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1.4 科学测量 第1课时 (课件 42张PPT+预习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1.4 科学测量 第1课时 (课件 42张PPT+预习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03 08:37: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1.4科学测量(1)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长度的单位及测量工具。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长度单位
1、测量是一个把 与 进行比较的过程,常用的测量有长度测量、体积测量、时间测量等。
2、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常用单位有千米、分米、 、 、微米、纳米等。
3、长度的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 km= m,1 m=10 = cm= mm,1 mm=1000 ,1 m= nm
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工具
1、测量长度的工具很多,实验室里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生活中最常见的测量工具是直尺、卷尺等。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常用 来测量潜水艇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雷达用反射的原理测量飞机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激光测距仪用 测物体间的距离。
2、一些特殊的测量法:如累积法,就是把某些难以用 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将
量变 量的测量方法,不仅使测量过程变得很容易,而且能提高测量的 。
知识点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 和 ;
2、正确摆放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能歪斜, 的一侧要紧靠被测物体,要使刻度尺的 或 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为起点);
3、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 对刻度,且与尺面 ,要估读到 ;如果被测物体的未端正对某一整刻度,则要用 来补齐。
二、例题讲解
例题1、某测量结果是5.0厘米,其末尾的“0”(  )
A.无意义 B.表示准确到1cm C.与5cm的意义一样 D.表示准确到0mm
例题2、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宽度,共测量4次,其结果分别为17.49cm、17.50cm、17.84cm、17.49cm,则科学课本的实际宽度。应记作(  )
A.17.61cm B.17.493cm C.17.5cm D.17.49cm
例题3、下列单位换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题4、某同学用拉得很紧的软皮尺去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得的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D.无影响
例题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题6、小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別是L1=6.80cm、L2=6.81cm和L3=6.79cm。取其平均值6.80cm作为测量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L1=6.80cm的测量结果没有误差 B.L1=6.80cm也可以记录成L1=6.8cm
C.L2=6.81cm中0.01cm是准确值 D.物体长度可能略大于L=6.80cm
三、随堂练习:
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更加广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 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54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3厘米 B.2.127厘米 C.2.12厘米 D.2.15厘米
3、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小明身高约为1.68
4、某同学测木块长度,读数为23.51cm,则该读数准确值和估计值各为( )
A.23cm和0.51cm B.23cm和0.01cm
C.23.5cm和0.01cm D.23.5cm和0.1cm
5、小金为测量教室的高度,下列测量仪器中最适合( )
A.2米钢卷尺 B.5米钢卷尺
C.30米皮卷尺 D.1米木直尺
6、如图所示,在图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都对
(第6题图) (第7题图)
7、下图中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小明用该刻度尺测得橡皮的宽度应是__________厘米;用它测得《科学》课本188页的厚度为9.4毫米,则每一张纸厚度为__________毫米。
四、课后巩固:
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40℃ B.人体的密度约为1kg/m3
C.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D.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2、身高160厘米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教室宽5臂展,约8米(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 教室长10步幅,约30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 课桌长4拃,约2.8米(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科学课本厚1指宽,约10厘米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
A. 120米=120米/1000=0.12厘米 B. 25米=25米×100厘米=2500厘米
C. 4000厘米=4000×0.01米=40米 D. 355微米=355/1000米=0.355米
4、小培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培测量的结果为122.9 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 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华的读数比小培的准确 B. 小培的读数比小华的准确
C. 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数据是错误的 D.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
5、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 )
A. 用直尺直接去测量
B. 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
C. 不能测量
D. 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
6、如图所示,下列是测细铜丝直径的实验步骤:①用线圈总长度除以线圈的圈数:②求出铜丝的直径③测出线圈的总长度L ;④将铜丝平排密绕在铅笔上,绕成一个线圈:⑥数出线圈中铜丝的圈数N。请你将实验操作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
A.④③①②⑤ B.①⑤③②④ C.⑤①②③④ D.④③⑤①②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没有意义的
B. 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
C. 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说明他的结果没有误差
D.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了
8、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
A. 1米 B. 468米 C. 东方明珠电视塔 D. 测量用的尺子
9、有6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3.02厘米,23.09厘米、23.10厘米、23.00厘米和23.08厘米、30.38厘米。下列测量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 23.058厘米 B. 23.06厘米
C. 23.95厘米 D. 无法确定,因为真实值未知
10、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桌边长,然后发现该米尺与标准尺相比,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则桌边的实际长度是( )
A.1.00m B.0.982m C.1.020m D.0.987m
11、在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时小秋设计了以下几种测法中(如图),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12、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他先用刻度尺测出课本(不包括封面和封底)的厚度是amm,该书的总页码是n,目录、引言总页码为m(m、n均为偶数),根据以上数据,写出该书每张纸的厚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
13、小亮在“测量”实验中:
(1)图甲中圆的直径为_____m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 。
14、小杭同学学习了长度测量做了下列两个实验:
(1)用如图甲方法测得的硬币直径为 厘米。
(2)如图乙所示,是一个医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该位置时,针筒内部的容积。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厘米,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数)。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待测的量 公认的标准 2、米 厘米 毫米
3、1000 dm 100 1000 m 1000
知识点2、
1、刻度尺 声呐 激光
2、常规 小 大 精度
知识点3、
1、零刻度 量程 分度值
2、有刻度 零刻度 某一整刻度
3、正 垂直 分度值的下一位 零
二、例题讲解:
例题1、B
解析: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是5.0厘米,末位的“0”有意义,表示准确到1cm,故B正确。
例题2、D
解析: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17.84cm这个数据与其余数据相差太大,是错误数据应舍去,则科学课本的实际宽度应记作(17.48+17.50+17.49)cm/3≈17.49cm。
例题3、A
解析:A.过程及进率正确。故A项正确;B.“”换算错误;故B项错;C.“”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C项错误;D.“”得不到单位“m”; 故D项错误;
例题4、B
解析:用拉的太紧的软尺测量物体长度,软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例题5、A
解析:A、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此方法正确; B、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此方法错误; C、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 此方法错误.
D、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此方法错误。
例题6、D
解析: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L1=6.80cm的测量结果也有误差,故A错误;B、在6.80cm中“0”是估计值,“8”是准确值,在6.8cm中“8”是估计值,所以L1=6.80cm不能记录成L1=6.8cm,故B错误;C、第二次测量值L2=6.81cm中6.8cm是准确值,0.01cm是估计值,故C错误;D、通过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为6.80cm,所以物体长度可能略小于6.80cm,也可能略大于6.80cm,故D正确。
三、随堂练习:
1、A 2、A 3、B 4、B 5、C 6、C
7、1mm 2.30 0.1
四、课后巩固:
1、D 2、A 3、C 4、D 5、D 6、D
7、A 8、A 9、B 10、B 11、C
12、
13、(1)13.0 (2)
14、(1)1.85(2)(2.98—3.05)都可;(6.67—6.71)都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1.4科学测量(1)教学设计
课题 1.4科学测量(1)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上第1章第4节《科学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长度的测量及部分单位间的换算有初步的了解,但对长度的测量基本操作缺乏规范性,对“米”这个长度单位缺乏概念。本课时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任务性活动中,领会操作的规范化,同时完善对实验的和记录勇和,并拥有成功感。在体验过程中巩固和提高长度测量的技能,在估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测量方法的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测量的意义,了解长度的单位及测量工具;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科学思维:形成估算的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探究实践:通过操作练习,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实验习惯。提升动手能力。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科学兴趣。
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读数时的估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难点 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最小刻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活动:说一说图中ab两条直线中,哪一条更长些?如何证明?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测量 1、为什么要测量? 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2、什么是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例如, (1)经过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401千米。因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所以测量月球到地球距离的“公认标准”是1米。 (2)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因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所以测量液体温度的“公认标准”为1℃。3、 测量之前要确定测量的标准。 如,测量长度的标准一般为“米”,测量温度的标准一般为“摄氏度”,测量体积一般为“立方米”等; 4、测量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如,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是量筒等。 讨论交流:如果你的书桌在现有高度的基础上提高或降低一个茶杯的高度,你会有什么感觉? 二、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测量。要测量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1、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长度常用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 (nm) 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km);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用厘米(cm)和毫米(mm);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μm)和纳米(nm)等单位。思考讨论:测量下图中物体,应该选用什么长度单位?阅读:国际单位制拓展:单位换算的方法步骤: 数字保持不变,乘以或除以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然后写上目标单位即可。试一试,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65m=____________cm; 250mm= cm; 10cm= m; 125cm= dm。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认识刻度尺: 视频:认识刻度尺(2)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a.选量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如,对比较短的物品进行测量的时候要选择量程比较小的刻度尺; b.选分度值,要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如,对于要求比较精细的物品要选用刻度值精细的的刻度尺。 c.选零刻度线。如,测量玻璃杯的深度,就需要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尺子的边缘(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放正确: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注意: a)若是厚刻度尺则应与被测物体垂直放置; b)刻度尺若有磨损,可以将某一清晰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 ②看正确: 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③读正确: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必须带单位读数。 注意:恰好对齐刻度值时,用0补齐估读值。 ④记正确: 读数完成后,应及时记录数据。记录时,应注明单位。 (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录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活动:用刻度尺测量一下,《科学》教科书的长和宽: 长是_ _____,宽是__ ____。 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阅读:测量误差视频:正确使用刻度尺三、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利用波的测量法: 利用波的发送与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测距仪与被测对象之间距离的。 电磁波测量法: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常用声呐来测量潜水艇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雷达用电磁波反射的原理测量飞机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 激光测量法:激光测距仪用激光测物体间的距离,等等。 (2)估测法: 生活中常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 (3)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将小量变大量的测量方法,不仅使测量过程变得很容易,而且能提高测量的精度。这种方法叫累积法。 如,测量一张薄纸的厚度。可以把100张叠放起来,然后可以用刻度尺把这100张纸的厚度测出来。测得的结果,再平均分成100份,其中一份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4)滚轮法: 测量较长的曲线长度时,用已知周长的轮子沿线滚动的测量方法。如,测量操场的周长。(5)化曲为直法: 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软尺或一根没有弹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6)组合测量法: 用刻度尺将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 如测量硬币的直径等。 从感官的不可靠到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利用仪器、工具测量是科学研究中进行定量测量的重要手段。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为后续体积、温度的测量提供基础单位间的换算是学生的难点之一,讲解加练习以突破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是重点,计数与记录是学生的易错点,讲解、图片、视频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里要求边讲解边练习操作,可利用身边的物品,铅笔、书本、纸张等,让学生测量其长度等巩固。长度的特殊测量法,让学生知道原理。累积法为后续减小误差等打基础,滚轮法、化曲为直和组合测量法,生活中也是比较实用的。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为生活、生产服务。
课堂练习 1、常用长度单位中,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B )A.毫米、厘米、微米、分米、米、千米B.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C.毫米、分米、厘米、微米、米、千米 D.千米、米、分米、毫米、微米、纳米2、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D ) A.量程15厘米,分度值0.5毫米 B.量程10米,分度值1分米C.量程30厘米,分度值1毫米 D.量程3米,分度值1毫米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B )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4、某同学测木块长度,读数为23.51cm,则该读数准确值和估计值各为(C ) A.23cm和0.51cm B.23cm和0.01cm C.23.5cm和0.01cm D.23.5cm和0.1cm 5、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B)A.4.40cm B.3.40cm C.3.40mm D.34mm 6、某同学用拉得很紧的软皮尺去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得的结果会( A ) A.偏小 B.偏大 C.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D.无影响7、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测量长度时,读数的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B.测量长度时,只需要读到刻度尺的分度值 C.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尺的零刻线起测量,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 D.测量长度时,若刻度尺的零刻线已磨损,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 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J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 和 。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 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D.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参考:(1)A;C(2)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d= (3)A,B,C]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2、熟练记住各长度单位其它单位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3、正确使用刻度尺及会正确读数。 4、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42张PPT)
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4节 科学测量(1)
---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测量的意义,了解长度的单位及测量工具;学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
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科学思维:形成估算的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
探究实践:通过操作练习,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估
测能力和正确细致实验习惯。提升动手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科学兴趣。
新知导入
说一说图中ab两条直线中,哪一条更长些?如何证明?
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中,往往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但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
所以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新知讲解
一、测量
1、为什么要测量?
要准确而严密地解释一些科学现象,往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描述。 因此,我们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2、什么是测量?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单位或常用单位
例如,
(1)经过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401千米。因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所以测量月球到地球距离的“公认标准”是1米。
(2)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因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所以测量液体温度的“公认标准”为1℃。
新知讲解
3、 测量之前要确定测量的标准。
如,测量长度的标准一般为“米”,测量温度的标准一般为“摄氏度”,测量体积一般为“立方米”等;
4、测量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如,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是量筒,等。
讨论交流
如果你的书桌在现有高度的基础上提高或降低一个茶杯的高度,你会有什么感觉?
我们造一幢楼,制作一张桌子或椅子都需要根据使用者的舒适程度规定一定的高度和宽度。
这就需要进行长度的测量。
我们使用太高或太矮的书桌时,会感觉不舒服、久了还会感觉累,不利于身体健康;……。
新知讲解
二、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测量。要测量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1、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长度常用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 (nm)
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km);测量较小的距离一般用厘米(cm)和毫米(mm);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μm)和纳米(nm)等单位。
新知讲解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千米 = 1000米(1km=103m)
1米 = 100厘米 = 1000毫米(1m=100cm=1000mm)
1毫米 = 1000微米 (1mm=1000 m)
1微米 = 1000纳米(1 m=1000nm)
1m =10dm =102cm =103mm =106μm =109nm
注意:
1)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
2)天文测量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是“光年”,即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 1光年 ≈9.461×1015 m。
讨论交流
自来水水管的内径
课桌面的长度
高速公路的长度
毫米(mm)
厘米(cm)
千米(km)
测量下图中物体,应该选用什么长度单位?
阅读:
拓展:
单位换算的方法步骤:
数字保持不变,乘以或除以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然后写上目标单位即可。
23μm=23×10-6m=2.3×10-5m
原单位
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
目标单位
数值不变
活动:
试一试,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65m=____________cm;
250mm= cm;
10cm= m;
125cm= dm。
6.5×103
0.1
25
12.5
新知讲解
2、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软尺
盒尺
三角板
学生常用的刻度尺
新知讲解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认识刻度尺:
视频:
认识刻度尺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2)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a.选量程,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如,对比较短的物品进行测量的时候要选择量程比较小的刻度尺;
b.选分度值,要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如,对于要求比较精细的物品要选用刻度值精细的的刻度尺。
c.选零刻度线。如,测量玻璃杯的深度,就需要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尺子的边缘。
新知讲解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放正确: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注意:
a)若是厚刻度尺则应与被测物体垂直放置;
b)刻度尺若有磨损,可以将某一清晰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

×
新知讲解
②看正确:
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
新知讲解
③读正确: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必须带单位读数。
注意:恰好对齐刻度值时,用0补齐估读值。
铅笔的长度为 。
其中准确值: ;
估计值: 。
5.52cm
5.5cm
0.02cm
读数时,估计值可能会因人而异。
新知讲解
④记正确:
读数完成后,应及时记录数据。记录时,应注明单位。
(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录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物块的长度为 。
物块的长度为 。
物块的长度为 。
物块的长度为 。
3.79cm
3.79
3.8cm
3.79m

×
×
×
活动:
用刻度尺测量一下,《科学》教科书的长和宽:
长是_ _____,宽是__ ____。
长度
宽度
26.00cm
18.35cm
26.01cm
18.36cm
25.98cm
18.34cm
误差不可避免地存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阅读
测量误差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对任何一个物理量进行的测量,都不可能得出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值,即用测量技术所能达到的的最完美的方法,测出的数值也和真实值存在差异。
测量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与测量者的估读能力、测量仪器的精确度、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测量中误差的存在是难免的,而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就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视频: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三、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利用波的测量法:
利用波的发送与接收之间的时间长短来测量测距仪与被测对象之间距离的。
电磁波测量法: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常用声呐来测量潜水艇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雷达用电磁波反射的原理测量飞机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
激光测量法:激光测距仪用激光测物体间的距离,等等。
新知讲解
(2)估测法:
生活中常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
方法:
先测自己的指距约是多少;知道自己的指距后,然后用自己的指距测量课桌的长度。
每人身上都有几把尺:一臂、一拃、一步等。
新知讲解
(3)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将小量变大量的测量方法,不仅使测量过程变得很容易,而且能提高测量的精度。这种方法叫累积法。
如,测量一张薄纸的厚度。可以把100张叠放起来,然后可以用刻度尺把这100张纸的厚度测出来。测得的结果,再平均分成100份,其中一份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新知讲解
(4)滚轮法:
测量较长的曲线长度时,用已知周长的轮子沿线滚动的测量方法。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新知讲解
(5)化曲为直法:
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软尺或一根没有弹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新知讲解
(6)组合测量法:
用刻度尺将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从而直接测出该长度。
如测量硬币的直径等。
测硬币(或圆柱)的直径
测圆锥的高
课堂练习
1、常用长度单位中,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毫米、厘米、微米、分米、米、千米
B.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C.毫米、分米、厘米、微米、米、千米 
D.千米、米、分米、毫米、微米、纳米
B
课堂练习
2、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
A.量程15厘米,分度值0.5毫米
B.量程10米,分度值1分米
C.量程30厘米,分度值1毫米
D.量程3米,分度值1毫米
D
课堂练习
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B
课堂练习
4、某同学测木块长度,读数为23.51cm,则该读数准确值和估计值各为( )
A.23cm和0.51cm B.23cm和0.01cm
C.23.5cm和0.01cm D.23.5cm和0.1cm
C
课堂练习
5、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  )
A.4.40cm B.3.40cm
C.3.40 mm D.34mm
B
课堂练习
6、某同学用拉得很紧的软皮尺去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得的结果会( )
A.偏小 B.偏大
C.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D.无影响
A
7、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读数的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B.测量长度时,只需要读到刻度尺的分度值
C.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尺的零刻线起测量,否则测量就是
错误的
D.测量长度时,若刻度尺的零刻线已磨损,可以从其他没
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
D
课堂练习
8、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J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 和 。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 。
A. 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D.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A C
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d=L2/n
ABC
课堂总结
1、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2、熟练记住各长度单位其它单位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正确使用刻度尺及会正确读数。
4、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板书设计
1.4 科学测量(1)
--长度的测量
一、定义
比较: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
二、长度的测量
1、 基本单位:米
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测量仪器:刻度尺
3、正确使用刻度尺及会正确读数:
选、放、对、读、记(数字+单位)
三、其他测量方法
1、估测法
2、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化曲为直法、替代法、组合法等。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体积的测量”相关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