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9.2.1 正比例函数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说 课 环 节——
教学评价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特例,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努力上好正比例函数才能为后面学习一次函数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函数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体现了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体现了数学的建模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为此在教学中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函数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信心和兴趣。
说学生
教材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与性质,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接受正比例概念。再从正比例关系到正比例函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并向理性认知过渡,加上本节课内容的概念性和理论性较强,学生可能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出发,使学生的自主探索贯穿课堂全过程,同时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加强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在对比和分组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过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经历从一类具体函数中抽象出正
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2)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
(3)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绿色环保意识。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列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
(2)通过观察,得到正比例函数,并理解正比例函数。
(3)识别正比例函数,根据已知条件求正比例函数的
解析式或比例系数。
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点
难 点
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形式
利用正比例函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一、
二、教法分析
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是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在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师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了相互统一。为了提高课堂效果,适当的辅以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点
的理解。
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情,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
础和生活经验出发,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
学习方式,在方法的设计上,重点突出知识的形成
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本节课的教
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培
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法分析
提出问题、激活思维
点击添加文本
教学流程图
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应用研讨-深化概念
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布置作业-反馈提高
说 教 学 过 程
四
2011年开始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 318 km.设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0 km/h.考虑以下问题:
(1)乘京沪高铁列车,从始发站北京南站到终点站上海虹桥站,约需多少小时(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如果从小学学习过的比例观点看,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行程 y(单位:km)和运行时间 t(单位:h)是什么关系?
(3)如果从函数的观点看,京沪高铁列车的行程 y(单位:km)是运行时间 t(单位:h)的函数吗?能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吗?
(4)乘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2.5 h后,是否已经过了距始发站1 100 km 的南京南站?
(一)、提出问题、激活思维
以列车的行驶问题作为引出正比例函数的问题,在数量关系上具有典型性,而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较容易理解,通过从数学的角度研究这类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设计意图
(1) 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铁的密度为7.8 g/cm3,铁块的质量 m(单位:g)
随它的体积 V(单位:cm3)的变化而变化;
(3) 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cm,一些练习本堆在一起的总厚度h(单位: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n的变化而变化;
(4) 冷冻一个0摄氏度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摄氏度,物体温度T(摄氏度)随冷冻时间t(分)的变化而变化。
下列问题的变量对应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
思考栏目给出更多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实际问题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也为导出正比例函数概念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
(1)这些问题中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有哪些共同特点特点?
(2)函数值与对应的自变量的值的比有什么特点?
(3)你能说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吗?(小组合作)
一般地,形如 y=kx(k 是常数,k≠0)的函数,
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归纳:
(1)2个字母(变量);
(2)自变量的次数为1;
(3)函数的次数为1;
(4)等号的左边只有一个字母(变量);
(5)等号的右边是常数与自变量的乘积。
(二)、观察归纳-形成概念
1、有效的提问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发现正比例函数的特征,理解其解析式的特点。从而得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归纳能力。
2、安排小组合作,一方面加强学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突破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
注意:得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因为学生在小学学习比例关系时,比值没有负数,教学中,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正比例关系的概念,指出正比例函数中正比例系数k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例1 下列式子中,哪些表示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如果是比例系数是多少?
(1) ;
(3) ;
(4) ;
(5) ;
;
(2) ;
例3 已知 是正比例函数,求m的值。
例2 你能写出若干个正比例函数?请上黑板板演出来。
(三)应用研讨-深化概念
及时的例题讲解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反馈学习效果,例题设计的题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易于学生接受,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设计意图
1、判断下列关系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
(2)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
(3)要走50公里的路程,车速v(公里/小时)与行走的时间t(小时);
(4)矩形的长为5,它的面积与宽;
(5)矩形的长为5,它的周长与宽;
2、已知正比例函数y=kx,当x=3时,y=-6,求k的值。
(四)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3、如今餐馆常用一次性筷子,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破坏生态
环境。已知用来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大树的数量y(万棵)与加工
成一次性筷子的数量x(亿双)成正比例关系,且100万棵大树能
加工成18亿双一次性筷子。
(1)求用来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大树的数量y(万棵)与加工成一
次性筷子的数量x(亿双)的函数解析式;
(2)据统计,我国一年要耗费一次筷子约450亿双,生产这些一
次性筷子约需要多少万棵大树?每1万棵大树占地面积约0.08平
方千米,照这样计算,我国的森林面积每年因此将会大约多少平
方千米?
4、(小组合作)结合我们身边的情况,写出若干个可以用正比
例函数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列出函数解析式。
(四)即时训练-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1、适量的练习不仅学生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第3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于现实生活的意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4题通过对具体的实例问题分析,既能深化学生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又能为学生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回答起来有困难,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提示。
(1)谈谈你今天学了哪些内容?
(2)正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关系有什么联系?
(3)请举一个生活中正比例函数的实例.
(学生畅谈学习过程的收获与体会。)
(五)、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1、通过小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2、由学生总结,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3、教师总结时应关注:(1)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是否全面、准确;(2)学生的语言表述是否清晰;(3)教师多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
设计意图
(六)、布置作业-反馈提高
必做题:课本87页1、2题
选做题:3、已知函数
(1)m 时,y 是x的正比例函数,
(2)若点P在(-2,b)在(1)中所求的函数图象上,则b= 。
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复习、巩固本节的知识。初步学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根据我班学生两级分化比较严重的情况,我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部分,目的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后都能得到发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19.2.1 正比例函数
问题 例题:
正比例函数概念: 练习:
五、教学评价
由于本节课内容概念性强,所以我采取通过学生熟悉的行程问题来导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处理教材方面,采取“建立数学模型——导入概念——巩固概念 ——练习、小结”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
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学生的模拟和尝试,同时重视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示范,如在概念出示时必要的板书,对关键之处的启发、点拨和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