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打秋千》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音乐3.课时:14.教材:人教版本三年级下册5.课前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课题:歌曲:《打秋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在与人合作的快乐中培养自主与自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情感体验等活动,在体验、比较、评价中引导学生用自然、轻盈、有弹性的声音和灵活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附点音符、下滑音、休止符及其作用。2、初步体验歌曲中二声部的和声美,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学习内容分析 仡(ge)佬(Lao)族,中国少数民族 ( http: / / baike. / view / 1945582.htm )之一。现有437997人。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 http: / / baike. / view / 602480.htm )是仡佬族的发祥地。现在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二、打秋千 打秋千是仡佬族群众特别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多在春节和正月十五举行。秋千架用两根木柱固定竖立在地上,两顶端之间架一根横木作梁。梁中间相距1.2尺处系两根绳索垂于地面 ,距地面1尺处系上木板,即成秋千。平时也有在树枝上挂条藤索,下端系上一根木棒作秋千的。活动时,人立木板上,利用腿的蹬弹力,时前时后,使秋千荡起来,或者坐于其上,由人推摇嬉耍。秋千比赛分高度比赛和打铃比赛两项。打铃比赛则在秋千架前方高处横一条带铜铃的绳子,秋千一碰到绳子,铜铃就发生响声,谁碰的次数最多三、歌曲《打秋千》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趣》。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学生的童年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歌曲曲调通顺流畅,节奏简洁明快,结构规整,其中下滑音的运用不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增添了趣味性;歌曲的二声部具有伴唱性质,同时也在表现打秋千过程中,相互配合,你追我赶、齐心协力的热闹情景。
教学方法 本课设计,以“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由:启发提问、情绪体验导入新课;学生通过听唱法、对比法、合作交流、体态律动的方法对音乐的表现有深一层次的认识在动中感受音乐、发展想象。通过荡秋千与铃铛的画面,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合唱这一形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2、认识附点音符、下滑音及其作用;难点:初步感知二声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常喜欢玩游戏吗?看看这些游戏你玩过吗? 2.师:老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经常到公园去玩,那时候我们最喜欢打秋千了,坐在上面晃来晃去的,同学们,你们打过秋千吗?打秋千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也特别爱打秋千,他就是居住在在我国贵州省的务川县仡佬族自治区的仡佬族。 3.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这些仡佬族小朋友是怎样打秋千的吧!揭示课题《打秋千》 生:跳绳、捉迷藏、丢沙包……生:感觉自己像飞起来一样。了解仡佬族 以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新歌教唱 师:通过歌声,你能感受到仡佬族小朋友在打秋千时心情是怎样的?想不想也加入进去?(听得时候引导学生做摇摆律动) 生:热闹、开心、高兴。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旋律及小朋友们打秋千时荡来荡去的感觉。
师:那我们就来完整的看一下这首歌曲。这首歌曲一共有几个乐段?每个乐段分别唱的是谁在打秋千?师:打秋千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现在我们也来荡起我们的“小秋千”吧!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听第一段两遍,听好要求:第一遍,心里默唱,只动嘴不出声。第二遍,轻声跟唱。4.跟琴演唱。解决换气记号、哎咿呀的干净利索。 3个乐段,兄弟们、姐妹们、伙伴们。熟悉旋律,感受歌曲 教唱歌曲,初步感知歌曲旋律。
4.师:同学们,这里面哪一句表现出我们打秋千时时而用力时而紧张的心情? 生:“秋千晃来又晃去呀” 导出重难点
解决难点:a.朗读节奏:秋千晃来又·晃去呀”加V字拍读。附点有什么作用?b.师:请注意听老师的声音!(教师示范下滑音“晃来↘又晃去↘呀”)老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动作?这是什么记号有没有同学知道?我们一起来试试!c.师:我们来玩一个歌曲接龙的游戏:老师唱第一句,你们唱第二句。第三句我们一起唱!注意,演唱第二句时要注意什么? 手指划拍,读节奏。生:延长前面音符一半的时值。生:向下的动作生:下滑音,演唱这一句。生:附点、下滑音。 体会附点、下滑音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从而掌握附点及下滑音。让学生在体验中把握整首歌的情绪。
6.师:小朋友们在荡秋千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最后乐句“哟哎嗬哟”是什么意思呀?试着唱一唱这一句!(可听琴唱,个别唱、齐唱等指导学生唱准这一乐句的音准与节奏)7.唱第三乐段巩固 生:欢快、愉悦生:胜利的欢呼声 通过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在演唱时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情绪
三、学唱二声部 1. 师:同学们,歌曲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声音给歌曲伴奏,听 放前奏。2.师:有什么声音?对!这是仡佬族经常举行的一场秋千打铃比赛!在秋千架高处挂一条带铜铃的绳子,秋千一碰到绳子,铜铃就发生响声,在比赛过程中看谁晃得高,晃得快,谁碰到铜铃的次数最多谁就胜利了! 生静听生:铃铛! 再听歌曲,将聆听重点转移到:感受原曲中的二声部音效:“叮当当 叮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听,谁能模仿出来? 小铃铛发出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用嘴念节奏(出示三条节奏图谱) 叮 当当 叮0 当0︱ 叮 当当 叮 · 0 ︱ 叮 当当 叮 0 ︱6.这些小铃铛特别调皮,一眨眼的功夫它们就全跑乱了,你还能认出他们吗?按节奏完整的说节奏。7.就让我们晃起小铃铛为仡佬族的小朋友们加油鼓劲吧!” 生模仿老师节奏。生练习节奏。听着音乐全班一起伴奏 通过设计这样一个铃铛节奏的游戏帮助学生形象准确的掌握二声部的节奏。
8.这些铃铛的声音可是有高低变化的,请同学们模仿老师。声音要像小铃铛一样清脆。声音要轻。 (唱第二部分旋律)感受铃铛声音特点。 在掌握好节奏后再学习音高,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放在模仿铃铛的音色上。
9.师:小朋友们打秋千的过程和小铃铛的响声是同时进行的,像这样的由两条旋律同时进行的歌曲叫做合唱曲,优美的和声会带给我们美好的享受。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像小朋友们荡秋千那样相互配合好,只有这样我们的秋千才能荡的又稳又高。10.分两组合作。 了解合唱的织体形式。体会合作的意识。熟悉二声部。 通过逐层深入的方法来降低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难度。
11.既然是一场秋千打铃比赛,我们也来比一比,看看哪个队会胜利?第一段谁打秋千谁当小铃铛?第二段?在正式比赛之前,我先采访一下同学们,你打算用什么的心情,对待这场比赛?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都是朋友,如果对方赢了,你会对他说什么?所以第三段,我们要表现出团结友爱的胜利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的欢呼声。准备好了吗? 生:男生第一段演唱,女生伴奏;女生第二段演唱,男生伴奏,第三段一起演唱,铃铛伴奏。生思考回答 在提问的指引下,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学生的自由研讨中,充分展示个性,更好地体会歌词内容。
四、拓展 1.师:我们学过的歌曲中还有很多和童年游戏有关的歌曲,你还记得它们吗?2.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呀,就像一首首快乐的歌,就让我们在快乐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同学们,再见! 生回答:藏猫猫、拔河、丢手绢、阿西里西、健康歌、溜冰圆舞曲、跳绳、小小足球赛、竹马游戏、陀螺。 开阔思路,体会音乐的无穷感染力。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充实自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