方式、句式、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通常的格式是:“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表达了……”。结合语句分析可知,此句用一系列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声响不可捉摸的特点,衬托出了夜晚寂静;同时几组比喻句又构成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4.此题考查概括段意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进行段意概括,同时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结合第6段内容可知,此段可概括为:半夜露宿山腰。通过恶劣的自然环境能够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13.【答案】【小题1】①兴奋 ②惊奇 ③纪念碑前 ④山脊上
【小题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山界”比作“母腹”,将“老山门”比作“产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山界和老山门地形上的特点,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
【小题3】翻越老山界,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而且感受到当年红军在此行军时的精神,内心受到感染和净化,如获新生。
【小题4】本文主要写了游历老山界的过程及看到的景致,为了突出攀登老山界之后“得到的则是灵魂的净化,生命的升华”这一感受;《老山界》一文主要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突出了红军战士的乐观和豪情,宣扬红军长征的意义。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先通读全文,然后再筛选信息。由第一段最后一句“夜宿老山界脚下的岔岭村时,兴奋得一夜难眠。”可提取人物感受“兴奋”;第三段的“立于碑前”可知地点“纪念碑前”;第六段的第一句“站在山脊回望老山门”可知地点是“山脊上”。
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者是人物描写等角度来理解。此句“老山界是不是一个偌大的母腹,老山门则是一条产道呢”,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老山界、老山门是本体,母腹、产道则是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山界、老山门的地形上的特点,引出下文的议论蓄势。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通读全文,从老山界的自然风光和红军精神带给作者的感受两个方面作答。这句话处在文末,升华了全文的主旨,表达作者老山界之行的真实感受。重走长征路,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还感受红军战士伟岸的身躯、高尚的情操,使作者一行明确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追求,提升了思想境界。
4.
本题考查学生文章的对比阅读能力。回答本题,要结合两篇文章的写作内容和写作目的分析。《老山界》一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走老山界》是一篇写在和平幸福的年代,重温老一辈革命者历尽万难、敢于献身精神。进而明确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追求,提升了思想境界。
答案: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