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
高一历史 2023.04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16题,共16题)、非选择题(第17题-第20题,共4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学家钱乘旦认为:“国家的出现,统治者的出现,职业的分工,村落和城市,也许还有文字……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叫‘文明’。”依据这种理论,属于“文明”阶段的是
A.原始采集和渔猎生活 B.中南美洲培植出玉米
C.河姆渡居民驯化了猪 D.古巴比伦王国的出现
2.如图所示是玛雅人修建的奇钦·伊查天文观象台,在上层建筑北面的窗口,通过厚达3米的墙壁形成两道对角线,从此望去,在右边可以看到春分和秋分时落日的半圆;南边窗口的对角线则正好指示着地球的南极和北极。由此可知
A.玛雅观象台建筑借鉴了古埃及技术 B.封建迷信色彩笼罩了玛雅社会
C.天文学是玛雅文明的重要成就之一 D.玛雅人准确掌握地球运行规律
3.对如图所示的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扩张活动,解读正确的是
A.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
B.形成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统一帝国
C.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D.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
4.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说明日本
A.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幕府将军掌握中央的实权
C.王室谋求中日关系对等 D.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5.西欧叫“Manor”的,是从 9 世纪开始,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村落里面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 池塘、树林、草地。这说明“Manor”是
A.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 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一个比较工业化的经济实体
6.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7.1309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边境的阿维农城,此后70年间担任教皇的人选,大都是在法国国王的干预下当选的,史称“阿维农之囚”。这一事件反映的实质是
A.体现分权制衡 B.王权得到强化 C.教会势力强大 D.法律意识薄弱
8.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
A.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C.加速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D.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作了理论准备
9.下表是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据此推知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英国《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争取民族独立 C.打击封建势力 D.防范个人独裁
11.恩格斯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的这一评价着眼于
A.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社会中人物评价的阶级性原则
C.当时欧洲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 D.大革命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12.如表为德意志和英国不同时期部分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统计。据此可知,儿童入学比率的增长
国家 地区 时间 适龄儿童入学率
德意志 普鲁士 1816年 60%
1848年 82%
英国 英格兰和威尔士 1881年 56%
1901年 70%
A.实现了两国初等教育的普及 B.提升了欧洲居民的文化素质
C.适应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需求 D.解决了科技人才的短缺问题
13.《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已有二百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多个版本,发行量达几千万册,是全世界传播时间最长、流传领域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拥有读者最多的政治性文献。《共产党宣言》这种恒久的生命力源自于
A.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政治智慧 B.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衰落 D.其基本原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14.1871年4月,巴黎公社通过《关于将逃亡业主所遗弃的工场转交工人协作社的法令》,规定即使逃亡业主归来也不再归还工场,而是由工人协作社给予一定数额的赎金。这一法令的颁布旨在
A.建立公有制经济体制 B.彻底废除财产私有制度
C.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 D.号召工人进行武装起义
15.据不完全统计,从1885年到1900年间,被欧洲列强抢占的非洲土地比例从25%上升到90%,非洲大量的土著国家被消灭,最后只剩下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保持着独立。这反映出当时欧洲列强
A.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B.掠夺土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C.扩大非洲的奴隶贸易 D.严厉镇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16.依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人物 成果 职业
1837年 莫尔斯 有线电报机 雕塑家、物理学家、画家
1897年 马可尼 无线收发电报机 电气工程师
1946年 埃克特和莫希里 数字通信 电气工程师、物理学家
1973年 马丁·库帕 移动电话 工程技术人员
A.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B.新式电信通信工具得到普及
C.技术发明主要源于经验积累 D.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日益紧密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第17小题 13 分,第18小题 14 分,第19小题13分,第20小题12分。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者朱孝远说,欧洲中世纪带有浓厚的基督教信仰色彩。在“信仰时代”,天主教会非常强大,追求统治世界。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变成了一种政治制度。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是一种刚性体制。它的权力结构固定,权力的行使方式僵化而不易改变,由此各权力结构之间便出现了空隙,为新生产力因素提供了活动空间,便于体制外的异已力量滋生和成长,而后发展壮大成体制外的力量,并与体制内的权力中心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
——摘编自钱乘旦《中世纪西欧的几个特点》
(1)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中世纪为什么称为“信仰时代”。(5分)
(2)分析材料二,结合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的新变化,谈谈你对“体制外的异己力量”的认识。(8分)
18.(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从 15 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 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 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5 世纪欧洲人“向外拓展”的理由。并分析新“商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10 分)
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5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492年哥伦布踏上新大陆开始,西班牙就陆续在加勒比海和美洲沿岸设立据点并向内陆推进。1535年,西班牙人在秘鲁建立利马城,并以此作为逐步控制南美其他地区的基地。在西班牙统治的几个世纪里,西属美洲的原住民不断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驱赶和屠杀。同时,西班牙人从欧洲带来的病菌又多次引起瘟疫,使得原住民的人口大为减少。后来西班牙人为了开发新大陆的资源(贵金属、蔗糖、烟草、可可等),又不得不从非洲引进大量的黑人奴隶来从事种植和开采活动,从而促成了兴盛一时的奴隶贸易。
——摘编自项冶、黄昭凤《15~18世纪西班牙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 1808年2月,拿破仑一世趁西班牙国内发生内乱时率军入侵西班牙,将其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扶上了西班牙的王位。西班牙国内的政治变动随即引发了西属美洲殖民地的动荡,委内瑞拉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了要求独立的革命,拉开了对整个美洲未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独立运动的序幕。西属美洲殖民地争取独立的运动从1808年开始,到1826年结束,实现了拉美人民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和建立民族国家的基本目的,但仍然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对西属美洲独立运动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世纪后西班牙在美洲殖民扩张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期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后期英属北美独立运动和19世纪初期西属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结果的差异。(4分)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调研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A C C B B C D A C D A A D
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
(1)制度:封建制度或封君封臣制度(2分)
“信仰时代”: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或基督教会控制着所有居民的精神生活或者欧洲中世纪带有浓厚的基督教信仰色彩。)(其他言之有理即得3分)
(2)“体制外的异己力量”:主要包括取得一定自治权的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或工商业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的壮大;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民族国家的兴起等。(答出任意2点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这些新兴的因素有助于王权的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有利于打破基督教会对思想的束缚;导致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说出任意2点即得4分)
18.
(1)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4分)
(2)理由: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造成社会对金银的渴求;西欧掀起向东方寻金(包括香料)的热潮;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道;人文主义的推动;向外传播基督教的热情。(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影响: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们探索科学的热忱。(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19.
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4分)
看法: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4分)
(2)历史意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3分)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2分)
20.
(1)特点:通过武力进行扩张;扩张范围逐步扩大;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西班牙国内政变的发生;拉美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法国大革命削弱了西班牙对殖民地的控制;西属拉丁美洲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影响。(4分,答出两点即可)
(3)差异:独立后的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确立了民主政治;西属拉美殖民地仅仅赢得了独立,仍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经济发展缓慢。(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