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一生物 2023.0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4-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
2.将答案填涂、填写在机读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43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减数分裂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2次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
C.可用蝗虫精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D.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
2.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不同时期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
B.图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同
C.图③细胞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
D.图④细胞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
3.雄蝗虫有 23 条染色体,雌蝗虫有 24 条染色体。某同学利用雄蝗虫的精巢进行固定、染色、制片、镜检后分析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图1是一张蝗虫细胞减数分裂某时期照片,图2是对其同源染色体配对分析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照片展示的是减数分裂I、前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B.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 23、12、11这三种可能情况
C.雄蝗虫比雌蝗虫少一条染色体是因为雄蝗虫只有一条 X 染色体
D.据图 2 分析,雄蝗虫的精原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可观察到11个四分体
4.玉米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形状。同一品系X的黄粒玉米自交,后代全部是黄粒玉米;若接受另一品系Y紫粒玉米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的也有紫粒的。由此推测可知
A.紫粒是显性性状 B.黄粒是显性性状
C.品系X是杂种 D.品系Y是纯种
5.豌豆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如下图所示为红花植株接受白花植株花粉的杂交实验。有工作者选取某豌豆群体中多株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各杂交组合的子代为红花∶白花=1∶1或1∶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和②过程之间需要进行套袋处理
B.图中③过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C.某株红花豌豆自交,F1不一定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D.图中④过程形成种子的数量取决于花粉的数量
6.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由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韩梅梅是平发际,她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韩梅梅父母再生一个平发际女孩的概率是
A.1/4 B.1/2 C.1/16 D.1/8
7.人们发现在灰色银狐中有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称白斑银狐。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是白斑银狐:无白斑银狐=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银狐体色白斑对无白斑为显性
B.该实验结果表明这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
D.白斑银狐与无白斑银狐杂交后代中白斑银狐约占1/2
8.如图为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植物进行自交的过程图解,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定律发生在①过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②过程
B.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子代遗传因子组成有9种
C.F1中不同于亲本性状表现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个体的3/8
D.F1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4/16
9.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5号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分裂I时未分离
B.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分裂II时未分离
C.5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分裂II时未分离
D.5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分裂I时未分离
10.噬藻体是感染蓝藻(蓝细菌)的病毒。用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蓝细菌)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记的是噬藻体中的碱基
B.子代噬藻体一定含有31P
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
D.此实验证明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C.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模型构建法
D.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研究方法——差速离心法
12.所谓“DNA指纹”,就是把DNA作为像指纹那样的独特特征来识别不同的人。DNA指纹鉴定技术的依据是不同人的DNA中不同的
A.碱基种类 B.脱氧核糖排列顺序
C.磷酸排列顺序 D.碱基排列顺序
13.西葫芦的皮色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Y—y 和 W—w)控制,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 Y 和 y 都不能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 WwYy 的白色个体自交,其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2 种 13∶3 B.3 种 10∶3∶3
C.3 种 12∶3∶1 D.4 种 9∶3∶3∶1
14.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II)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绿色盲基因位于I非同源区上
B.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II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基因型有2种。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I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概率小于女性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III基因控制,则人群中只有男性患者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某同学学完“减数分裂”后,写出了下面四句话,请判断他说的哪几句话是错误的
A.我细胞内共有46条染色体,其中来自爸爸的比来自妈妈的多
B.我和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染色体也是完全一样的
C.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D.我弟弟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16.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5000对碱基,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解旋酶
B.DNA分子第3次复制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3100个
C.④处指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1/4
如图表示环状DNA复制的一种方式,因为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所以该DNA分子复制形成复制泡而呈现希腊字母“θ”形,随着复制的进行,复制泡逐渐扩大,直至产生2个相同的环状DNA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泡的逐渐扩大与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相关
B.在复制泡的扩大过程中有氢键的断开和氢键的形成
C.子链的延伸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NA 聚合酶催化
D.根据图示,环状DNA 复制具有单起点、单向复制的特点
拉布拉多猎犬毛色分为黑色、巧克力色和米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将纯合黑色犬
与米白色犬杂交,F1均为黑色犬。将F1黑色犬相互交配,F2犬毛色及比例为黑色︰巧克力色︰米白色=9︰3︰4。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米白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
B.F2米白色犬有3种基因型
C.F2巧克力色犬相互交配,后代米白色犬比例为1/16
D.F2米白色犬相互交配,后代可能发生性状分离
19.复旦大学某研究团队最近发现了一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并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男子不会患病,女性才会患病)。该遗传病患者的卵子出现发黑、萎缩、退化的现象,导致不育。图为该病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I1含有致病基因,I2不含致病基因,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2和I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
C.Ⅱ3与Ⅱ4再生一个患病后代的概率为1/8
D.“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父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7分)
三、简答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
20.(12分)下图甲为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
(1)图甲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填字母)。图甲中的D细胞名称为 ▲ ,细胞核内DNA分子数为 ▲ 个。
(2)图甲中A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乙中的 ▲ 阶段(填数字标号),图甲C、D细胞对应于图丙中 ▲ 、 ▲ 阶段(用字母表示)。
(3)图乙中④到⑤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该过程与 ▲ 共同维持了有性生殖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 (填数字标号)阶段。
(4)图丙中AB阶段形成原因是 ▲ ,在图乙的 ▲ (填数字标号)阶段也发生该过程。
(5)若该动物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在图乙的 ▲ (填数字标号)阶段细胞中X染色体数最多。
21.(11分)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果莫过于遗传学中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提出DNA双螺旋结构的沃森和克里克与威尔金斯于1962年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1表示DNA分子平面结构图,图2表示DNA复制过程,复制叉是复制时双链打开,分开成两股,各自作为模板,子链沿模板延长所形成的Y字型结构(如图),复制叉从复制起始点开始沿着DNA链有序移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从图1可看出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 ▲ (填序号)交替连接而成,该DNA片段中含有 ▲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图中 ▲ (填序号)构成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从图2可看出,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 ▲ 和 ▲ 种酶的参与。
(3)图2中的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C,则该DNA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数占 ▲ (2分)。
(4)从图2可看出,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是边 ▲ 边复制。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只能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新合成的DNA链的 ▲ 端,依据该酶催化DNA子链延伸的方向推断,图3中的DNA复制模型 ▲ (2分)(填“正确”或“错误”或“不完全正确”)。
22.(11分)萨顿通过比较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和其他同事利用在种群中偶然发现的一只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雌果蝇做亲本杂交后得F1,然后再设计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图解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白眼为 ▲ 性状,控制眼色的这对基因 ▲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摩尔根等人分析F2代白眼只有雄果蝇,及同时期其他生物学家发现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的事实,摩尔根等人提出以下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位于 ▲ 染色体上,从而使上述遗传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不考虑眼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的情况)。该杂交实验现象 ▲ (填“支持”或“不支持”)萨顿的假说。
(2)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力图验证他们提出的假设。以下实验图解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说明:测交亲本中的红眼雌果蝇来自杂交实验的F1)
①上述测交实验现象并不能充分验证其假设,其原因是 ▲ 。
②为充分验证其假设,需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该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 ▲ 。预期子代的基因型:雌性 ▲ ,雄性 ▲ 。(提示: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为W、w,亲本从上述测交子代中选取)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样,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也采用了 ▲ (科学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欲通过子代的表型直接区分性别,则选择表型为 ▲ 的雌果蝇和 ▲ 的雄果蝇进行交配即可。
23.(12分)鹦鹉的性别决定为ZW型,其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位于Z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鹦鹉的毛色决定机制如图1,某实验小组进行鹦鹉杂交实验如图2。请读图回答。
(1)由图分析:当体细胞中同时具有A、B基因,则鹦鹉体色为 ▲ 色,据此推测基因A/a位于 ▲ 染色体上。
(2)写出亲本甲的基因型 ▲ ,F1雌、雄鹦鹉的基因型分别是 ▲ 、 ▲ 。
(3)F2中绿色雄性鹦鹉的比例为 ▲ ,雌性鹦鹉的性状分离比为 ▲ (2分)。
(4)在统计时惊奇地发现F2雄性鹦鹉中出现了一只白色个体。关于这只白色雄鹦鹉的成因,小组成员意见不一:甲认为这仅仅是环境作用的结果;乙认为一定是控制毛色的基因发生了的改变。
①若这只白色个体的出现是因为控制毛色的基因发生了的改变,则该个体基因型为 ▲
②请利用图2中的亲本或F1现有的鹦鹉设计实验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则实验思路是 ▲ (2分)。若 ▲ ,则乙的观点正确。
24.(11分)下图是某家庭的单基因遗传系谱图,图中阴影个体表示患者,相关基因用D、d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病为 ▲ 性遗传病,判断依据是 ▲ (2分)。
(2)若Ⅱ1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则该病遗传方式为 ▲ ,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第I代的 ▲ 号个体,Ⅲ2的基因型是 ▲ 。若Ⅱ1和Ⅱ2再生一男孩患该病的概率为 ▲ 。
(3)若Ⅱ1和Ⅱ2又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女孩,则图中表型正常的个体中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Ⅲ2个体与该遗传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结婚,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 。调查表明,该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不考虑变异情况的发生,Ⅲ1色觉正常,若他与一表型正常但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女子婚配,所生后代中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2分)。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题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 A C A D D B B C B D D C B
二、多项选择题:
15 16 17 18 19
ABD BCD AB ACD CD
三、简答题:
20.(12分)(1)A、C 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4
(2) ⑥ BC BC
(3)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 ①
(4) DNA复制 ①⑤
(5)⑥
21.(11分)(1) ①② 2 ②③⑨
(2)引物 3 (3) 1/2(2分)
(4) 解旋 3' 不完全正确(2分)
22.(11分) (1)隐性 遵循 X 支持
(2)①控制眼色的基因无论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测交结果皆相同
②XwXw、XWY XWXw XwY
(3)假说-演绎法 白眼 红眼
23.(12分) (1) 绿 Z
(2) BBZaW BbZAW BbZAZa
(3)3/8 绿:黄:蓝:白=3:3:1:1(2分)
(4)①bbZaZa
②让这只白色雄鹦鹉与甲杂交产生后代若干,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2分)
子代全为黄色鹦鹉
24.(11分)(1)隐 Ⅱ1和Ⅱ2表型正常,但Ⅲ1患病(2分)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 XDXD或XDXd 1/2
(3)Ⅲ2 1/6 1/4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