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海陆的变迁(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2 海陆的变迁(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3 10:4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 海陆的变迁
一、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张裂
C.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3.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B.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C.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可能会发生月食现象
D.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
4.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B.地壳总是不断运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D.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表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5.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外向里可分为( )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幔,地壳,地核 D.地核,地壳,地幔
6.下列不属于板块构造学说的六大板块的是( )
A.大西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7.喜马拉雅山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 )
A.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B.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C.非洲板块像亚欧板块俯冲
D.印度洋板块分裂
8.下列不属于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是( )
A.山区地形 B.大量松散碎屑物
C.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D.人类活动频繁
9.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
10.由魏格纳创立的全球构造理论是()
A.大陆漂移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海底扩张说 D.上帝创造说
1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地球上的自然灾害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C.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12.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风 B.流水 C.火山 D.冰川
13.我们已经拜访了月球和火星,但还有一个离我们更近的地方,就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南极洲。2014年,我们有望揭开其神秘面纱,看看南极洲的冰下湖中到底有没有生物。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是( )
①所有的星系都在离地球而去,而且星系越远退行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
②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上的无机物--------米勒实验
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性-------板块构造学说
④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⑤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14.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卓越科学家的贡献,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B.德国地理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C.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为细胞壁)
D.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
15.人们经过测量发现,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在慢慢上升,那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而对板块运动规律的研究发现,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在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可以判定位于这两个板块之间的红海的面积将会继续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不确定
二、填空题
16.如下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
(2)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了
17.地形发生“沧海桑田”变化是地球_________力量和_________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18.在高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可证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__;若海底发现煤层,说明这里曾是__________。所以,地球上的陆地、海洋、高山、平原并不是永久不变的。
三、简答题
19.据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2)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
A.两大陆地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B.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
C.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D.两大陆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间来回活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根据板块运动学说,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选D。
2.C
【详解】以上四个事实中,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可以证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后来发生漂移;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是海陆变迁的证据,故选C。
3.D
【详解】地球的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导致的,A错;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错;月食时,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C错;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且漂浮在软流层上,D正确。故选D。
4.C
【详解】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A正确;地壳总是不断运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内力运动剧烈的主要表现形式,B正确;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C错误;影响地形的外力因素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D正确。故选C。
5.A
【分析】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
【详解】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到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A符合题意;地壳为最外层、地核为最里层,地幔在地壳和地核之间,B不符合题意;地壳为最外层、地核为最里层,C不符合题意;地核为最里层,地幔在地壳和地核之间,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A
【分析】根据板块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由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等六大板块构成。没有大西洋板块;结合题意。故选A。
7.B
【分析】根据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故选B。
8.D
【分析】根据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山区地形、大量松散碎屑物、暴雨或持续性降水等;结合题意。故选D。
9.B
【详解】由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由于岩石圈板块的运动导致的,板块之间发生变化导致地球上海陆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故选B。
10.A
【分析】根据大陆漂移学说,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由魏格纳创立的全球构造理论是:大陆漂移说。结合题意。故选A。
11.B
【分析】根据地球的内部构造及板块运动产生的影响。
【详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故A正确;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候灾害、生态灾害等,其中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地质灾害,故B错误;全球由六大板块及若干小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故C、D正确。故选B。
12.C
【分析】根据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促进地表形态改变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是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另一种来自地球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结合题意。故选C。
13.B
【详解】大爆炸宇宙论认为所有的星系都在离地球而去,而且星系越远退行速度越快,①正确;米勒实验证明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②错;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性是板块构造学说的证明,③正确;达尔文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证明了进化论的合理性,④正确;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且地球在不停自转,⑤错;故选B。
14.B
【分析】本题主要掌握一些科学家及他们的发现。
【详解】德国地理物理学家魏格纳在病床上观察世界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假说。B错,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发现及其发现者。
15.A
【分析】根据板块运动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人们发现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在慢慢上升,那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而对板块运动规律的研究发现,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在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可以判定位于这两个板块之间的红海的面积将会继续扩大。故选A。
16.地壳 地幔 地核 岩石圈
【分析】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据图分析可知:
(1)填写各圈层的名称:A地壳;B地幔;C地核。
(2)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17.内部、外部
【分析】根据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地形发生“沧海桑田”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18.海洋森林地球内部风力 流水
【分析】根据海陆的变迁,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在高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可证明这里曾经是海洋;若海底发现煤层,说明这里曾是森林所以,地球上的陆地、海洋、高山、平原并不是永久不变的。
19.B C
【分析】根据大洲打样的分布及大陆漂移学说,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大洋是南美洲、大西洋、非洲。故选B。
(2)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由于大陆漂移而形成这样的海陆分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