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6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6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2 19:5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学案》新教材 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6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
大堰河——我的保姆
生平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艾青从小酷爱绘画,18岁考入西湖艺术院绘画系,1929年留学法国,193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参加进步美术活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6年。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平反。1996年5月5日凌晨因病逝世
作品 《火把》《向太阳》《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
评价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我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人们称这位诗人是“农民的后裔”“农民的儿子”
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
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28年秋,艾青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学画,翌年春赴法国巴黎留学,在那里受到20世纪现代艺术思潮的熏陶并积极参加爱国的进步活动。1932年回国,不久就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被判刑六年。1933年1月的一天,牢房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后,艾青将其交给难友辗转带出狱外,投给《春光》杂志,于1934年发表。当时,他第一次用了“艾青”这个笔名,以后一直延续了下来。
1.自由诗
诗体的一种,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为自由,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自由变化,但要有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其创始人,他的诗集《草叶集》,就是用自由诗体的形式写的。中国“五四”以后也开始流行这种诗体。艾青的许多诗歌,长短不拘,形式不论,也属自由诗的范围。
2.“天伦叙乐”的匾
天伦,原指自然的道理,天理、天意;代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常用于书面语言当中;泛指家庭的乐趣。
天伦叙乐,即叙天伦之乐,叙谈父子、兄弟间的快乐之事。泛指享受和睦完美的家庭生活的乐趣。古人用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同‘叙’)天伦之乐事。”
3.紫色的灵魂
紫色是高贵神秘的颜色,这种略带忧郁的色彩,代表权威、声望、深刻和精神。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尊贵的颜色,如北京故宫又被称为“紫禁城”;亦有所谓“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人名)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紫气”是祥瑞之气的象征,古时以此作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受此影响,如今日本王室仍尊崇紫色。
4.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
关云长即关羽。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他在民间被尊奉为财神,人们贴关羽的像在灶边墙上是祈求神灵保佑发财平安的意思,大红大绿是指关羽红脸绿袍的艺术造型。
1.音形识记
(1)读准字音
①凌侮(  ) ②叱骂(  )
③典押(  ) ④团箕(  )
⑤荆棘(    ) ⑥火钵(  )
⑦冰屑(  ) ⑧咒语(  )
(2)辨明字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答案 (1)①wǔ ②chì ③diǎn ④jī ⑤jīnɡ jí ⑥bō ⑦xiè ⑧zhòu
(2)①苔 笞 ②谄 掐 ③碾 辗 ④忸 纽 ⑤箕 萁 ⑥侮 悔 晦
2.词语辨析
(1)飘泊·飘零
[辨词] 都有“飘荡不定”的意思。飘泊:多适用于人。飘零:除适用于人外,还适用于花、叶等。
[选词] ①在这个城市中,自己像一片叶子随风    ,他害怕那种居无定所的生活,希望有一个地方,能让这片叶子安放。
②前些年,他一直四处    ,如今终于重回故乡,心底升起一股暖意。
(2)熟识·熟悉
[辨词] 都有“知道得清楚”的意思。①侧重点不同。“熟识”侧重于因认识时间久、接触或看见次数多而相熟。“熟悉”侧重于了解得清楚、详细。②适用对象不同。“熟识”和“熟悉”都可用于事物和人,但用于事物时,“熟识”多用于具体的事物;“熟悉”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
[选词] ①银行开始执行账户管理新规,居民要认真学习,尽快    ,以防不法分子利用新规“捞一笔”。
②高升道:“他认得我,不要紧,刚才不是小的同他    ,他肯把衣服留下,拿了五十块钱就走吗?”
(3)养育·孕育
[辨词] 都有“抚育”的意思。养育:指对年幼者的抚养和教育。孕育:指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孕育”中“育”的对象不能脱离母体。
[选词] ①全面放开二胎后,很多家庭在生与不生问题上感到纠结,主要原因在于    二胎成本过高。
②感恩是滔滔江水,可以    万物;自私也是滔滔江水,但只能毁灭一切。
答案 (1)①飘零 ②飘泊 (2)①熟悉 ②熟识 (3)①养育 ②孕育
3.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王老师并没有显出忸怩不安,而是镇定自若地指挥全班同学有秩序地撤离。(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毕业二十年后,来自全国各地、背景环境各不相同的同学们又欢聚一堂,天伦叙乐。(  )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不合语境。
(2)× 天伦叙乐:形容父子、兄弟等有亲缘关系的人之间的乐趣。此处用错对象。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1第2节中诗人对大堰河的称呼有何特点?这样合适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2节中对大堰河的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样并无不当,“她”是客观的交代,“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2第3节写了哪些与大堰河相关的景物意象?写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景物意象:被雪压着、满是荒草的坟墓,因无人出入而关闭了的破旧故居,仅仅一丈平方而又早已被典押了的园地,无人光顾而长了青苔的石椅。
作用:这些景物意象构成一幅令人伤感的悲凉画面,而开篇就写大堰河的墓地,则为全诗笼罩上了悲剧的气氛。
3在第7节中,描绘了大堰河怎样的劳动生活?她为什么总是“含着笑”?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洗衣、洗菜、切萝卜、喂猪、扇炉火做饭、晒豆和麦。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她依然是那样的乐观。这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的纯朴、宽厚,易于满足的性格特点。
4第10节写了大堰河的殡葬,请分析诗人运用大量数量词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十几年”“数不尽”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是对她悲惨一生的概括;“四块钱”“几束”“几尺长方”“一手把”表明安葬之菲薄,正是大堰河悲惨人生的真实写照。两组数量词对比鲜明,蕴含着诗人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慨,也饱含着诗人对大堰河深深的悼念和歉疚。
5第12节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大堰河强烈的爱与衷心的赞美。后三句把“大堰河”的含义加以拓展,使她成为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从而使感情得到升华,抒发了诗人对广大劳动妇女的崇敬之情。
6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思,表现主旨。请结合全诗,找出相关描写,并分析这些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完成下表。
对比角度 描写举例 表达效果
大堰河的梦想和现实境况
大堰河生前和死后
答案 
对比角度 描写举例 表达效果
大堰河的梦想和现实境况 ①梦想:“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②现实:“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含泪地去了” 美丽的梦境和凄惨的死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同情和悼念,增强了抒情气氛,深化了主题
大堰河生前和死后 ①生前:“大堰河,为了生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②死后:“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生前辛苦操劳,死后凄苦悲凉。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悼念和同情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
诗歌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中却说这首诗是“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可见,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这样写,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诗歌炼句题型的考查,选的句子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或是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是描写生动形象,或是揭示作者情感,或是别具深刻含意。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写人的。
如何解答炼句题
(一)提问方式
1.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2.某句妙在何处?
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句。
(二)答题步骤
1.点明该句的句式特点(构思技巧、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2.分析诗句内容(展开联想描述景象)。
3.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点出该句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表情达意中有何效果、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①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②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 ①这首词是作者任颍州知州时所写,词中的“湖”指的是颍州西湖。②游丝:指春季里昆虫吐出的细丝。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二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路上昆虫吐的细丝萦绕着沉醉春景的游客,花丛中的鸟儿也在呼唤着行人别离开。作者用对偶和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写游丝、啼鸟通人性,想留住行人留住春光,引出末句“日斜归去奈何春”的不舍之情,婉曲地表达了自己的惜春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是对偶句,“当路游丝”对“隔花啼鸟”,“萦醉客”对“唤行人”,人赏花,花留人,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之情。同时,本句还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游丝本无情,欧阳修却说游丝“萦醉客”,有想网住春光之态,这正是“惜余春”之意。明明是游人舍不得归去,却说成是游丝、啼鸟挽留。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