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初识酸和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中含有酸和碱,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食醋中含有醋酸 B.柠檬中含有柠檬酸
C.除锈剂中含有盐酸 D.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钙
2.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A.氧化钙-熟石灰 B.氢氧化钠-纯碱 C.碳酸氢钠-小苏打 D.硝酸钾-草木灰
3.下列溶液中通(或加)入括号内的物质,能使溶液的pH明显增大的是
A.饱和石灰水(CO2) B.稀H2SO4(BaCl2)
C.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熟石灰) D.稀盐酸(NaOH溶液)
4.可用于除去铁锈的是
A.稀硫酸 B.熟石灰 C.碳酸钠 D.石墨
5.下列物质类别所列举的实例均正确的是
A.混合物:碘酒、石油、冰水 B.氧化物:NO2、MgO、CH2O
C.有机物:乙醇、葡萄糖、碳酸钙 D.酸:H2SO4,、HCl、HNO3
6.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
A.浓盐酸 B.氯化钾溶液
C.浓氨水 D.氢氧化钠溶液
7.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B.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所以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也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C.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能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
D.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8.“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H+
B H2O2和H2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C 氧气可以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压强变大,氧分子体积变小
D Na、Na+化学性质不同 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A.A B.B C.C D.D
9.酸和碱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酸和碱中含有相同的某种非金属元素
B.化学式:酸均以“H”开头,碱均以“OH”结尾
C.名称:名称中有“酸”的物质是酸,
D.性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溶液显酸性,则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
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则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也利用了乳化作用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
D.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pH试纸测得某雨水的pH为4.1,则可判定该雨水一定为酸雨
B.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看到白雾,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C.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稀释浓硫酸时,将酸沿着烧杯壁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13.下列做法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是
A.用石灰沙浆抹墙 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
C.将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倒入下水道 D.将活性炭放在冰箱内去除异味
二、填空题
14.环境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材料一: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主要物质之一。二氧化硫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H2SO3,H2SO3进而转化成H2SO4形成硫酸型酸雨。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煤改气、煤改电”的工程,以改善环境。
材料二: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以外,还有甲烷、氟氯代烷等等。这些温室气体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一样罩在地球表面,阻止了地表产生的热量散失出去,从而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
(1)环境污染带来的三大环境问题有: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和__________。
(2)常下酸雨的地方土壤会显酸性,会严重影响绿色植物的生长。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熟石灰,请写出熟石灰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煤改气、煤改电”的举措,你还知道的预防酸雨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4)为了缓解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______排放。我们可以做到的“低碳”的做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政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Ca(OH)2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 ____ 色。
(2)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 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图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氢氧化钙的一个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 。
三、推断题
16.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O2、Fe2O3、稀盐酸、Ca(OH)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甲物质为______。(填物质名称)
(2)Fe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五环”中的物质Fe可以替换成______(填一种即可)。
17.A~G是初中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E均为黑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B的化学式:______;E的化学式:______;
②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③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四、实验题
18.(1)以下数据是白云区梓元岗中学2018届初三学生参加广州市“我与化学”的研究成果《不同干燥剂的吸水效果对比》。请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
时间 干燥剂 第1天 第4天 第7天 第10天
生石灰质量g 20.00 23.02 24.90 25.45
硅胶质量g 20.00 24.17 24.69 24.72
①计算含杂质20%的10g 生石灰能吸收水_____g.(保留一位小数)
②生石灰在第4天后吸水效果_____,硅胶在第4天后吸水效果_____。
(2)为探究NaHCO3(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析出的最佳条件,完成了几组实验: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min NaHCO3产率/%
a 30 60 86.8
b 30 120 X
c 35 60 89.4
d 35 120 92.5
e 40 60 85.3
f 40 120 85.6
①在反应时间相同情况下,35℃时NaHCO3产率比40℃时高的原因是_____。
②表格中X的数值可能为_____。
A85.8 B86.8 C92.1 D93.1
③由实验数据可知,能够得到最多NaHCO3的条件是_____℃和_____min。
19.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能产生气泡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2)某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产生,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4)实验后某试管中溶液呈红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________ 。
五、计算题
20.向含10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然后在低压条件下蒸干得12.6g白色固体,通过计算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及其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1、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溶液在低压蒸干条件下得到的固体不分解.
参考答案:
1.D 2.C 3.D 4.A 5.D 6.D 7.D 8.C 9.A 10.D 11.C 12.A 13.C
14. 臭氧层空洞 Ca(OH)2+H2SO4=CaSO4+2H2O 化石燃料脱硫等(合理即可) 二氧化碳 随手关灯等(合理即可)
15.(1)蓝
(2)CO2(合理即可)
(3)
(4)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16. 氧气 Mg或者Al(或其它合理答案)
17. CO2 Fe 化合反应 Fe3O4+4CO3Fe+4CO2
18. 2.6 明显增强 增强不明显 NaHCO3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C 35 120
19. 1、3、4 无色酚酞
20.解:设10g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3.25g
由于12.6g小于13.6g,所以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则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12.6g﹣(10g﹣z)=2.6g+z
z=8g
剩余的氢氧化钠的质量10g﹣8g=2g,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2.6g+8g=10.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