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本课教唱的歌曲是《凤阳花鼓》,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引导学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整节课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在美的音乐情绪中充分感受《凤阳花鼓》独特的安徽民间音乐风格,使整个音乐课堂充满活跃的,立体式的音乐氛围。
(二)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是扩充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全曲歌舞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从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嘚儿”诙谐风趣。
(三)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往往比较乐意接受一些新事物。本节课的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歌舞表演风格,感受安徽地区的音乐风格和文化。
(二)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够完整地演唱好二声部,很好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三)能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绪,选择多种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重点:
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演唱这首二声部歌曲,尤其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的衬词部分。
四、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传统打击乐器和现代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尝试创作多元化的音乐艺术。
五、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课堂打击乐器、非洲鼓。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学生听着《凤阳花鼓》音乐走进教室
2.老师用弹唱向学生问好:“同学们好!”。“老师您好!”
3.揭示课题《凤阳花鼓》的历史
老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是不是非常好听?”
学生:“是”
老师:“歌曲充满了欢快、喜悦的情绪。这首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歌名叫《凤阳花鼓》。让我们完整听一遍这首歌曲吧。”
4.播放歌曲《凤阳花鼓》歌曲(屏显图片)
5.介绍《凤阳花鼓》的历史:
凤阳是我国安徽省的一个普通的县,但是有一样东西非常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屏显凤阳花鼓的图片)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表演,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后来,发展到集体表演,学生表演,广场舞表演,花鼓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改革开放以后,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盛大节日,喜事,凤阳人都要热热闹闹表演一番,如果有宾客来访,凤阳人总要盛装打扮,载歌载舞,热烈欢迎。从此,凤阳花鼓的名声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获得外国友人很好的赞誉。”(屏显图片)
6.观看视频表演,引起学习兴趣。
老师:“同学们,《凤阳花鼓》是我国一首非常优秀的民歌,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那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下《凤阳花鼓》的歌舞表演吧。”(播放《凤阳花鼓》的视频)
(设计意图:以敲锣打鼓的形式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
(二)学习歌曲
1.教师设问:刚才大家欣赏了《凤阳花鼓》的歌舞表演,同学们感受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曲与其他歌曲有什么特别不同?(屏显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课件的范唱,并回答老师的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老师弹奏钢琴,示范唱一遍
3.学生用“咚锵”模唱歌曲的音调一次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歌曲,用正确的发声状态歌唱,为学唱歌词做好铺垫。)
4.跟着钢琴,慢速地填唱歌词,老师纠正三个切分音的唱法“ 5 5 1 ”、 “1 1 6 ”、 “ 5 5 1 ”(屏显图片),衬词的难点部分(弹舌头)“得儿”,“得儿”这里要强,“铃铛飘一飘”这里要弱。
5.小组唱,个别唱。
(设计意图:衬词部分是这首歌曲比较有特点的地方,进行了强、弱的力度处理,使衬词部分更加生动活泼、诙谐有趣。)
6.学唱第二声部衬词两次
(1)学唱第二声部衬词
(2)分声部合唱练习,第1和第2小组唱第一声部,第3和第4小组唱第二声部。
(设计意图:由齐唱歌曲到二声部演唱歌曲,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歌唱艺术感染力。)
(三)用传统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老师:“同学们唱的真棒!下面我们用传统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一定更加好听。首先,大家来拍打一下书本的节奏型”
X — X X I X — X X I X 0 X 0 I X 0 X 0 I X X X 0 I I
X 0 X 0 I X 0 X 0 I X 0 X 0 I X 0 X 0 I X X X 0 I I
1.全班拍打一次,小组拍打一次
2.老师邀请几名同学上来拿自己喜欢的乐器,每个人依次向大家说出乐器的名字。(铃鼓、锣、三角铁、双响筒、木鱼等。)
3.老师指导学生在副歌部分加入打击乐,各自按照节奏符号进行打击伴奏,其他同学完整地演唱整首二声部的歌曲,并且用拍手或点头的方式来律动演唱。(老师用钢琴弹伴奏)
老师:“好!同学们的演唱和伴奏都不错。”
(设计意图: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悟音乐,理解音乐,增强学生表现的自信心。)
(四)尝试加入现代音乐元素伴奏
老师:“同学们刚才能够用传统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那么,我们现在尝试加入一些现代的乐器为歌曲伴奏,又会产生怎么样的艺术效果呢?”(加入非洲手鼓和口风琴)
非洲手鼓节奏: X X X X X X X I
手鼓拍打手势: 右 右 左 右 左 右 右
1.老师指导学生拍打非洲手鼓的手势(全班拍打,小组打,个别打)
2.哪位同学主动出来尝试一下非洲手鼓的伴奏?”(学生踊跃举手出来)
(老师邀请一个同学用非洲手鼓拍打节奏,两个同学用现代口风琴吹奏旋律,要求非洲手鼓打出来的节奏型只要适合歌曲的节奏进行就可以了。)
3.伴奏练习:(口风琴和非洲手鼓负责前奏)老师担任指挥,合唱的同学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有感情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老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加入了非洲手鼓来伴奏,使这首歌曲更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更加接近我们现代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观。”
(五)歌舞综合表演
老师:“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不同声部做不同的动作,边唱边跳,全面体验歌曲《凤阳花鼓》所要表达的热闹喜庆,载歌载舞的场面。”(学生创编动作,老师选择性采纳。第一声部做A动作,第二声部做B动作,副歌的部分两个声部做相同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加入现代打击乐器伴奏,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对音乐的极大兴趣,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多元化艺术,创编动作,更加让全体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挖掘学生本身的音乐潜能,使一位学生的音乐才华都得到最大发挥。)
七、小结
老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凤阳花鼓》的音乐美感,歌曲带给我们的是热烈欢快,喜庆愉悦的情绪。我们在《凤阳花鼓》的尝试表演,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我们都体验到了安徽凤阳人的音乐风格。大家以后可以让这首《凤阳花鼓》用更多的音乐形式和风格来演绎,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演绎的更加好听,更加精彩。”
8、下课
“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谢谢老师!”。学生唱着歌曲《凤阳花鼓》走出教室。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