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的欧洲
同步练习
单选题
1. 11—13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拥有巨额资本的商人崛起为社会新权贵,他们不是凭借武力,也不是他人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例如巴黎权贵成立了控制水路贸易的商业行会,并选出1名市长和4名市政官,负责处理政务,管控经济,主持司法。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权贵与庄园主相比,根本区别在于
A. 要求解除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
B. 城市通过选举等办法确立了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C. 城市权贵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D. 依靠经营工商业而不是通过控制土地获取财富与权势
2. 中世纪西欧王权软弱,基督教会地位举足轻重,一些城市获得自治;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多民族统一国家不断发展;阿拉伯帝国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日本从中央集权走向幕府统治。这反映了欧亚大陆( )
A. 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 区域文明的多元性 C. 东西文化的同源性 D. 经济基础的一致性
3. 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A. 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B. 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 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D. 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
4. 通过如下两幅分别描绘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与城市街景的油画,能较完整地了解西欧中世纪( )
A. 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居住环境 B. 城乡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状况
C. 城乡经济发展程度有明显差距 D. 政治等级森严,贫富悬殊
5. 对公元8世纪前后的北欧维京国王而言,皈依基督教意味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教会本身是一个集权化的组织,而其运行也依赖于国王等世俗权力,加入基督教还意味着能减少来自其他基督教国家的军事征服危险——教会鼓励基督徒之间保持和平。这表明当时
A. 基督教的传播多以武力征服进行 B. 封君封臣制度是教会统治的前提
C. 王权和教权的相互依赖相互利用 D. 教会保障了基督教国家间的和平
6. 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
A. 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 B. 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
C. 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 D. 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指导
7.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具有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A. 契约理念的萌发 B. 世俗权力的加强 C. “民族情感”的缺乏 D. 新生产方式的孕育
8. 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A. 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 B. 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
C. 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 D. 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
9. 历史学家马克垚指出,中古西欧庄园生产的所有环节都由管家照顾,直到为国王准备好所要消费的一切,所以庄园经营内容是很复杂的。但是,庄园经营的目的十分明确,它只是为了满足封建主消费所需。这反映出,中古西欧庄园
A. 等级严密的管理方式 B. 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C. 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 D. 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这一时期,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关于“中间阶段”理解正确的是
A. 宗教改革冲击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仰 B. 封建王权强化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C. 自由主义思潮助推世界市场的拓展 D. 启蒙思想成为欧洲各国的价值认同
11. 1232年,英王亨利三世以特别命令的方式剥夺了首席政法官休伯特·伯格的职务,但地方普通法院却拒绝这一判决,并声称国王命令因违法而无效。最终经全体贵族审判会议讨论,国王宣布恢复休伯特权力。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司法独立 B. 议会至上 C. 王权有限 D. 贵族专权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主要说明()
A. 沙皇俄国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 B. 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
C. 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 D. 沙俄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
13. 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为领主提供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且佃户需向领主缴纳租税。庄园内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这说明庄园( )
A. 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 使农奴受到沉重的剥削 D. 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14. 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
A. 推动城市崛起 B. 加强国王权力 C. 建立民族国家 D. 发展庄园经济
15. 774年,查理大帝率军前往罗马,解救罗马教廷免遭伦巴德人的吞并。800年,查理大帝再次出兵意大利帮助莱奥三世教皇清除教廷内部的帮派斗争,摆脱了意大利世俗贵族的控制。这从侧面反映了( )
A. 欧洲的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增强 B. 教权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据上风
C. 罗马教廷是维护君权的重要力量 D. 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的利益一致
二、材料解析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古初期,西欧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封建君主、封建诸侯和教会贵族三种政治势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政治局面……君主贵为一国之君,但实际上权力非常有限,只能在自己的直属领地里享有行政、征税、组建军队、发行货币等权力,不能干涉各封建诸侯、教会主教等的领地内事务。各封建诸侯虽然名义上要服从君主,向君主效忠,为君主服骑兵役,但在自己的领地里则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拥有行政、司法、财政等各方面的权力……各地教会、修道院虽是宗教机构,但也拥有大量的土地,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则拥有领地上的各种权力,且他们无须向君主效忠,要效忠的是罗马教皇。
材料二:进入中古后期,在等级君主制政体内,作为劳动者阶层的第三等级——市民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政治的殿堂,成为与封建诸侯、教会贵族有同等发言权的政治势力之一。而国王明显地凌驾于这三种政治势力之上,是政府的最后决策者。等级君主制实际上是国王与教会贵族、封建诸侯和市民三个等级势力的联合专政,国王通过议会与三个等级势力的代表沟通,求得多数人的支持,而三个等级势力的代表也利用议会来维护各自集团的利益。有一个多等级的代表参加的议会(或国会)是等级君主制政治的重要标志,所以也称议会君主制政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文滨《中世纪
西欧多元政治的形成及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初期西欧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后期西欧政治制度的变化并分析成因。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改革。过去,由于(法兰克)墨洛温王朝诸王实行将土地无条件赏赐的做法,耗尽了王室的全部地产,从经济上削弱了中央……另一方面,由于封建化过程的发展,战争的连绵不断,自由马尔克成员(即平等的自由人)纷纷破产,国家的兵源成为严重问题。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土地占有制度,采邑制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在土地占有关系方面实行的一种变革……采邑制的广泛实行,对法兰克王国正在发展的封建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百度百科”(《采邑制》词条)
材料二 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了大和国的政权,而天皇家族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地兼并土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除去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氏父子……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646年元旦,新政权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摘编自“百度百科”(《大化改新》词条)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兰克王国采邑制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归纳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并指出其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初,拜占庭文化再次出现西传的高潮……大批珍宝文物、图书和艺术品在西欧各国广泛传播,诸如玻璃制造、地图绘制等科学技术,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入西欧。拜占庭文化西传的最后高潮出现在14世纪以后,这次高潮出现的原因是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军事扩张引起地区性局势动荡,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材料二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被毁坏并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的学者不但认真研究,还把许多古代作品,如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不但对许多希腊著作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对以后西欧文艺复兴产生很大影响。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度的数学等也都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阿拉伯商人频繁来到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
——摘编自孙秉莹等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1) 据材料一、二,指出拜占庭文明传播的区域,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东西方文化传播的因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但随着日耳曼、汪达尔等蛮族大量融入罗马社会,其经商头脑深深影响了西欧人的生活观念,日耳曼人也接受了罗马教育并发明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文字。9世纪时,欧洲人频繁地前往阿拉伯人控制下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繁华城市进行贸易,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城市威尼斯重新建立起了西欧与东方的联系。中世纪欧洲就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摘编自张海《欧洲发展史新释——从古代到工业革命》等
材料二 13—14世纪,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权的出现促生了近代西欧地域文化的出现。14世纪后,人文主义者强烈疾呼以“人性”取代“神性”、以科学知识取代神学观念、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取代消极悲观的人生哲学。17世纪前后形成的科学理性观念,深刻影响着近代西欧社会。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甚嚣尘上,世俗教育和技术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近代西欧文化成为社会转型的支撑。
——摘编自冯英《人文主义: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文化支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地域文化的特征并简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西欧文化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拥有巨额资本……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可以看出,中世纪西欧城市权贵跟庄园主通过控制土地获取财富与权势不同,他们是依靠经营工商业来获取财富与权势,故D正确。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是在近代而不是中世纪,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西欧城市的兴起。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拥有巨额资本……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
本题主要通过西欧城市的兴起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古时期,西欧、中国、日本、阿拉伯帝国各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体现了区域文明的多元特征,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经济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东西文化的同源性,排除C项;“一致性”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变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据题干信息可知,9世纪时,英法等国的国王的做法获得了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王权。而12世纪时,城市培养的法学家取代教士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这说明封建王权得到强化,教会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王权的加强,故C正确。
A.这些变化有利于加强王权,从而巩固国家统治,故排除A。
B.宗教改革始于16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B。
D.此时的西欧国家基本都是封建制度,不是代议制,故排除D。
故选C。
4.【答案】B
【解析】A.通过观察显然图片中不仅仅展示的是建筑风格和居住环境,故排除;
B.根据“描绘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与城市街景的油画”,再根据观察图片的信息可以得出,主要展示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的状况,故正确;
C.通过观察图片不能看出有明显的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故排除;
D.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等级的森严,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中世纪的欧洲,侧重于考查的是西欧中世纪的社会生活。
本题考查的是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生活,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观察图片并且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难度系数中等。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紧扣题干信息“教会本身是一个集权化的组织,而其运行也依赖于国王等世俗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在中世纪欧洲中后期,王权逐渐在加强,王权和教权的相互依赖相互利用,故C正确。
A.题干信息不是在强调基督教的传播方式,故A错误。
B.此项本身说法错误,故排除B。
D.此项不符合史实,且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故D错误。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西欧,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世俗贵族、教会或教皇对王权都形成了有力的制约,故A项正确。
B.“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是在近代形成的,故排除B项。
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与“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 的结果”不符,故排除C项。
D.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在古代罗马就已经产生,本项与史实和题意均不符合,故排除D。
故选A。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紧扣时空中世纪欧洲及“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可知中世纪欧洲封臣只对领主负责,还未对国家形成归属感,民族意识淡薄,故选C项。
A.“萌发”不合时空,早在古代罗马契约理念就较发达,排除A项。
B.“加强”不合逻辑,与题干中“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相悖,排除B项。
D.“新生产方式”不合时空、逻辑,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直至十四五世纪才产生,且题干未见雇佣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拜占庭文 化,要求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西欧文艺复兴时期采用了拜占庭的建筑风格,而拜占庭也兴起了西欧式的文艺复兴,因此,在当时的欧洲,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故D正确。
A.文艺复兴植根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故排除A。
B.东正教文明区主要集中于东欧拜占庭和俄罗斯,题干信息的空间是东西欧,故排除B。
C.本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C。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古时期西欧封建庄园,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题干“庄园经营的目的十分明确,它只是为了满足封建主消费所需”体现了西欧庄园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正确。
A.等级严密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A。
C.题干没有体现政治地位的相关信息,故排除C。
D.题干没有体现多种经营,故排除D。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欧洲的封建社会,要求根据所学分析材料。
【解答】
B.根据“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可得出这一时期,封建王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封建王权支持对外扩张,试图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故B项正确;
A.宗教改革冲击的是天主教的神权统治,而不是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仰,排除A项;
C.这一阶段推行的是重商主义,排除C项;
D.启蒙运动是17——18 世纪,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地方法院拒绝执行国王命令,并最终驳回了国王对于休伯特·伯格的惩处,这说明当时王权有限,C项正确。司法独立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出现了议会至上,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国王与法院之间就司法权的交锋,与贵族专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沙俄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依据题干“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强调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的影响,即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
A.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排除A项。
B.题干涉及的是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排除B项。
C.斯拉夫人在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斯拉夫字母,但和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项。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B.教堂与法庭的设置不能说明庄园实行封君封臣体制,也不能说明庄园经济生活的自给自足,AB两项错误。
C.领主通过国家和封建等级制度而不是庄园统治农奴,C项错误。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说明庄园是西欧社会管理生产活动与精神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故D项正确。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古时期欧洲的新变化,需要考生掌握中古欧洲政治权力的变化及其实质。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法王采取了支持城市公社、改组御前会议、与阿基坦的继承人联姻等多种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的权力和对国家的控制,B项正确。法王的这些举措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的崛起和民族国家的建立,但不是其目的,排除A、C项;庄园经济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王权的强化,排除D项。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774年,查理大帝率军前往罗马,解救罗马教廷免遭伦巴德人的吞并。800年,查理大帝再次出兵意大利帮助莱奥三世教皇清除教廷内部的帮派斗争,摆脱了意大利世俗贵族的控制”可以看出查理大帝极力维护罗马教皇的统治,结合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欧洲王权需要教权的支持,故C项正确。
A.15世纪前后,欧洲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才日益显现,故排除A项。
B.题干强调的是王权与教权的相互维护,不是斗争,故排除B项。
D.中世纪时的教会与世俗王权是有斗争的,二者的利益并不一致,故排除D项。
16.【答案】(1)特点:实行封君封臣制;王权和教权长期并立;各种封建势力分裂割据;王权十分有限。
(2)变化:市民阶级获得参政权;多个等级势力联合专政;王权得到强化;议会传统逐渐形成。
成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
【解析】(1)本题考查中古初期西欧政治制度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各封建诸侯虽然名义上要服从君主,向君主效忠,为君主服骑兵役,但在自己的领地里则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拥有行政、司法、财政等各方面的权力……”得出实行封君封臣制;根据“西欧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封建君主、封建诸侯和教会贵族三种政治势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政治局面……”得出王权和教权长期并立;根据“西欧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封建君主、封建诸侯和教会贵族三种政治势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政治局面……”得出各种封建势力分裂割据;根据“君主贵为一国之君,但实际上权力非常有限”得出王权十分有限。
(2)本题考查中古后期西欧政治制度的变化和成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变化:根据“市民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政治的殿堂,成为与封建诸侯、教会贵族有同等发言权的政治势カ之一”得出市民阶级获得参政权;根据“等级君主制实际上是国王与救会贵族、封建诸侯和市民三个等级势力的联合专政”得出多个等级势力联合专政;根据“而国王明显地凌驾于这三种政治势力之上”得出王权得到强化;根据“有一个多等级的代表参加的议会(或国会)是等级君主制政治的重要标志,所以也称议会君主制政治。”得出议会传统逐渐形成。成因: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
17.【答案】(1)采邑制改革的必要性:①无条件赏赐削弱了中央;②战争不断而兵源成为严重问题。
(2)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大豪族专权,社会矛盾尖锐。大化改新的影响: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3)对改革的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解析】(1)本题考查法兰克王国采邑制改革的必要性,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过去,由于(法兰克)墨洛温王朝诸王实行将土地无条件赏赐的做法,耗尽了王室的全部地产,从经济上削弱了中央”“另一方面,由于封建化过程的发展,战争的连绵不断,自由马尔克成员(即平等的自由人)纷纷破产,国家的兵源成为严重问题”可以得出无条件赏赐削弱了中央;战争不断而兵源成为严重问题。
(2)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大化改新以前,苏我氏等大豪族控制了大和国的政权,而天皇家族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贵族疯狂地兼并土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可以得出大豪族专权,社会矛盾尖锐。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可以得出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3)本题考查对于改革的认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从法兰克王国采邑制改革和日本大化改新中可以看出,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18.【答案】(1)区域:阿拉伯地区和西欧地区。影响:阿拉伯文明吸收了拜占庭的学术、艺术成果等,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交融;西欧在科技、文艺等方面也受拜占庭文明影响;意大利形成了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推动了西欧的文艺复兴。
(2)统一大帝国提供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帝国统治者采取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帝国连接欧亚,地理位置优越;频繁的经济来往;各地文明发展的需求;战争的推动;学者的努力等。
【解析】(1)本题考查拜占庭文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区域:依据材料一“拜占庭文化再次出现西传的高潮”、“一部分通过拜占庭帝国流传到阿拉伯帝国”可以得出阿拉伯地区和西欧地区。影响:依据材料一“大批珍宝、文物、图书和艺术品在西欧各国广泛传播。诸如玻璃制造、地图绘制等科学技术,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入西欧”、“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阿拉伯文明吸收了拜占庭的学术、建筑、艺术、政治等成果;西欧在科技、文艺等方面也受拜占庭文明影响,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交融。西欧在科技、文艺等方面也受拜占庭文明影响;意大利形成了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推动了西欧的文艺复兴。
(2)本题考查影响东西方文化传播的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被毁坏并流失”“13世纪初,拜占庭文化再次出现西传的高潮”对比得出统一大帝国提供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结合所学,还可以从统治者政策、地理位置、经济来往、各地文明发展的需求、战争的推动和学者的努力等角度归纳。
19.【答案】(1)特征:多元文化融合;宗教色彩浓厚。
原因:商品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城市及大学的兴起。
(2)评价: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基础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推动了近代西欧社会的全面转型;在对外殖民扩张中成为文化输出的主要内容。
【解析】(1)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地域文化的特征及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特征:据材料一“众所周知,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地域文化的特征是多元文化融合;宗教色彩浓厚。原因:据材料一“9世纪时,欧洲人频繁地前往阿拉伯人控制下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繁华城市进行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城市及大学的兴起;据材料“但随着日耳曼、汪达尔等蛮族大量融入罗马社会,其经商头脑深深
影响了西欧人的生活观念,日耳曼人也接受了罗马教育并发明了基于拉丁字母的文字”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
(2)本题考查近代西欧文化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13-14世纪,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权的出现促生了近代西欧地域文化的出现”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西欧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基础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据材料“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近代西欧文化成为社会转型的支撑。”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近代西欧社会的全面转型;据材料“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观念甚嚣尘上,世俗教育和技术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在对外殖民扩张中成为文化输出的主要内容。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