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群落的演替【课时作业】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3 20:1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课时作业】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C )
A.形成次生林的森林演替
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恢复演替
C.从火山岩开始到森林的演替
D.从废弃的果园到森林的演替
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沙丘、冰川泥、火山岩等不存在生物基础上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其余均为次生演替。
2.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取代了苔藓,其主要原因是( D )
A.草本植物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草本植物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等资源
解析:草本植物逐渐取代了苔藓,其主要原因是草本植物较苔藓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成为优势物种。
3.下列人类的活动不利于生物群落的演替朝着对人类有利方向发展的是( A )
A.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B.在沙漠边缘种树种草
C.我国西部地区山坡上退耕还林、还草
D.减少草原放牧量
解析: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因当地环境条件适于其生长,再加上没有天敌,造成疯长,而对当地物种构成严重威胁,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从而使群落的演替朝着对人类不利的方向发展。
4.对群落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B.裸岩上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也有乔木的种子迁入,但不适合生长
C.群落演替的本质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演变的过程
D.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不再变化
解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裸岩上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也有乔木的种子迁入,但不适合生长,被淘汰了;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也是不断变化的。
5.下列哪项不是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A )
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
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
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变了
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
解析: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藓是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披荆斩棘开出道路、化工厂污水的排放、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都属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6.某池塘群落演替的过程如下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
A.演替的顺序为丁→甲→丙→乙
B.图示只展示了部分演替过程,演替将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没有
终点
C.图示四个过程中的群落均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且垂直分层不尽相同
D.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群落演替的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解析:题图只展示了部分演替过程,演替可能会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最后会相对稳定。
7.某植被严重破坏的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三个典型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
B.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土壤条件的影响
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D.在各个阶段群落中都存在分层现象
解析:根据自然群落演替特点和顺序,可知物种①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物种②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种③属于灌木。由于群落空间分层更复杂,光照越来越弱,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光照条件的
影响。
8.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一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C )
边坡 处理 方式 植被覆盖 率/%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 质/(g/kg)
物种数 个体数
甲 种植 植物 97 37 260 19.8
乙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C.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解析:移栽植物后,物种数比不移栽植物时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提高了群落结构的稳定性;边坡甲上虽没有移栽乔木,但可能自然长出乔木,因为在风力或鸟类等的作用下,可把乔木的种子带到该环境中;移栽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多,使土壤动物的数量增多,因此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群落演替过程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不会再继续加剧。
二、非选择题
9.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时间的推移,                    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在第Ⅰ阶段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第Ⅱ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
(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在从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     ,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逐渐         。
(3)在Ⅳ阶段,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4)在恢复过程中人为种植了一些乔木,则人类的活动导致该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解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在第Ⅱ阶段,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大部分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在从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逐渐增强。
(3)在Ⅳ阶段,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人为种植乔木,并未改变该群落演替的方向,但改变了演替的速度。
答案:(1)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大部分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2)次生 提高 增强
(3)垂直 (4)速度
10.“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    ,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 
 。
(3)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物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而决定动物优势物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4)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      (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使得该山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变快”或“变慢”),这说明人类活动 
 。
解析:(1)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因为该演替具备原有土壤条件,土壤里甚至还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演替速度比较快。(3)发生在退耕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主要竞争阳光,因此影响植物优势物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动物主要竞争食物,因此决定动物优势物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4)如果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加快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与自然演替相比会提前。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可以帮助群落重建,使演替速度加快,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答案:(1)物种组成 (2)次生演替 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光照 食物条件 (4)提前 变快 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三、不定项选择题
11.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树木→晚期树木→顶极群落。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该假说认为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如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甲到戊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D )
A.在演替期间,营养物质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但对光的利用率降低
B.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质的要求低,但对光有最高需求
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荫的能力也
较强
D.顶极群落后若发生火灾,可预测其后的次生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基本相同
解析:在演替期间,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营养物的有效性增加,由于植物分层更复杂,对光利用率提高;据题分析,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据图分析,它们对土壤营养物的要求低,而对光有最高需求;据题分析,“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
草→灌木→早期树木→晚期树木→顶极群落”,说明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而据图分析,对光的需求减弱,则耐荫的能力也增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在演替序列上基本相同,但初生演替一般需要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土壤形成过程,而次生演替是在原有较好的土壤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速度快,时间短,过程简明。
12.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前后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C )
A.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群落的物种组成全部消失
B.bc段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
C.bc段表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
D.cd段生物体贮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说明该演替过程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解析:题图为森林植被生物量变化,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大部分的植物和动物消失,但仍有微生物及少量动植物存在;cd段生物体贮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说明群落得到恢复,但具体物种可能有所不同。
四、综合探究题
13.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作   
     。该地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         。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群落类型 树种数量 平均胸径/ cm 平均高度/ m
Ⅰ:撂荒7年的次生林 22 8.7 6.3
Ⅱ:25年的次生林 81 10.4 8.4
Ⅲ:50年的次生林 96 11.8 9.2
Ⅳ: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128 13.7 10.5
分析上表可知:


 。


 。
解析:(1)群落演替的过程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研究群落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地段在水平上的差异,为水平结构,而不是垂直结构。
(2)由表格看出,①从撂荒7年到150年的近天然林中树种数量由22种达到了128种,对于部分个体平均胸径和高度均呈上升趋势,所以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物种数量增加、林木不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
②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为96-22=74(种),而50~150年之间次生林群落植物种类增长为128-96=32(种),后期增长比较慢。
答案:(1)群落的演替 物种丰富度 群落的水平结构
(2)①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物种数量增加、林木不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 ②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比较快,而50~150年之间次生林群落植物增长的速度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