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 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 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3 18:1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4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8分)
dù jì dū du hàn zhài léi gǔ
bǎng wén jiān gù chā mǎn xiōng táng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才干(gàn) 惩罚(chěng) 幔子(wàn) 翎毛(líng)
B.水寨(zhài) 擂鼓(lèi) 呐喊(nà) 诡计(guǐ)
C.弓弩(nǔ) 添加(tiān) 景阳冈(gāng) 吓唬(hu)
D.丞相(chéng) 踉跄(liàng) 蹿下(cuàn) 迸裂(bēng)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支援 旱寨 督都 神机妙算 B.承相 忌讳 停歇 一饮而进
C.隽刻 胸膛 咆哮 铁锤 D.恰好 霹雳 腰胯 咯噔
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6分)
委托——( ) 疑惑——( ) 理会——( )
顽劣——( ) 忖度——( ) 推却——( )
5.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造句。(填空5分,造句1分,共6分)
大雾( )天 神机( )算 一饮而( )
荒( )野外 请( ) 自误 力倦神( )
( ) 目蹲身 天造地( ) 抓耳( )腮
日( )月华
造句:
6.句子练习。(8分)
(1)鲁肃说,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改为反问句)
(2)那大虫接着把尾巴倒竖起来一剪。(改为比喻句)
(3)这是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改为陈述句)
(4)那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声音在山冈里回荡。(改为夸张句)
7.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5分)
(1)“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发生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 )
(2)《水浒传》写的是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 )
(3)《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一部优秀的神话小说。 ( )
(4)《红楼梦》第七十回,写了很多风筝,每个人的风筝和主人的命运相关,例如宝玉的美人风筝,黛玉的凤凰风筝等,都有着深刻的寓意,是各自人生命运的一种象征。( )
(5)“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描写的是诸葛亮。 ( )
8.把下面四大文学名著的相关内容连线。(6分)
诸葛亮 进大观园 《西游记》 曹雪芹
刘姥姥 草船借箭 《红楼梦》 罗贯中
孙悟空 醉打蒋门神 《水浒传》 施耐庵
武 松 三借芭蕉扇 《三国演义》 吴承恩
二、阅读理解。(共25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噼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掀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上面的选段用了两个“闪”描写武松的动作,这个动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身体猛然晃动;②迅速侧身避开;③突然出现。在这里的意思是( ),这个字写出了武松的( )。(2分)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 )(多选)(2分)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偶
3.作者的本意是要突出武松的神武,但是选段却具体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抓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这样写突出了老虎的( ),对写武松的武艺高强和英雄气概起到了什么作用 ( )(2分)
A.渲染作用 B.强调作用
C.反衬作用 D.对比作用
4.选段写武松“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联系上下文分析“打折哨棒”的原因和结果,写在下面。(2分)
5.文中对打虎的三个回合的动作描写极为传神。请将第二、三回合描写武松打虎的主要动词填在下面的括号内。(3分)
(1)第二回合:( )、( )。
(2)第三回合:( )、( )、( )、( )、打。
6.请用简洁的话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不超过7个字。(1分)
(二)课外阅读。(13分)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
一语未了(liǎo le),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ěng céng)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用“√”给文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请为通“ ”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2分)
3.选文的主要内容是: 。(1分)
4.请用“ ”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2分)
5.《“风辣子”初见林黛玉》这 个片段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是( )。文段通过( )和( )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 )、张狂放肆、炫耀权势的人物形象。(前四个空每空1分,最后一个空2分,共6分)
三、习作关地。(30分)
本单元,我们了解了四大名著中的一些人物,在课外阅读中,你可能了解到更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对他们的言行有不同程度的感受。假如让你去充当这些名著中的某一个角色,走进其中一个故事,那该多有意思啊!这次习作,就请你以名著中某个人物的身份讲述一个故事。要求:选择自己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一个人物来写。必须以第一人称叙事,适当描写自己的内心活动。可以发挥想象,但要符合原著中的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字数在400以上。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