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2 12:0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驱逐(qū) 空白(kōnɡ) 诽谤(fěi) 卓有成效(zuó)
B.嫉恨(jí) 诅咒(zǔ) 悼念(diào) 豁然开朗(huò)
C.撰稿(zhuàn) 给予(ɡěi) 奠基(diàn) 纷繁芜杂(wú)
D.估量(lianɡ) 勒令(lè) 诬蔑(miè) 浅尝辄止(zh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逝世 狡侩 永垂不朽 坚韧不拔
B.奚落 鉴赏 原形毕露 毋庸争辩
C.困顿 缝隙 眼花潦乱 惊慌失措
D.衷心 衰颓 旁证博引 愚昧无知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
B.离开家乡只不过几天我就想家了,真是度日如年,一叶知秋呀。
C.如果说身体的疾病令人畏惧,那么心理的骚乱则让人失魂落魄,仿佛行尸走肉。
D.月下的荷塘是宁静的、祥和的,荷花的粉红的面庞,在隐隐约约的月光中舒展着迷人的微笑。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对这两门外语都很_________,而且都是自学的。
②在光彩夺目的背后其实_________着更多的焦虑,而这些焦虑来自多个方面。
③一男子在公交车上将司机的头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_________的流氓行为,必须依照法律严惩不贷。
④要以开放的胸襟、深沉的眼光、客观的态度,对中国新诗进行_________。
A.熟悉 压抑 不可思议 估计 B.熟悉 压制 不可理喻 估量
C.熟习 压制 不可思议 估计 D.熟习 压抑 不可理喻 估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高考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制造了本科率、一本率这类功利的高考概念,也导致基础教育完全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展开教育教学。
B.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管党治党规律的科学总结,对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减少灾害损失,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灾害的防控和预测作用,加大投入,提升对自然灾害的预防能力。
D.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辅书需要承担起服务于教学改革、服务于学生减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播科学知识等。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买票进入海格特墓园,沿主干道往东走几分钟,马克思墓地就赫然呈现于眼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是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本人、马克思外孙哈里·朗吉特、马克思家的佣人海伦·德穆特和马克思的女儿艾琳娜马克思。
①其上镶嵌着白色大理石墓碑
②白色大理石墓碑镶嵌于基座正面中央位置
③青铜铸造的马克思头像放置于墓碑之上
④墓碑中间部分雕刻着合葬于此的五个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
⑤这个墓地有着比普通人高一大截的花岗岩基座
⑥他们按逝世的先后顺序由上到下排列
A.③①④②⑤⑥
B.⑤①⑥③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
D.③①⑤⑥②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十九世纪革命的秘密。
②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③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十九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④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肯定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一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7.第③段中加点字“事实”的内涵是。
8.请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运用比喻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强大彻底。
B.第②段通过对比揭示了革命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
C.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D.第④段提出无产阶级担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的使命。
10.对结尾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句以坚定而富有哲理的句式,点明了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景。
B.从最终意义而言,“审判官”与“执刑者”都是由无产阶级创造的历史。
C.“执刑者”是被历史选中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又以斗争创造了历史。
D.本句揭示了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推翻资产阶级是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的。
11.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本文的语体风格与表达效果。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燕南园62号
——记恩师林庚【注】
袁行霈
燕南园62号是一个中式的小庭院,庭院中央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右手数竿竹子掩映着几扇窗户,窗棂雕了花的,那就是静希师住房的东窗,窗边就是他经常出入的东门。走进东门穿过走廊是一间客厅,客厅南窗外有一段廊子,所以客厅里的光线不很强,有一种舒缓从容的氛围。从客厅一角的门出去,右转,再打开一扇门便是他的书房,那里东、南、西三面都是窗子。冬季的白天只要天晴,总有灿烂的阳光照进来陪伴着老师。这正应了他的两句诗:“蓝天为路,阳光满屋。”
静希师在五十年代末期就买了电视机,那是一台苏联制造的黑白电视机。他喜欢体育,常看的是体育节目。那时候电视机还是稀罕物,第26届世乒赛期间,系里的年轻教师们每天都到他家观看比赛的实况转播,他的家成了演播厅。就在这次比赛结束以后不久,老师买了一张乒乓球台,放在院子靠近南墙一片宽敞的地方,系里的青年教师常去那里跟老师打球,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老师的眼神好,对球的感觉敏锐,处理球的手法细腻,会突然抖腕发力,改变球的方向,使我招架不住。
我在北大求学和工作的五十一年间,不知多少次进出这庭院,进出这客厅,在那里向老师求教,一起谈论学问和人生。有时候老师让我进入他的书房,我们隔一张写字台面对面坐着。我们距离更近,谈话也更亲切。不管甚么话题,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有一次谈到孙悟空,他说孙悟空身上有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愤慨情绪和叛逆精神。1962年静希师开始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上部,他告诉我,李白的《独漉篇》,别人都不选,我们要选。这首诗我原来没有留意,经老师指点,细细读了几遍,才明白它很能代表李白独特的风格,末尾四句:“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样奇特的想象和构思,这样明快而新鲜的语言,非李白写不出的。后来他仍不断鼓励我在学术上要胆子大一些,要追求突破,只要是经过自己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就要坚持,不必顾忌别人一时的看法。这使我想起他对自己所提倡的“盛唐气象”的坚持,当这个见解刚发表的时候,遭到强烈的反对,但他从未放弃,后来终于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他常常把自己新写的诗读给我听,并让我评论。我特别喜欢他51岁时写的那首《新秋之歌》,诗的开头说: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那是浸透着阳光的海/年轻的一代需要飞翔/把一切时光变成现在。这首诗里洋溢着对年轻人的爱和期望。他鼓励年轻人飞翔,希望他们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诗的结尾是这样的:金色的网织成太阳/银色的网织成月亮/谁织成那蓝色的天/落在我那幼年心上/谁织成那蓝色的网/从摇篮就与人作伴/让生活的大海洋上/一滴露水也来歌唱。这样铿锵的韵律,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意象,这样新鲜的感受和语言,四十年后读起来还觉得好像是旦晚才脱笔砚的。
几十年近距离的接触,我越来越感到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我从未听他背后说过别人的坏话;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他九十岁出版的诗集《空间的驰想》,用物理学家的眼光思考时间和空间,呼唤人类对空间的突破。他可贵的独特之处,或者说别人难以企及之处,乃在于他是以诗人之心从事研究,是带着新诗创作的问题和困惑来研究古典文学的,同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对“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的提倡,既符合建安和盛唐诗歌的实际,也启示着新诗创作的一种突破的方向。
静希师在燕南园62号这栋住宅里生活将近六十年了。虽然院子大门的油漆已经剥落,室内也已多年没有装修而显得有些破旧,但住在这里的年近百龄的主人精神依旧!有时趁着好天气我陪他在燕园散步,他不要我搀扶,自己昂首向前,步履安详。他曾告诉我,走路一定要昂起头来。他一辈子都昂着头,而昂着头的人,精神是不老的!
文本二:
盛唐气象之继承了建安风骨,盖为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代,那是从两汉的宫廷势力之下解放出来,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于是文学也就有力地从贵族文学中解放出来,带着人民胜利的心情、民主要求的信念。建安也是一个艰苦的时代,因为一切都似乎是草创的。一种荒凉高亢的歌声,所谓“惊风飘白日”“高台多悲风”,就是建安风骨的基调。而初唐社会上残余的门阀势力与诗歌中残余的齐梁影响,到了盛唐就一扫而尽。这一种解放的力量,也就是建安风骨真正的优良传统。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盛唐诗歌的色调要比建安更为鲜明,其基调也更为爽朗。
(选自林庚《盛唐气象》)
【注】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
1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南园62号”既是一处庭院,也是本文构思的重要依托,文章写人记事,叙议结合,首尾呼应,形散神聚。
B.林庚提出“盛唐气象”的见解,并在《独漉篇》的诗句中读出了“盛唐气象”,在《新秋之歌》中表现了“盛唐气象”。
C.文章写林庚打球“突然抖腕发力”,走路“昂首向前”“一辈子都昂着头”,注重抓住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D.从日常闲谈到传道授业,从诗歌创作到学术研究,林庚都表现出既源自天性而又久经修炼的独特的气度和风范。
13.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蓝天为路,阳光满屋”两句,诗境清新明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悟,体现了近体诗鲜明的形象性和韵律美。
B.林庚先生告诉袁行霈,坚持将别人都不选的李白的《独漉篇》选入《中国历代诗歌选》,说明治学严谨细致的重要性。
C.林庚“盛唐气象”的见解一直遭到学界的反对,但他坚持自己的看法,表现了一位杰出学者的学术自信和风骨。
D.《新秋之歌》对“网”这一意象的运用,以及《说“木叶”》中对“木叶”的美学辨析,体现出林庚非凡的艺术感受力。
14.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文本二简要回答。
15.有人认为林庚达到了“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一则《燕南园62号——记恩师林庚》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四、语言表达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出于对出行安全的考虑,听障儿童走在路上会背上橙色书包。①________________,而是表达一种关爱。或许,贴“标签”意味着身份被泄露,一些听障儿童并不愿意以这种方式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但在现有慈善条件下,②________________。诚然,“无差别对待”更有利于保护听障儿童的权益,但不谈现实、不谈条件,只谈理想,毕竟只是空中楼阁。③________________,但它或许能成为引导社会关注听障儿童权益的重要一步,社会还需要对此多一点等待的耐心和宽容。
1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源于社会实践活动,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③马克思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是在理论上就能加以判定的一个问题,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加以解决。④毛泽东在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源于实践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社会实践划分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形式被第一次明确。⑤他认为,人们在三大社会实践过程中必将形成大量的经验,并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
18.下面是某校长邀请校友来校参加学校100周年校庆活动信函中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岁月如歌,沧海桑田。2018年12月28日,母校将迎来100周年寿辰。这是全校校友耿耿于怀的盛典。在此,我要代表学校三千余名师生,热忱邀请您重返母校,欢聚一堂,重温您们意气风发的求学时光,同览母校勃勃发展的新姿新貌,畅叙手足情谊,分享成功喜悦,共话美好前景。我们相信,母校100周年校庆必将因您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空”应读kònɡ,“卓”应读zhuó;
B.“悼”应读 dào,
C.“给”应读jǐ。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狡侩”的“侩”应为“狯”;
C.“眼花潦乱”的“潦”应为“缭”;
D.“旁证博引”的“证”应为“征”。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理解与运用能力。
A.视而不见: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其后不能跟宾语。本句后跟了宾语“百姓的生活困难”。使用错误。
B.一叶知秋: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此句是说想家,应该用一日三秋。
C.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使用正确。
D.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侧重于人主观上的感觉不是很明显,此句月光模糊不清属于客观,应该用朦朦胧胧。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熟悉:了解得清楚,清楚地知道。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此处语境意强调他对两门外语的学习较为扎实,故选“熟习”;
压抑:情绪、感情低落、精神压抑的精神状态。压制:竭力限制或制止;抑制。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人的情绪,故应选“压抑”;
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此处语境,指男子的行为蛮横不讲道理,故应选“不可理喻”;
估计: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估量:估计和衡量。根据语境,应选“估量”。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A项,“也导致基础教育完全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展开教育教学”错误,结构混乱,“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可改为“围绕高考”或“以高考为目标”。
C项,“要充分发挥科技对灾害的防控和预测作用”错误,语序不当,“防控”应与“预测”交换位置。
D项,“教辅书需要承担起服务于教学改革、服务于学生减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播科学知识等”错误,成分残缺,“承担”缺宾语,应在句末加“任务”一词。
故选B。
【点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
通读语段发现,⑥句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最紧密,排除B项、D项。
再观察其他几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①句中的“其”指的就是花岗岩基座,承接⑤句而来,可以排除A项。
故选C。
7.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退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 8.指出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对当时社会震动微不足道,意义不大,引出下文无产阶级革命宏伟气势、重大意义的生动论述。 9.B 10.D 11.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属于实用文体,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富于哲理,充满战斗力;语言丰富、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召力。(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
【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结合语境“这里有一件……伟大事实,一件……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可知,这里的“事实”指的是后文所说“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即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退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
8.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分析语言表达作用的能力。
“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用于段首,从内容上,“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强调1848年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小,意义不大;从结构上,引出下文“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影响力。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对比”错,由原文“……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可知,不是对比,是类比,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1848年革命一样都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D.“一定的偶然性”错,“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强调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这种语言幽默风趣,又耐人寻味;
“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运用比喻修辞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极具战斗性;
“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这段论述运用长句,长于论辩,语言锋芒毕露,哲理性强,充满战斗力。
“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形象生动的指出1848年革命的影响小、微不足道,“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形象的阐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这些句子运用比喻修辞,使论述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善于运用典故,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始终在一种鲜活的语言环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表达出来。
12.B 13.D 14.①同:都有一种解放的力量;②异:基调不同。建安风骨的基调荒凉高亢,盛唐气象的基调鲜明爽朗。 15.①多角度、多侧面刻画人物。②突出人物的独特之处。③强调写诗、治学、为人三者之间。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并在《独漉篇》的诗句中读出了‘盛唐气象’,在《新秋之歌》中表现了‘盛唐气象’”错误。由原文“他告诉我,李白的《独漉篇》,……才明白它很能代表李白独特的风格,末尾四句:‘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样奇特的想象和构思,这样明快而新鲜的语言,非李白写不出的”“我特别喜欢他51岁时写的那首《新秋之歌》……这样铿锵的韵律,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意象,这样新鲜的感受和语言,四十年后读起来还觉得好像是旦晚才脱笔砚的”可知,“读出”“表现”盛唐气象欠妥。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并推断问题的能力。
A.“‘蓝天为路,阳光满屋’两句,……体现了近体诗鲜明的形象性和韵律美”错误,“近体诗”错误,是现代诗。
B.“说明治学严谨细致的重要性”错误。从原文“这首诗我原来没有留意,经老师指点,细细读了几遍,才明白它很能代表李白独特的风格”来看,选这首诗的原因是这首诗代表李白独特的风格,不能说明治学严谨。
C.“林庚‘盛唐气象’的见解一直遭到学界的反对”错误。从原文“当这个见解刚发表的时候,遭到强烈的反对,但他从未放弃,后来终于得到学术界的承认”来看,并不是一直遭到反对,最后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代,那是从两汉的宫廷势力之下解放出来,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分析可知,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都有一种解放的力量;
由“一种荒凉高亢的歌声,所谓‘惊风飘白日’‘高台多悲风’,就是建安风骨的基调”“盛唐诗歌的色调要比建安更为鲜明,其基调也更为爽朗”分析可知,建安风骨的基调荒凉高亢,盛唐气象的基调鲜明爽朗。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
题干“有人认为林庚达到了‘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一则《燕南园62号——记恩师林庚》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本题要求给文章写小评论,并且限定了评论的范围“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
“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主题,是从这三个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故可以从刻画人物的角度方面来进行评论。
既是刻画人物,就要写出人物的独特之处,故可以从突出人物不同之处来评论文章。
“诗歌魅力”是人物的文学创作,“学术魅力”指的是人物的治学能力,“人格魅力”指人物的为人处世,“交融”,指人物把这三个方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故可以强调写诗、治学、为人三者之间的关联角度评论。
16. 这并不是为他们贴“标签” 隐藏身份与安全出行尚难兼顾 橙色书包并不完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前面“出于对出行安全的考虑,听障儿童走在路上会背上橙色书包”可知,后面应是对这种做法的评价,再结合后面“而是表达一种关爱”可知,横线处应有“不是”与“而是”照应,最后根据后面“贴标签”可知,横线处应是说“不是为他们贴‘标签’”。
第二处,结合前面“或许,贴‘标签’意味着身份被泄露,一些听障儿童并不愿意以这种方式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但在现有慈善条件下”可知,横线处应是说在现有条件下,“隐藏身份和安全出行难以兼顾”。
第三处,结合后面“但它或许能……”可知,横线处应是对橙色书包的评价,“但”表示转折,后面是说橙色书包的意义,那么横线处自然是说橙色书包的不足。
17.第①句,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前加“而是”;
第③句,将“在理论上就能加以判定的一个问题”修改为“一个在理论上就能加以判定的问题”;
第④句,将“社会实践划分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形式被第一次明确”修改为“第一次明确了社会实践划分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形式”;
第⑤句,将“形成大量的经验,并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修改为“积累大量的经验,并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①句,成分残缺,缺少与“不是”搭配的关联词语,故应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前加“而是”。
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将“一个”移到“在理论上就能加以判定”前。
第④句,结构混乱,前面句子主语是“毛泽东”,后面句子主语为“社会实践”,偷换主语。应该修改为“第一次明确了社会实践划分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形式”。
第⑤句,搭配不当,应将“积累”与“经验”搭配,“形成”与“感性认识”搭配。
18.(1)“寿辰”改为“华诞”;
(2)“耿耿于怀”改为“憧憬”或“魂牵梦萦”;
(3)“我要代表”改为“我谨代表”;
(4)“您们”改为“你们”或“您”;
(5)“手足”改为“同窗”。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得体的能力。
分析信函内容可得,(1)“寿诞”主要指年事已高的人的寿辰,学校应用“华诞”。(2)“耿耿于怀”意思是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一般用于已经发生的事。不符合全校校友的心情,应改为“憧憬”或“魂牵梦萦”。(3)“我要代表”显得语词过于强硬,应改为书面语“我谨代表”。(4)“您”不能用作复数。“您们”改为“你们”或“您”。(5)“手足”是指亲生兄弟,此处同学聚会参加校庆应该用“同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