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课件 35张PPT+预习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1.1科学并不神秘(课件 35张PPT+预习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09 17:50:3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 1.1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设计
课题 1.1科学并不神秘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七上第1章第1节的内容,,它承担着开启学习一个学科的“绪论”的功能。课程设置知识目标不多,也不难,但对能力和情感要求比较多。本节课旨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领悟科学并不神秘,知道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并找出相应问题答案的学科:使学生初步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对事物看法的全面性。 科学思维: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决心。
重点 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现象,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
难点 理解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演示): 杯中加满水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纸片会掉吗? [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 ]如果是空杯呢?[硬纸片会掉下来。 ]哥白尼: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让我们一起开启科学之旅吧! 引起学生思考并对学习产生兴趣
讲授新课 活动:1)说一说: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举出你感兴趣的现象。 2)查一查,试着解释下列现象: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我们周围存在许多奇妙的现象。 2、自然现象: 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 自然现象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 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白天黑夜等,属于物理现象;木炭燃烧、钢铁锈蚀等,属于化学现象;种子萌发、孵化小鸡、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属于生命现象。 3、科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1)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对象) (内容) 2)科学研究的意义: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阅读:科学家们的研究典例: 以上二例说明:1)发现与提出问题的重要必性;2)实验观察与记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4、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5、科学研究离不开仔细观察(记录),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也可以像奥斯特、牛顿一样进入科学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当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时,有办法使它恢复球形吗? 1)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 2)将热水倒入杯中。观察现象。 现象: 。 [热水中的乒乓球凹陷处会鼓起,乒乓球又变圆了。]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热水使乒乓球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产生向外的作用力,使凹陷处复原。]6、科学的特征: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科学研究从疑问开始。 (3)科学是不断进步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科学是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思考讨论: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说说随着科学发展而出现的高科技项目或产品。[参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发展而出现的高科技产品很多,如互联网、智能手机、大数据、云计算、克隆技术、无人机、3D购物、3D打印技术、 指纹锁等。]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2、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使 各行各业的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 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3、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人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并能从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内在规律。 4、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讨论: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极大便利,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给社会与个人带来不利影响。谈谈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参考:有利影响: 1)扩大了人际交往的圈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共享知识的应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信息流通快了; 3)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不利影响: 1)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2)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3)互联网让人懒于思考,盲目遵循或照搬他人总结式的发言。 …… ]阅读:科学学习的内容结束语: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现象都蕴含着科学道理。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成果。 因此,学好科学,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 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通过讨论列举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并查找资料来解释其中的一些原因,让每个学生参与思考,全员动起来。对现象的分析与解释,归纳出科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及意义。从科学家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体会到学习科学家探究的方法很重要。乒乓球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讨论让学生体会科学使人类的技术与生产能力提高,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改变了,同时也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体会到事物的双面性。
课堂练习 1、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A ) 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收集资料,考察验证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 2、下列不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C ) A.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B.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C.小王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D.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3、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D ) A.仔细观察  B.积极实验  C.认真思考  D.以上都是 4、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我们要学好科学,为人类社会服务 C.科学对人类有用,没有任何不利之处 D.科学是对人类有用的,它能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5、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为研究中国气候变迁,在长达50年的时间内坚持每天观察气候与生物的关系。下列观察不属于竺可桢观察范围的是( D ) A.观察候鸟迁徙,蛇、蛙出洞等动物的生活习性 B.观察自然界植物的发芽、开花、落叶等现象 C.观察天气现象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 6、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B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7、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D )A.寻求老师的帮助 B.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3、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科学研究从疑问开始。4、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学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揭开了很多自然奥秘,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35张PPT)
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节 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对事物看法的全面性。
科学思维: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和实验可以了解自然现象并对一些现象作
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树立学好《科学》的良好
习惯和决心。
活动:
演示:
杯中加满水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纸片会掉吗?
如果是空杯呢?
硬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
硬纸片会掉下来。
学习《科学》才能解开其中之谜。
新知导入
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
尼古拉·哥白尼
(波兰 1473.2.19—1543.5.24)
我们一起开启科学之旅吧!
活动:
1)说一说: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举出你感兴趣的现象。
雨后的彩虹
破壳而出的小鸟
被“折断”的铅笔
冬眠的青蛙
视频辅助教学:破壳而出
活动:
2)查一查,试着解释下列现象:
被“折断”的铅笔
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火山喷发
火山爆发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视频辅助教学:冰岛火山
雨后的彩虹
雨后,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小水滴,阳光穿过水滴而发生了光的色散。
昆虫蜕皮
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昆虫体形的生长而增长,当昆虫身体长大时,就会蜕去这层旧皮,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层新表皮。所以昆虫蜕皮为了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
当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后,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之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形成流星。
流星
在适合的水分、温度、氧气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此时内部产生大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逐渐长成幼苗。
种子萌发
视频辅助教学:流星
新知讲解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我们周围存在许多奇妙的现象。
2、自然现象:
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
自然现象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
如月有阴晴圆缺、四季变化、气候的冷暖、白天黑夜等,属于物理现象;木炭燃烧、钢铁锈蚀等,属于化学现象;种子萌发、孵化小鸡、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属于生命现象。
新知讲解
3、科学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1)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的意义: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阅读:
科学家们的研究典例: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1、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
奥斯特一次偶然发现了电流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就提出了为什么电流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问题?经过大量的实验、观察、记录,最后发现了著名的电流磁效应。
2、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休息时,一个成熟的苹果掉在他的头上。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当他把球抛向空中时,为什么它不是一直向上飞,而是一直向下飞呢 牛顿经过大量的实验、观察、记录,最后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新知讲解
4、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5、科学研究离不开仔细观察(记录),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也可以像奥斯特、牛顿一样进入科学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
当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时,有办法使它恢复球形吗?
1)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
2)将热水倒入杯中。观察现象。
现象: 。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热水中的乒乓球凹陷处会鼓起,乒乓球又变圆了。
热水使乒乓球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产生向外的作用力,使凹陷处复原。
新知讲解
6、科学的特征: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新知讲解
(2)科学研究从疑问开始。
(3)科学是不断进步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科学是无止境的,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思考讨论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说说随着科学发展而出现的高科技项目或产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发展而出现的高科技产品很多,如互联网、智能手机、大数据、云计算、克隆技术、无人机、3D购物、3D打印技术、指纹锁等。
无人驾驶汽车
搭载起飞的航天飞机
端盘送菜机器人
显微手术
新知讲解
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新知讲解
2、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使 各行各业的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
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新知讲解
3、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人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并能从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内在规律。
新知讲解
4、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思考讨论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极大便利,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给社会与个人带来不利影响。谈谈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有利影响:
1)扩大了人际交往的圈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共享知识的应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信息流通快了;
3)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
不利影响:
1)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2)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3)互联网让人懒于思考,盲目遵循或照搬他人总结式的发言。
……
阅读:
结束语:
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现象都蕴含着科学道理。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成果。
因此,学好科学,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 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课堂练习
1、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
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收集资料,考察验证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
A
课堂练习
2、下列不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
A.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B.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C.小王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
D.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
课堂练习
3、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仔细观察  B.积极实验 
C.认真思考  D.以上都是
D
课堂练习
4、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我们要学好科学,为人类社会服务
C.科学对人类有用,没有任何不利之处
D.科学是对人类有用的,它能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C
课堂练习
5、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为研究中国气候变迁,在长达50年的时间内坚持每天观察气候与生物的关系。下列观察不属于竺可桢观察范围的是( )
A.观察候鸟迁徙,蛇、蛙出洞等动物的生活习性
B.观察自然界植物的发芽、开花、落叶等现象
C.观察天气现象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
D
课堂练习
6、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B
课堂练习
7、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寻求老师的帮助
B.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D
课堂总结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3、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科学研究从疑问开始。
4、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学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揭开了很多自然奥秘,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
板书设计
1.1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研究
对象、内容:自然现象
意义: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方法:实验、观察、记录等。
2、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科学给我们带来:
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提高;
改变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不利因素:环境污染等。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件巩固”;
4、预习“1.2 走进科学实验室”主要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1.1科学并不神秘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 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要研究各种 现象,寻找它们 、发展的 和 。
2、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 、 和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3、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学会 的方法。
4、科学研究是从 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5、科学是 的,我们要不断地去 和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6、(活动)动手试一试:将一侧凹陷的乒乓球复原
当一只乒乓球略有凹陷时,有办法使它恢复球形吗?
1)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__________。
2)查一查,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
知识点2、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 ,人类的 和 逐渐提高。
2、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 ,它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舒适,使各行各业的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
3、科学改变了人们的 ,人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并能从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 特征或 规律。
4、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 科技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5、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成果。因此,学好科学,学会 的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学会 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 和 ,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6、思考: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极大便利,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给社 会与个人带来不利影响。谈谈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
A.千岛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 杭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卉最美观
C.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冬季开花
D.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例题2、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不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的是( )
A.CT检查能发现人体内某些微小的变化
B.在互联网上可以在知识库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
C.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餐桌
D.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例题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个“梨形体”。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
C.“梨形体” 一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知 D.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
例题4、2016年4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制定了《浙江省海洋禁渔休渔管理工作手册》,旨在促进渔业的科学发展。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 为了确保海洋环境的洁净,禁止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海洋
B. 为了避免捕鱼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禁渔休渔
C. 为了提高禁渔休渔效果,禁止菜场、饭店在禁渔休渔期出售保护的鱼种
D. 为了保护海洋动物,全面禁止捕捞所有海鲜
例题5、“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例题6、)小洪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请你根据小洪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请你另外提出两种猜想,说明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
三、随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相的变化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新冠病毒的特点 D.人类的意志强弱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小鸟破壳而出 B.铅笔在水中被“折断” C.嫦娥奔月 D.种子长成幼苗
3、下列属于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 ⑤ 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科学老师在做“乒乓球实验”时,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然后将热水倒入杯中,热水中的乒乓球会(  )
A.变瘪 B.鼓起 C.不变 D.无法确定
5、我们在三年级就开始学习科学。学习科学最重要的是学会科学探究。那么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当科学家
C.提高智商 D.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好成绩
6、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B.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C.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好处将占主导地位
D.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坏处将占主导地位
7、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自然现象,如下图所示的狗伸舌头、大雁南飞等。这些现象都可以用科学的方式来解释,你能说说吗?
(1)狗伸舌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后巩固:
1、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亮形状的变化
B.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C.四川芦山发生地震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2、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 植物生长 B. 经济危机 C. 台风 D. 火山爆发
3、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 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B. 选择节水型坐便器
C. 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 D. 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
4、下列情景可能发生的是( )
A.有人居然用一块冰将一张纸点燃了
B.小明家住南沙,他在家中用不加盖的铁锅将水烧到了 120℃
C.传说中项羽能用手提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提离地面
D.宇航员们在太空中行走时可不通过任何工具而自由交谈
5、小明同学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只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
6、下列措施会加剧空气污染的是 ( )
A.对机动车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治理和淘汰报废车
B.加大燃煤发电厂发电
C.见缝插绿,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
D.综合利用秸秆,杜绝秸秆焚烧现象
7、下面属于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是( )
A.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B. 利用机器人扫地
C. 探索月球 D. 汽车尾气
8、问题是探究之源,课堂上我们一般会根据情景及生活经验,提出明确而科学的问题。在探究“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提出的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养鸡场孵化箱里的蛋是种蛋,为什么种蛋能孵化出小鸡?
B. 鸟蛋颜色大小不一,但结构都一样,我想知道鸟蛋是怎样孵出小鸟的?
C. 假如树林中没有鸟,谁来捉害虫?
D. 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可刚孵出的小燕子全身无毛,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9、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的发明( )
A. 蒸汽机 B. 智能机器人 C. 飞机 D. 原子弹
10、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使人类跨入了( ) 时代
A .智能化 B. 工业化时代 C.电气 D. 发达的信息
11、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是对人类有用的,它能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B.科学对人类有用,没有任何不利之处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我们要学好科学,为人类社会服务
12、如图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你的猜想: ;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 ;
(3)你的问题是: 。
13、阅读有关科学发展的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的观点: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材料二】原子结构认识史:
科学家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研究仍在继续。但也有科学家质疑:原子内部的微粒真的无限可分吗?
【材料三】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为了更深入观察微观世界,人们不断地发展显微技术。随着科技发展,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将人类对生物的认识推进到更微观的层次……
(1)伽利略观点的研究对象是“运动的物体”,牛顿观点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物体”,比较牛顿和伽利略的观点,牛顿的研究对象除了关注“运动的物体”外,还包括了 。
(2)科学家在探索原子结构内部奥秘时,在不断的实验中重建模型,下列有关模型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模型是在实验和发现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的
B. 模型一定是研究对象本身的放大或缩小,不可改变
C. 建立模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
(3)显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下列属于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好处 。
A. 塑料的发明使环境污染加剧 B.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便信息处理
C. 手机的发明,使人们方便交流 D. 高铁的应用,缩短了人们时空距离
(4)根据以上信息,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自然 产生 原因 规律 2、理解 解释 预测
3、科学研究 4、疑问 科学发现
5、无止境 探索
6、参考:1)鼓起(并发生声响) 2)凹陷但不破裂的乒乓球内部是空气,当乒乓球接触热水后,里面的空气受热而膨胀,球内的气压增大,当大于外界大气压时,球壳被向外压出。
知识点2、
1、 认识 技术水平 生产能力 2、生活方式
3、思维方式 本质 内在 4、不利的影响 滥用
5、科学探究 科学 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6、参考: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1)互联网给我们带方便:①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②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聊天、玩游戏、查阅资料等;③在互联网上还可以进行广告宣传和购物;等。 2)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①长时间上网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如视力下降等);②网上可能传递一些不良信息会造成青少年深受毒害;③网上购物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可能存在问题;④过度使用网络世界可能削弱人们间的直接交往与互动,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社交冷漠等;⑤青少年沉溺网络甚至荒废学业与工作;等。
二、例题讲解:
例题1、B
解析: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则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所以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选项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B选项杭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卉最美观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例题2、C
解析:地沟油中含有有害物质,食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餐桌不属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C符合题意。
例题3、C
解析:ACD、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会不断的提高,随之带动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已有知识的改变;故ACD正确; B、科学的发现是不断进步,因此梨形体不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知;故B错误。
例题4、D
解析:若将垃圾倒入海洋,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的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自身,保护鱼类不可滥捕滥杀,禁止捕捞所有海鲜不可取,D符合题意。
例题5、C
解析: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符合科学发展观,故不符合题意;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符合科学发展观,故不符合题意;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料饭盒倒入江河,又会污染江河的水体,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故符合题意;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符合科学发展观,故不符合题意。
例题6、 (1)其他条件相同时,管子直径越大,越难吹出泡泡;(2)泡泡的产生可能与肥皂液的浓度、液体的种类有关。
解析:(l)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使用同一种肥皂液,其他条件相同时,管子直径越大越难吹出气泡;(2)根据吹泡泡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步骤和使用的肥皂液可以做出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时的吹气速度有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肥皂液的浓度有关。
三、随堂练习:
1、D 2、C 3、D 4、B 5、A 6、C
7、1)为了散热 2)为了取暖。参考:大雁等以草等植物为食,入秋后天气转冷,北方草黄造成食物缺少,大雁等候鸟会去食物丰富的南方过冬。
四、课后巩固:
1、D 2、B 3、C 4、A 5、D 6、B
7、D 8、C 9、A 10、D 11、B
12、(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13、(1)静止的物体(2)A,C(3)B,C,D
(4)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科学方法;科学发展需要不断质疑;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