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 地理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单元综合复习与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南、北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企鹅是南极洲的代表性动物
B.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C.到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北半球的冬季
D.长期居住在北极地区的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2.近50年来,极地海冰消融加快,北极熊的生存空间缩小,主要原因是( )
A.周边各国填海造陆 B.极地矿产资源的开发
C.北极熊数量增加 D.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3.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 )
A.焚烧废弃物品 B.运回生活垃圾 C.掩埋老旧设备 D.捕捉喂养企鹅
4.关于北极地区位置和范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寒带 B.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 D.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以及一些岛屿
5.2021年11月5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中山站等地执行科学考察任务,于11月22日到达中途补给点毛里求斯路易港,预计2022年4月返回国内。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本次前往南极过程中,雪龙号的航线依次经过太平洋、印度洋②本次前往南极过程中,雪龙号的航线依次经过亚洲、非洲、南极洲③南极地区白昼时间长,处于一年中较温暖的时期,适合作业④雪龙号在南极科考期间南极地区处于冬季,冰层厚,有利于冰层取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被称为“冰雪高原”的大洲是( )
A.亚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7.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在我国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读南极洲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是非洲
B.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C.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少,所以水资源不丰富
D.我国在南极建科学考察站都选择在7月
9.下列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东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
B.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
D.中东地区位于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10.读如图,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分别代表北美洲、亚洲、欧洲
B.两极地区均酷寒多狂风,所以两极都无人定居
C.长城站位于泰山站的西北方向
D.南北两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企鹅和北极熊
11.读白令海峡示意图,有人设想,能不能趁着白令海峡水面封冻时从俄罗斯徒步穿越白令海峡呢?下面几种阻碍他穿越的自然因素,错误的是( )
A.白令海峡纬度高,气候严寒
B.冰面滑,不利于徒步
C.风沙大,行进困难
D.北极圈穿过此区域,水面封冻时,有极夜现象,昼短夜长,无法穿越
12.下列南极地区的特称与其原因对应不相符的是( )
A.淡水宝库——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 B.白色荒漠——降水极其稀少
C.冰雪高原——冰川覆盖,且海拔高 D.天然实验室——环境原始,资源丰富
13.海冰是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近年来,北极海冰范围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图为“1990~2013年间北极9月海冰范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1990~2013年间,北极9月的海冰范围( )
A.逐年扩大 B.呈缩小趋势 C.逐年缩小 D.呈扩大趋势
14.2022年10月26日和31日,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分两批出发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23年4月上旬返回国内。第39次南极考察将围绕南大洋重点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图文信息,在南极地区考察,不可能遇到的危险是( )
A.在冰原上咆哮的暴风雪会使人晕眩迷途
B.饥饿的白熊疯狂觅食会袭击科考队员
C.酷寒的天气,会导致考察队员冻伤
D.冰隙纵横交错造成考察队员岀行障碍
15.关于两极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
B.为了保护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各国签订了《南极条约》
C.企鹅是北极地区的象征
D.我国在两极地区都建有科学考察站
16.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科考人员在图中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对其见闻不可信的是( )
A.看到的动物有企鹅、海豹、北极熊 B.在泰山站考察的最佳时期正值我国春节
C.图中区域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图中长城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17.读北极地区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量比南极地区少得多,一般年降水量仅在100~250毫米之间
B.居住着孟加拉人,耐寒的北极熊和企鹅也生活在这里
C.甲是格陵兰岛,乙是跨经度最广的国家俄罗斯
D.中国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
18.动植物的生长与气候密切相关。下列给出图中的动物,能适应寒带冰原气候环境的是( )
A. B. C. D.
19.近些年来,极地地区的持续升温反映出的问题是( )
A.海洋污染 B.土地沙化 C.全球变暖 D.冰川融化
20.读图,关于该地区的判读,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位于南极地区 B.这是位于北极地区
C.这里终年严寒、干燥 D.可以1、2月去进行科学考察
二、解答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7月12日,我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总航程约2.78万公里,于9月下旬返回上海。
(1)北极地区以____洋为核心,周围被大陆和岛屿环绕。其中A____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2)在第12次北极科考中,科考队到达了我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B____站。
(3)我国北极科考一般选择在7月到9月,其原因是____。
(4)科学家发现由于全球气候日益____,北极地区的海冰在快速融化,改变了____(填写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的栖息地环境,数量正在锐减。
22.【地球尽头 人类净土】2022年10月26日和31日,“雪龙2”号和“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先后从上海出发,正式开启我国第39次南极科考之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自然环境
我国已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科考站,第五个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在建设中。罗斯海新站位于罗斯海区域沿岸,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探究二 科学考察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爱护南极地区自然环境,保证科考站的能源供给,发展绿色能源是首选之举。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主要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和地热能等。
(1)描述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_____,并说出我国纬度最高的科考站_____和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科考站_____。
(2)从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说明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地形:______,气候:______,资源:_____
(3)举例说明科考人员在南极地区开展科学研究的领域。
(4)说出南极地区未来最适宜开发利用的绿色能源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
23.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北极地区及其周边国家,感受这里的神秘与美丽。左图为冰岛简图,右图为北极及周边地区海冰范围变化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旅程贴士】
出发时间 2023年6月
交通工具 破冰船
衣物装备 羽绒服、冲锋衣专业登陆靴(防水防雪)
(1)请你从出发时间、交通工具、衣物装备方面任选一条旅程贴士,依照范例,解释原因。
范例:准备防水防滑的专业登陆靴是因为北极地区多冰雪,防水防滑的登陆靴便于冰面行走。
【第一站冰火之国】
冰岛号称是“冰火两重天”的国家。
(2)读图可知,冰岛的“冰”是由于纬度较高,______广布;冰岛的“火”是由于______数量多。
【第二站诺亚方舟】
干燥、低温是保存种子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在零下20℃的恒温环境中,密封瓶中的种子可以保存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人类建有一座全球种子库。图12是斯瓦尔巴群岛气候统计图。
(3)斯瓦尔巴群岛全年______(填气候特征),有利于种子保存。
【第三站世界尽头】
北极点,一个终年被浮冰覆盖的神秘之地,距离最近的陆地至少也有700公里。这里是真正的世界尽头。
(4)考察发现,近些年北极地区海冰范围在不断______(缩小/扩大),其主要人为原因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______。
【行程感悟】
“在美丽神秘却也脆弱至极的净土中,邂逅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等待梦幻缥缈的极光,看着平静海面和蓝得醉人的冰山……”北极旅行令无数人向往。
(5)有人认为北极地区的旅游开发会让当地生态环境存在风险,请谈谈你的看法。
24.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在夏季9月份呈现明显波动下降趋势,2002~2021年间,缩减范围超过200万平方千米,占2002年最小海冰范围的近40%。结合北极地区海陆分布图和黄河站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____,该岛屿80%以上的土地覆盖着巨厚的冰层,主要原因是____。乙处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____。
(2)黄河站是我国北极地区唯一的科考站,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在北极地区科考,受自然环境影响,需要克服的困难有____。
(3)夏季北冰洋海冰覆盖范围呈逐渐变小趋势,主要原因是____。和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年均温较高的原因是北极地区____,冰雪覆盖面积较小。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A
6.C
7.D
8.B
9.C
10.B
11.C
12.A
13.B
14.B
15.C
16.A
17.C
18.B
19.C
20.B
21.(1) 北冰 格陵兰
(2)黄河
(3)气温高,白昼时间长
(4) 变暖 北极熊
22.(1) 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以内(或以南) 昆仑站 长城站
(2) 南极地区的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大陆95%以上的地面覆盖着巨厚冰层等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风力最强的大陆;气候酷寒、烈风、干燥;被称为“白色沙漠” 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淡水资源丰富,还有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等
(3)气候;气象;大气;冰川;地貌;地质;海洋;生物等研究领域
(4) 风能 南极地区风力最强,风能资源丰富
23.(1)出发时间选择在6月份,因为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极的暖季或北极正值极昼),北极地区气候较温暖,便于科考;交通工具选择破冰船,原因是北极地区洋面大多被冰面覆盖;衣物装备准备羽绒服、冲锋衣、专业登陆靴是因为此区域纬度较高,气温低。
(2) 冰川 火山
(3)寒冷干燥
(4) 缩小 全球变暖
(5)北极地区生态脆弱,过度的旅游开发会导致北极生态环境恶化,如气温升高,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4.(1) 格陵兰岛 气候终年严寒 太平洋
(2) 东半球 严寒、狂风、北极熊的袭击等
(3) 全球气候变暖 海拔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