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双新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水量少于产生的水量
B.与风干前相比,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较大
C.农田施肥的同时需适当浇水,以促进根系吸收无机盐
D.农作物对水的吸收与对无机盐的吸收是同一生理过程
2、下列关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与细菌、真菌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B.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和RNA,都是ATP生成场所
C.大肠杆菌分泌的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和修饰
D.动物细胞中受损细胞器可被运往液泡降解后重新利用
3、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胞间通道的蔗糖运输
B.筛管细胞中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的顺浓度梯度运输
C.蔗糖水解酶降低了蔗糖水解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D.伴胞和薄壁细胞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研究者发现一种细菌,细胞膜上有ATP合成酶及光驱动的H+泵。利用该细菌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光能自养型
B.该细菌的线粒体内可有氧呼吸产生ATP
C.该细菌能利用光能将H+运到细胞膜外
D.胞外积累的H+可促进ATP酶合成ATP
5、将编号为甲、乙、丙三个相同透光玻璃瓶放入池塘水深为0.5米处,装入含有等量浮游植物的池塘水。甲瓶立即测定并记录水中氧含量,乙、丙瓶均密封,丙瓶装入不透光袋中,与乙瓶一同放回水深0.5米处,24h后测定并记录水中氧含量,得到表中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玻璃瓶 氧含量
甲 4mg
乙 5.2mg
丙 3.3mg
A.池塘水温变化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B.24小时后乙瓶中CO2浓度一定低于丙瓶
C.乙瓶中浮游植物在24h内的产氧总量为1.2mg
D.乙瓶和丙瓶的含氧量差值为浮游植物呼吸消耗量
6、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茎父本与矮茎母本杂交(正交),F1全部表现为高茎
B.高茎母本与矮茎父本杂交(反交),F1全部表现为高茎
C. F1杂合高茎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1:1
D. F1杂合高茎与矮茎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1:1
7、如图表示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模拟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容器内小球的大小、重量及总数量都必须与乙容器相等
B.从甲或乙容器随机取出一个小球是在模拟配子的形成过程
C.从甲、乙容器各取出一个小球并组合是在模拟配子的随机结合
D.该实验必须重复多次,模拟次数过少时统计结果可能不是1:2:1
8、孟德尔成功地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下列对其成功原因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恰当地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获得的亲本天然都是纯合子
B.采用由简到繁的方法,先用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数据进行分析
C.假设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都位于细胞内的染色体上
D.通过测交实验对自己提出的假说和演绎获得的结果进行验证
9、一个卵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情况)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极体,则该次减数分裂中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
A.Ab或aB B.AB或ab C.AB D.aB
10、某果蝇的基因位置及染色体组成情况如下图所示,在只考虑图中所示基因,且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Yd
B.基因A、a与基因D、d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该果蝇可产生四种不同的雄配子,其中AXD占1/4
D.若III号染色体发生交换,该果蝇产生配子的种类一定会增加
11、如图为摩尔根果蝇实验的部分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1全为红眼,由此可推知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
B.F2中所有雌果蝇基因型相同,所有雄果蝇基因型相同
C.若用F1中红眼雌蝇和亲代白眼雄蝇杂交,后代中可获得白眼雌蝇
D.若用红眼雄蝇与白眼雌蝇杂交,则可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别性别
12、下图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按减数分裂过程排序为:①→③→②→⑤→④
B.在显微镜视野中,①图所示细胞的数量最多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图所示时期
D.对百合装片持续观察可看到连续的减数分裂过程
1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受精卵内物质或结构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卵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受精卵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卵中线粒体,全部来自母方
二、多选题
14、某只雄性哺乳动物(XY型)减数分裂时产生了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配子(a)、YY的配子(b)、XX的配子(c)和无性染色体配子(d)。下列关于该动物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I分裂异常,减II分裂正常,可导致配子a形成
B.减I分裂正常,减II分裂异常,可导致配子b形成
C.减I分裂异常,减II分裂正常,可导致配子c形成
D.减I分裂异常或减II分裂异常,可导致配子d形成
15、下图为某雄果蝇(2n=8)体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Y染色体上没有图中相关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cn和w是一对等位基因,基因cl和v是一对等位基因
B.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和v、w一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减I后期,基因cn和cl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D.减II后期,任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2个v和2个w基因
16、我国科研团队使用一种无转基因、快速和可控的方法将人类多能干细胞(PSC)转化成为8细胞阶段全能性胚胎样细胞(简称8CLC,相当于受精卵发育3天状态的全能干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8CLC的全能性高于PSC,体外培养时可能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
B.有丝分裂后期的8CLC中着丝粒分裂,细胞中含有92条染色体
C.PSC转化为8CLC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内多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8CLC发育为人类胚胎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分裂,但不会发生凋亡
17、先天性肌强直是由编码骨骼肌氯离子通道蛋白的CLCN1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图是某先天性肌强直患者家系的系谱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致病基因位于XY同源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致病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
B.1-2与II-4一定携带该病致病基因
C.若III-1与该病患者婚配,后代一定患病
D.若III-4与III-5婚配,后代一定患病
18、雄蚕(为ZZ型性染色体)生长周期短,消耗桑叶少,出丝率高且质量好。为培育只产生雄蚕的家蚕杂交系,研究者培育了含有胚胎纯合致死基因I1和I2的家蚕品系(I1和I2基因在胚胎中纯合时致死),其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图中Z染色体上与I1和I2处于相同位置上的未标记部分均为正常显性基因(L1和L2),正常的W染色体上没有I1和I2及其等位基因,且L1和L2之间不发生染色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致死基因的普通家蚕交配,后代中雄蚕:雌蚕=1:1
B.选择品系A和B作为亲本时,杂交后代只出现雄蚕,雌蚕胚胎全部致死
C.选择品系A和C作为亲本时,杂交后代中雄性均为品系A,雌性均为品系C
D.减数分裂时,致死基因L和L基因间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三、实验题
19、C3植物(例如花生)直接把CO2固定成三碳化合物,而C4植物(例如玉米)则在卡尔文循环之前将CO2固定成一种四碳酸,两者的光合作用速率有很大差别。下图是C4和C3植物中CO2固定的同化过程:
(1)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肉细胞的___(填具体位置),该反应能为卡尔文循环(暗反应)提供___。
(2)图中C4植物的卡尔文循环(暗反应)发生在___细胞中。Rubisco酶和PEPC酶的作用是___。
(3)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转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该种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叶片气孔的张开程度)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本实验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强度与气孔导度的关系是:___该实验可证明PEPC酶基因会___(促进/抑制)气孔开放。与原种水稻相比,转基因水稻的___(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明显提高。
(4)结合上述资料分析,C4植物(例如玉米)比C3植物(例如花生)在相同种植条件下亩产较高的原因包括:___。(写出两点即可).
20、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2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釉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h和t)。现将甲、乙杂交获得F1(HhTt)F1自交,用某方法可检测出F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HH Hh hh TT Tt tt
12 71 60 54 97 49
(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
(2)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数比总是1:6:5,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此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
①以F1为父本和___(甲或乙)杂交(正交实验);
②统计子代中___性状的比例;
③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反交实验;
④若正交结果为___,反交结果为___,则研究人员的推测成立,并且能解释F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比总是1:6:5。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1和P2(如下图),已知P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的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1和P2。
据此分析,F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 P1基因只在___(减I或减II)过程中表达,而P2只在花粉细胞(精细胞)中表达,从而导致大部分带有H基因花粉死亡。
四、读图填空题
21、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28)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某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所处的时期为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且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请在答题框中画出它的细胞形态及染色体组成,染色体数量及形态参考图1,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即可。
(3)若类型b、c、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过程,那么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
(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一定具有染色单体的细胞类型有___。
22、科研人员对猕猴(2n=42)的酒精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乙醇积累使得猕猴喝酒易醉,乙醛积累则刺激血管引起猕猴脸红,两种物质都不积累的猕猴喝酒不脸红也不易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乙醛、乙酸能以___方式通过猕猴的细胞膜。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猕猴体内酒精代谢的酶促反应速率更快,其主要原因是___乙酸在被逐步氧化分解的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可用于____和以热能形式散失。
(2)一个猕猴种群中的个体多数是喝酒不脸红也不易醉,种群中偶尔出现喝酒易醉或喝酒脸红的个体(基因突变造成)。将一只易醉猕猴与野生型猕猴(AABB)杂交,子一代都是野生型,子一代互交,子二代出现三种表型,其比例是9:3:4(已知易醉或脸红性状与猕猴性别无关联),则这三种表型分别是___,则易醉猕猴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酶1相关基因用A/a表示,酶2相关基因用B/b表示)。
五、填空题
23、果蝇的染色体数量少,易于饲养,是良好的遗传学材料。科研人员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作为亲本杂交,并让F1随机交配产生F2。结合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F1中雌果蝇表型都为___,雄果蝇表型都为___。
(2)若在F1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果蝇含有三条性染色体(XXY),则其眼色的基因型应为____推测该果蝇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___。
(3)F2中灰身红眼果蝇的比例为___,这些灰身红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若从F2中随机挑选一只灰身红眼雌果蝇和一只灰身白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则后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是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消耗6mol水,产生12mol水,A正确;风干会导致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大大降低,则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会增大,B正确;农田施肥后若不适当浇水会导致根系周围无机盐浓度过高,导致根系脱水(烧苗),影响根系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C正确;水的吸收包括通过自由扩散和水通道的方式,无机盐吸收一般通过主动运输,两者的吸收不是同一生理过程,D错误。
2、答案:B
解析:细菌为原核细胞且没有高尔基体,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DNA和RNA,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中都有ATP生成,B正确;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C错误;动物细胞中受损细胞器会被运往溶酶体水解,D错误。
3、答案:A
解析:物质通过胞间通道进入相邻细胞不需要消耗ATP,故ATP生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胞间通道的蔗糖运输,A错误;筛管中蔗糖水解后会导致伴胞和筛管间蔗糖浓度差加大,有利于蔗糖的顺浓度运输,B正确;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正确;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及图示该细菌能利用光能合成ATP,属于光能自养型细菌,A正确;细菌没有线粒体,有氧呼吸场所位于细胞质基质,B错误;图中30至50min时段有光照时,细菌利用光驱动的质子泵将H+运出到细胞膜外,使胞外pH值下降,C正确;图中30至50min时段胞外pH值较低(H+增多)时,ATP相对含量增加。50至70min时段胞外pH值较高(H+减少)时,ATP相对含量减少,说明细胞外积累的H+可促进ATP酶合成ATP,D正确。
5、答案:B
解析:水温变化会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密闭的乙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当瓶中的氧含量增加时,说明其24小时内的净光合大于零,其水中CO2一定小于初始值。丙瓶只进行呼吸作用,24小时后水中CO2一定大于初始值,B正确;乙瓶中浮游植物在24h内的产氧总量为1.9mg(1.2+0.7=1.9),C错误;乙瓶和丙瓶的含氧量差值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D错误。
6、答案:C
解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全部表现高茎,A和B正确; F1杂合高茎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3:1C错误;此杂合高茎与矮茎测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1:1,D正确。
7、答案:A
解析:在甲或乙容器内部只需保证小球的大小、重量相同即可,不需要甲容器中小球的数量和乙容器一致,A错误;从甲或乙容器随机取出一个小球是在模拟Dd基因型的个体产生配子的情况,B正确;从甲、乙容器各取出一个小球并组合是在模拟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模拟实验次数过少时,甲、乙容器各取出D或d的概率会偏离1/2,导致统计结果DD:Dd:dd的比值可能不是1:2:1,D正确。
8、答案:C
解析: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都是纯合子,A正确;孟德尔先对一对相对性状做出分析,再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数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分析方式帮助他正确地发现了其中的规律,B正确;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假说,但并没有将其定位到染色体上,C错误;测交实验的数据既验证了“演绎”出的实验结果,又证明了孟德尔假说的正确性,D正确。
9、答案:B
解析:一个卵原细胞(AaBb),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情况可产生四个子代细胞,其中来自同一次级性母细胞的子代细胞其基因型相同。若卵细胞和该极体(AB)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则卵细胞基因型为AB,否则卵细胞基因型为ab,B正确。
10、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DYd,D和d基因分别位于X和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A正确;基因A、a与基因D、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AaXDYd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XD。占1/4,C正确;III号染色体发生交换时,由于其上只有一对等位基因Aa和一对相同基因bb,不会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不会增加配子的种类,D错误。
11、答案:B
12、答案:D
解析:①间期,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按减数分裂过程排序为:①→③→②→⑤→④,A正确;间期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占比最长,视野中所能看到的间期细胞数量也最多,B正确;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图代表此时期,C正确;所观察的百合减数分裂装片是使用了固定剂后制成的。其中的细胞已死亡无法连续进行分裂,D错误。
13、答案:B
解析:受精卵的核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正确;细胞质中DNA全部来自卵细胞,B错误;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C正确;受精作用时,精子只将细胞核送入卵细胞。受精卵中线粒体,全部来自母方,D正确。
14、答案:ABD
解析:雄性哺乳动物(XY型)含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和Y染色体被分配到细胞一极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只会产生XY型精子或无性染色体的精子,C错误。
15、答案:BC
16、答案:ABC
解析:8CLC相当于受精卵发育3天状态的全能干细胞,其全能性高于PSC(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对全能干细胞进行培养时,可能诱导分化出多能干细胞,A正确;人类细胞(2n=46)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会出现92条染色体,B正确;细胞分化(或脱分化)都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全能干细胞(受精卵)发育为人类胚胎的过程中既有细胞分裂,也有细胞的凋亡,D错误。
17、答案:BCD
解析:若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则II-2的女儿III-2一定患病,与图中信息不符。若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II-3的父亲I-2一定患病,与图中信息不符。若该病为伴Y遗传测不会有女患者出现,与图中信息不符。排除这些情况后,其致病基因只能定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若该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则I-2和II-4都是正常人,且不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 III-1为Aa和该病患者(AA或Aa)婚配,后代可能基因型为aa不患病,C错误;若该病为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III-4(aa)与III-5(Aa)婚配,后代可能基因型为aa不患病,D错误。
18、答案:ABC
19、答案:(1)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或叶绿体基粒);ATP和[H](或NADPH)
(2)维管束鞘细胞;将CO2固定到含碳有机物中(或将CO2固定到C3或C4中)
(3)在较弱光照时(0至8×l02μmol·m-2·s-1)导致气孔开放,在较强光照时(8至14×l02μmol·m-2·s-1)导致气孔关闭(或先导致气孔开放,再导致气孔关闭)
(4)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在光照强度一样时C4植物的气孔导度比C3植物更大,有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CO2;C4物的光饱和点更高,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高于C3植物(或C4植物能利用更高强度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1)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H](NADPH)和ATP
(2)如图所示玉米光合作用中C5与CO2结合(卡尔文循环)发生在维管束鞘细胞中。Rubisco酶和PEPC酶可以催化CO2和C3或C5结合,从而将空气中的CO2固定下来。
(3)如左图所示在0至14×l02μmol·m-2·s-1的范围内,气孔导度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原种水稻相比转入PEPC酶基因的水稻其气孔导度更大,说明PEPC酶基因能促进气孔的开放。如右图所示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补偿点重合(与X轴的焦点),转基因水稻的光饱和点较高,明显高
于原种水稻。
(4)①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②在光照强度一样时团植物的气孔导度比C4植物更大,有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CO2;③C4植物的光饱和点更高,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高于C3植物。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玉米的亩产高于水稻。
20、答案:(1)基因分离;F2中TT、Tt、tt的比例约为1:2:1(或F2中耐缺氮植株比例约为3/4)
(2)①乙(品种乙);②抗病个体和不抗病个体
④抗病:不抗病=1:5;抗病:不抗病=1:1
(3)减I
21、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a
(2)次级精母细胞;
(3)b、d、c、e
(4)a、b、b、d
解析:(1)图1中染色体着丝粒断裂,且在细胞一极的四条染色体里存在同源染色体,可推断此图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的a时期细胞。
(2)有丝分裂过程中任何时期都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精巢中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类型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等,说明此时着丝粒断裂。该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四条染色体,四个DNA,没有染色单体(图略)。
(3)依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变化,判断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c、e。
(4)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故a(有丝分裂后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具有染色单体的细胞着丝粒没有断裂,染色体和核DNA的关系为1:2,故b、d类型细胞符合要求。
22、答案:(1)自由扩散;酶能大幅(或更多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TP的合成
(2)不易醉不脸红:不易醉脸红:易醉(或易醉不脸红);aabb
解析:(1)乙醇、乙醛、乙酸等小分子能以自由方式通过猕猴的细胞膜。酶促反应速率较快的原因是酶分子能大幅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细胞内呼吸作用(或氧化分解反应)能在生成CO2或其他产物的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ATP。
(2)F2表型比例是9:3:4,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野生型的猕猴是不醉的,说明其基因型是AABB测易醉猕猴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9:3:4的比例中,9是双显性状,为不醉,包括A_B_个体,4中含有双隐性状,已知aabb表现为易醉,所以4是易醉,包括aa_ _个体,则3为脸红,包括A_bb个体。
23、答案:(1)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2)XrXrY;亲本雌果蝇在减I后期或减II后期时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形成的卵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
(3)3/8;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