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第2册同步练习7.2.1乙烯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2册同步练习7.2.1乙烯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24 11:41:23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第2节 第1课时
7.2.1乙烯 (原卷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南方向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2.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CH4+Cl2CH3Cl+HCl
B.CH2===CH2+Cl2―→CH2ClCH2Cl
C.2H2+O22H2O
D.CH4+2O2CO2+2H2O
3.与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但与乙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4.常温下,下列物质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化学反应原理相同的是(  )
A.乙烯 B.二氧化硫
C.氢气 D.乙烷
5.四氯乙烯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家用不粘锅内侧涂覆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B.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
D.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6.角鲨烯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最初是从鲨鱼的肝脏中发现的,分子中含有多个双键,分子式为C30H50,具有生物氧化还原作用,从而增强机体的耐力与改善心脏功能,可用于癌症的防治,是一种无毒性的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下列叙述中正确是(   )
①角鲨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角鲨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③角鲨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④角鲨烯易被氧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7.石蜡是石油加工产品的一种,是石蜡油的一种,用途非常广泛。将纸张浸入石蜡后就可制取有良好防水性能的各种蜡纸,可以用于食品、药品等包装、金属防锈和印刷业上;石蜡加入棉纱后,可使纺织品柔软、光滑而又有弹性;还可制成美丽的石蜡花。下面是石蜡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C2H4并检验C2H4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 。
(2)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查阅资料,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 (填装置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 (填序号,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 。
A.气体通入水中
B.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C.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人认为CH2===CH2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的实质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Br2先断裂为Br+和Br-,第二步是Br+与CH2===CH2一端的碳原子结合,第三步是Br-与另一端的碳原子结合。根据该观点,如果让CH2===CH2与Br2在盛有NaCl和NaI的水溶液中反应,则得到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
A.BrCH2CH2Br B.ClCH2CH2Cl
C.ICH2CH2I D.BrCH2CH2Cl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B.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2NA
C.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D.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3.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并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合理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4.1,2-二溴乙烷(CH2BrCH2Br)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沸点是131.4 ℃,熔点是9.79 ℃,不溶于水。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烧杯D中小试管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1)写出制备1,2-二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 。
(2)A装置一个作用是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D中小试管里的导管是否发生堵塞。另一作用是 。
(3)容器B中所装试剂为 溶液,容器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4)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如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后果是 。
5.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CH3CH2OH CH2===CH2↑+H2O),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再与溴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 ,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Ⅰ、Ⅱ、Ⅲ装置中可盛放的试剂是:
Ⅰ 、Ⅱ 、Ⅲ (填字母)。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第七章 第2节 第1课时
7.2.1乙烯 (解析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南方向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D )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2.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B )
A.CH4+Cl2CH3Cl+HCl
B.CH2===CH2+Cl2―→CH2ClCH2Cl
C.2H2+O22H2O
D.CH4+2O2CO2+2H2O
3.与乙烯所含碳、氢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但与乙烯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A )
4.常温下,下列物质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化学反应原理相同的是( B )
A.乙烯 B.二氧化硫
C.氢气 D.乙烷
解析:乙烯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分别是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反应原理不同;SO2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是SO2体现还原性,反应原理相同;H2、C2H6均不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四氯乙烯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家用不粘锅内侧涂覆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B.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
D.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解析:聚四氟乙烯为混合物,A项错误;四氯乙烯中存在碳碳双键,聚四氟乙烯中只有单键,四氯乙烯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聚四氟乙烯不能,B项错误;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C2Cl4、(C2F4)n,C项正确;乙烯为碳氢化物,由C项可知,D项错误。
6.角鲨烯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最初是从鲨鱼的肝脏中发现的,分子中含有多个双键,分子式为C30H50,具有生物氧化还原作用,从而增强机体的耐力与改善心脏功能,可用于癌症的防治,是一种无毒性的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下列叙述中正确是( D  )
①角鲨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角鲨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③角鲨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④角鲨烯易被氧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角鲨烯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易被氧化;由分子式可知,角鲨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二、非选择题
7.石蜡是石油加工产品的一种,是石蜡油的一种,用途非常广泛。将纸张浸入石蜡后就可制取有良好防水性能的各种蜡纸,可以用于食品、药品等包装、金属防锈和印刷业上;石蜡加入棉纱后,可使纺织品柔软、光滑而又有弹性;还可制成美丽的石蜡花。下面是石蜡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C2H4并检验C2H4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BrCH2—CH2Br。
(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紫(或紫红)色褪去。
(4)查阅资料,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D(填装置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BC(填序号,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B。
A.气体通入水中
B.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C.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1)碎瓷片可作石蜡油分解反应的催化剂。(2)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BrCH2—CH2Br。(3)乙烯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现象是溶液紫红色褪去。(4)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果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5)检验甲烷和乙烯,利用乙烯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烷不能的性质,B、C两项正确;除去甲烷中的乙烯,不能引入新杂质,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因为乙烯会转化为CO2气体,可以利用溴水,B项正确。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人认为CH2===CH2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的实质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Br2先断裂为Br+和Br-,第二步是Br+与CH2===CH2一端的碳原子结合,第三步是Br-与另一端的碳原子结合。根据该观点,如果让CH2===CH2与Br2在盛有NaCl和NaI的水溶液中反应,则得到的有机物不可能是( BC )
A.BrCH2CH2Br B.ClCH2CH2Cl
C.ICH2CH2I D.BrCH2CH2Cl
解析:由上述反应步骤可知,乙烯与溴单质反应时,溴单质先断裂成Br+和Br-,然后Br+先连到乙烯一端的碳原子上,另一个带负电荷的离子连到另一端的碳原子上,在Br2、NaCl、NaI中,没有Cl+和I+,因此不能两个氯原子或两个碘原子都连到乙烯的碳原子上,即选项B、C中的物质不可能得到。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BD )
A.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B.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2NA
C.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D.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解析: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 g该混合气体中含有2 mol碳原子,A项正确;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可认为7.0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CH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所含氢原子数为NA,B项错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甲烷只能在光照条件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反应,C项正确;甲烷和Cl2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而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D项错误。
3.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并得到纯净干燥的乙烷,合理的是( D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4.1,2-二溴乙烷(CH2BrCH2Br)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沸点是131.4 ℃,熔点是9.79 ℃,不溶于水。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烧杯D中小试管装有液溴(表面覆盖少量水)。
(1)写出制备1,2-二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CH2===CH2+Br2―→__CH2BrCH2Br。
(2)A装置一个作用是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D中小试管里的导管是否发生堵塞。另一作用是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
(3)容器B中所装试剂为NaOH溶液,容器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蒸气。
(4)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如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后果是1,2-二溴乙烷易凝结成固体而发生堵塞。
解析:(1)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1,2-二溴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2)通过观察实验装置可知,A装置除了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D中小试管里的导管是否发生堵塞,还有一个作用是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3)由于乙烯中含有SO2和CO2,会干扰后续的实验,所以b中盛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烯中的CO2和SO2。由于溴易挥发,且溴是有毒的,所以E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蒸气,防止污染空气。(4)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如过度冷却(如用冰水),1,2-二溴乙烷易凝结成固体而发生堵塞。
5.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CH3CH2OH CH2===CH2↑+H2O),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再与溴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AC。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SO2,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Br2+2H2O===H2SO4+2HBr,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Ⅰ、Ⅱ、Ⅲ装置中可盛放的试剂是:
ⅠB、ⅡA、ⅢC(填字母)。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如果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pH试纸验证。
解析:在实验室制备乙烯的过程中,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一部分乙醇氧化,本身被还原成SO2,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将溴水还原,所以,要证明乙烯能与溴水反应,必须除去SO2。一般来说,除SO2用NaOH溶液。验证SO2有没有被彻底除去,在Ⅰ装置后必须加一个盛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Ⅱ中盛放的是品红溶液。在确认完全除去SO2后,将气体通入盛有溴水的试管中,溴水褪色,则一定是乙烯与溴水反应的结果。但不能认为,乙烯与溴水发生的一定是加成反应,证明二者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根据两种反应的特点,加成反应只有一种产物,而取代反应除了有机产物外,还有HBr生成,可以设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无HBr,则可知二者发生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