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等三县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等三县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3 08:1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4月份月考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更是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在互联网技术的赋能之下,传统文艺与新型“云端”文艺紧密“牵手”;在媒介融合的加持下,网络文学和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齐头并进;在数字化生态环境的作用下,特殊时刻以艺战“疫”的坚守激起强大力量……当前,文艺与互联网的“联姻”,迸发出强劲的活力,透露出无限的潜能。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活动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网络空间为艺术鉴赏和消费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场域,同时也为文艺创作和评价提供了重要的阵地。“用户生产内容”“人人都是艺术家”唤醒社会各领域的文艺力量,为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和机会。“互联网十文艺”模式的开放性,为网络文艺创作主体的多元化与全民化提供了可能。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个体,都可成为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的主体。
参与者实现圈层突围的同时,网络文艺“受众”的概念也发生变化。传统文艺中的受众是文学作品的读者、影像的观众和音乐的听众,他们作为信息传播和文艺审美的接受者而存在。但网络文艺领域,“受众”被视为“用户”。他们在进行信息读取和艺术审美之外,还参与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和评价,包括点赞、弹幕互动、直播连麦、众筹影视创作等方式。他们是创作者、参与者,也是消费者、评论者,是“复合型”受众。
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传播一接受一反馈”信息接收模式受到系列挑战,传播者和接受者转而趋向双向互动模式。这种改变脱胎于媒介融合的技术赋权,同时又作用于影像的创作理念,更为影像创作主体带来自由的创作空间。比如,时下比较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尝试将不同地区、行业、类型和层次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整合,助推文艺作品与互联网的融合进程,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虚拟成像、全息影像等形式推送作品,以各种展演活动、网络直播、创意工坊等作为传播平台,传递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诉求的文艺作品,彰显文化的整合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欧阳一菲《变的是外部形态,不变的是价值坚守一对当下网络文艺生态的一点观察与思考》)
材料二:
每个时代都有与其“时代精神”、文化风尚协调共振的文学艺术,相应地,每个时代也有独具特色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与之相配套。21世纪以来,依托于互联网、数字信息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而急剧融合的网络媒体,为文艺创作、传播和接受的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当然也对文艺学学科体系与话语范式的建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不过,就科学规范的学术共同体建设和理论话语范式的创新而言,当前的网络文艺学特别是我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文本和接受的理论与批评研究还很不成熟,主要问题表现在理论视野局限、研究方法单一、话语创新不足、研究范式错位、审美定位偏差、遴选机制不灵活、评论生态不健全以及专业研究队伍建设不到位等方面。网络文艺理论学科体系建设的滞后与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火热状况之间构成了某种“失位”或不平衡,这是新时代文艺学学科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文艺学是一个指向宽泛的学术概念。从研究范围看,其关注的应该是网络媒体或者更宽泛意义上的新媒体语境之下的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问题,涉及网络文艺的创作、传播、文本阅读及其跨媒介、跨学科、跨专业与跨文化的意义生成语境等研究内容共同构成的“泛问题域”。这种理论研究在本体论层面可以被理解为网络文艺的基本概念辨析、研究范围界定、理论方法创新和批评话语阐释,在现实操作层面则应该是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发布、呈现、传播和再生产的文艺理论研究成果。生产机制与功能高度融合、意义传播与转化跨界互动的网络媒体生态,为网络文艺作品的创作、传播、接受与再生产提供了远比传统文艺生产更加丰富多元的闽释前景,当然它也为网络文艺学的学科专业建设和话语范式转型提供了前提条件。
(摘编自鲍远福《网络文艺学话语范式与学科体系构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融互通,既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又拓宽了文艺空间。
B.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
C.媒介融合的技术赋权带来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双向互动,赋予影像创作者最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D.当前我国网络文艺创作、传播、文本和接受的理论与批评研究还很不成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空间不仅为艺术鉴赏和消费提供自由的空间场域,还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B.在“互联网十文艺”模式下,地处偏远地域的中学生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的主体。
C.某短视频“用户”因为只观看并点赞他人作品而从未发布过自己的作品,所以不是“复合型”受众。
D.某地利用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互动,推送作品,因而能传递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诉求的优秀作品。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文艺学范畴的一项是()(3分)
A.通常情况下,“语图文一体”“视听触同步”与“技术手段赋义”是网络文艺作品存在的方式。
B.在新技术和跨媒介的文艺生产中,网络文艺学可借助网络和新媒体来实现所谓的“数字化生存”。
C.网络文艺学是指向宽泛的学术概念,可从研究范同角度对其进行理论层面和现实操作层面的阐释。
D.文学、影视、动漫的文本形式、主题内容和思想价值必须依靠读者阅读和影众观看来传播。
4.材料一和材料二阐述的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前,“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展迅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一9题。
文本一:
蓝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璃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神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天津卫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是他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色的眼上。据说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幅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眼看似没看,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造假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尤其难得,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_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幅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神儿!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佟老板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幅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佟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三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幅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蓝光。'人竞赛根棍子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造假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
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捋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再看打了眼怨谁?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冲着钱来的,干脆说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袱卷儿离开了裕成公。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减)
文本二:
冯骥才坚持小说家的语言——不管写的时候多么激情澎湃,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这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最先成熟的是诗,然后是散文,而诗歌给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语言。写《俗世奇人》的时候,我写得很快,但改的遍数很多,语言不行,我不敢放手。”
(选自蒋肖斌《冯骥才:在绘画与写作间甜蜜往返》)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开头大加渲染蓝眼的看画本领,为后文蓝眼一步步走进黄三爷设下的圈套埋下伏笔。
B.卖画人说“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是故布疑云,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
C.蓝眼第一次买画之后,关于人们接二连三地去看画的情节有两处,前一处人们是好奇,后一处人们则是想看笑话。
D.小说善用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如作者在塑造佟五爷的形象时,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7.关于文本一中蓝眼的眼镜片闪过蓝光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蓝眼只拉开了半尺画,眼镜片就闪过一道蓝光,说明蓝眼名不虚传,他的“半尺活”确实厉害。
B.蓝眼在崔家看到另一幅《湖天春色图》时,眼镜片闪过两道蓝光,此时他的心里既吃惊又羞愧。
C.对蓝眼的眼镜片三次闪过蓝光的描写,不仅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也暗示了蓝眼的心理变化过程。
D.两幅画对照看时,蓝眼的眼镜片闪过三道蓝光,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
8.文本一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本二中冯骥才认为“小说的语言最终应该是精当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守恩,以荫补,稍迁诸卫将军。建立已卒,家于潞,守恩自京师得告归,而契丹灭晋。昭义节度使张从恩与守恩烟家,乃以守恩权巡检使,以守潞州,而从恩入见契丹。从恩既去,守恩因剽劫从恩家赀,以潞州降汉。汉高祖即位,以守恩为昭义军节度使,徙镇静难、西京留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守恩性贪鄙,人甚苦之。时周太祖以枢密使将白文珂等军西平三叛,还过洛阳,守恩以使相自处,肩舆出迎。太祖怒,即日以头子命文珂代守恩为留守,而守恩方诣馆谒,坐于客次以俟见,而吏驰报新留守视事于府矣。守恩大惊,不知所为,遂罢去,奉朝请于京师。
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日陛下始睡觉矣闻者皆缩头。显德中、为左金吾卫上将军以卒
呜呼!道德仁义,所以为治,而法制纲纪,亦所以维持之也。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乱与坏相乘、至荡然无复纲纪,则必极于大乱而后返,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已。若文珂、守恩皆位兼将相,汉大臣也,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易置之,如更戍卒。是时,太祖与汉未有间隙之端,其无君叛上之志,宜未萌于心,而其所为如此者,何哉?盖其习为常事,故特发于喜怒颐指之间,而文珂不敢违,守恩不得拒。太祖既处之不疑,而汉廷君臣亦置而不问,其上下安然而不怪者,岂非朝廷法制纲纪坏乱相乘,其来也远,既极而至于此欤!是以善为天下虑者,不敢忽于微而常杜其渐地,可不戒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守恩传论》,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曰/陛下始睡觉矣/
B.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渝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曰/陛下始睡觉矣/
C.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日/陛下始睡觉矣/
D.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日/陛下始睡觉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补”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
B.“守恩性贪鄙”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鄙”意思相同。
C.“肩舆”,即肩上的轿子,代步工具,抬行的人数代表了不同的等级。
D.“而守恩方诣馆谒”与“执图诣寺后”(《促织》)中的“诣”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恩翻脸无情,对于亲家张从恩,没有想着他让自己守潞州的恩情,反而趁机夺取了他的家财,献出潞州向汉投降。
B.周太祖非常反感王守恩的做法,当王守恩以使相自居,坐轿子出来迎接他时,他当天就直接免去王守恩的官职。
C.欧阳修认为,道德仁义和法制纲纪都是国家所需要的,如果国家动乱,首先破坏的一定是道德仁义,然后才是法制纲纪。
D.欧阳修认为,周太祖在免去王守恩的官职时,他与汉朝的关系并没有出现裂缝,应该也没有无视君主的反叛之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坐于客次以俟见,而吏驰报新留守视事于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善为天下虑者,不敢忽于微,而常杜其渐也,可不戒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周太祖随意更换白文珂和王守恩的职务,作者总结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①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②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③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①鸾珮:雕刻着鸾鸟的玉佩,代指仙女。②三山:指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指东海上的三座山。③齐州:中州,即中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诗人梦见上天后看到的月夜幽冷、阴云四合、寒雨飘洒的景象。
B.第三句写雨后水气未散,空中满是水点;第四句写进入月宫后遇见一群仙女的场景。
C.五、六两句运用比喻,将世间千年变幻比作急奔的骏马,体现了人间世事变化之快。
D.前四句写在月宫所见之景,后四句写从月宫看人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的眷恋。
16.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诗人李贺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远古传说中的古蜀国,来表明蜀道开辟之久远。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我来到附近的一个公园,那里有一道土坡,挺高的。当我攀上那道窄如刀刃的土坡,在 ① 的坡顶趔趄而行时,一抬头突然发现,月亮就出现在我前方的天空中。我还没有登高呼唤呢,只是来迎接,她就大大方方地来到了我的眼前!
她不高,只比高楼高那么一点儿。说实话,她不亮——在大都市里,很难看到皎洁的明月,但她很圆,而且微红,有点像刚刚出生的婴儿。我一个劲儿给她拍照,她安闲地悬停在半空中,几乎 ② ,犹如极为敬业的模特。
我走下土坡,她还在上空;我离开土坡,她还在上空;我在小树林中走动,她还在上空,只是有时被繁密的枝叶遮挡了一下而已。就这样,我跟月亮同步走着,相看两不厌。如是 ③ 延续了近半个时辰。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19.画线句子可以改为“我走下土坡、离开土坡和在小树林中走动的时候,她都还在上空”,意思不变,说说为什么原句比改句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因为 ①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地球上就有了风,随之才有了降雨,地球之水得以循环,才有了生机和活力的世界。因为水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所以我们做饭时,锅底的水烧热后上升,上面的冷水下降,这样循环下来,整锅水就得以快速沸腾。如果没有水的热胀冷缩,我们就必须一边加热,一边不停地搅拌,否则下层水沸腾了,上层的水还是冰凉的。
水不仅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② 。水在0℃—4℃时热缩冷胀,仅此一,点,就让地球上的生命得以产生。
冬天,由于太阳斜射,地球气温下降,海洋中的水温也从表面开始下降。 ③ ,那么降温后的水会很快沉到水底堆积起来。海洋表面的水不断降温结冰下沉,直至把整个海洋全部冰冻起来。这样,地球就变成一个大冰球。而生物的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假如地球上没有水,全是冰,单细胞生物也难以繁殖和生存,更难以实现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直至产生人类。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句子中的“我们”含义,与文中加点处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只有用枪杆子才可能改造。
B.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全班同学说:“我们做学生的应该好好学习。”
C.从1949年到2022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73岁的生日。
D.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黄大发,曾担任贵州省遵义市团结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他带领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4月份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A项,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可知,互相融合的是各种艺术门类,不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而催生文艺形式创新,拓宽文艺空间的则是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B项,“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技术”错误,原文只是说“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活动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并不表示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就是数字技术的主要特征。C项,“赋予影像创作者最大的自由创作空间”错。根据原文“这种改变脱胎于媒介融合的技术赋权,同时又作用于影像的创作理念,更为影像创作主体带来自由的创作空间”可知,原文没有表达“最大的自由创作空间”的意思。)
2.B(A项,根据原文“网络空间为艺术鉴赏…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和机会”可知,前后两个句子不存在递进关系。C项,根据原文材料一第四段,“点赞”也被归为网络文艺领域的参与方式,并不是一定要创作作品才能算“复合型”受众。D项,强加因果。“某地利用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互动,推送作品”和“能传递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诉求的优秀作品”不存在因果关系。)
3.D(D项是传统文艺的传播方式,不属于网络文艺学的范畴。)
4.①材料一围绕要正确运用数字技术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的观点,阐述了在互联网技术的赋能之下,网络文艺的创作者和受众在信息传播和接收模式方面的改变。②材料二围绕“网络文艺话语范式与学科体系构想”的话题展开,主要阐述了我国网络文艺学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网络文艺学的学术概念。(每点2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5.①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每个时代都有与其“时代精神”、文化风尚协调共振的文学艺术,快手、抖音短视频的发展即是与时代精神、文化风尚相协调共振的艺术形式。②快手、抖音能激发创作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③快手、抖音虽然适应时代且发展迅猛,但其艺术创作的本质是不变的,即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每点2分,答任意两点,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6.B(“他想用黄三爷的名头来刺激蓝眼,以期蓝眼能够花高价买下画作”错误,卖画人说此话确实是故意为之,但并非是刺激蓝眼,让他高价买画,而是刻意提醒,为后文假画的出现作铺垫。)
7.D(“此处的三道光与最初买画时的一道光形成对比”错误,并没有对比,从一道蓝光、两道蓝光到三道蓝光,是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
8.①明线是蓝眼的一系列活动:买真画、被流言闲语困扰、买假画、发现上当、离开裕成公。暗线是黄三爷精心策划使蓝眼上当:卖真画、散布谣言、卖假画。②明暗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也使小说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两条线索形成对照,突出了蓝眼和黄三爷不同的形象特征,能引起读者对人物的思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①使用方言词汇,符合小说故事背景。如“听赛没听”“嘛能耐”“转天”“打眼”等天津方言的运用,符合小说故事发生于天津卫的背景。②运用修辞,富有表现力。如“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运用比喻手法,把造假的人的破绽比喻为没藏好的尾巴尖儿,生动形象,具体可感。③内涵丰富,语言有意蕴。如“可就是神气不同一瞧,这幅真的是神气”,写出当时的蓝眼被流言闲语所扰,已然失去了自我判断,以致误把假画当真画,引人深思。(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B(原文标,点为:后隐帝杀史弘肇等,召群臣上殿慰谕之,群臣恐惧,无敢言者,独守恩前对曰:“陛下始睡觉矣。”)
11.B(前者是粗鄙的意思,后者是见识浅陋的意思,前后意思不同。)
12.C(“首先破坏的一定是道德仁义”错,应该是首先破坏的一定是法制。)
13.(1)坐在客位等候接见,而官吏急速来禀报新留守到府中办公了。(“俟”“视事”、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1分)
(2)因此善于为天下考虑的人,不敢忽视细微的事,而常常杜绝不好的征兆,能不引以为戒吗!(“是以”
“渐”、反问句式各1分,句意1分)
14.①周太祖在一时喜怒、颐指气使之间破坏法制纲纪已经习以为常;②白文珂不敢违背,王守恩不能抗拒;
③汉廷君臣对这种现象也是置之不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守恩,因父亲的恩荫补官,逐渐升迁为诸卫将军。王建立死后,在潞州安家,王守恩从京师得假归家,而契丹消灭了晋。昭义节度使张从恩和王守恩是亲家,于是任王守恩代理巡检使,来守潞州,而张从恩去见契丹人。张从恩离去后,王守恩趁机剽掠劫夺张从恩的家财,献潞州向汉投降。汉高祖即位,任命王守恩为昭义军节度使,改任静难军节度使、西京留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王守恩生性贪婪粗鄙,人们深感痛苦。当时周太祖以枢密使身份率领白文珂等军队往西平定三个反叛的节镇,回来经过洛阳,王守恩以使相自居,坐轿子出来迎接。周太祖发怒,当天便用札子命白文珂代替王守恩为留守,而王守恩正前往馆舍拜见,坐在客位等候接见,而官吏急速来禀报新留守到府中办公了。王守恩大惊失色,不知所措,于是罢官离去,在京师奉朝请。
后来汉隐帝杀史弘肇等人,召群臣上殿安慰开导,群臣恐惧,没有敢说话的人,只有王守恩上前对答说:“陛下终于睡醒了吧。”听的人都吓得缩头。显德年间,任左金吾卫上将军而死。
唉!道德仁义,是用来治理国家的,而法制纲纪,也是用来维持国家的。自古以来动乱灭亡的国家,一定首先破坏它的法制,然后跟着发生动乱。动乱和毁坏相继,以至于纲纪荡然无存,那就必定要达到大乱后终能反正,这是事势发展的必然,五代的时候就是如此。像白文珂、王守恩都位兼将相,是汉的大臣,而周太祖用一个枢密使的礼子就改换了他们的职务,就像更换防守的士兵一样。这时,周太祖与汉还没有裂痕的端倪,那种无君叛上的想法,应当还没有在心中萌发,而他的所作所为就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大概他们已经把这事认为是习以为常的,所以只是发生在一时喜怒、颐指气使之间,而白文珂不敢违背,王守恩不能抗拒。周太祖既已处之不疑,而汉廷君臣也置之不去过问,这样上下心安理得不以为怪的现象,难道不是朝廷的法制纲纪坏乱相继,它的由来久远,已达到极点而终到这地步吗!因此善于为天下考虑的人,不敢忽视细微的事,而常常杜绝不好的征兆,能不引以为戒吗!
15.D(“表现诗人对人间的眷恋”错,这首诗是诗人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的仙境,以排遣个人的苦闷。“对人间的眷恋”诗中无法体现。)
16.①运用丰富的想象。诗人先写梦游天宫所见,再写进入月宫的经历,最后写从月宫下望人间的景象,超越了空间的限制,想象奇特;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更变千年如走马”“一泓海水杯中泻”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人世间的变化迅速以及人间之小。(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7.(1)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2)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3)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每空1分,垫字、漏字、错字该空不得分)
18.①凹凸不平(或崎岖不平)②一动不动(或纹丝不动)③良辰美景(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成语符合语境可酌情给分)
19.①原句是三个整齐的句式,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1分)②原句“我走下土坡”“我离开土坡”“我在小树林中走动”分别独立成句,层次清晰地表现了“我”的行踪和观察过程。(1分)③原句连说三个“她还在上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月亮美景的延续之久。(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①空气的热胀冷缩②还有热缩冷胀的反常膨胀③如果水还是固守热胀冷缩的特性(每空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B(文中和A、C、D三项中的“我们”都是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B项中的“我们”不包括自己在内。)
22.(示例)假如地球上没有水,全是冰,那么单细胞生物就难以生存和繁殖,更难以实现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直至产生人类。(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假如…也…”搭配不当:二是语序不当,先“生存”后“繁殖”:三是成分残缺,“实现”缺少宾语。每改对一处给1分,不改变原意给1分,其他修改答案准确无误,不改变原意也可给分)
23.【参考立意】①穷则变,变则通;②当代青年应当勇担责任,为强我中华而奋斗;③让知难而进、自强不息成为美丽青春注脚:④用艰苦奋斗的汗水浇灌青春之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