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二节 城镇化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缜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1、了解城镇化的含义、标志和意义(重点)
2、结合实例或图表材料,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的城镇化特点和区域差异;
4、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重难点)
5、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01 城镇化的意义
02 世界城镇化进程
03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04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课前导入
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整个地区城市总数____
城市人口数量____
城市的用地规模___
一、城镇化概括
2、标志:
1、定义: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1)城镇人口增加
(2)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3)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以城区常住人口数为标准
合肥(2022):
常住人口964万,城镇化率83%
宣城(2022):
常住人口249.5万,城镇化率62%
中国(2022)城镇化水平:65.22%
中国(2010)城镇化水平:49.8%
3、城镇化的动力
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
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
越低。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超前城镇化: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滞后城镇化: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巴西的城市化直接跳过了本土工业逐步发展的过程,直接引入大量外资企业抢夺国民生存空间,同时人口爆炸增长,导致巴西高度城市化但过度城市化。
巴西为了经济引入大量外资,外资以低廉的价格收购农民的住房和土地,同时不会返聘这些劳动力进行生产,而是以机械化代替农民耕种。
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
滞后城市化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
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城镇发展无序化等现象。
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如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一些南亚、东南亚国家就属于这种状况。
4、城镇化的意义
1)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拉动社会内需等。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可提高土地、水资源等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基础设施、加强绿化等措施改善居住环境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设施完善;随着城镇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减小、价值观逐渐趋同等。
01
04
02
03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化的意义(经济、环境、社会)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世界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人口快速增加)
世界城市化水平
18 世纪中叶 1900年 1950年 2000年 2016年
<2% 13.6% 29.2% 46.6% 54.3%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
根据课本35页,图2.18及下图,总结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起步
目前水平
城镇化速度
未来趋势
早
晚
高
低
先快后慢
先慢后快
趋于平缓
不断发展
3、城镇化进程(时间变化)
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城镇人口比例/%
时间
后期阶段
中期阶段
初期阶段
20
40
60
80
城镇化 发展阶段 城镇人口 比例(%) 城镇化
发展速度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读“城镇化进程示意”图,比较不同阶段城镇化特点,完成表格。
缓慢
减缓
快速推进
大于70%
小于30%
30%-70%
城镇
乡 村
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
中心
城区
城市郊区
乡 村
人口迁往乡村
中心
城区
城市郊区
乡 村
中心
城区
城市郊区
乡 村
19世纪到20世纪
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下半叶
21世纪以来
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
开始出现迁往郊区居住的现象
人口重新迁回城镇中心
依据案例中的图文信息,概括英国不同阶段城镇化的人口流动情况,并绘制在下面的示意图中。
案例探究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再城市化(后期)
逆城市化
(后期)
郊区城市化
(中期)
城镇化起步
(初期)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不同点
城市人口增加
迁往城市周边郊区
城市人口减少
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近郊)
乡村或小城镇(城市之外远郊)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不是城镇化的倒退,而是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导致的。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中心区衰落,乡村地区发展的现象。虽然人口向市外迁移,其性质还是城市人口,并不从事农业活动。
目前,许多大城市居住压力大,交通拥堵,受教育费用高,就医困难,环境质量恶化,居民幸福感下降。这些被称为“城市病”。其“病因”是城市发展过快,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不合理。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垃圾污染
光污染
噪声污染
污染来源:城市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等
污染来源:城市生产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电子垃圾等
污染来源:城市工程施工、生活装修、商家促销等
污染来源:城市生产排放的废水、生活污水等
污染来源:城市夜晚照明、高层建筑玻璃反光等
1、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成因:城市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
治理污染
合理规划工业企业区位,减少和分散污染源
扩大绿地面积,美化绿化环境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就业困难
就医困难
基础设施落后
城市中的贫民窟
城市社会治安差
2、社会问题
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职能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加强城市管理
案例
非洲国家的城镇化
阅读“非洲国家的城镇化”案例,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请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城镇人口激增的原因。
科学技术进步,粮食供应盈余,工业和服务业发展;
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寻求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发展空间;
有些国家因为动乱、灾荒,导致农村人口涌入城镇。
案例
非洲国家的城镇化
阅读“非洲国家的城镇化”案例,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2.你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国家的城镇化可以提供哪些帮助?请说明理由。
中国城镇发展模式为非洲城镇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投资参与非洲城镇建设,帮助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农业专家为非洲国家带去中国经验和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率。
回忆所学,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理信息技术包含哪三种技术?
2.三种地理信息技术主要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获取数据,监测
空间定位、导航
管理、更新和分析数据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事故地点。为提高出警效率,城市都配备了巡警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警效率(图2.28)。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立即从GIS电子地图上确定
突发事件的发生地,同时
搜索最近的巡逻警车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警车(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
应用:
打开手机中“高德地图”/“百度地图”app,完成以下任务:
1.使用“公交地铁”功能,查询学校到家庭的公交路线。
2.使用“实时公交”功能,查询下一趟公交车到站的时间。
3.使用“附近”搜索功能,查询学校附近的停车场、商场、超市等。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缜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1、了解城镇化的含义、标志和意义(重点)
2、结合实例或图表材料,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的城镇化特点和区域差异;
4、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重难点)
5、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