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唐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2 21:0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选择性必修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玉猪龙”,龙的吻部突出,近似猪的模样,身躯却弯曲如蛇,这一形制后来在制作上成了规范。商代对“龙”的形象有革命性的改变,妇好墓中出土的“龙纽石器盖”既承袭了红山玉龙的基本形制,还加了角和足。据此可推知
A.早期图腾呈现统一性B.地域间文化存在交流
C.商周文明的区域色彩D.中华文明具有多样性
2.据图1可知,当时
A.农业生产得到发展B.大江南北出现统一趋势
C.铁农具在全国推广D.中央集权体制普遍建立
3.据表1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诸侯厉行严刑峻法B.百姓渴望仁君治国
C.列国执政关注民意D.民本思想得到发展
4.西汉初年,政府对盐铁采取放任政策,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佐公家之急”的反感,接受了桑弘羊的建议,实行“笼盐佚”。据此可知,“笼盐铁”政策的实施
A.意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控B.说明汉初经济政策效果有限
C.源于一些政治家的强烈建议D.标志着重本抑末政策的出台
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北方的汉人南迁。同时,中原地区也有一部分人北迁。黄河流域成为众多民族共同活动的重要舞台,不同民族的迁徙、定居崩繁在此上演。当时这些民族迁移
A.说明黄河流域政局稳定B.出于生存和生活的需要
C.反映出北方经济的繁荣D.导致江南地区战乱频繁
6.隋唐时,南诏政权统一云南地区后,西南丝绸之路(从巴蜀地区到东南亚和印度的贸易路线)繁荣起来,当地商人和僧侣都通过这条路线前往印度。据此可知,西南丝绸之路
A.奠定了古代丝路贸易的基础B.扩大了中原文明在岭南的影响
C.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D.助推了佛教艺术在唐朝的勃兴
7.鸦片战争前,出国华工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的,人数较少,规模很小,目的地主要是东南亚一带。鸦片战争后至民国初期,出国华工在七百万人以上,且分散在世界各地。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对中国疯狂地倾销商品B.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最低廉
C.鸦片战争后华工出国合法化D.中国沿海剩余劳动力增多
8.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曾经担任《新青年》的编委,他提倡新诗,也擅长古体诗词,他是现代书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精于楷、行、草诸体。由此可见,沈尹默
A.对封建文化批判不够彻底B.理性对待中西方思想文化
C.领导并开展新旧思想斗争D.借助新文化传播传统文化
9.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是辽宁省博物馆,其藏品以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分为考古、书画、雕刻、陶瓷、丝绣、服饰、铜器、货币、漆器、景泰蓝、家具、古生物、少数民族文物、甲骨、碑志等18类文物。由此可见,该博物馆
A.藏品丰富且特色鲜明B.侧重收藏少数民族文物
C.历史悠久且享誉中外D.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10.图2所示为古玛雅文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该文字是象形文字B.玛雅人崇拜太阳神
C.埃及文字影响美洲D.美洲文化彼此交融
11.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3世纪,希腊语言和文化深刻影响了东起印度、阿富汗及俄罗斯边界,西至地中海地区,南到埃及的广大地域,并在这些区域内位居统治地位的知识和商界精英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现象
A.使希腊民主制走向鼎盛B.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C.加速了波斯帝国的灭亡D.反映了亚历山大帝国的影响
12.饮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到日本后逐渐出现了“日本茶道”,传到英国后有了“下午茶"文化。据此可知
A.近代茶文化扩大了交流范围B.中国茶作为商品日益国际化
C.茶文化在国际交流中不断创新D.中国对世界饮品发展贡献巨大
13.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 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桑那)。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这体现了
A.美国语言的保守性B.美国文化的开放性
C.世界广泛流行英语D.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14.明治维新后,日本武士道发展成为以“忠君爱国”为核心的“新道德”,它让人们将战死在象征天皇的军旗之下视为莫大的荣誉。由此可知,近代日本武士道
A.提高了武士阶层的政治地位B.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C.成为日本侵略扩张的精神助力D.阻碍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
15.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教育部编制了新的教科书,内容呈现新加坡化和综合化色彩。其中“新加坡化”表现为国庆日、国旗、国歌、总统职务、宪法、鸟类公园、动物园、青年节等都成为教科书的重要内容。这一做法意在A.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B.强调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D.促进新加坡与世界的接轨C.整合儒学与西方文化
16.图3所示是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2004~2018年全球流离失所人口统计。其中,2018年被追流离失所人口数,已超过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任一国家的总人口。这反映了
战争与地区冲突多B.联合国注重救助经济难民
C.难民问题的严重性D.战争使难民数量逐年增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荀子·儒效》指出,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挚、响、杞、蟾、齐、许、甲、吕、陈等因与周人有着媚亲关系而成为封国。诸候虽系王族或其烟亲,但与天子或其他诸侯之间等级森严。诸侯需要从王远征,以捍卫西周天子至高无上的王权和至尊的天下共主的地位。
——摘编自周书灿、郭文佳、张秀兰《西周王朝的天下格局与因家结构》
材料二
秦南部边地的蛮夷分为徼外蛮夷与徼中蛮夷。秦始皇一改先秦时期的羁縻政策,将边地民族地区的入国家的统一管辖体制之中,在兼顾边地民族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统治力度,将普通郡县的统治方式推行至边地民族地区,并通过逐渐渗透的方式,最终在边地民族地区完全确立郡县制,其官员由皇帝任命,并由中央直接管理。——摘编自张韶光《试析郡县制在秦南部蛮夷边地的实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征。(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对南部边地管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7分)
1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1910年以后,武汉的近代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1911~1926年,武汉三镇共有工厂301 家,至1936年年底增至536家,另外还有小型手工业工场1200多家;城市人口也从1920年前的50万人,增至全民族抗战前夕的123万人,其中工业人口占1/10以上,共计13.4万人。20世纪30年代的《江海关十年报告》称:“武汉这座大都会,随着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以及吸引力的增强,促使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园,其中一些人甚至在此定居下来,变多的人则因家庭农事需要走走停停。”
——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工业与城乡人口流动》
材料二
自15世纪以来,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殖民主义和工业化促使移民流动数量迅速增长。殖民主义使得身为水手、军人、农民、商人、僧侣以及行政人员的默洲人迁居海外。非洲奴隶的被迫迁徙,首次为美洲提供了来自殖民地的劳动力(从15世纪至19世纪,人数达1500万人),其后各殖民帝国之间又相互远程运送积约劳工。西欧的工业化膜使无地而贫困化的人们大规模迁居别的大陆。美国的建国和经济增长十分倚重移民,在1861~1920年这60年间,入境者达3000万人。在西欧内部,各国经济的工业化大量使用移民劳工:英国用爱尔兰人;德国用波兰人;法国用意大利人;等等。
——摘编自【英】斯蒂芬·卡斯尔斯《21世纪初的国际移民:全球性的趋势和问题》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10年至1936年大量农村人口进入武汉的影响。(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世界移民的特点。(4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人口迁移的因素。(4分)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督参事会作为英属印度的中央政权,在东印度公司被撤销后,发生了变化。186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参事会法》,将英国的一套行政原则和模式引进印度,法令规定每个参事负责一个行政部门,分别主管内政、外交、财政、税务、法律、军事等部门的工作。1858年兵变的结果使英国人认识到,完全将印度人排除在中央政府之外是危险的,因此允许印度人参加立法参事会。后来,又吸收印度人进入行政参事会。1861年英国政府制定了《印度文官法》,把英国自1855年开始实行的"通过考试择优录用文官"的原则用法律的形式在印度固定下来。随后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英属印度文官任用、升泛、纪律、年限、奖惩等条例和规则。
——摘编自张群《试析英属印度文官制度的嬗变》
材料二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及其领导的国大党将"世俗主义"确定为印度建国的三大原则之一,奠定了印度民主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印度社会分化为众多社会集团,各个集团经济实力、政治权利和宗教信仰皆不同,以致彼此之间矛盾不断,而国家则需要不断协调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诉求,兼顾不同阶层和不同救派的政治心理。因此,各个社会集团的政治亚文化对政府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印度国家权利的多元化。
——摘编自郭祥俊、胡峰《中印现代政治文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英属印度政府文官体制改革的主要
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印度政治文化的特色,并分析上述特色形成的历史原因。(8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传播、彼此融汇一直是主旋律。世界各地的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发展的,例如远古时期世界各地的彩陶在造型、质地、文饰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今天,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联系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各种文化只有在互相关联中才能发展,文明在交往中才能成长。对“他者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这就需要将每个国家民族视为独立、平等的文明主体,尝试进行有效的文化和文明对话,并以包容的胸怀和欣赏者的眼光去对待其文化智慧与文化成就,在学习借鉴中丰富并完善自身文化。
——摘编自郊广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交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古代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联系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