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课时作业】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人口政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D )
A.我国人口政策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B.人口增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适合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的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解析:我国人口政策控制人类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人为因素,所以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同于其他生物种群;人口的年龄结构只能预测人口种群数量的变化,不能进行精确的计算;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的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考虑到环境污染、传染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总量不一定会保持稳定。
2.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人类可以改造地球,人口可以不断增长
B.人口剧增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
C.如果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人口密度一定不变
D.为了使人类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控制人口成为负增长
解析:地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的,人口不可能不断增长;人口剧增对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如耕地减少、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年龄结构只是起到预测人口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作用,人口增长还受战争、疾病、人口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控制人口增长并不是要使其成为负增长。
3.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C )
①温室效应 ②二氧化硫的排放 ③白色污染 ④烟尘 ⑤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解析:原煤中含有的碳和硫会随着燃烧释放出来,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硫的排放会造成酸雨,同时原煤燃烧还能形成烟尘。
4.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的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B.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解析: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转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缓雾霾的发生;“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不断地开垦草原和森林,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的环境,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应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5.下列关于全球人口动态和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全球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
B.现在世界各地都已普遍存在降酸雨的现象
C.臭氧减少会使人类和其他生物易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D.目前世界人口已达到环境容纳量,控制人口数量刻不容缓
解析:全球变暖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酸雨最早发生在北欧,现在世界各地都已普遍存在降酸雨的现象;臭氧减少,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就会增加,会使人类和其他生物易受短波辐射的伤害;目前世界人口尚未达到环境容纳量,但由于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所以控制人口数量刻不容缓。
6.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全球变暖会导致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
B.大气中CO2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C.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效应
D.禁止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举措
解析:减少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从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举措,而非完全禁止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7.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解析: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8.下列关于水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家庭污水、化学肥料、杀虫剂都是水体污染物
B.水体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先污染,后治理”
C.酸雨只会伤害陆地生物,对水体生态平衡没有影响
D.由于海洋很大,石油漏入大海对海洋生态系统不会构成威胁
解析:家庭污水、化学肥料、杀虫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击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等都是水体污染物;水体污染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避免出现水体污染;酸雨直接伤害陆地生物,会影响水体的酸碱度,造成水污染,破坏水体生态平衡;海洋生态系统虽然自我调节能力很强,但是也有一定的限度,石油漏入大海会导致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非选择题
9.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细菌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下图为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的死亡,这是因为 。
(2)浮床上的植物与蓝细菌之间存在 关系。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 (填“N”“P”或“K”,可多选)的植物使生态系统修复,经生态修复后,生物 将会升高。已知水葫芦能富集Cu、Hg,采收后 (填“适合”或“不适合”)做家畜饲料,原因是 。
(3)若在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由于水华造成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上述措施发挥的作用:①利用了挺水植物与浮游藻类的 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②植食性鱼类可以 ,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解析:(1)严重水华时,由于沉水植物在水体的底层,会缺乏光照和氧气而大量死亡。(2)浮床上的植物和蓝细菌之间竞争阳光等,所以浮床的植物与蓝细菌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若想防治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N和P的植物使生态系统修复,经生态修复后,生物多样性将会升高。水葫芦能富集Cu、Hg,Cu、Hg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因此水葫芦不适合做饲料。(3)在发生水华的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以利用挺水植物和浮游藻类的竞争关系和植食性鱼类捕食浮游藻类关系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答案:(1)沉水植物缺乏光照和氧气 (2)种间竞争 N和P 多样性 不适合 Cu、Hg等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会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积累,造成危害 (3)种间竞争 捕食浮游藻类
10.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写出两条)。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 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食草)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 调整为
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20世纪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写出两条原因)。
解析:(1)(2)人口激增如果得不到改善,最终会由于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太大,造成环境容纳量下降,从而人口增长呈现c曲线所示的情况。(3)调整人的食物比例后,可按下面的方法计算:若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比例为1∶1,人获得的能量为A,需要消耗植物为55A,若比例为1∶4,人获得的能量为B,需消耗植物为28B,55A=28B,则B/A=
55/28=1.96。(4)计划生育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延长世代长度来有效控制人口的增长。
答案:(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3)1.96
(4)该政策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三、不定项选择题
11.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以下关于“低碳”和碳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导致生物圈的碳循环受到阻碍
B.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导致了生物圈碳循环失衡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D.“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向“原料—产品—原料—产品”模式转化,有助于减少废料处理的能耗,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解析:“低碳经济”的发展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生物圈的碳循环。
12.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措施。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D )
A.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防风阻沙,保护当地的草原和农田,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还未明显下降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
D.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
解析: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已经明显下降。
四、综合探究题
13.近年来,巢湖在每年的梅雨季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华(蓝细菌爆发)现象,下面是发生水华现象时,巢湖生态系统中一些成分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导致水华现象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等;
水华现象的发生,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崩溃,这是因为
。
(2)微囊藻是造成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巢湖中的N、P等元素含量变化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 ,理由是 。
(3)图中a、b分别代表 。
解析:(1)引发水华的原因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等,这些因素易导致水生植物繁殖过快,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同时一些微生物产生有毒物质,这些都会使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致使污染加重。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水华现象的发生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崩溃,而会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2)水中的N、P等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其含量变化会影响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3)蓝细菌爆发后其数量较多,进行呼吸作用而使水体中溶解氧减少;分解者分解藻类等遗体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这些都会引起鱼类等水生动物死亡,因此题图中a表示水体中的溶解氧,b表示有毒物质。
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 巢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有 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空间充裕等情况下,营养物质将是限制生物环境容纳量的重要因素 (3)水体中的溶解氧、有毒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