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
本单元是二下第六单元,教材编排了《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也有描绘自然现象、介绍自然奥秘的短文和儿童诗。这些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都是写景,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让读者身临其境。《雷雨》是一篇写夏季雷雨来临的景象,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3个场景的鲜明特点,课文语言凝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文中多用短句白描,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科学题材的儿童诗,介绍了几种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语言亲切通俗、富有韵律,科学知识丰富有趣,能吸引学生走进大自然奇妙的世界。《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语言轻松活泼,浅显易懂,介绍了太空生活中新奇有趣的现象。
这些课文组合在一个单元之中,除了内容主题有很大的相关性外,文本之间也有自己的逻辑,从自然景物(夏荷、翠柳),到自然现象(雷雨),再到自然科学(辨别方向),最后又呈现了生活中很难接触到但孩子们愿意探究的太空生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发现神奇自然的窗口。“语文园地六”中的关于场馆的归类识字、“写话”中记录自己发现的奇妙自然中一个个“问号”,“ 我爱阅读”中提供的《最大的“书”》,也都和自然相关。因此,确定本单元的主题为“奇妙的大自然”,与教材所提供的课文和其他学习内容基本一致,可以整合单元主题内容,形成核心任务“打开大自然的课本”,展开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的教学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延续前面“能找出课文中的具体信息”“整合信息,作出推断”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进一步深化,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片、关键词和主要问题,试着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比如《雷雨》在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求说说课文里写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这些要求都是为中高年级形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因此,要注意训练学生 “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同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获得感受和体验,使联系生活经验阅读逐渐成为一种能力。
一、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 能从课文中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2. 调动日常积累中关于自然的生活经验,在感受和体验中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
3.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习内容与教学要点
学习内容 教学要点
教材内容
◎阅读:
1.《古诗二首》
2.《雷雨》
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4. 《太空生活趣事多》
◎语文园地六: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补充资源:
1.童诗《奇怪的不得了》
2.视频《太空第一课》 1. 认识本单元44个生字,会写34个字;会写35个词语;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认识“博、馆”等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能联系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
2. 能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能拓展积累词语,抄写句子;能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3. 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天然的指南针”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和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4. 能背诵《古诗二首》《雷雨》《悯农(其一)》。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有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二、情境与任务
(一)学习情境
为什么星星会眨眼?为什么雨后天上挂彩虹……探索这些有意思的问题,是孩子认识自然、感知世界的最佳方式。打开大自然的课本,学生结合日常亲近自然的体验,边读古诗边想画面,感受古人欣赏自然美景时的诗情和画意;联系平时探索自然的发现,阅读课文中描写自然的风雨雷电,野外的日月星空,太空的日常生活……提取课文中的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发现自然的奇妙,激发探索自然的热情。
(二)任务框架与内容安排
1.任务框架
2.内容安排
任务 课时 学习内容
映日荷花别样红 3-4 《古诗两首》
童诗《奇怪的事》
《语文园地六·写话》
聊聊天空和太空 4-5 《雷雨》
视频《太空第一课》
《太空生活趣事多》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4-5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最大的书》
《语文园地六·识字加油站》等
(三)设计说明
本单元以“打开大自然的课本”为单元学习总的任务情境,整合“三个任务,七个活动”进行学习,将识字写字、古诗学习、练习写话、课文阅读统整在“奇妙的大自然”这一主题情境中,学生通过提取信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个任务是“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诵读,感受古诗文中的诗情画意;通过尝试创作问号后面的诗行等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借助音乐、图画等媒介,实现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的目标;通过诵读补充的儿童诗《奇怪的事》等,感受诗歌中语言的表达特点,鼓励学生列举自己曾经产生的关于自然的有趣问题,并试着模仿儿童诗的表达方式,说出来,写下来。
第二个任务是“聊聊天空和太空”。通过“说说雷雨是怎么来的”“谈谈有趣的太空生活”两个活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快速提取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观看介绍太空生活的《太空第一课》,用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的方式,说说雷雨来临前后的变化,用自己学到的语言,说说太空生活的有趣之处。
第三个任务是“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安排了“寻找天然的指南针”“读懂大自然的无字书”“考考你,还会迷路么”三个活动,学生浸润在具体的情境中,将课内的积累与课外的拓展联系起来,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识字、思考、认识身边的自然世界。
本单元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常识,要避免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对科学常识不做过深探究和拓展。要依据课文内容,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活动示例及说明
任务一 映日荷花别样红
活动一 在诵读中感受诗情和画意
1.我是小小朗读者
(1)读正确。通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注意“晓、慈、毕、竟、映、鹂、鸣、行、含、岭、泊”等字的读音。
(2)读节奏。通过个人自读,小组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之间的停节奏: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读意境。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边读边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通过小组派代表朗读,采访学生感受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美、意境美。
2.我为古诗选配乐
出示两至三首琴曲,让学生根据古诗韵律自主选择,然后再进行配乐朗诵。可将《语文园地六》中日积月累中《悯农(其二)》及原来学习过的《悯农(其一)》放在“我为古诗选配乐”环节,一起进行吟唱、背诵。
3.我更喜欢这幅画
出示相关图景(国画),让学生想像画面,说出喜欢画的理由,感受古诗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4.我也来题诗
老师出示相关的范本,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国画,在空白处为国画自由题诗。注意“含、岭”不要多画少画,“湖、绝、岭”左右结构的字,左右部分占位和高低关系,“穷、含”上宽下窄,“莲、荷、吴”上窄下宽。
活动二 写写问号后面的诗行
1.我有好多小问号
(1)自读例文(语文园地六写话)。启发学生用上“怎么、谁、什么、在哪里”等疑问词提问,感受提问的不同方式。试着圈画并比较句子中疑问词所在的位置。
(2)练习说话。提供图片或资料拓展思路,如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茂密的森林、各种各样的鸟儿和昆虫、奇形怪状的植物等。鼓励学生针对图片或资料中的内容,用上不同的疑问词,把自己的问题说清楚。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日常生活或自然现象产生的疑问,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小组推选代表交流列出的疑问。
(3)练习写话。鼓励学生多写几句,写完以后,组织学生互评,看谁提出的问题有趣。互评后各自进行修改。
2.我也是个小诗人
(1)好玩的儿童诗。出示金子美玲的儿童诗《奇怪的事》,让学生们一起读一读,感受儿童诗的有趣和率真。
(2)我也试试写首诗。根据自己的写话内容,模拟名家儿童诗进行再创作。
(3)比比谁的童诗更有趣。小组交流各自创作的儿童诗,每组选出一到两首进行展示,大家评一评谁的童诗更有趣。课后,把学生优秀童诗作品添加插图,在班级图书角或黑板报上集中展现。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在“读”上下工夫,着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一字不差地读正确,读好诗句间的停顿,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后熟读成诵,感受韵味和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语境中巩固、运用、积累生字和词语。还应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创设情境,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的诗情画意。教学中不对诗句作过多的分析和鉴赏,避免逐字串讲,不统一解释诗意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写写问号后面的诗行,要鼓励学生尽情发挥想像,自由创作,给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课时安排】
3-4课时。
【教学资源】
能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意境的相关视频、图画。
琴曲三到四首。
金子美玲等名家的儿童诗。
和古诗内容相关的国画作品(如荷景、翠柳图等)。
任务二 聊聊天空和太空
活动一 说说雷雨是怎么来的
1.我们一起来赏雨
(1)收集雨景。提前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一些有关下雨的情景,用照片或视频等形式记录下来。
(2)交流雨景。展示老师和同学们收集的下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雨的特点。
如:雷电交加、.蒙蒙细雨、倾盆大雨 、滴嗒小雨等。
2.我们一起来聊雨
(1)说说记忆中的雷雨。联系一年级课文《要下雨了》和平时看到下雷雨的景象,引导学生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描述。(出示图片)
(2)读读作家笔下的雷雨。
在文中找出相关词语或句子,再读一读。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出示课件,图文结合体会“压、垂”两字的妙处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取信息并作比较,用比一比,连一连的方式,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雷雨前 雷雨时 雷雨后
活动二 谈谈有趣的太空生活
1.原来真的不一样
(1)找不同。观看视频《太空第一课》,读课文,找出视频和文章中宇航员在航天飞船中哪些地方和我们现实生活不一样的地方。
(2)说趣事。结合视频、课文和自己平时所了解的情况,说一说太空生活是怎样有趣,有趣之处在哪里。
2.我乘飞船去太空
(1)演一演。学生分组来选择太空生活的几个场景:吃饭、喝水、走路、洗澡进行表演。
(2)猜一猜。让同学们猜一猜他们在太空干什么。
(3)评一评。让同学们评一评表演是不是达到有趣的效果。
3.我的太空图书角
如果在太空,你也有个图书角,你会怎样看书、会怎样管理呢?小组讨论:
(1)想一想,说一说,在太空,你会怎样看书呢?
(1)(2)你会怎样管理你的图书角呢?告诉小伙伴如何借阅到一本书。(2)(3)向小伙伴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可以自己设计一张好书推荐卡)
(4)我的小建议
对管好太空图书角有什么好建议吗?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在教学这一任务时,要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营造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本任务的生字较少,教师要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自主读书的能力。
【课时安排】
4-5课时。
【教学资源】
蒙蒙细雨、倾盆大雨、滴嗒小雨、雷电交加等情景的视频或照片。
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图片。
视频《太空第一课》。
任务三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活动一 寻找天然的指南针
1.找找天然的指南针
学生自己通读全文。找找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学生汇报,老师出示太阳、北极星、大树、雪几幅图景。
2.想想怎样利用天然的指南针
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来辨别方向?各小组至少确定一种方法,练读、评读、仿读、讨论,并准备汇报。
3.试试谁的办法好
小组选代表或集体朗读课文,借助自制图片,汇报辨别方向的方法,其余学生进行质疑。小组代表进行释疑,对讲得不明确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给予点拨、纠正。(利用图片,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稠、稀”,认识北极星。)
4.我来教教你
引导学生对课文主要信息进行总结提炼,可以让学生采用列表格、画简易示范图、连连看等形式进行梳理,然后讲给同学或父母听一听。
如:
什么时候 观察什么 怎样辨别
白天 太阳 中午时,太阳在南边;树影正指着北方
黑夜 北极星 永远高挂在北方
阴雨天 大树枝叶 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是北方
下雪天 沟渠里的积雪 化得快的是北,化得慢的是南
活动二 读懂大自然的无字“书”
1.自主阅读。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交流感受。根据学生阅读情况,教师引导点拨。主要交流:岩石为什么是本最大的“书”?这本书上有些什么字和图画?从岩石书中了解到的知识有什么作用?
活动三 考考你,还会迷路么?
1.设计外出安全小卡片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张外出安全应急小卡片,主要元素包括我的家庭住址,父(母)联系方式,主要应急电话:报警110 急救120 火警119等,让学生学会一些应对突发情况的生活小技能。
2.玩玩搜索地图
(1)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地图,查找自己的家或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大家一起查找语文园地六中识字加油站中出现的相关场所: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研究所、派出所、哨所、诊所等。
(2)设计一次所在城市一日游的行程,先在搜索地图上找一找它们的位置。
【教学设计意图与建议】
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较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要适当引入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做做外出安全小卡片,玩玩现在比较通用的搜索地图,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学会一些生活小技能,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学着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2.《最大的“书”》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作过细讲解,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一些化石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时安排】
4-5课时。
四、单元教学建议与资源支持
1.通过多种形式激发识字写字的兴趣。识字写字,一定要在动手实践中完成。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多观察大胆发现字的规律外,该写的字一定要引导学生规范书写。写字也可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给国画题诗、制作应对野外迷路小卡片等形式,并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本单元在延续“能找出课文中的具体信息”“整合信息,作出推断”要求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可通过通读全文、合作学习、表情朗读等形式提取并准确地把握这些信息,同时让学生提取关键词按一定练习说话、写话,这对于增强学生语感、开拓学生思维、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通过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把语文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在教学中自然、生物等知识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同时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搜集资料、营造气氛、分享作品,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生动、具体、真实、形象的多维化、立体式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眼、耳、口同时运用,提高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多种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