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2 21:4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记信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会比较三者治国措施的异同点,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3)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全分析历史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对唐太宗作简单的评价,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分组讨论,参与教学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
(2)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3)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民读书的决心
重点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难点:对唐太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所学过的历史朝代中,你认为哪个朝代最强盛?为什么 我们今天 这节课后,你所认为最强盛的朝代就会被刷新。因为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我们都知道,海外华的聚居地叫唐人街,外国人也习惯叫中国人为“唐人”,可见唐朝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同一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盛唐的风彩。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文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
(附:导学案)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________称帝,建立________朝,定都________。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
3.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________局面。他吸取________的历史教训,虚心纳谏。大臣_________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贞观时期著名宰相还有________、________。
4.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史称________。
二、女皇帝武则天
1.________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________。
2.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________制,创立________制度;她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
负担,在位时期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________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________”,他即位以后实行一系列改革,发展经济,注重文教。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大进入________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 ”。
环节二:讲解知识点
一、唐朝的建立
问题1:本课共讲述了几位皇帝?
板书: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
问题2:李渊对唐朝的贡献是什么?
生:建立唐朝,时间是618年,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问题1:继李渊之后,哪一位人物登上了皇位?
生:李世民
师:李世民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下边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一下唐太宗李世民(播放视频)
师:通过视频我们可以了解到李世民既然是从隋末起义中一路打过来的,所以对隋炀帝的残爆统治肯定是深感痛恨的。因此,他当上皇帝后就会调整统治政策,那么李世民调整统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他所说过的一句话: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问题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见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
师总结: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所以以民为本,心存百姓就成为他开明的治国思想。
环节三:合作探究
1、师: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唐太宗、武则天及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对唐朝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里的内容。(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完成表格,分组展示答案)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上
经济上
用人上
局面
2、师详解此表格:
问题1: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完善科举制。
生: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诲善于决断,人称“房谋杜断”。
生:大臣魏征先后200多次进谏,成为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
师补充: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的旧臣,但唐太宗非常欣赏魏征的才干和耿直,就让他过府给自己提意见,魏征去世后,太宗感慨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问题2:你能说明唐太宗以史为镜与以人为镜的例子吗?
生:以古为镜表现:在吸取隋亡教训,爱惜民力,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生:以人为镜表现在: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使唐太宗可以知得失。
问题3:我们可以从唐太宗身上学习到哪些可贵的品质?
生:虚心使人进步,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问题4:对比表格,你能找出三位皇帝治国措施有哪些相同点吗?
生:经济上,都注重减轻人民的负担
生:用人上,唐太宗与武则天都完善了科举制,武则天开创了殿试
生:都重视人才的培养与考核
师总结:经济上: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着力发展经济。用人上:都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吏的考核。这些共同点也就是唐朝兴盛的原因
问题5:你认为要使国家繁盛,其中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学生讨论,分组展示答案)
师总结:1、减轻人民负担, 重视发展经济。2、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与考核。3、要励精图治,制定政策要符合人民的利益。
环节四:评价唐太宗
1、师: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唐朝的兴盛,唐太宗可谓是功不可没的一位皇帝,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位皇帝?评价历史人物时,要辩证的来看待,既要看到其历史功绩,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当然最主的我们要看他是否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唐太宗可谓是杰出的帝王,他对唐朝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我们评价的重点,你能根据幻灯片的上提示,用80字左右的文字评价唐太宗吗?
2、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并展示答案
环节五:课堂小结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盘时期,它从隋朝灭亡的教训中走了出来。首先出现了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后又历经女皇帝武则天时期的继续发展,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人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同学们应该从这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环节六:课堂检测
1、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声名显赫。它建立的时间是
A.605年 B.618年 C.626年 D.627年
2、唐太宗曾把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船与水的关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B.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3、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贞观之治” D.陈桥兵变
4.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 一的女皇帝,提高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
B.她重用人才,发展生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她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D.她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鼎盛时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二、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以上两则材料都和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位著名的君主有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这位君主的哪两大执政特色?
(3)这位君主“以古为镜”的和“以人为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以上材料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说出一点即可)
三、板书设计:
(
唐高祖
李渊
618

建立唐朝
长安
(建立唐朝

)
(
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之治
(发展)
)
(
武则天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进一步发展)
)从“贞观之治”到
“开元盛世”
(
唐玄宗
开元盛世
(鼎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