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时作业】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课时作业】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3 20: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课时作业】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四川地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环境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发展,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的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运用苍蝇后翅平衡棒原理研制出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的一种方式,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时,引进物种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降低生物多样性。
3.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C.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及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多样性,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
D.外来物种入侵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解析: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外来物种入侵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要合理开发利用。
4.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在非生物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首先应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C.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维护活动,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解析:由于土壤湿度、地形变化等不同导致该湿地水平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所以要恢复生物多样性应首先增加生产者种类和数量;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对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恢复湿地的最佳方法是减少人为干扰,尽可能采用自然恢复的方法。
5.研究表明,外来物种入侵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最具威胁的100种入侵生物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多种。某地是有害生物入侵的集中发生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物入侵可使该地原有物种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该地干旱少雨,导致入侵生物在此环境中发生适应性的变异
C.入侵生物与新环境中的生物、非生物环境之间可形成新的协同进化关系
D.生物入侵可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解析:生物入侵可使该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原有物种的基因频率也随之发生改变;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入侵生物在该地干旱少雨的环境中发生选择适应性;协同进化实质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入侵生物与新环境中的生物、非生物环境之间可形成新的协同进化关系;生物入侵破坏生态系统进而导致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6.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活动对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 D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保护生态系统 ②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③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 ④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A.仅①②④ B.仅①③④
C.仅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也是对濒危动植物的保护措施。
7.下列措施中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的是( C )
A.为美化城市环境,可根据个人意愿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大量引入我国
解析:从国外引进的观赏类植物一旦流入自然生态系统,可能因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灾害;若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其天敌可能会因食物减少而死亡,破坏生物多样性,因此,应通过生物防治将黄鼠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其不对草场造成危害;东北虎属于濒危物种,在进行易地保护的同时,进行部分的野外放归实验,有利于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水葫芦是外来物种,因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造成河道堵塞等危害,若将其天敌引入我国,可能会造成新的生态危害(物种入侵)。
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
B.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D.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解析: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以增加其种群数量;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二、非选择题
9.为了加大生态修复的力度,近年来某地建设了许多湿地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公园中红嘴鸥的种群密度除了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外,还受到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在湿地公园不同地段分布着自然滩涂、芦苇荡、天然湖湾等各类生态景观,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3)建设湿地公园可促进生态修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湿地公园中生活着黑水鸡、野鸭、红嘴鸥、白鹭等多种鸟类,这主要在      层次上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举行,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请提出两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合理措施:  。
解析:(1)种群密度除了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外,还受该种群的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在湿地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态景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3)湿地公园可促进生态修复,是对于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故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湿地公园中生活着黑水鸡、野鸭、红嘴鸥、白鹭等多种鸟类,体现的是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建立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答案:(1)迁入率、迁出率 (2)水平 (3)间接 物种 (4)建立自然保护区及国家公园;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即可)
10.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沙漠化等。
(1)当地人民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草”的目的是增加            。
(2)草地是西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并在保持水土、抗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耕还草”的原因是  。
(3)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
解析:(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相对而言,耕地的生物种类较为单一,故“退耕还草”的目的是增加生物多样性。
(2)草地是西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并在保持水土、抗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态功能,可以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退耕还草”原因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答案:(1)生物多样性 (2)直接和间接 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3)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三、不定项选择题
11.“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先哲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认知,古代各朝代或多或少皆存在对环境保护的明确法规与禁令,用来规范指导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根据这一理念和生态学知识分析,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C )
A.易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将生活垃圾回收后直接撒到农田中即可作有机肥
C.退耕还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D.为了使养分还田可将植物秸秆焚烧
解析:易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生活垃圾中可能含有废弃塑料、电池等造成土壤污染的物质,所以将生活垃圾回收后直接撒到农田中作有机肥的做法是错误的;退耕还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将植物秸秆焚烧污染空气。
12.森林砍伐、修路和农业活动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使野生大熊猫面临着栖息地碎片化的局面。现有大熊猫被分割为33个孤立种群,其中24个种群具有较高的生存风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栖息地碎片化造成33个孤立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
B.对于小种群区域,可引入新个体增加种群数量和改善遗传多样性
C.可修建栖息地走廊加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改善遗传多样性
D.恢复竹林并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最有效措施
解析:人类活动导致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形成大小不等的区域,即野生大熊猫之间因地理隔离导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
四、综合探究题
13.2017年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曾是茂盛的森林,后来由于人类活动,到解放初期已退化为高原荒丘。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组建林场,历经几代人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塞罕坝建设成森林覆盖率高达75.5%的“绿色屏障”,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丘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      ,这一历史变迁也是        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两类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缩影,同时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
(2)塞罕坝森林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    。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的“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  ,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解析:(1)塞罕坝从森林退化为荒丘,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这一历史变迁也是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两类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缩影,同时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对于利用强度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答案:(1)速度和方向 土地荒漠化 有限的 (2)生物群落 间接 (3)高 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