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题型详解(二)
一、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14) (17分)
10. 文言文句读节奏停顿11. 文言实语和文言虚词1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以上三题为选择题,每小题2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2道小题,共6分。
14.较难,就文段的思想意义或艺术特色设题,5分。
历届娄底中考语文卷文言文考题一览表
年份 文题
2008年 《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09年 《桃花源记》
2010年 《三峡》
2011年 《出师表》(1-5段)
2012年 《送东阳马生序》
2013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14年 《醉翁亭记》
2015年 《小石潭记》
2016年 《曹刿论战 》
2017年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18年 《岳阳楼记》
2019年 (预测) 《河中石兽》《鱼我所欲也》《出师表》(6-9)《马说》
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运用知识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
考题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选出错误的一项,并且只划一处。
方法指导:
1、主谓结构的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
2、古今异义停顿。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可/以一战。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句首语气词之后的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3)盖/大苏泛赤壁云。
( 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6)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5、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如:人不知/而不愠。
6、在动宾短语中,动宾间做停顿。如:(1)恐/前后受其敌(2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7、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
如: (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8、提前的状语,其后做停顿。如:(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9、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停顿。如:
(1)、出师/表 (2)、捕蛇者/说。 (3)、陋室/铭。 ( 4)、爱莲/说。
如:10(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诚宜/开张圣听B.深/追先帝遗诏
C.不足/为外人道也D.人不知/而不愠
10(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湖心/亭一点B.濯清涟/而不妖C.乃/记之而去D.然后/能自强也
10(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居/天下之广居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D.不义/且富与贵
练习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余得遍观群书 2、然则何时而乐也 3、今齐地方千里 4、盖竹柏影也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一鼓作气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9、下车引之。 10、生亦我所欲
考题11: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2分)
(一):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1.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
2. 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3.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
4.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
5. 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二)常见文言虚词的考点
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文言虚词本身没有实际意义,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 B.富贵不能淫(使昏乱)
C.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D.所恶有甚于死者(对)
11(2)、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公将鼓之(击鼓) B、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C、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D、其真无马耶(难道)
11(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考题1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选项主要包含对主要内容、段意理解、写作意图、写作手法、文章主旨、语言特色的分析。
(一)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选文开篇感慨总领全文,最后又以感慨收束全文。
B.“高峰入云……沉鳞竞跃”十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
C.“实是欲界之仙都”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
D.选文通过秀美山川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归隐山林、欣然自得的心境。
(一)记承天诗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中“起”“至”“寻”“步”等词,精约简洁,把作者夜游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
B、文章虽写“夜游”,却紧扣“闲”字着笔,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闲人”即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之情。
D、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写出了院中积水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月下美景。
(一)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惟吾德馨”中的“德馨”一词统领全篇,为全文之“睛”。
B.选文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突出作者的美德。
C.选文作者以古代贤者的居室自比,说明他们的居室比不上自己的陋室。
D.选文在抒发身居陋室、壮志弥坚时,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一)马说 韩 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①段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明确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强调了伯乐的重要。
B.选文第②段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和“食不饱”是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
C.选文第③段运用排比刻画了食马者的愚昧无知,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勾画出了食马者不识马却自以为是的可笑丑态,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和不满。
D.选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以马喻人,托物寓意,多角度的反复论证,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考题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2道小题,共6分。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不增、不漏、不歪曲;明白通顺,没有语病;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分)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1)(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散步。(3分)
(2)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水藻、荇菜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啊。(3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6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案:(1)我携一条小船,抱着细毛皮衣和火炉,独自到湖心亭看雪景。(3分)
(2)船夫不停地小声念叨着:“别说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3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6分)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答案:(1)如有君王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达到了江陵。
(2)在春冬季节,就会有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答案:(1)千里马(1分),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1分),喂马的人却不知道是千里马(1分)。(2)是真的没有好马吗[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2分)?是真的不识好马啊(1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案:(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两岸陡立的山岩,色彩斑斓。青翠的树木竹林,四季齐全。
考题14.就文段的思想意义或艺术特色设题.5分。答题方法:
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倾向;
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来抒发感悟;
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
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此外,还要注意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合理地取舍、扬弃。
14、《记承天诗夜游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14.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此中既有自嘲、自矜,也有自解、自慰,多种情感融于其间。)(2分)
① 作者虽遭贬谪,内心悲凉,但面对如此月色,醉在其中,乐从心生。(景色之乐,1分)
② 更有友人相伴,漫步的悠闲,孤寂之情倾消,喜从心来。(友人之乐,1分)
③ 如此“闲人”尚能乐以忘忧,以豁达乐观的心胸来欣赏月下美景,更能突出其情趣的高雅。(情趣之乐,1分)(5分)
14.《陋室铭》选文采用了什么样的立意方法?这样立意有何好处?(5分)
答:反向立意的方法。文章只字不写“陋室”,只从“陋”的反面“不陋”,即从居住环境、交际交往和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来写,这是因为“陋室”的主人“德馨”,从而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5分)
14.<<马说>>发泄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用意?(5分)
答:发泄了作者落寞不遇的怨愤(2分),还起到了为所有怀才不遇之士鸣不平的作用(2分),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伯乐不常有”的黑暗现实(1分)。
河中石兽 (纪 昀)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求之/地中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苟全性命/于乱世 D.南阳诸葛/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阅十余岁(阅读)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
C.沿河求之(代石兽) D.无从致书以观(用来)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主要是写石兽掉进河里,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等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下游去找。
B.第④段写作者的思考和议论,点明文章的主旨。
C.老河兵的“笑”是对僧人和讲学家做法的嘲笑,也表现出他的自信和胸有成竹。
D.本文寓理于事,叙事曲折有致,议论画龙点睛。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4.本文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是哪一句话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分)启示:实践出真知.凡事不能主观臆断,而要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特性,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做出判断,否则往往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3分)
(一)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故/不为苟得也 B.然后/能自反省也
C.人不知/而不愠 D.受任于/败军之际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1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舍生取义之心。
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13.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4.结合原文内容,说说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5分)
答案:生命是珍贵的,当面对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要坚守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如果只是为了“活着”而丢弃人格和尊严,这是苟且偷生,这样的生命有辱“义”;如果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背离正义,这是不择手段,这样的生命有辱“义”。
(一)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奉命于∕危难之间B.人不知∕而不愠C.实是∕欲界之仙都D.故∕不为苟得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躬耕于南阳(亲自,自身) B.阅十余岁(经历)
C.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以致) D.何陋之有(助词,的)
12.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第①段叙述作者本人身世、二十一年来追随先帝创业的经历。
B.选文第②段叙述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工作,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
C.选文第③段“臣不胜受恩感激”集中地表达了作者感恩图报、担当大任的心情。
D.选文中的“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与“诚意开张圣听”相照应。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6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14.选文第①②段重点叙述了哪两件事?蕴含着诸葛亮怎样的感情?(5分)
答: 重点叙述了先帝“三顾茅庐”和“白帝诚托孤”两件事。(2)蕴含着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之情,表达了他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5——16题,8分)
课外古诗,难度不会太大,毕竟首次调整,律诗绝句为主,考虑到分值4分,一般会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主要从内容(情感)和形式(语言)两个方面命题。
一、近几年中考诗词赏析的题型 1.分析景物构成的画面 2.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第一种题型 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找出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分)
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2分)
[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练习】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黄云:乌云在阳光下呈暗黄色 白日曛:太阳暗淡无光。
问:“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步骤一 找景绘景(简要分析2分):
北方冬日的傍晚,黄云覆盖千里,天色昏暗,寒风呼啸,大雁南飞,大雪纷飞。
步骤二 营造氛围特点(结论2分)营造了凄寒悲苦的氛围
[应对策略] 描述画面其实就是创造性地合理想象的翻译句子。 根据诗歌的语境,抓住主要景象或形象并概括出这一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分析出诗歌表达了诗人xxx的思想情感或给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第二种题型 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准确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二、抓住古诗关键性的文字进行说明
【题目形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答题格式:] 这首诗描写了……的(景象、风光、画面等) ,抒发(表达、表现)……的感情(情怀、抱负等)
解答步骤:
选择具体的意象答题:1.罗列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并概括出其意境。(2分)2.表达的感情。(2分)
选择表现技巧答题:1.指明表现的技巧,并归纳表现了什么内容。(2分)2.表达的情感。(2分)
练习 :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问: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意象角度:作者抓住笛声、《折柳曲》表达思乡的意象,营造孤寂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表达技巧角度:尾联“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胸臆,运用反问,加强坚定的语气,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第三种题型、表达技巧类
[题目形式](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对策略] 常见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双关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 运用典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记叙;(4) 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诗歌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表达技巧类答题格式: 这首诗运用了……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表达技巧表现了……内容,抒发了……的思想感情或揭示了……的道理。【注意: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 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四、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从景、情、理三方面分析
描写类 答题格式一: A、本诗在描写上成功的运用了……描写, 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烘托了诗人……感情。B、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抒情方法 答题格式二: 这句话运用了……抒情手法,全诗主要写出了……(诗句内容解说),抒发了……情感,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抒发得……(用术语)。
修辞类 答题格式三: 本句或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作用)地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 表达了诗人……情感。
五、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 请赏析。
[应对策略] 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的答题步骤] 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 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 (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品味词语答题格式:] 这个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是……,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或情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送元二使安西①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②无故人。
【注释】 ①安史之乱前,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②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15.“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客舍”“柳”有何作用?(4分) 16.诗的三、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15.“客舍”是羁旅者的暂住之所;“柳”与“留”谐音,暗寓离别。这两个景物生动形象写出了诗人对友人元二的依恋和牵挂。(4分)
16.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深情体贴、殷勤祝愿的丰富感情。友人“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不免征途遥远而独行艰辛寂寞,诗人借酒劝别友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关怀和祝福的深厚情意。(4分)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这首诗运用什么抒情方式 请简要分析,(4分)
答:1。.情景交融。第二句直抒胸臆,一、三、四句融情入景,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表达悲伤之情,三、四句用深秋景色,写秋风起,黄叶纷飞的凄凉景象,将诗人的思归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刻。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答:表达了诗人思乡盼归的羁旅情怀。前两句,写自已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后两句,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悲”和“念”的心情
《少年行》(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三、四句中“孰”“不”“纵”“犹“等词语的连用,有什么好处 (4分)
答:“孰”“不”“纵”“犹”等词的连用,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坚毅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这种借顿挫的用笔的手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进一步深化了豪侠气概的内涵。
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 是怎样刻画的 (4分)
答:刻画了一个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的少年英雄形象。诗歌先叙述少年的高贵出身、非凡经历,然后抒写其明知边关危苦,却偏向危苦边关去的豪迈气概刻画了一个侠骨豪情、英姿勃发、视死如归、为国立功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二)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15.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4分)16.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4分)
答:15.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2分) 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2分)
16.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
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2分) 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2分)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 (2分)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2分)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2分)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2分)。
(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①(其二)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②上摩③天。 遗民④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①这首诗是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初秋,陆游被罢黜后,退居家乡山
阴(今属浙江)时所作。 ②岳:指华山。 ③摩:接触或触摸。 ④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15.前两句中的“入”和“摩”有何作用?(4分)
16.结合三、四句,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15.“入”流入之意,写出了黄河浩浩荡荡奔流入海的磅礴气势;“摩”触摸之意,写出了华山巍峨高峻直刺云天的壮美雄姿。“入”“摩”二字也饱含了诗人的赞美和悲愤之情。(4分)
16.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人民之痛苦的深切同情和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也流露出对南宋统治者的失望和悲愤的心情。“泪尽”写出遗民的痛苦、失望,“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又”字表现了南宋朝廷的失望与埋怨。(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习题。
军城早秋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渲染了边境局势紧张、硝烟密布的战前氛围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表达了边防将土誓死杀敌、保疆卫国、奋发激昂的爱国热情。
【提示】“秋风入汉关”写出边境紧张;第二句接着写诗人的反应,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这两句营造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官苑名。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
1.柳条微曳,新芽初绽,嫩黄点点,尚未匀称。
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2.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清新景色的喜爱和清高脱俗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的后两句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春色艳,游人如云,喧嚷若市。
(二)折杨柳①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谁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目《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5.全诗写了哪些意象 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4分)
16.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答:15. 本诗用了“水”、“杨柳”、“马”、“春风”等意象,主要表达了诗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16.(1)拟人:春风最爱惜杨柳,殷勤地把它放在手中吹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拂柳的情境,暗含惜别之情。(2)比喻:诗人用折下的柳枝自喻,并且将送行者比作春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吹折柳的情态,表达出诗人难舍难分的情意。
春夜洛城闻笛①李 白
谁家玉笛②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③,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情思,所以写下此诗。 ②玉笛:笛子的美称。 ③折柳:是《折杨柳》省称,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描绘了一幅春夜宁静,笛声悠扬的画面:春夜里,不知何人悄然吹起玉笛,悠扬的笛声乘着徐徐春风,散落整个洛阳城。
2.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折柳”,指《折杨柳》,内容多叙离别之情。诗人的思乡之情,正是由听到《折杨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三)说明文阅读(17——18题 9分)2道题,实际上是3道题。
中考说明文考点
1、(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文段的要点,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知识或能力)。
2、理清说明条理(结构),辨析说明顺序。
3、 辨别说明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4、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及其作用。
5.从探究角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性试题)。
(一)常见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列图表 摹状貌 作诠释 引用(引资料)
其中难点是如何辨识“下定义”和“作诠释”
“下定义”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揭示, 而“作诠释”是对事物某一方面特征的解释说明
1.正确阐释说明方法的作用. 阐述作用要体现关键词
举例子:具体真切(具体形象)地
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形象生动(通俗形象)
作比较:突出强调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
列图表:直观形象
2.阐述作用最后要落实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特征尽量要具体说出)
(二) 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
在说明时,按照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因到果,由总到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
体到概括,从整体到部分,从特点到用途等顺序。有时也有提示语。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
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三)说明语段的作用
(1)结构、内容作用:A、开头:总领全(下)文,引出下文;B、中间:承上启下(过渡);C、结尾:总结上(全)文。
作为说明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回答。
开头语段:
①开头通过写 事例,引出说明对象XX。(或引出XX事理)
②开头通过引用 名言,引出说明对象XX。(或引出XX事理)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XX的趣事(或的奇闻趣事),引出说明对象XX(或引出XX事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2)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标题很新颖别致时容易考)。
答题格式:这个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 ,点明了本文说明的
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3)说明文语段的中心句
对策: 中心句出现的位置段落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中心句多为概括性较强
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4)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A)表态(删还是不删)。
(B)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C)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D)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四、议论文阅读(19——21题,9分 )
(一)议论文中考考点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辨别论据的类型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
3.找出本段或本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好处。
4.本文(本段)的论证思路(过程)是什么?
5.品味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或作用。 6.为文章再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7.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明确的判断的句子。
(二)、论据: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1 、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②道理论据 请你为这个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三)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 格式: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用 的事例有力的论证了 道理。
道理论证: 格式: 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名言格言警句有力的论证了 观点或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比喻论证: 格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的论证了 的观点,使论证明白易懂。
对比论证:格式: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把 和 进行对比,突出的论证的观点。
(四)、议论文论证思路
格式为:
①先通过……引出......观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
②首先提出什么观点 , 接着用 事例 ( 从正反两方面 ) 进行论证 , 最后得出 的结论 ( 或说明了 的道理 )
(五)议论文首段的作用:
1、开头引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2、吸引读者。3、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五、文学作品阅读(22—25题 17分)选择文质兼美的小小说或记叙性散文为阅读材料。
从词义、句义、段意、结构、人物形象、表达技巧、写作特点、思想意义、启示和感悟等方面设题。
表达技巧的有关术语该厘清的要厘清:
情节结构:照应、铺垫、悬念、伏笔、倒叙、插叙、补叙、欲扬先抑、过渡衔接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议论抒情、欲扬先抑等;
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细节描写等;
表现手法:联想、想象、巧合、象征、对比、衬托与反衬、以小见大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答题技巧
考点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标题类(二)概括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旨(三)理清行文思路
(一)、品味文章题目的含义
A.内容上(双关) B.主题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C.修辞上
示例:(1)如象征性的文章题目,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 …实指… … ,突出主题。
(2)结合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公式}表层意思+深层意思(结合文章的中心)
(二)、文章题目的作用
1、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2、交代主要内容3、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4、交代描写对象5、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6、揭示或者暗示主旨7、点明行文线索
{答题公式}标题内涵+表现文章的 主题。
三)概括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旨
1、包括概括全文的大意,事件的主要内容以及指定的有关内容和中心等。
(1)概括文章内容的格式:人+什么情况下+事+结果
(2)领悟文章主旨
{典例}结合全文说说“鼓神”“神”在哪里?
答案:一是“神”在技艺:鼓神貌不惊人,却身怀绝技,双槌挥舞,出神入化,惊天动地,极具艺术感染力。二是“神”在精神:鼓神身上蕴藏着的黄土高原的豪气,随鼓声而进发,展示着人类进取的力量和立地顶天的精神,震人魂魄,使人受到极大的鼓舞。
(四)、怎样概括一篇文章的主旨(主题)?
多数情况下都概括为:内容+情感。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即:谁?+怎么样?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理清行文思路
1、这部分内容包括找出行文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典例}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2、文中儿子对母亲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解题思路}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考点二:紧扣语境,品味语言
(一)类型A:品味语言(二)类型B:品味句子(一)类型A:品味词语
关键词语的赏析
1、动词,形容词的赏析:这个词语(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感彩变化或者用法发生变化的词语,如贬词褒用,大词小用或反语等:用法+意思+情感
【答题公式】某某形容词(或动词)突出了(或形象地表现了)人物某种情景下的心情(情状、心理、个性特征)。
类型B:品味句子
答题角度:
(一)从语言特色上分析(看句子特点)
A:找修辞: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B:找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解释他们的妙处(生动传神)
C: 找特定的表达方式
(二)理解句子含义
D: 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从修辞的角度。
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更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公式:(1)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刻画了 ,表达了 (2)运用了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 (3)运用了拟人,把 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 的特点
2、从细节角度去分析。从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分析。
答题公式:
此句生动地描写了 情态,表现了(刻画了)人物 心理(形象)。
例句:他把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此句生动地描写了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黠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被抓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
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1) 句子结构上的作用要视其位置而定。
①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②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③结尾 总结上文; 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或揭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④除结尾外都可能是为后文作铺垫
2)句子内容的作用。首先要看句子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作用也不尽相同。记叙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考点三:把握形象
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1、结合选文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全文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思路: 审清题干 梳理情节 简明概括 标清序号
答题格式:序号+品质+依据
题型二 结合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
运用......修辞(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出了)......,表现了人物...... (性格特征或感情等)。
学以致用:
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答案: 运用了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生怕我担心而故作平静的样子(1分)表现了母亲坚强的性格以及对“我”深深的爱。(1分)
描写的作用
A(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B: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C: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作用:突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品质,反映作品主题
D: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2.推动情节发展3.为下文作铺垫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考点四:赏析技巧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
例句:本文采用象征的手法,笔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领导下的广大雄师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真挚,笔者的赞誉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凸现人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2)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物质衬托首要的人或物质,凸起首要的人或物质的特点、性格、思惟、感情等。衬托,同类物质衬托是“正衬”,相反物质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3)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凸起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动人效果。
(4)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凸起。
1、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指出这些表现手法的特点。
{典例}第四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答题公式】表现手法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表现手法名称+表达效果(句子内容以
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个性特点)。
1、体会结构特色。如烘托铺垫、前后呼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等,指出这些表达技巧的作用。
{典例}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作了多出铺垫。请细细品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推操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送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望着张伯。这是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正面衬托鼓神。
【答题公式】找出相关情节并概括+作用分析(点明结构特色)
考点五:延伸探究 体验感悟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释回答:
这种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实质意义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知识要点、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感染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部实质意义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好坏,对选文材料谈自己创见;(5)接合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提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堆集,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接合(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著名的句子等);(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部实质意义;(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内部实质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2019年语文中考题型详解(三)
三、写作(60分)
2017年作文材料内涵丰富,理解有难度,学生审题立意容易跑偏;2018年作文材料中明确给出中心,降低了写作门槛,学生基本不会跑题、偏题,难度较低。今年的作文可能还会调整,命题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审题、立意的难度不会很大 作文也有技巧:
1.拟题,因为这是作文的门脸工程,形象工程,提分工程。
2.结构,如小标题、一线串珠、倒叙式,分论点并列式、探究递进式。我们可以反复练习,熟能生巧,为写作提速提分。
3.几种开头结尾方式,
4.争取字数突破800字。
中考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
拟题的一般要求 :一、要切合材料 二、要简洁凝练 三、要紧扣文体 四、要新颖生动
一般拟题法:抓关键词拟题目、 抓关键句拟题目、 抓关键词句添加前后缀拟题目
用一般拟题法拟题,既能体现材料的内涵,防止偏题,又可以使阅卷老师明晰作文的观点,是比较稳妥的拟题方法。
创新拟题法
在材料作文中,先从材料中提炼出中心话题,再围绕主旨意思发挥想象和联想利用各种手法拟题。
常用手法: 1比喻 2引用 3化用 4反向拟题法5对比 6拟人7对偶 8反问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老师给定的立意拟题:
一片树叶从树上向下跌落。“我想落到大地上。”树叶说。西风刮起并改变了树叶的方向,树叶说:“其实我正想向东飞。”转眼东风刮起并把西风压倒,树叶说:“向西飞其实正好。”
接着势均力敌,西风对抗东风,树叶说:“理智告诉我悬浮在空中。”东风西风都停了,树叶猝然跌落,树叶说:“我已决定径直飞向地球。”
分析:立意角度一:要顺应潮流,爱我所有,乐观处世,随遇而安———肯定角度;
立意角度二:不能随风而动,随波逐流,要坚定立场,逆流而上,选择自主,选择坚强——否定角度。
精彩题目:
《识时务,方成俊杰》 《悔不该当初随那风儿飘》
《用乐观点亮生命》 《不要迷失自己》
《如果必须放弃》 《路不因风改》
《顺其自然》 《把握生命的方向》
《做片快乐的树叶》 《活出自我》 《做自己的船长》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国王收到了一份礼物,一只威武的猎鹰,他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猛禽。可从到王宫的那天起,这只猎鹰就待在枝头纹丝不动。国王召集了各方神医和术士,命他们设法让这只猎鹰飞起,但所有人都无功而返。于是国王命人去找一个熟悉野外环境的农夫进宫。第二天早晨,国王看见那只不可救药的猎鹰正盘旋在御花园的上空,就问农夫:“你到底用什么方法让这只猎鹰飞起的 ”农夫低着头回答道:“陛下,我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砍断这只鹰抓着的树枝。”
请你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或联想,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题分析: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指应考者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材料主旨,确定作答文章的主题,及其所要表达的观点。以下立意可供参考:(1)摆脱依赖,依靠自己。猎鹰不告别依赖,怎么能在天空中经受风吹雨打?人不告别依赖,怎么能在生活中战胜挫折困苦?(2)抓住根本看轻其余。当我们学会抓住根本时,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离成功也就不远了。(3)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其实,很多事情都很简单,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4)不留退路,才有出路。有时置身于命运的悬崖绝壁、后无退路时,人才会集中精力奋勇向前,从生活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位置。(5)压力就是动力,成功需要逼迫。人往往是有惰性的,没有压力,就少了前进的动力,而来自外部的逼迫会唤醒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能,最终使人达到自己不曾企及的高度。(6)切莫安于现状。安于现状,满足于自身现有的条件,不思进取,最终将会被社会淘汰。
一、命题指导:
《砍断那只树枝》 《置之死地而后生》《砍断依赖的树枝》《无智慧,不精彩》
《无处可依,自由展翅》《不留退路》《摆脱依赖,展翅高飞》《告别依赖,努力飞翔》
《再见,依赖》《多一份独立,少一份依赖》《始无依赖,终有芬芳》《飞翔于枝头之上》
《都是依赖惹的祸》《告别庇护,拥抱蓝天》《摆脱人生的“树枝”》《漫漫路途,独立前行》
《对依赖说“不”》《独行其道,辉煌易之》《走出“舒适圈”》……
范文一: 《漫漫路途,独立前行》
夕阳的余晖照映在水面,波光粼粼,一条小桥横过,百转千回,修长狭小。我想着
过往,眼见此情此景,想:漫漫路途,独立前行。
一
你总是帮我,无论是在我困难之际,亦或无聊需解闷之际。
那时,我考试忘带铅笔,你帮我去买,我总与你抱怨着我那糟糕的人际关系,你总是看着我,认真地听。我数学不好,来找你,体育不好,同样来找你。
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依赖,你作为我最好的朋友,又如大哥哥一般,解决我的问题。
一有问题来找你,你都尽力帮助,那时,我打开门,连灰尘都在风的推动下翻起花来。
二
初三的我,每日背着重重的书包来往于人群,烈烈日光让我觉得喘不过气来,今天又被老师批评了,又跟同学吵架了,怎么办?窗外水汽氤氲,我敲着键盘,与你抱怨着,你说,没事,你出来,我教你。
我高兴地与母亲说我要出去了,母亲却顿时皱眉:“你去找他干嘛,一个女生每天跟一个男生在一起,传出去多不好!”我刚想辩解,母亲又说:“自己有问题不会自己解决吗?你们都上初三,他会这么帮你吗?”
母亲出门了,我想一定是去找他了,我听着雨肆意敲打窗,失声痛哭。
三
你不理我了,是我太烦还是连你也忍不了别人的闲言碎语……
雨,渐起……
我无力地趴着,看着数理化,没了你,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与同学闹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只会逃,逃到你身边去。
叶片上的水滴落下,在水洼中泛起涟漪,我的泪落下,拍打着书本,那样无力。
夜幕至,我梦到了你,你在我身旁,可后来你跑了,我尽力追赶却无能为力。那一路上起起伏伏,你便这样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四
我来到了学校,离中考只剩一个月了,我认为,妈妈的话也并非没有道理,或许他真的认为我会赶上,威胁到他吧。
那时,我认为我们的友谊真的烟消云散了,你怎么能毫无顾虑地离开?而那时,我真正站起来了,努力刷题,与同学交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而我却认为,我们渐行渐远。
末
那天天气明朗,阳光明媚,我心澄澈,一心拼搏。
突然,你发来了信息,叫我出去,我一笑,飞快跑下去,你背对着我,清风拂过, 你转过头,一笑生花,说:“你长大了。”
那时,我因为你的帮助,一路顺利。
那时,你突然离开了我,我学会了独立。
那时,你又出现在那里,欣慰地看到我的成长。
我站在小桥上,想着:漫漫路途,独立前行。一切变得好了,江上碧波荡漾。一开门,烟尘生花!
范文2《砍断那只树枝》
有人说:我不做那攀缘高枝成长的葡萄藤,而要做无依无靠却能茁壮成长的小草。古往今来,无一伟人是依附着他人获得成功的。由此观之,依赖是成功的拦路虎,而自立自强才可铸造辉煌。
砍断那只树枝,学会自立自强,才能使个人迈向成功。猎鹰只有不抓住树枝,才可翱翔于天空;人只有学会自立自强,才能立足于社会。屠呦呦因为自立自强,才发明了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大奖;袁隆平因为自立自强,才培育出籼型水稻,获得“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戚继光因为自立自强,才荡平倭贼,大喊“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正是因为他们学会自立自强,砍断依靠的树枝,才被人们所赞叹,才能流芳百世。所以说,自立自强是个人立足之本。
砍断那只树枝,学会自立自强,才能使社会发展进步。一个集体,一个社会,若不自立自强,而是依靠他人发展,那么只会有短暂的利益,而不会长久。华为公司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获得5G网络的关键技术,所以才举世闻名。在中国一家独大,使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发展,从而推进社会的进步。反之,如今社会中,由于许多家长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们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任何事情都依靠父母,最终无法独自生存。社会的发展也因此停滞不前。如果华为不自立自强,如果孩子们依旧依赖父母,那整个社会就将瘫痪。因此,自立自强是社会的发展之基。
砍断那只树枝,学会自立自强,才能使国家走向富强。一个国家若是依靠他国的“树枝”,那这个国家将会被他国掌控。詹天佑学会自立自强,为国家建设出第一条自主开通的铁路,使中国不为他国嘲讽;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学会自立自强,提出创新性的方针,使中国跨越式发展,成就了现在的中国。由此可见,自立自强的力量有多么强大。相反,当初的欧洲因为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而依赖美国经济,导致当时的欧洲经济落后。若不是最后欧洲清醒,建立欧洲共同体,哪会有现在强大的欧洲?综上所述,自立自强是国家强大的推动剂。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例子,有些人依靠自己打工赚钱读书,有些人自已料理生活,不用父母帮忙。我们也应从现在开始学会自立自强,不依赖父母,自己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才会在以后能够独立生活。
有人说:自立自强是每个想要成功的人的必需品。让我们学会自立自强,砍断那只让人依赖,让人懒惰的树枝,走向明天的辉煌吧!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央视《开心辞典》曾来过这样一位选手,当时他只剩下最后一关的三道题。当主持人问他是否继续答题时,他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了继续答题。其实许多选手到了这一步都会选择放弃,因为谁都知道,题越来越难,答错了就前功尽弃。结果这位选手还是答错了,不过他却一脸轻松的表情。主持人问他对自己的选择是否后悔,他说:“不后悔,继续答题是一个机会,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我才会真正地后悔。题可以答错,但绝不能错过机会! 要求:结合自己的思考或联想,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 外)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有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拟题: 《机会.不弃.辉煌》 《给梦想一次绽放的机会》《得机者胜,失机者败》
《学会把握机会》《错过.过错》《选择.努力.坚持》《失机.时机》
《致永不言弃的你》
努力了就不后悔,哪怕失败也好过放弃!----题记
入秋了,一片片火红的枫叶被秋风轻轻带落,不久它们将回归尘埃,等待来年的华丽转身。
雨荨站在高大的枫树下,看着这唯美的画面,心中却默默吐槽:“唉,书上写的人物不都是遇到挫折后受到自然的启发然后茅塞顿开的吗?我站在这看了半天,怎么好像一点用都没有?罢了,罢了,还是回去吧,唉。”
“我回来了。”雨荨回到家后开始疯狂的写作文,一句话也不说。妈妈是个细心的人,她拿了杯水放在茶几上,刚准备和雨荨说话,没想到雨荨倒先开了口。
她看见妈妈过来了,就知道妈妈肯定看出了自己的失落:妈妈,我没事,你不用担心,我只是……唉。
妈妈摇摇头说:‘你呀,把心情都写在了脸上,跟妈妈说说吧!发生了什么事?”听到妈妈这样说,雨荨也忍不住向妈妈说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学校举行英语演讲比赛,雨荨头脑一热就去报了名,可众所周知,苏青的英语口语是全校最好的,而且她还在英国待过一段时间,虽然雨荨的英语也挺不错,但离苏青还是有很大一截差距。尽管如此,雨荨还是不自量力的报了名。
雨荨十分沮丧地说:“妈妈,你说我这算不算自取其辱啊!”
听到雨荨那么自暴自弃的回答,妈妈十分认真地对雨荨说:“小荨,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给你取了个荨字吗?荨麻草是一种十分坚韧的植物,它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会轻易退缩,只要一点点水分,来年便可起死回生。”
雨荨沉默地低下了头,妈妈停了停,继续说道:“妈妈和你说过,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机会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你要学会自己做决定,妈妈帮不了你一辈子,所以是参赛还是放弃你自己决定。但是妈妈希望你不要为自己的决定后悔。”
听了妈妈的一番话,雨荨心中若有所思,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心头爆炸,将所有的焦虑与不安都炸飞了。
到了正式比赛的这一天,有些选手听说苏青参赛,直接选择了弃权,但雨荨已决定搏一把。
当雨荨站在舞台中央的那一刻,闪光灯照在她的脸上,熠熠生辉。
自然,第一名仍然是苏青,没有偶像剧中的狗血逆袭。但是雨荨一点都不后悔,她觉得妈妈说得对,机会是自己的,要自己把握。
在生活中,不论发生什么事,请坚信,努力了就不要后悔,哪怕失败也好过放弃!
《学会把握机会 》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有的人在同样的时间里活得风生水起,而的有人却是一败涂地。其实,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学会把握机会虽是一念之间,但往往却是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学会把握机会无疑是重中之重。
学会把握机会,可以使局势反败为胜。越王勾践本是一国之君,却因战争的失败沦为阶下囚。在狱中,他并未消极悲观,蹉跎岁月。而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吴王服务,以此慢慢博得其信任。此后,他收集本国情报,在暗处招兵买马,欲重振当年风姿。在某个深夜,他抓住时机,一举攻破吴国城门,于是有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绝世佳话。学会把握时机,可以是在你失败过后设身处地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它伟大,它迅速,它有效,终有无穷乐趣。
学会把握机会,可以使人生达到巅峰。中国首屈一指的富翁——王健林,其实在他中年30多岁时,也只是公司的一个中层,并不突出。但是,他善于洞察社会现象,知道把握好机会,在一房地产公司濒临破产且面临名声危机时,他奉命于危难之间,看准机会,上任当经理,在他的领导下,此公司转危为安,并逐步步入正轨。后来,他重新授名为万达集团,并不断扩大其经营范围。而王健林,也成了商业界的传奇人物。学会把握机会,它可以使你黯淡的人生重焕光彩。它可以使你的成就达到意想不到的巅峰。
学会把握机会,可以使国声之名扬,个人之大放异彩。在里约奥运会的女排决赛场上,中国对战东道主巴西可畏压力山大。当在赛点时,中国女排队员惠若琪瞄准方向,把握机会,控制力度,一计重扣,将中国扣上了最高领奖台。这是中国在排球史上时隔多年的一次重大喜悦。学会把握机会,不仅仅要有德才兼备的身手,还应有与之匹敌的勇气和自信,有生猛的威力来震摄住敌手前进的步伐。
学会把握机会,不仅仅是一项人生的技能,还是一次人生智慧的考验。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不顾风雨兼程,就应勇敢去拼,勇敢去闯。在适宜时,也应根据自身实际去把握机会!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进入青春期,梦想、友谊、亲情、个性时时与我们相伴;孤独、迷惘、挫折、叛逆,常常与我们同行。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着别样的青春风景。 请从上面材料中选取两三个关于青春的关键词,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别样的青春风景”的联想、感悟或思考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关键词并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②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少于600字;
命题解码: 作文题目的思路很宽泛,只要与自己的青春经历及感受有关,均可写入文章。每个人笔下的青春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学生应该深入理解青春的内涵,认识到选择不同的角度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甚至寓言、童话、诗歌等多种形式。可以运用平时积累的一些与青春有关的优美的或富有方理的语言。同时注意要体现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范文一 青春 梦想 迷惘 友谊
青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包含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经历;青春是一首歌,歌唱了我们的生活。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都踏入了青春期,青春的梦想、迷惘、友谊等扑面而来。
青春的梦想
花季的年龄有着花季的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医生,就像白衣天使一样,救助一位病人是多么大的成就,看到康复了的病人是多么开心。人的一生这么短暂,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这个特殊的年龄向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迈进,让自己的青春无悔
青春的迷惘
越长大烦恼越多,在这个说成熟又不成熟的阶段烦恼接踵而来,考试的失利一次次打击着我的信心,有时候会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行,梦想会不会实现,每天过得就像行尸走肉,一片迷惘。谁的青春不迷惘 在迷惘中我们要找到正确的路很难,可是想想我们的目标,想想梦想要努力才能实现。
青春的友谊
青春的路上缺少不了朋友的相助,与她同窗共读七年,她陪伴我从儿时走到现在,吵过,闹过,也许是争吵使我俩的感情越来越深,我们相互诉说着青春的烦恼。毕业季,分手季,在一起玩耍的一幕幕回映在脑海。终于躲过了严寒的冬天,换上了春装,然后迎来了六月的暖阳,一阵暖风却吹散了我们。我的青春感谢有你的陪伴,谢谢你,我一辈子的朋友。
青春是一场电影,记录了我们的所有感情;青春是一场重要的旅程,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亲情、友谊。一路走来,我们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良师、益友都使我们受益终生,每个人都有着别样的青春风景,愿我们的青春无悔。
解读得分点 : 开篇点题“我们都踏入了青春期,青春的梦想、迷惘、友谊等扑面而来”,接下来分别从“青春的梦想、青春的迷惘、青春的友谊”三方面展开,诉说自己对别样青春的理解。行文结构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笔流畅,语言活泼,结尾再次点题并升华情感,呼应开头。
范文二:别样的青春
人生都会经历青春时期,青春期的我们会有多种感情经历,有友情、亲情和梦想的陪伴,这是美好的记忆,也有不如人意的挫折、困难、迷惘、孤独和叛逆心理与我们同行,但这些都是先苦后甜。只有历经了青春期的种种不如人意,才会将青春铭记心底;只有经历了别样的青春,经历了挫折、困难,才会迎来明天的美好。
别样的青春,是迷惘的。美国作家海伦 凯勒小时候不幸失明失聪,因此无法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正常上学听课和玩耍,曾一度消沉,感到无比的无助、迷惘和痛苦。母亲实在不忍,多次劝说她,并一点点地用手教她写字。起初,因为不适应这种迷惘无助的生活,她的脾气变得暴躁,但后来在母亲和她的家庭教师的教导下,她打开了一条心的通道,下定决心要不比别人差别人一会儿就能学会的东西,她下十倍功夫也要学会!她不再在人生路上迷惘,因为青春的信念成为她的指路标。
别样的青春,是孤独的。古代著名诗人陶渊明,他作的许多诗篇闻名天下,诗人美名远扬,但他却是孤独的。他厌恶荣华富贵,曾有过“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放弃官职毅然归隐田园,不问世事,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恬淡。他不后悔,并喜于在山林间采乐,喜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他虽隐于田园,但这种孤独又不是孤独,最终成就了伟大的诗人,成就了他一生的无悔
别样的青春,是挫折的。英国的莎士比亚,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但他并不喜欢这种衣来伸手、食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他从小就跟父亲习商,学管理。他年纪轻轻就放弃学业,帮助父亲打理业务,十六岁就离开父母,离开家园,独自外出谋生活。他不怕辛苦,历经许多挫折、困难。他在屠宰场给人打过下手,给人当过家教,做过演员。他漂洋过海,到过法国等国家,历经了重重困难,但也收获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历经挫折困难,他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别样的青春,有别样的故事。挫折、困难是助力我们成长的最好方式。
解读得分点:本文最大的亮点是选取的三个论据都能很好地支撑文章的论点。海伦 凯勒迷惘的青春、陶渊明孤独的青春、莎士比亚挫折的青春都告诉我们,挫折和困难是助力我们成长的最好方式。选材新颖恰当,论据充足,考生既展现了自己对别样青春的解读,又向我们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学素养。
建议: 1.作文题目要审清。 2.布局谋篇要恰当。3.思想内容要深刻。
做题要有审题意识、分值意识、原文意识、阅卷人意识
1.审题意识 考生要重视,试卷上的每个字都是能彰显命题人意图的。例如问标题的含义。1、析标题字词。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2、析标题修辞。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3、析内容主旨。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2.分值意识 考生要重视分值提供的信息,如2分,应为一点或两点;3分,应为两点或三点;4分,应为两点或四点;6分,应为三点或六点
3.原文意识 不管是哪一种文体的阅读都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答题,尽量扣住原文,以原文内容为依据进行分析阐述。
4.阅卷人意识 有些考生答题属于自杀型,潦草,简单,三五个字;有些考生答题属于自嗨型,洋洋洒洒一大片,却只答了其中的一个小点.我们心中要有一把评分的尺子,答题要规范。
语文中考打油诗
书写规范版面工,题干揣透要求从; 基础积累巧排除,筛选信息套路明;
文言句译抓主旨,诗歌分析术语清; 前后呼应字数足 ,切题立意有创新。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