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3 15: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3.新闻图片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如图拍摄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在(C)
A.1949年
B.1954年
C.1958年
D.1966年
4.1964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这段话中的“失误”是指( )
A.国有企业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这场运动是( )
A.“四五运动” B.十年内战
C.“文化大革命” D.反右斗争扩大化
6.“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7.右图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大跃进”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对联是时代的反映。以下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③百年荣辱人青史,两制辉煌壮国魂 ④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以女儿焦守云的视角回望了父亲的一生。书中,焦裕禄的事迹应该包括( )
A.建设大庆油田 B.研制原子弹
C.治理兰考“三害” D.培育杂交水稻
12.在60年代,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影响了社会风尚,培养了几代人。“他”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13.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14.“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7.“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8.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 )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B.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C.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D.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0.刘丹的爷爷对刘丹说:“‘文革’时期虽然建设遭到破坏,但某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选项可以作为论据的是( )
A.我国结束了依赖“洋油”的时代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 D.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二、非选择题
21、解读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二反映我国工业化进程出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2)图三的人物是谁,他的哪些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有什么积极作用?又存在什么问题?
(3)这个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这两大运动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23、材料:“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曲折。应该如何认识“文革”?……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结论,彻底否定了“文革”……“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历史已充分证明,“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完全错误的,它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摘自201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任平撰文《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
阅读材料,谈谈“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我国应从中吸取什么历史教训。
答案
1-5BDCBC 6-10BACAC 11-15CDCBA 16-20CBDCD
21、(2)、问题:大跃进。影响: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人物:王进喜。精神:不怕困难、艰苦创业。
22、(1)答案: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2答案:积极作用: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存在问题: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3)答案:两大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给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原因: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4)答案:经济建设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建设要符合本国的国情等。(言之有理即可)
23、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教训:它的发动,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