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唱歌 可爱的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唱歌 可爱的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4-22 16:2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弱起小节”,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技能目标:学生学习歌曲《可爱的家》,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
贯,能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可爱的家》;并能用深情而饱满的声音演唱;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能关爱
父母和身边的人。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重点:用气息支持歌唱,声音连贯,并能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通过歌曲的聆听学唱,把听觉感受,体验转化为自我表现——发自内心地深情演唱《可爱的家》。感受家的温馨与和谐。
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可爱的家》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演唱时注意相似乐句末尾音的音高走向。
教学过程:
音乐《春晓》律动进入教室: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律动。
(设计意图是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
2、(师)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听完之后,老师想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这首歌曲给你们带来的感受?(播放《让爱住我家》的音频、观看幸福家庭的图片)
①(师)从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温暖、温馨、可爱、幸福、充满爱)
②(师)说得真好,听了这首温馨、幸福、充满爱的歌曲,让人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真是的件幸福的事。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3、学唱《可爱的家》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在英国作曲家比肖普的心中,《可爱的家》又是怎样的呢?
初听,说听后感受 (生)……
(目的让学生思考问题,谈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的理解歌曲表达的内容并充分给予学生肯定,开阔学生的思维)。
(2)说得好极了,比肖普用这首歌曲表现他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的爱,同学们用心感受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家喻户晓的英国歌曲《可爱的家》,在学习这首歌曲这前,老师要给同学们作一下简单的介绍:(课件显示)这首歌是十九世纪英国作曲家亨利.罗里.比肖普和美国诗人、剧作家培恩合作,于1823年为歌剧《克拉丽——米兰姑娘》写的主题歌,也译作《甜蜜的家》。
(让学生知道歌曲的词曲作者,让学生对歌曲的创作背景简单的了解)
(3)让我们再一次用心来感受家的温馨与可爱(再听)
(4)复听:老师给同学们演唱一遍,请同学们认真听——
①让学生说说歌曲的拍号、及强弱规律,并拍手拍腿进行感知。
②讲解弱起小节:从歌曲强弱规律中的弱拍开始起,所以这是一首弱起小节的歌曲。
③老师唱旋律让学生分乐句。(六个乐句)让学生找出一二乐句和三四乐句间的规律:相似还是相同?相似请找出不同的地方。
(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分乐句学唱歌曲
①学唱前四乐句:演唱前四乐句的曲谱并填词演唱。
(难点解决:针对本课的难点和符点节奏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能准确的演唱弱起小节与附点音符。)
②学唱五六乐句:当作者写到这儿的时候他没有把笔停住,他依然意犹未尽,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接下来他是怎么来创编他的旋律的呢?听师唱五六乐句并对学生进行分析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解决处理歌曲。分乐句处理,让学生领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有感情的唱好每一句歌词。)
(6)随范唱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情绪的表达。
(7)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三角铁。我们的乐器朋友也按耐不住想要加入到我们的表演中来,让我们把它拿出来,为我们的歌曲伴奏吧。
(让学生分组表现歌曲:一组学生伴奏一组学生演唱。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学生的自我表现力)
(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拓展延伸:
(1)虽然是同一首歌曲,但是它却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形式来表现,让我们来听一听,另一个版本的《可爱的家》,男女生合唱版。
(设计意图:因为体验是学习音乐的最好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进一步感受音乐,让学生把听觉感受、体验转化为自我表现。在教学中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强调学生用“自然”、“自主”、“自信”有表情的来演唱歌曲,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2)听了刚才深情的演唱,我想同学们应该更有感觉了吧,让我们再一次演唱《可爱的家》把它献给每天都在辛苦忙碌着,最值得我们感谢的爸爸妈妈。
结束:和家有关的歌曲有很多,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带来了,让我们听听《快乐的一家》,和老师一起进行律动放松。
边听歌曲师边小结:
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希望同学们今后,不论是在自己的小家庭,还是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都要学会关心家人,关爱他人。
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