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
本单元是二下第二单元,教材编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3篇课文。有语言简洁的诗歌,有以对话展开叙述的记叙文,有短小而优美的散文,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关爱”这一主题:有家人之间的关爱,有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对人的直接关心、帮助,还有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学生沿着“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和“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千人糕》通过爸爸和孩子之间3组对话展开叙述,强调普普通通的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爸爸循循善诱,孩子心领神会,很有情趣。《一匹出色的马》写景叙事交融,巧妙地将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把学生带进一个生机盎然、满含亲情和关爱的家人郊游情境。这些课文组合在一个单元中,从生活的不同角度中体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场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展现人与人之间美好关系的窗口。“语文园地”中的关于职业的归类识字、“写话”中介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我爱阅读”中的儿童诗《一株紫丁香》,都从不同角度书写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的“长大以后做什么”,也与这个主题相符。因此,确定本单元的主题为“春满人间”,与教材所提供的课文和其他学习内容基本一致,可以整合单元主题内容,形成核心任务“在温暖的春风里”,展开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的教学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读句子,想象画面”,课文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均对本重点提出了训练要求。比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要求学生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千人糕》要求学生借助插图想象,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一匹出色的马》要求学生读句子想画面,再把句子抄下来……这些都有助于加深对句子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除此之外,还在《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练习中首次提出了“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也是阅读理解运用的手段之一,可以在引导学生“读句子,想画面”的过程中,带着想象的画面以及产生的体会读好“问答”或“对话”的句子,再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能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学习“读句子,想象画面”,读好“问答”或“对话”的句子,再“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意思,并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积累表示职业名称的词语,关爱他人的谚语。
3.能结合生活经历,感受不同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在理解“关爱”内涵的基础上,学会关爱别人。
(二)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点
学习内容 教学要点
教材内容
◎课文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千人糕》
3.《一匹出色的马》
◎语文园地二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
补充资源
1.动画片《雷锋的故事》
2.课外阅读《雷锋日记》
3. 歌曲《我爱米兰》 1.认识5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7个字,会写30个词语。能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意思,并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能拓展积累词语。
2.读句子,能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再现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仿照例句,发挥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株紫丁香》,能默读《千人糕》,能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一匹出色的马》。
4.能根据提示,写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5.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说清楚,简单说明理由;听明白同学的心愿;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懂得与家人相亲相爱、珍爱劳动成果、关心帮助他人。
二、情境与任务
(一)学习情境
“雷锋”是谁?我们爱吃的食物是经过哪些人的劳动做出来的?这些问题是学生了解人与人美好关系的窗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寻找身边的“雷锋”,了解“千人糕”的故事,发现一匹出色的“马”……想象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感受父母、老师、朋友、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珍爱他人的劳动成果;畅想二十年后的自己会做什么,懂得也要为他人付出自己的爱。
(二)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
1.任务框架
2.内容安排
任务 课时 学习内容
我们四处寻觅 8-9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1.CNTV动画片《雷锋的故事》
2.《雷锋日记》
《千人糕》
《一匹出色的马》
《语文园地二·我爱阅读·一株紫丁香》
歌曲《我爱米兰》
《语文园地二·写话》
我也要做春的使者 2-3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二·识字加油站》
《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在温暖的春风里”为单元学习总的任务情境,整合“两个任务,八个活动”进行学习,将识字写字、课文阅读口语交际、练习写话等统整在“春满人间”这一主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读句子,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逐渐学会关爱他人。
第一个任务是“我们四处寻觅”,学生联系生活阅读课文、练习写话、阅读诗歌,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带着想象的画面以及产生的体会读好“问答”或“对话”的句子,再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人之间、师生之间、朋友之间的关爱,再到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
第二个任务是“我也要做春的使者”,通过诵读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同的社会职业,在“长大以后做什么”口语交际中畅想二十年后的自己从事什么职业,懂得无论做什么职业,都要关爱他人。
本单元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常识和做人的道理,但不能过度强调人文性,要依据课文内容,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关爱他人,起到引导作用。
三、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
任务一我们四处寻觅
活动一“雷锋”在哪里
1.雷锋故事分享会
课前布置学生观看CNTV动画片《雷锋的故事》,课上进行“雷锋故事”分享会。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每人讲一个雷锋故事。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分享。
(3)评选出班级的“小小故事大王”。
(4)选派“小小故事大王”到别的年级讲述“雷锋故事”,或者在年级组开展“雷锋故事”讲述比赛。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雷锋”的故事毕竟离现在的学生比较遥远,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通过观看动画片,读《雷锋日记》,或者听大人讲讲雷锋的故事等形式,拉近与“雷锋”之间的距离。结合进行生字“锋”的读音、识记教学。
2.我是小小朗读者
具体要求:
(1)首先做到读正确,把字音读准(注意多音字“背”,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其次,读出诗歌的节奏,引导观察第一、三小节最后一行的标点是什么,第二、四小节第一行诗句有什么特点,发现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读好问答语气。
(3)最后,可以选择合作朗读、对比朗读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
根据以上要求进行朗读展示,评选出“小小朗读者”。
3.雷锋叔叔在哪里
(1)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描写的画面,结合之前了解的雷锋故事,用简洁的话说一说看到了哪些画面?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想象画面:
一是想象周围环境。比如“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泥泞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生活经验,或者配上一些图片,去
想象。
二是想象人物表现。比如“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雷锋怎样抱?抱得紧紧的,甚至用自己的外套裹住孩子,生
怕孩子被雨淋湿的画面就出现在眼前。
三是拓展想象。在理解诗歌中提供的两个具体情节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最后一句“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结合故事中、动画片中了解到的雷锋故事拓展想象:我们还能在什么地方遇见雷锋?他在帮助谁?怎么帮?可能在公园里、马路上、校园里,帮助学生理解“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2)交流分享,在阅读理解诗歌内容的过程中,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并说说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蒙蒙、泥泞、年迈、晶莹。”
根据想象的画面“冒着蒙蒙细雨”“在泥泞路上留下脚窝”,联系生活体验,提供图片,推测“蒙蒙”“泥泞”的意思。
结合具体语境、生活经验或找近义词等方法猜测“年迈”的意思。
通过字形结构猜测“晶莹”的意思:“晶”有三个“日”,可见“晶莹”的物体是亮晶晶的。
(3)再次朗读这些诗句,初步体会雷锋精神及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读句子,想象画面”,需要引导学生在结合之前充分了解雷锋故事的基础上,读诗歌,想画面,在具体的场景中了解雷锋、认识雷锋。并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各种猜测词语意思的方法:分析字形结构、结合语境、联系生活经验、看图辅助、联想近义词等等。
4.寻找身边的“雷锋”
(1)读第五小节,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猜测“寻觅”的意思。
(2)开展“到生活中寻找为他人献出爱心的人”活动。
(3)把这些美好的画面用拍照、画画等方式记录下来,并加上简单写话。
(4)分享交流自己找到的身边的“雷锋”。
5.把字写好啰
指导写好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特别注意“冒字头”。
(1)发现结构特点。这一课的生字主要是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写好不同结构的字。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发现在书写上的特点。有的“左窄右宽”,有的“上宽下窄”,分类指导。
(3)指导写好“冒字头”。上面部分扁又宽,两横左右互不连。
活动二“千人糕”是怎样做出来的
1.我是小小朗读者
(1)读正确,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读好爸爸和孩子之间的3组对话,读好问答语气。
由扶到放:读好对话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其中一组对话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体会如何读好对话。比如第一组对话:
“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反复朗读对话,教师通过反馈评价引导学生逐渐体会,明白孩子第一次听到“千人糕”时的疑问和好奇,体会爸爸回答时的语气,读好“很多很多”“才能”等词语。
比较情感的变化:孩子的情感从最初的“好奇”到“不以为然”,直至最后的“恍然大悟”“心服口服”,变化很大,要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情感和语气的变化。而爸爸始终保持一种耐心讲解、娓娓道来的语气和态度。
(3)概括说一说,每组对话爸爸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第一组:千人糕需要很多人才能做成。
第二组:具体介绍千人糕制作的过程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第三组:强调一块平常的糕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2.“千人糕”是怎样做出来的
(1)默读课文,根据爸爸和孩子的对话,借助“千人糕”制作的过程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如果能自己动手画一画就更棒啦!
(2)结合“语文园地二”字词句运用中的第二个练习,体会一词多义。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语境中巩固、运用、积累生字和词语。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文中爸爸在和孩子对话中介绍米糕的制作过程比较零碎,需要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然后借助文中的插图,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当然可以小组内分工合作,一人介绍其中一部分。
3.小调查:我最爱吃的食物(或“最心爱的玩具”“最喜欢的衣服”)是怎样做出来的?
(1)先用简单的思维导图画一画。
(2)再有条理地介绍。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选择并了解自己最爱吃的食物,或“最心爱的玩具”“最喜欢的衣服”等其中一个,是怎样做出来的?先用简单的图画,然后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在全班作展示、交流。从中明白,任何一个物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很多人的劳动,要懂得感恩。
活动三 一匹出色的马
1.春天里的一家人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文中主要读到了什么?
两个内容:一是一个春天的傍晚,一家人到郊外去散步、欣赏春天的美景,大家都很开心。
二是当往回走时,妹妹走累了想抱,爸爸拾起一根柳条,送给妹妹一匹出色的马,妹妹骑着它高兴地回家了。
(2)读好课文1-3小节,说说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看着图片进行简单的描述。
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描写春天美景画面的句子,指导学生第一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首先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然后联系生活情境想象画面,再读出情感;在朗读和想象画面的过程中认识生字,理解“波纹”“异常”“恋恋不舍”等词语;最后再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春天的美丽。
比如: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先引导学生读正确,然后想象微风轻轻吹过湖面时那种轻柔的感觉,看到湖面上泛起一层又一层的波纹,联系生活中看到的画面,或书上的插图,理解“波纹”的意思,再试着有感情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和画面来。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句子抄写下来。
结合“语文园地二”字词句运用中的第一个练习,照样子说一说自己曾经看到过的美丽春景,把自己喜欢的春景写下来。
①照样子,说一说。
田野
葱葱绿绿的
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天上的云
雪白雪白的
好像一群小绵羊
大树
又粗又壮
好像
②我也能说。寻找春天的美景拍下来或画下来,照样子说一说,把自己喜欢的春景写下来。
二是描写一家人手牵手散步的温馨画面的句子。比如:
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
同样首先让学生练习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然后联系生活情境想象画面,一家人牵手散步的温馨画面,再读出幸福的感觉;在朗读和想象画面的过程中认识生字“妹”,迁移到认识“女字旁这一类字”,理解“郊外”的意思;最后再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一家人在春天的傍晚散步时的温馨美好。
2.一匹出色的马
(1)我会读。读好4-7小节中一家人的对话。首先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我会说。边读边联系生活情境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从中体会到妹妹的情绪变化。
第四小节是想要抱时的撒娇、急切与渴望;第七小节是“跨上马”时的兴奋,想象蹦蹦跳跳奔向前去的样子,甚至可以模拟情境再现,以及最后迎接我们时的得意。
(3)我会认。认识生字,其中“匹”的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理解“不作声”“一匹出色的马”等词语。
(4)我会悟。说说自己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妹妹的天真可爱,妈妈的坚持,爸爸对孩子充满智慧的关爱。)
我也有匹出色的“马”。
说说自己能在生活中独立做好哪些事情?
可以画画图,把这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具体要求和前面想象写话的要求相同)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本文是第一次出现“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在“读句子想画面”的过程中,先读好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感情朗读的练习。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平台展示孩子们的朗读,激发她们的朗读兴趣。
活动四 一株紫丁香
1.我和我的老师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老师相处的画面。
(2)选取其中一个最让你感动的画面画下来,并写上一两句话,介绍画面上的内容。
(3)班级进行交流分享。
2.《一株紫丁香》朗读会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诗歌读通读顺。
(2)讨论:为什么同学们要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学唱歌曲《我爱米兰》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在阅读诗歌之前,先让孩子们回忆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美好画面,感受老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读这首诗歌,就比较容易理解诗歌中要表达的情感。
活动五 我的好朋友
1.我和我的好朋友
(1)说一说:照样子说说自己的好朋友: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
(2)写一写: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3)画一画:把你和好朋友在一起互帮互助的画面画下来。
谁 长什么样子 我们经常做的事
张池 *他掉了一颗门牙。
*他的脸圆圆的,笑起来有个小酒窝。 *我们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我们经常一起打乒乓球。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为了降低写话难度,本次写话训练可以分步进行,由说开始,在说清楚的基础上再写,最后画一画。注意多鼓励。
【课时安排】
8-9课时。
【教学资源】
1.CNTV动画片《雷锋的故事》。
2.课外阅读《雷锋日记》。
3.歌曲《我爱米兰》。
任务二 我也要做春的使者
活动一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1.读一读: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谚语读正确、流利。
2.说一说: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本单元已学课文的内容,简单交流对谚语的理解,明白都是写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关爱。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不是为了诵读而诵读,更不是为了说教而诵读,需要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经历、读过的故事,才能真正理解这些谚语要说明的道理。
3.背一背:通过多种形式诵读。
4.补充诵读: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关爱有关的谚语或名言,课上分享,诵读。
活动二 职业知多少
1.连一连,认一认
(1)出示“识字加油站”的10个词语,和相应的10幅图片,连一连,并认读这些词语。
(2)简要说一说这些职业大概是做什么的。
(3)你还知道其他的一些职业吗?说一说或者写一写。
2.小调查
(1)你知道爸爸妈妈或其他亲戚分别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把爸爸妈妈的职业做成生字卡片,读一读、认一认。
(2)你还知道哪些职业呢?它们是为谁服务的?
也把自己知道的其他职业名称做成生字卡片,读一读、认一认。再和同学玩一玩“我读你猜”的游戏:读职业,猜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3)完成调查表。
“职业知多少”调查表
调查对象(打“√”) 职业 服务对象 对工作的态度 我的想法
爸爸( )
妈妈( )
亲戚( )
陌生人( )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从认识“识字加油站”的10个职业开始,到了解家里人的职业,再到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职业,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懂得行业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他人提供服务。同时也为自己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活动三 长大以后做什么
1.二十年后的我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为什么?和小组内同学说一说,要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说明理由。也可以回家和家人聊一聊。
可以运用“我最想做的职业是( ),因为我觉得它可以为( )提供帮助(或“服务”),我感觉(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2.我是小记者
采访3个同学,问问他们的愿望是什么?为什么?认真听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要多问一问。
在采访中,注意对倾听的要求,应重点问“你听清楚他的愿望了吗?”“你对他说的哪儿感兴趣?为什么?”
3.完成“我们的愿望”调查表
“我们的愿望”调查表
调查对象 愿望 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 服务的对象
(自己设计一个想问的问题) 我的想法
我
同学1
同学2
同学3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此次口语交际涉及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把话说清楚,注意有理有据,是对表达的要求,也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把话听清楚,是对倾听的要求,还要边听边思边问,积极交流,通过采访强化倾听意识。用调查表的形式是对关键内容的一个记录和反馈,也是口语表达的一个支架。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资源】
1.学做调查表。
四、单元教学建议与资源支持
1.识字写字方面: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语境中巩固、运用、积累生字和词语,体会一词多义;写字指导时发现生字的结构特点,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发现在书写上的特点,分类指导,写好不同结构的字。
2.朗读课文方面:本单元朗读训练的重点是“读句子,想象画面”,也是第一次提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做到读准字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停顿;然后联系生活情境边想象画面边朗读,或者进行分角色朗读的练习,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和语调;最后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句子要表达的情感。
3.理解内容方面:学生通过读句子,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逐渐学会关爱他人,懂得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同时,通过诵读积累关爱他人的谚语,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不同的社会职业,在“长大以后做什么”口语交际中畅想二十年后的自己从事什么职业,懂得无论做什么职业,都要关爱他人。
4.拓展延伸方面:推荐观看动画片《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拉近距离;唱一唱《我爱米兰》等赞美老师、歌唱师生情的歌曲,增强情感;学着做一做小调查,设计并完成“调查表”,通过调查了解社会新型职业、每个人的不同梦想等,从小树立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