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点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和第Ⅱ卷都答在答题卷上。
第I卷(单选题 共60分)
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不选、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地区泥石流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低洼多河流 B.黑土疏松多沟壑
C.降水丰沛多暴雨 D.陡坡开垦植被少
3.一旦发生泥石流,相关部门应尽快确定灾害位置,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组织救援。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遥感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4~6题。
4.导致甲地区人口稀少的根本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光照 D.土壤
5.黑河-腾冲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条件是( )
A.地形和经济 B.气候和地形
C.气候和科技 D.地形和科技
6.西藏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但却不适宜大量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承载力低 B.自然资源较为贫乏
C.经济水平较低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历史上,我国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等人口大迁移,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8.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
A.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迁移频繁
B.人口迁移方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
C.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D.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木桶定律是指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该定律适用于某地区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测算。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某时期不同指标下适宜人口和最大人口的测算结果。据此完成9~10题。
基于人均建设用地 基于人均居住用地 基于可供水资源 基于生态环境
适宜人口(万) 63.80 83.20 72.36 70.18
最大人口(万) 106.20 113.40 210.36 106.33
9.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测,该城市( )
A.生态环境条件最好 B.适宜人口为63.80万
C.最大人口为210.35万 D.人均居住用地最为短缺
10.为了缓解该城市的“短板”,下列措施较为合理的是( )
①跨区域调水,缓解水资源不足
②适当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用地
③严格保护耕地,控制建成区范围
④合理规划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林盘是川西的一种乡村聚落形式,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常以姓氏宗族为聚居单位,形态小巧如盘,呈分布分散,形成已逾千年。不同的林盘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下面左图为川西部分林盘分布区,下图为川西林盘的土地利用模式。据此完成11~13题。
11.最能体现甲地林盘景观特点的是( )
①梯田层层稻花香②水绕稻田竹绕宅③鱼塘台田麦果棉④房舍散布随田居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2.林盘分散布局,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建设投资 B.更接近大自然
C.方便田间耕作 D.节省耕地资源
13.川西林盘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①扩大林盘用地规模
②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③保持乡野田园风光
④开发林盘景观,发展休闲旅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下图为种植单位面积X、Y、Z三种农作物的收益随距城镇的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在距城镇OJ的范围之内,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
A.G、I B.F、G C.E、H D.F、H
15.在图示地区OJ的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作物收益居第三位 B.Y作物收益对距离最敏感
C.Z作物在HJ收益最高 D.Y作物在EH收益居第二位
16.如果只按经济效益布局作物,则此地区农作物的空间结构最可能形成( )
A.同心圆结构 B.条带状结构
C.扇形结构 D.多核心结构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下面17~18题。
17.可知该市(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置最大
18.可推测该市( )
A.处于城镇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
C.城市处于逆城镇化阶段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下图为中国、印度、巴西、美国四个国家2020年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A.中国美国 巴西印度 B.中国 巴西印度美国
C.巴西 中国印度美国 D.美国中国 印度巴西
20.与丁国相比,甲国城镇化突出特点是( )
A.工业更发达 B.房价更高
C.贫民窟更多 D.环境更优美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大雨时吸水,干旱时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2021年7月,大连市重点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泉水河公园一期正式竣工,新增的树木植被沿河分布,为广大市民营造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滨水生态休闲公园。据此完成21~22题。
21.泉水河公园的修建对泉水河流域产生的影响是( )
A.蒸腾减弱 B.地下径流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增加
22.泉水河公园建成后,可以( )
①美化城市环境 ②减少城市内涝
③提升城市生态功能 ④加重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森林—村寨—梯田—沟渠”四素同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是云南哈尼梯田的生态奇观。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多山地,气候湿润。为了在崎岖的山地种植水稻,哈尼族从隋唐时期就开始开垦梯田,并创立了一种较为古老的“木刻分水”的田间用水方式,由各村落推选出较有威望的村民担任“欧嘎阿波”(年长的水沟沟长),在确定用水量后,在横木或石头上凿刻宽窄不一的凹槽,将其置于水渠的分水口,水顺凹槽流向不同的梯田。读图回答23~25题。
23.推测哈尼梯田山顶、山腰、山坡不同部位的开发利用方式分别是( )
A.森林、村寨、梯田 B.村寨、梯田、森林
C.梯田、森林、村寨 D.村寨、森林、梯田
24.下列关于哈尼梯田布局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B.村寨的布局可防止地震、滑坡灾害
C.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D.人为修筑沟渠,便于自流引水灌溉
25.木刻分水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①防止水源污染②保障用水公平③减轻水资源浪费④避免洪涝灾害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四川省汶川县(31°N,103.4°E)地处横断山脉北部的岷江河谷,素有“樱桃之乡”的美誉,出产的甜樱桃色泽鲜艳、口味香甜,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明显优势。近些年,电商的发展促使汶川的甜樱桃销量不断上升。该地75%左右的鲜果销往四川本地,销往省外的很少。据此回答26~28题。
26.汶川甜樱桃品质优良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热量充足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土壤肥沃 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27.电商发展对汶川甜樱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延长储存时间 B.提高产品质量
C.降低种植成本 D.扩大消费市场
28.汶川甜樱桃鲜果拓宽省外销路的有效措施有( )
①加大宣传力度 ②产品进行深加工
③栽种新的品种 ④提升保鲜的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工业部门①最可能是( )
A.家具厂 B.制糖厂C.水泥厂 D.生物制药厂
30.工业部门从④→②→①的发展趋势,反映了( )
A.原料对工业的影响在增强 B.政策对工业的影响在减弱
C.劳动力数量对工业的影响在增强 D.劳动力素质对工业的影响在增强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31.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且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指出a、b、c分别表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中的哪种,并说明理由。(6分)
(2)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说明其合理的理由。(4分,每点一分)
(3)图中②③④三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隔离带?请说明理由。(3分)
32.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各题。(17分)
材料一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图和甲、乙两地典型农业布局模式图。
材料二茶树喜温暖、潮湿、荫蔽、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环境。图示省区是我国部分茶叶主要生产地。
(1)影响甲农业生产模式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2分)
(2)简述甲地立体农业布局模式的优越性。(6分)
(3)说明近些年乙地农业用地面积减少,作物多改种花卉等经济作物的原因。(6分)
(4)简述图示省区茶叶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区域差异导致大量人口迁移,这给迁出地带来了巨大挑战。近些年重庆市迁出人口规模有所下降。下图为2018年重庆全市迁出主要目的地的占比,读下图回答问题。
(1)推测重庆市迁出人口的总体年龄特征。(2分)
(2)据材料,简述重庆市人口迁出主要目的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3)简述大量人口迁出对重庆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5.ACAAB 6~10.AADBC 11~15.ACBCC 16~20.ADBCC 21~25.BAABD 26~30.BDCDD
二、综合题
31.(1)a功能区为商业区(1分):a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1分)b功能区为住宅区(1分):b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分布在商业区外围(1分);c功能区为工业区(1分);c功能区位于主要风向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1分)。
(2)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1分):位于较小风频的上风向,大气污染对城区影响小(1分);远离城市,地价便宜,用地充足(1分);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且有充足的水源(1分);靠近城市相对较近,市场广阔(1分)。(每点1分,任答4点得4分)
(3)③地(1分)。③位于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此处布局绿化隔离带可以防止工业区废弃物污染住宅区(2分)。
32.(1)地形(1分)
(2)生态: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土地资源,符合因地制宜的农业布局原则(思想),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农产品品种丰富,满足市场需求,增加了经济收益;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城市化和工业化占用大量土地,导致农业用地面积大幅减少: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对经济作物市场需求大;(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促使农民改种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每点2分,答3点得6分)
(4)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低山丘陵,排水条件好:以酸性的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山区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每点1分,答对3点得3分)
33.(1)以中青年劳动人口为主(1分):老年人口和少年人口比重小(1分)。
(2)东部沿海地区(2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作机会多,收入高(2分)。
(3)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和人才流失,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2分):出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社会问题(2分)。(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各答一点,言之有理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