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5月历史卷(八下)
姓名 分数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
?
?
?
?
?
?
?
?
?
?
?
?
?
?
一、单选题(每题一分,共15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 )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②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③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 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顺序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胜利 ③土地改革完成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③②①
3. 右图为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图(单位: %)。其中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9。以下选项,与之无关的是( )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存在着使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危险
C.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
D.有利于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
4. 1971年10月,中国在外交上取得重大胜利,开始重返国际政治舞台。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中日建交 B.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最能体现这次巨变特点的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的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的转折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6. 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从B到C急剧变化的因素有( )
①中共八大决策失误
②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失误
④“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流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B.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8. 下列哪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9. 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实现这一“伟大决策”,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 )
①实行“一五”计划 ②实行“三大改造”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0.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反映出①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②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③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④台湾已回到祖的怀抱(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 “和而不同”是孔子“仁”的思想体现。下列哪些史实符合这一思想主张?( )
①万隆会议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我国重返联合国 ④巴以冲突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刚刚在贵阳落幕。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力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为发展高新技术实施了( )
A.“星球大战”计划 B.“尤里卡计划” C.“希望工程”D.“863计划”
13.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1978~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对比简表
项 目
1978年
1990年
1997年
2002年
2009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1
18547.9
74462.6
102398
33535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510.2
5160.3
7703
17175
①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 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上涨 ③1990年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与国家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密切相关 ④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速度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14. 下图是大庆某一中学历史教师在20世纪末的一张工资条,他发现那一时期的工资条与几年前相比有几项新增基础上(如图所示)。通过这张工资条能反映出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
姓名
年月
基本工资
……
医疗保险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
XXX
XX
XXX
……
XXX
XXX
XXX
……
A.国有企业改革新突破 B.义务教育的普及
C.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D.对外开放的深入
15. 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的。下列属于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是( )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③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④嫦娥奔月工程顺利实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6. (7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1分)
?
?
?
?
?
材料二
(2) 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
?
?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忆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3)导致1960年农韭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
?
?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分)
?
?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
?
?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观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请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的? (1分)
?
(2)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1分)
?
?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写出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
特区。(1分)
?
?
(4)谁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是什么? (2分)
?
(5)中共十五大,什么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1分)
?
18.阅读材料:(8分)
材料一 1953年底,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就两国在我国某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材料三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后,中美关系也开始走向正常化。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国政府于1997年、1999年先后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有改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某地区”指的是什么地方?(l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1分)
?
(2)材料二中的“国际会议”指什么会议?(1分)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1分)
?
(3)材料三中的“联合国大会”在哪年召开?(1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
(4)材料四中,“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1分)
?
(5)从材料三,材料四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1分)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深圳原是一个面积不足3平方千米、经济基础薄弱的边陲小镇。设立特区后,深圳建设深圳建设者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利用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进行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经济。
材料二 深圳城市建设10年超常发展,创造了著名的“深圳速度”。1995年,深圳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已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90年代后期,深圳的发展进入全面提高城市素质的阶段,经济保持强劲的活力。
材料三 深圳的发展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认为深圳速度是大跃进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追求数量和速度,过分强调人的能动性。
评述材料中关于深圳发展速度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
?
?
?
2014年春5月历史练习卷(八下)
答案
1——5 B C D D A 6----10 C B B B C 11---15 C D A C B
16. (本题7分)
(1)土地改革。(1分)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分)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答其中1点得1分)
(3)“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任答其中1点得1分)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2分)
(5)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任答其中1点得1分,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17.(1)1978年。
(2)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
(4)邓小平。一国两制 。
(5)邓小平理论。
18.(1)西藏;
成为世界上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1分).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
讨论亚非主权国家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亚非国家的发展问题
(3)1971年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或尼克松访华)
(4)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或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5)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l分)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9.其一,这是一种珍惜时间、重视效率的观念;其二,这是对“左”倾错误盛行时“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体制下消极怠工、不求效率的做法的否定;其三,这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四,这反映了深圳人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冲天的干劲、昂扬的斗志、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正是这样一种意识使得特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五,我们要有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
珍惜年华,学好本领,提高我们的社会竞争力。其六,当然搞经济建设不能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