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单选题
1. 选出加下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 炽痛(chì) 嗥鸣(háo) 斑斓(lán) B. 谰语(lán) 怪诞(dàn) 亘古(gàng)
C. 碾着(zhǎn) 辘辘(lǜ) 丰饶(ráo) D. 田垄(lǒng) 污秽(suì) 蚱蜢(zhà)
2. 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喷涌 蛛丝马迹 缠绕 污秽 B. 谰语 斑斓 亘古 呻吟
C. 丰饶 漂洋过海 泛烂 桨液 D. 镐头 土壤 蚱蜢 原野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电影《长津湖》剧情抑扬顿挫,人物性格鲜明,场景恢弘,堪称史诗级战争大片。
B. 全红婵好似摧枯拉朽,打破世界纪录,夺得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跳台金牌。
C.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钱学森的这句话掷地有声,震耳欲聋。
D. 鲁迅先生的杂文见解深刻,批判丑恶事物入木三分,充分表现了先生的战斗精神。
4.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B.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C. 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D.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我们之所以会对一本书着迷,会为书里的人物流泪、叹息、高兴,就是因为那个人、那件事,恰好解释了你沉闷已久的心情,让你在苦闷中找到了知己。
B. 阅读最大的好处便是,让无数个单独存在的感受、合并成为集体的、共有的感受,让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C. 阅读,让我们感受众多的、不一样的生命世界,从而不断觉察自己、建构自我,以抵御和疗愈人生的不安。
D. 阅读的真正意义,是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理顺、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用别人的智慧帮助自己建构出另一个自我。
6. 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②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③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④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⑤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⑥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
A. ⑥⑤①②③④ B. ④⑥⑤①③② C. ④③②⑥⑤① D. ⑥①⑤②③④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
B. 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管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 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随着新航线的陆续开辟,盐城南洋机场的通达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8.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如称呼对方叫“足下”、“阁下”;称对方的家叫“府上”;称对方家里的人要冠以“令”字表示敬重,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C. 《土地的誓言》是当代作家端木蕻良创作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抒情散文,本篇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D.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9. 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 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 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10. 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B. 本文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土地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着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C. 本文的精彩之处,在于用热烈的语言、美好的想象与回忆,表达作者内心不可遏制的激情。
D. 课文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幅又一幅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二、语言表达
11. 小练笔。
依照句子,完成下面的句子。
例句: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土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仿句:
在校园的小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沸腾的操场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图书馆安静的氛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教室的课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12. 军刀
赵恺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的一声插在我俩对饮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身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铮铮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子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突然停下了脚步。为什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怦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答:“报告军长——一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
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
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
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泉涌,“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
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抗日军人!”
侯万山含泪站起含泪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在大额头和方嘴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军务处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世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代:侯万山的孩子就是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作宋记峰,一个叫作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十八岁后,他们还跟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
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盅,热泪顺着面颊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孑立,锃锃闪动冷峻的光。
(1) 这篇小说为什么以“军刀”为题?
(2) 文章开篇讲:“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否矛盾?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3) 对文中代表人物侯万山,作者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请各找一例并简要分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4) 第三段画线句表现了宋哲元将军怎样的心理?
(5) 本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的记叙顺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种记叙顺序的好处。
13.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心中的泥土
①梅雨季节。灰蒙蒙的楼房,灰蒙蒙的马路,灰蒙蒙的广场。仰望天空,也是灰蒙蒙的。雨滴原是晶亮的,但和树叶上的灰垢一混合,便也灰蒙蒙的了。
②在这灰蒙蒙的一片里,我的心里却闪现出一条曲曲弯弯的亮闪闪的小路。布谷鸟在路边的小树上湿漉漉地啼叫着,又飞起来,落在父亲挑着秧苗的扁担上,一不小心又滑落在箩筐里。父亲挑着担子,在泥地上踩出宽大的脚印。我踩着父亲的大脚印,浅黄的泥浆从脚趾缝里挤出来,流满了脚背,沁凉又惬意。小脚印攀着大脚印,大脚印垫着小脚印,一路向前延伸。拿下斗笠,任雨水淋在头上,缓缓地流进嘴巴,那种甘甜,那种清凉,把人和梅雨季节的缠绵温馨糅在一起了。
③跳进秧田,泥浆柔软舒服,两只脚成了两只泥鳅,在泥浆里转动。脚和泥浆轻轻地摩擦着,使人浸润在一种默契的体验里。两只手伸进泥浆里,软软的,凉凉的,很快就创造出快乐的感觉。一只鸟踩在田埂上,脚丫丫印出一串花纹。我也跳上田埂,用手去摁鸟留下的图案。于是,我的手的图案却也像一串花纹印在田埂上了,从这端延伸到那端。父亲直起身子,看一眼疯傻一样爱玩泥土的我,再弯下腰去。我的疯傻是父亲心里的踏实,父亲宽宽的后背是我心里的踏实。
④而今在南国的树荫下行走,也是细雨霏霏。但是,我的脚印呢?刚刚在水泥路上踩出一只黑乎乎的脚印,一抬脚,就被雨水冲刷得无影无踪。我知道,一个人只身到了都市,不要问自己的脚印在哪里,也不要问自己的路在何方。你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你踩过的地方,以前许多人踩过,以后还会有许多人去踩。谁还能幻想在灰灰的水泥路上留有自己的一串脚印呢?
⑤故乡的这个季节,孩子们是不穿鞋的。一双双脚丫在小路上拼命地踩着,泥巴溅在身上脸上,没有了男孩子和女孩子,我们都变成了泥孩子。山冈上,有许多鸡冠花,红红的,夹着一条淡黄的纹;有许多打碗碗花,蓝蓝的,镶着一道洁白的边;有许多蝴蝶花,黄黄的,缀着猩红的点……我们赤脚踏上冈,根本顾不上抠去脚背的泥巴,就去采撷鸡冠花吮吸着,甜滋滋的蕊把整个雨季都浸染得甜滋滋的。这时,男孩子变成了女孩子,头上套着花环子,花汁水染红了嘴巴子。跳着,指着,嘲笑着,这时才发现自己是男孩子。然后,我们把泥和花都带回了家,放在桌子上,只要泥土不干,花就不会枯萎,在土屋子里延续着多雨又多情的季节。
⑥南国的街道旁,有许多家花店。玫瑰就有红的、黄的、白的、粉的,百合也有红的和白的,海边鲜艳的郁金香和虞美人,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我走过一家又一家花店,去找寻我大脑沟回里沉淀了无数个日子的鸡冠花、打碗碗花和蝴蝶花,连一朵也没找到。那泥土中的花,什么时候我才能在南国的花店里看到你呢?但是,我又想,假若南国的花店里真的有我所渴求的花,那么,我怎样去养护它们呢?
⑦就像脚印一样,它们都是需要泥土的,在这偌大的被包装的都市里,我上哪儿去寻一把温馨、 a 而又 b 的泥土呢?好在那亮晶晶、甜滋滋的小世界,好好地保存在我心灵的一角,哪怕在这灰蒙蒙的世界里,我也永远不会沉沦、迷失。
(根据王俊义《怀念泥土》改写)
(1)阅读全文,将文中恰当的词语填入第⑦段的横线处。
a.________ b.________
(2)请自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甜滋滋的蕊把整个雨季都浸染得甜滋滋的。
(3)下列对文章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反复使用“灰蒙蒙”一词,突出了城市梅雨季节的沉闷和压抑,和记忆中乡村梅雨季节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儿时乡村生活的怀念。
B.作者富有情感地描绘了乡村有泥土的生活画面,希望城市也能像故乡一样有泥土可踩,有自然生长的鲜花可玩赏,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恶。
C.作者感慨城市里买不到鸡冠花等许多儿时熟悉的花,又感慨即使能买到自己可能也不会买,因为他认为城市里没有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
D.文中描绘男孩子女孩子玩泥巴和采花的情景极富生活气息,写出了乡村孩子亲密无间的纯真。
(4)文题《心中的泥土》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5)“泥”“土”在文人笔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表达着丰富的情感。结合本文的阅读体验,探究下面的文字,说说你的发现。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②——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③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郑愁予《雨说》
④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解答】
A.注音正确;
B. 亘古(gèn),故B错误。
C.碾着(niǎn); 辘辘(lù)。故C错误。
D. 污秽( huì)。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要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解答】
ABD字形完全正确。
C.“泛烂 ””应写作“泛滥”;“桨液””应写作“浆液”。故C项有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有误,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对象错误。
B.有误,摧枯拉朽:是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不符语境。
C.有误,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不符语境。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4.【答案】B
【解析】点拨:B项运用了排比,A、C、D项运用了拟人。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解答】
B.“让无数个单独存在的感受”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前后不是并列故选。故B错误。
ACD正确。
故选B。
6.【答案】B
【解析】阅读文段可知,此文段是赞美故乡的。④句是总领句,引出对“故乡的土壤”的赞美;⑥句和③句分别描绘了两个季节;⑤句和①句是承接⑥句展开的,②句是承接③句展开的。故排序为④⑥⑤①③②。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
A项,应在“无时无刻”后加上“不”;B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上“的违法行为”;C项,否定不当,应将“切忌”和“不要”删去一个。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解答】
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而不是“司马迁”;
BCD正确。
故选A。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要结合文学常识来分析.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
【解答】
A.正确;
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我”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应是“直接倾诉”。
11.【答案】留下我无数欢声笑语
我洒下颗颗汗滴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
印下我书写描画的痕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示例:在校园的小径上,留下我无数欢声笑语;在沸腾的操场里,我洒下颗颗汗滴;在图书馆安静的氛围中,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在教室的课桌上,印下我书写描画的痕迹。
12.【答案】【小题1】 (1)军刀是小说的线索。(2)军刀烘托了人物形象。军刀的刚毅、冷峻烘托了抗日将士的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3)军刀揭示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将士们对家庭亲人和国家民族的赤子之爱。
【小题2】 不矛盾。说它“不是真正的军刀”,是因为这把刀确实没有上战场杀过敌;说它“是真正的好刀”是暗示雕塑家技艺高超,并引出下文关于军刀故事的描述。
【小题3】外貌 语言 动作
外貌:“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表现了他的智慧与质朴。
语言:“侯万山含泪站起含泪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表现了他的刚强坚毅。
动作:“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泉涌,‘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表现了他在国难当头之际,舍小家而为大家,有血有肉,深明大义。
【小题4】(1)对日寇侵华的有力控诉。(2)表现了宋元哲将军的矛盾心理、复杂情感,既有对士兵为国赴难大义凛然的自豪,又有对年轻生命生死难料的无比痛惜。(3)表现了宋元哲将军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小题5】 倒叙 小说以我和雕塑家的对话引出军刀的故事,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深化主题;“我”与雕塑家喝酒谈“刀”的描写是铺垫,突出故事的悲壮(或为故事烘托悲壮的气氛)。这样安排既是后人对抗日军人的纪念,对这段壮烈历史的价值认定,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扬,如果不这样写,艺术感染力会大受影响。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题目的作用的分析。小说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语带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作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读全文,可以看出小说以“军刀”为线索串起故事,军刀烘托了人物形象。军刀的刚毅、冷峻烘托了抗日将士的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军刀揭示了作品的主题,表现了将士们对家庭亲人和国家民族的赤子之爱。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句含义以及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文章语句中词语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出现理解偏差。通读全文,可以看出“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这句话在内容上 不矛盾。说它“不是真正的军刀”,是因为这把刀确实没有上战场杀过敌;说它“是真正的好刀”是暗示雕塑家技艺高超,并引出下文关于军刀故事的描述。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这五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外貌描写——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语言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通读全文,可以看出对文中代表人物侯万山,作者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如:外貌:“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表现了他的智慧与质朴。语言:“侯万山含泪站起含泪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表现了他的刚强坚毅。动作:“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泉涌,‘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表现了他在国难当头之际,舍小家而为大家,有血有肉,深明大义。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揣摩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即可。通读全文,可以看出第三段画线句表现了宋哲元将军表现了宋元哲将军的矛盾心理、复杂情感,既有对士兵为国赴难大义凛然的自豪,又有对年轻生命生死难料的无比痛惜。表现了宋元哲将军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以及作用的分析能力。写作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本文主要采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小说以我和雕塑家的对话引出军刀的故事,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深化主题;“我”与雕塑家喝酒谈“刀”的描写是铺垫,突出故事的悲壮(或为故事烘托悲壮的气氛)。这样安排既是后人对抗日军人的纪念,对这段壮烈历史的价值认定,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扬,如果不这样写,艺术感染力会大受影响。
13.【答案】(1)a.踏实 b.多情
(2)示例一:“浸染”一词用得精妙,“浸染”原指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或被污染,这里生动地写出了孩子们吮吸鸡冠花蕊时甜蜜的感觉和快乐的感受,表现出乡村孩子们在整个雨季都充满了快乐。
示例二:“甜滋滋”一词用得好,叠词的运用突出了花蕊的甜和孩子们浓浓的乐趣。
(3)B
(4)表层含义:记忆中儿时故乡雨季的泥土。深层含义:儿时(和父亲以及小伙伴们一起)的美好时光是“我”生命中的重要记忆(精神营养),如“泥土”一般滋养“我”的心灵(给“我”力量和勇气)。
(5)示例:①龚自珍诗中的“春泥”象征了一种奉献精神,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培养下一代奉献自己的情怀。②艾青笔下的土地是祖国的象征,表达的是对经受磨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③《雨说》中的“泥土”是新生(万象更新)的中国(祖国、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美好未来的希冀等)。④《土地的誓言》中的“土地”“泥土”是作者故乡的象征,也是受难的国土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祖国、民族)的热烈的爱。
【解析】(3)“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恶”表述不准确,因为文中作者并没有表露出对城市生活的厌恶,只是隐隐地透露出失落和遗憾。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