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郑州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2 21:34:31

文档简介

郑州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B 6.B 7.C 8.B 9.A 10.C
11.D 12.B 13.A 14.A 15.B 16.A 17.C 18.B 19.A 20.A
21.D 22.A 23.B 24.A 25.C 26.B 27.C 28.C 29.C 30.D
31.(1) 商业区(2分)a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小;位于市中心附近;交通通达度高;(三选一,2分)
(2) 铁路穿城而过(2分) 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影响南北交通。(二选一2分)
(3)处于城市最小风频上风向;位于河流下游;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三选二2点4分)
32.(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一年一熟,生长周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冬季寒冷,病虫害少,施用的农药少;土壤肥沃,使用的化肥少。(3点6分)(答案合理即可)
(2)水稻需水量大,盲目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加剧当地水资源短缺状况;大量引用黄河水灌溉,加剧黄河下游水资源紧张局面;可能加剧宁夏平原土地盐碱化,破坏当地生态环境。(2点4分)(答案合理即可)
(3)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产;加强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发展大米深加工,提高品质.(3点6分)(答案合理即可)
33.(1)个人年收入较低;农村和城市收入差距减小,西部和东部的收入差距变小;劳动力素质偏低,从事体力劳动力的比例高,就业难度较大;乡土情感,回乡自主创业;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岗位。(3点6分)(答案合理即可)
(2)弥补乡村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回流迁移的劳动力可带给乡村地区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3点6分)(答案合理即可)郑州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共60分)
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  )
A.非洲地区 B.东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南极地区
2.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3.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  )
A.漠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黑河---腾冲线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用水形势十分严峻。下表为我国北方某缺水城市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城市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本地资源)单位:万人
年份 2015年 2025年(预测)
甲城市人口状况 实际人口 承载人口 实际人口 承载人口
122.6 103.6 —— 92.4
4.人口专家预测2025年甲城市的承载人口数量为92.4万,这个人口数量指的是本地水资源(  )
A.能供养的外来人口数量 B.能供养的合理人口数量
C.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D.能供养的户籍人口数量
5.下列关于该地区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该地区资源状况成负相关 B.与该地区开放程度成正相关
C.与该地区城市化水平成正相关 D.与该地区科技水平成负相关
6.有利于提高该城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有(  )
①降低人口的消费水平②跨流域调水③大规模开采利用深层地下水④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下表为我国第六次(2010年)和第七次(202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全国总人口 (万) 人口地区分布(%) 城镇人口比重 (%)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第六次 133972 37.78 26.62 26.90 8.25 49.68
第七次 141178 39.93 25.83 27.12 6.98 63.89
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  )
A.人口地区分布趋于平衡 B.东部地区人口迁出为主
C.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 D.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增多
8.根据表中城镇化数据可知,我国(  )
A.处于城镇化成熟阶段 B.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C.开始出现逆城市化 D.城镇化发展速度慢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密度小 B.城市化水平高 C.人口数量多 D.经济发展水平高
10.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11.今后我国城市化的侧重点是(  )
A.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建设新的开发区 B.新增非农业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C.大城市的人口逐步向中小城市转移 D.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推进小城市经济发展
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广东省农村人口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影响该地区人地关系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发展 ②气候变化 ③农业技术 ④基础设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在I所示因素影响下,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  )
A.人口流失比较严重 B.人口老龄化降低
C.农民返乡意愿强烈 D.人地矛盾加剧
半边房(如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 D.冬雨夏干
15.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阴纳凉 C.冬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避雨
16.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近年来,我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A地适宜喜凉蔬菜的生长,与B地同为我国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原因是(  )
A.A地位于河谷地区,气温高,冬季蔬菜仍可生长
B.A地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
C.B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丰富
D.B地冬季水热充足,利于蔬菜生长
18.CD两地均有奶牛养殖农户,影响其生产规模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劳动力 D.交通
大部分蔬菜品种不耐严寒和高温,其生长习性与各地气候条件结合,形成了本地蔬菜生产和供应的季节性“淡季”和“旺季”。为确保蔬菜供应,上海与海南、云南等省共建了蔬菜外延基地,下图为三地间蔬菜流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夏季云南成为海南和上海蔬菜供应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气温较低 B.晴天多,光照条件好
C.雨季长,降水充足 D.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20.通常外地输入上海蔬菜在六七成熟时便需要采摘装配运输,其主要目的是(  )
A.方便运输存储 B.提高蔬菜品质
C.增加土地单产 D.提升蔬菜销量
2010至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减少最多的10座城市,均位于东北三省,人口减少幅度都在30%以上。图示意10座城市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示东北三省10座城市人口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寒冷,不宜人居 B.偏安一隅,交通不便
C.第三产业规模较小 D.产业转型道阻且长
22.图示城市人口大量流失带来的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城市缺乏活力 B.人均土地多,人口容量增大
C.水污染减轻,生态环境变好 D.保健站减少,医疗水平下降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23.“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24.“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25.“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7.根据人口发展状况,我国应(  )
A.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D.大力提高农业人口比重
28.2016年1月1日,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可以(  )
①提高人口容量②缓解人口老龄化③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④降低人口机械增长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在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30.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功能配套是(  )
A.养老院     B.医院 C.职业学校 D.小学
二、综合题(40分)
31.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且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代表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则a为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主要问题的____,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___________。(4分)
(3)甲地适合规划为工业园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种稻始于6世纪后半叶,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宁夏大米是唐代史料记载中的御膳用米。宁夏平原沿河两岸,地势平坦,享黄河之利,水稻一年一熟,多与旱作物轮种。该地生产的大米表面光滑,晶莹剔透,入口黏而不腻,蛋白质含量高。2019年11月15日,宁夏大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尽管宁夏大米品质优良,但与享誉全国的东北大米相比,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不够高,这成为宁夏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下图示意宁夏平原的地理位置。
(1)说明宁夏大米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6分)
(2)为提高经济效益,有人提出在宁夏平原大幅扩大水稻种植面积,遭到极力反对。请说明遭到反对的原因。(4分)
(3)请你为宁夏大米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6亿,其中在区县以外流动的外出农民工达到1.71亿。但近年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从流入地向流出地回流迁移的“逆迁移流”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农民工输入地看,西部地区吸纳能力逐步增强。2017年,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754万人,增长4.9%,占农民工总量的20.1%,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地区。
(1)分析导致农民工“逆迁移流”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2)简述农民工“逆迁移流”现象对乡村地区的积极影响。(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