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2 20:2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起源于西亚的冶铁技术,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据此可知()
A. 西亚是人类文明唯一的发祥地 B. 古代希腊文明源于西亚
C. 各个文明之间交往的趋势不断增强 D. 文明的交流以技术传播为主
2. 从公元前2000年始,两河流域先后崛起巴比伦、赫梯、亚述诸帝国,霸权几易其主。与此同时,北非的埃及也多次同西亚各国争夺该地区的霸主地位。这一历史进程()
A. 促进了人类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 B. 造就了古代文明的多元格局
C. 加速了东地中海周边的文化交融 D. 推动了班图人的大规模迁徙
3.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士,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大流士一世意在强调()
A. 帝国疆域的辽阔 B. 君权神授的观念 C. 官僚体系的完善 D. 专制君主的地位
4. 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野蛮部落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统治呈现出多种因素混合的现象。该帝国()
A. 首次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B. 推动希腊文明与亚非文明的交流融合
C. 利用罗马法维系地中海200多年和平 D. 推广先进文化全面取代原有制度文化
5. 最早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它共有 22个字母,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成为古代西亚、埃及、印度、欧洲地区的字母文字的源头。这种字母文字是
A. 埃及字母 B. 腓尼基字母 C. 拉丁字母 D. 阿拉马字母
6. 亚历山大的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下列对此叙述的理解有误的是
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 B. 和平往来有利于促进各地经济文明交流
C. 暴力冲突比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化传播 D. 暴力冲突有助于打破世界相互隔绝状态
7.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活动,约44个母邦建立了139个子邦。母邦和子邦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存在隶属和统治的关系,但保留宗教、文化和种族上的传承关系。这种殖民活动()
A. 产生了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 B. 促成了克里特文明的辉煌
C. 根源于商业和海外贸易需要 D. 导致了直接民主制的确立
8. 如图是出土于阿富汗的公元前3世纪的饰板,天空中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背生双翅、手持长棍和缰绳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腊自然女神西布莉,车子具有波斯风格。据此可知()
A. 该饰品体现多元文化交汇 B. 东西方商贸联系十分密切
C. 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同源 D. 中亚已出现政教合一国家
9.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规定某些人拥有可以不受特定法令约束的权力。后来,该规定被图密善(公元81—96年在位)以及他之后的皇帝篡改,罗马法学家由此提出了所谓的“皇帝在法之外”的理论。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
A. 社会法治观念日趋淡薄 B. 政治制度的变迁影响了法制演进
C. 民主政治危机潜滋暗长 D. 皇帝垄断立法权推动了法学完善
10. 下图为公元2世纪亚非欧的主要商路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亚欧商业活动以直接联系为主 B. 陆上商路和海上商路并重
C. 亚非欧地区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D. 亚欧非文明在联系中发展
11. 公元前612年,盛极一时的亚述皇城被攻克。亚述帝国灭亡后,地中海东岸的一系列国家开始形成君主专制统治。在亚述灭亡后60年,哪一帝国崛起后沿用了亚述帝国的行政体系,即是亚述帝国模式继续影响着历史发展的有力明证( )
A. 西罗马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马其顿帝国 D. 波斯帝国
12. 波斯国王掌握着帝国官职的任免权:中央官职中的千夫长可能是国王卫队的统帅,此外还有“持杯者”、“持矛者”、“搬运王凳者”、“战车驭手”、“信使”等;行省总督和驻军指挥官大多由国王直接任命,听命于国王。由此可知
A. 所有官职都与国王家事关系密切 B. 波斯帝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
C. 波斯依靠制度优势最终征服希腊 D. 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大权
13. 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査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
A. 将阿拉伯数字标注在① B. 将人首飞牛石雕标注在②
C. 将莎草纸制作标注在③ D. 将大小麦原产地标注在④
14. 学者杨共乐在《罗马的崛起及其原因》一文中指出:“罗马的政府很简单,主要有公民大会、元老院和执政官。公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投票权,许多管理都是选举产生的……罗马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但是执政官生杀予夺的大权是有限的……元老院是执政官卸任以后进入的,是多个优秀的国王组成的一个机构。元老院是政策的制定者,执政官是执行者。”作者认为罗马崛起的原因是(  )
A. 战无不胜的罗马军团 B. 罗马政府的简单结构 C. 罗马法律的逐渐完善 D. 优越的政治管理体制
15. 在晚期希腊的哲学流派中,斯多葛学派最符合时尚,其思想涉及自然必然性、社会服从、人的社会责任、世界国家和政体类型等诸多政治哲学问题。其对事物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狭小的城邦范畴,而是放眼于整个世界,提出应建立一个由理性所统治的世界国家。斯多葛学派的观点()
A. 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 B. 成为理性主义的源头 C. 服务于亚历山大东征 D. 反映丝绸之路的开通
二、材料解析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材料二 在秦汉时期,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县的机构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不及秦汉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波斯帝国交通便利,币制统一,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新文化。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斯帝国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顾炎武认为偏僻地区征赋用银,致使“谷日贱而民日穷,民日穷而赋日诎,通欠则年多一年,人丁则岁减一岁”。顾炎武把“倚银而富国”比喻为“恃酒而充饥”。王夫之说用银使人“弃本务”,还说开采银矿造成“贪惰之民皆舍其穑事”。
——摘编自钟祥财《对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的货币思想之我见》
材料二白银流入的意义除了财政白银化之外,还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因为农民缴税不能缴实物,而要到市场上把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卖掉,换成银子。在古代中国,市场则被国家作为其组织财政的工具。以征收货币来强化国家的财政储备,以及灵活开支,是财政市场由以建立的一个方面;以专利制度(引者按:如盐铁专卖)来弥补税人之不足,则是财政市场由以建立的另一个方面。
——摘编自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古罗马钱币的材料主要是金、银、青铜和纯度不高的紫铜。除了极为个别用手工雕成的母线以外,硬币的制作无非是浇铸和冲压两种。古罗马钱币的基本单位是阿斯,阿斯本是当地人的计重单位,相当于 12盎司,即1拉丁磅,一定重量的金属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和我国古代货币中的半两、五铢相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铸币和冲压币正面常是罗马诸神,后面则是舰船、马匹、驰骋的武士等等,没有文字;罗马帝国的钱币造型大致相同,正面是当代皇帝的头像,周围是一圈文字形式颇像现代硬币,背面图案多种多样。
——摘编自王传晋《丰富多彩的古罗马钱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思想家反对用银的理由,并简要评价。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钱币的特点。
(3) 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货币发行和流通的主要因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3、4、6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2和4代表的两种古代文明在政治体制上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这一时期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交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题干包含了农耕技术、冶铁技术、神话的传播与融合,反映了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故C项正确。
A.该项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
B.该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
D.该项以偏概全且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
故选C。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当时已经迈入了文明时代,故不选A。
B.材料与古代文明的多元格局无关,故不选B。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交往的方式的主要有战争及和平交往,因此材料“与此同时,北非的埃及也多次同西亚各国争夺该地区的霸主地位”体现的是当时西亚及北非诸国通过战争的方式,助推了文化交流,故C正确。
D.材料与班图人迁徙无关,故不选D。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波斯国王大流士,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据题干“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可知,大流士一世意在强调君主专制,故选D项。
A.题干主旨是国王的权力,而非帝国的疆域,排除A项。
B.题干主旨是凸显国王的无上权威,而非君权神授,排除B项。
C.题干仅涉及国王权力,没有涉及官僚体系,排除C项。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亚历山大帝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根据“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统治呈现出多种因素混合的现象”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文化的融合,B项正确。
A.“首次”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项。
C.亚历山大帝国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就分崩离析,并没有维系200多年的和平,排除C项。
D.亚历山大帝国是促进了民族交融,而非推广先进文化取代原有的制度文化,排除D项。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字母文字,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古代字母文字最早兴起的是腓尼基字母,是后来字母文字发展的源头。故B正确,排除ACD。
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人类文明的交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题干“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反映了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而和平交往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此项表述错误,故C符合题意。
ABD.此三项都是对题干信息正确的理解,但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故排除ABD。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希腊人在人口过剩的情况下在希腊城邦之外广泛进行的建立殖民点的运动,使得希腊的商品经济获得发展,思想文化得到繁荣,但殖民活动的根源是商业者为觅得廉价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希望到海外建立贸易据点,扩大经济贸易圈,C项正确。这种殖民互动下,建立的城邦仍然保持小国寡民的状态,而非由母邦推广,排除A项;在古埃及末期,埃及文明散播到了爱琴海流域,促成了克里特文明的崛起,进而塑造了古希腊灿烂的文化,排除B项;在殖民活动之前,希腊城邦就已经确立了直接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阿富汗出土的饰板中,人物形象多来自希腊神话,而车子具有波斯风格,这体现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汇,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之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虽有一定联系,但有限,且材料内容多是文化内容,无法看出当时商贸联系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西亚地区的饰板借鉴了希腊文化的内容,但不能说其文化与希腊同源,排除C项;政教合一即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而宗教因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 A项。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皇帝篡权的行为,仍要经过法学家的解释赋予其权威性,表明罗马社会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故不选A。
B.由材料可知,皇帝利用政治权威,侵夺元老院的某些权力,影响了法学家提出的法制理论,反映了政治制度对法制演进的影响,故B正确。
C.罗马帝国并非民主政治体制,故不选C。
D.材料中皇帝只是取得了“在法之外”的特权,并未垄断立法权,故不选D。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略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波斯帝国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在亚述帝国灭亡后60年”可知这一帝国的崛起是在公元前552年左右,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亚述帝国位于西亚地区,所以在公元前552年左右崛起于西亚的帝国应该是波斯帝国,故选D。
A.西罗马帝国出现于公元395年,排除A。
B.孔雀帝国建立于南亚地区,排除B。
C.马其顿建立了王国,兴起于欧洲,没有沿用亚述帝国的行政体制,排除C。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波斯帝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控制着中央官员,直接任命、指挥行省总督、驻军指挥官,反映出波斯帝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B项正确。
A.题干不能说明所有官职都与国王的家事关系密切,排除 A项。
C.波斯未能最终征服希腊,排除C项。
D.哈里发是指穆罕默德去世以后,伊斯兰阿拉伯政权元首的称谓,并非波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排除D项。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亚述帝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①为古埃及,故不选A。
B.人首飞牛石雕是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由人的脑袋、鹰的翅膀和牛的身体构成,代表着当地最强大物种的集合,它既是王宫的守护神,又是国王权力的象征,亚述帝国位于西亚,②为西亚,故B正确。
C.莎草纸是古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③为古印度,故不选C。
D.大小麦原产于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④为中国,故不选D。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据题干“公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投票权,许多管理都是选举产生的……罗马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但是执政官生杀予夺的大权是有限的”“元老院是政策的制定者,执政官是执行者”可知,题干旨在强调罗马政权结构及运作上分权及制约的优点,即政治管理体制的优越性,故D项正确。
A.题干描写的罗马政权结构主要有公民大会、元老院和执政官,没有涉及对罗马军团的描写,A项错误。
B.“罗马政府的结构简单”只是表面现象,材料旨在强调这种简单结构的优点,B项错误。
C.题干描写的是罗马政权机构以及运作上的分权与制约,与罗马法律无关,更不能反映罗马法律逐渐完善,C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略
16.【答案】(1)相同: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向帝国发展及扩张的产物;都促进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
(2)不同:秦汉郡县制:机构复杂,职能广泛,管理层次分明;较为彻底地铲除氏族血缘关系残余。罗马帝国行省制:机构设置简单,职能有限,管理层次不够分明;存在氏族血缘关系残余。
主要原因:秦汉帝国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基础之上;罗马帝国通过武力征服,缺乏统一的基础。
【解析】(1)相同:根据材料一中“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等,对比“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等,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进程、推行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
(2)不同:根据材料二中“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等信息,从与先前制度的联系、机构、职能和管理等方面,概括两者的不同。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基础方面进行分析。
17.【答案】(1)有利条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疆域辽阔;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积极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优秀成就;丰富了波斯文明;有利于维系帝国的统治和稳定;促进帝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民族融合。
(2)特点:多民族共同创造;融汇东西方文化;涉及领域多;成就辉煌;对东西方文交流影响巨大。
【解析】(1)本题考查波斯帝国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和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由材料“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知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疆域辽阔;由材料“波斯帝国交通便利,币制统一,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可知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第二小问,由材料“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结合所学可从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优秀成就;丰富了波斯文明;有利于维系帝国的统治和稳定;促进帝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2)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的特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由材料“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新文化”可知多民族共同创造;融汇东西方文化;由材料“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可知涉及领域多;成就辉煌;由材料“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知对东西方文交流影响巨大。
18.【答案】【小题1】理由:用银导致粮价下降,百姓致贫,赋税收入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下降,用银不利于农业发展。用银加剧社会弊病,影响社会风气。评价: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发展;维护封建统治;体现了明清思想家关注民间疾苦,关注社会现实的责任感,但不符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小题2】特点:制造材料多样,以金属为主;制造工艺精致,币值规范,用重量衡定价值;造型具有时代性,影响深远。
【小题3】主要因素:国家政策,商品经济和市场的发展,社会观念、个人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等。
【解析】(1)本题考查了明清思想家反对用银的理由,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本题考查了古罗马钱币的特点,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3)本题考查了影响货币发行和流通的主要因素,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和古罗马时期货币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答案】(1)2为西亚(两河流域)文明,3为古埃及文明,4为古希腊文明,6为印加文明。不同点:前者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后者产生了民主政治。
(2)条件: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生产力提高;城市发展,贸易增加;大帝国出现。特点: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流领域增加。
【解析】(1)本题考查世界古代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地图信息。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地图空间位置和所学可知,图片中的2应该是指两河流域,图片中的4是指古希腊文明,图片中的3应该是指埃及文明,图片中的6应该是指印加文明。第二小问,2和4代表的两种古代文明分别是古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不同的地方在于两河流域建立的是君主制度,而古希腊建立的是民主制度。
(2)本题考查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关于条件,据“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得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生产力提高;据“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得出城市发展,贸易增加;据“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得出大帝国出现。关于特点,据“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得出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流领域增加。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