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世界的历史)。它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从中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向;研究人类历史自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中国史也是世界史的一部分,所以要纵横联系,比较归纳。
上古史(古代史):远古有人类开始--公元5世纪。这一时期形成了世界五大文明摇篮,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中古史:公元5世纪--15世纪。散居的部落通过迁徙、战争,逐渐相对聚集靠拢,形成大大小小的邦国、王国和帝国。
近代史:1500年地理大发现--20世纪初。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大国纷纷崛起,他们通过海洋进行殖民扩张,瓜分世界市场,争夺势力范围,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资本主义发展遭遇一系列重大挫折,并相应进行一系列重大调整,至今仍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诞生,并与资本主义在对抗中并存、发展。人类命运公共体在经历一系列严重灾难后日益显现。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四、五、六单元
第七、八、九单元
世界历史的大致分期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程标准:
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放牧
收割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认识:
①人口的增加或者自然灾害的破坏,依靠采集无法满足食物需要。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成为必要
②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保证了人类自身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使文明的产生具备了可能
1.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
采集渔猎
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农耕畜牧的产生与传播
采集
渔猎
农耕
畜牧
劳动生产率提高
社会分工
阶级
国家
文字
播种收获
定居
城市
剩余
产品
矛盾
记事
管理
生产力
文明
私有制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
2.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人类文明的产生的根本动力/根因:生产力的发展
结合上图分析古代文明区域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又可分为哪些类型?
特点:
类型:
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世界文明史》(美国威廉·麦克高希)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
①大多邻近大河流域 ②基本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农耕文明)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古代西亚文明
自然环境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条河流中间围成了一个肥沃的冲击平原——美索不达米亚。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古代西亚文明
1.文明的演进:
(1)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2)约公元前29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
(3)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古代西亚文明
2.政治:
(1)制度:
(2)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
国王汉谟拉比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
地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目的: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古代西亚文明
《汉谟拉比法典》
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现存法国卢浮宫。
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宣扬君权神授;
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282条。
第6条: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03/205条: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
第196/197条: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保护私有财产
维护奴隶主利益
同态复仇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古代西亚文明
3.文化:
(1)文字:
(2)文学:
(3)数学:
楔形文字
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
(关注现实,悲观来世的人生态度)
发明了60进制
(农耕经济)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发明战车和车轮
洪水和方舟传说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二)古代埃及文明
自然环境
东部有西奈沙漠而西临利比亚沙漠,北有地中海,干旱少雨。但流经这一区域的尼罗河每年均有泛滥而且准时,泛滥而不成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二)古代埃及文明
1.文明的演进:
(1)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3)公元前1550年,埃及新王国时期,国王开始采用“法老”尊称,神化王权;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二)古代埃及文明
2.政治:
(1)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2)法老具有至上的权威
3.文化:
(1)文字:
(2)历法:
(3)建筑:
(4)数学:
(5)书写材料:
(6)宗教:
象形文字
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金字塔
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
莎草纸(尼罗河)
法老作为神权象征
象
形
文
字
公元前1550年,埃及新王国时期,国王开始采用“法老”尊称神化王权,体现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
太阳历
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
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
下可以千年不腐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三)古代印度文明
自然环境
古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有着茂盛的热带森林,雨水丰沛。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三)古代印度文明
1.文明的演进:
(1)公元前3千纪,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
(2)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
(3)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三)古代印度文明
2.政治:
3.文化:
种姓制度
(1)宗教:
(2)文学:
(3)数学:
婆罗门教;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社会地位由其家庭出身决定
世代从事固定职业
原则上禁止通婚
宣扬来世和轮回
①贵贱分明
②职业世袭 ③法律地位不平等
④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3.认识:种姓制度,造成了古代印度社会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不利于印度社会的长远发展
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种姓制度的特点
2.种姓制度的实质
人生而不平等
早期佛教作为反婆罗门教、反旧传统而出现的新宗教,首先它否定婆罗门教关于神能主宰人的命运的说教,……其次,他还针对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个瓦尔那的学说,提出瓦尔那起源于社会职业分工的学说。……再次,早期佛教还主张消除宗教领域的不平等,提出了“众生平等”的口号,认为各等级的人都可以削发为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而解脱苦难。 ——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创立者:释迦摩尼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又宣扬忍耐服从,有利于维护统治。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众生皆平等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四)古希腊文明
自然环境
位于半岛、多山少平原、不利于农业,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兴起;海岸线曲折,海上交通便利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四)古希腊文明
1.文明的演进:
(1)爱琴文明(BC20世纪—BC12世纪)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城邦文明(BC8世纪—BC6世纪)
典型城邦:斯巴达、雅典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四)古希腊文明
2.政治:
具有小国寡民特征的城邦。
斯巴达实行少数人掌权的寡头政治;
雅典实行多数人掌权的民主政治。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特点:
局限性: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①直接民主
②轮番而治
③人民主权
是少数人的民主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四)古希腊文明
3.文化:
(1)文学:
(2)历史:
(3)哲学:
神话、悲剧、喜剧等
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荷马史诗》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辉煌灿烂的古希腊的文化
希罗多德
(西方“史学之父”)
修昔底德
(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柏拉图
《“理想国”》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我们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 —— 习近平(2018年6月10日)
文明是平等的,
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
文明是包容的,
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认识?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23张PPT)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