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习近平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
2020年3月22日,正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习近平表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华社
为何习近平要考察朱熹园?
为何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目 录
一、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阅读教材P2-4,结合纲要上所学知识,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期 概 况
起源 上古
奠基 先秦
发展 秦汉
魏晋至隋唐
宋元
传承与 转折 明中后期
明清之际
清康雍乾
冲击与
复兴 1840年后
1915-1917年
走向复兴 五四运动后
1.中华文明的起源----上古时期
思考:远古时代的中华文化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
——女神像——
山东济南·龙山文化
——黑陶——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
——骨耜——
四川广汉·三星堆
——铜人头像——
甘肃秦安·仰韶文化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人面鱼纹彩陶盆——
浙江杭州·良渚文化
——玉琮——
多元起源,多元一体
(从中原核心向四周辐射)
(一)起源与奠基:从上古到春秋战国
2.奠基:青铜时代到春秋战国
青铜礼器反映出
礼制的发展与完善
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的四羊方尊,反映了商朝青铜器的精美。
进入青铜时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高
20世纪90年代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的西周编钟。
成熟的青铜文明-夏商周
龙虎纹尊
(商代饮酒器)
(青铜礼器)
何休注《公羊·桓公二年传》:“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是奴隶主统治权威的象征。
(一)起源与奠基:从上古到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
儒
法
道
兵
墨
阴阳
纵横
医
儒家文化思想核心形成
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
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秦汉至宋元)
1.秦汉
——儒学成为正统和文化主流
秦朝
汉朝
推崇法家
尊崇儒术
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
巩固大一统局面
2.魏晋隋唐
——儒学的发展与创新
魏晋
隋唐
佛教传入(两汉之际)
道教兴起(东汉末)
三教交汇融通
玄学盛行
文化辉煌灿烂
儒学受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发展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秦汉至宋元)
3.宋元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理学的基本流派
宋明理学,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而建立的"道学"。 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是宋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程朱理学
“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
“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方法论
陆王心学
认为世界的本质和主宰就是人的心理(“心明便是天理”)---宇宙观
思想核心:“致良知”
“知行合一”需要实践和省察内心---方法论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宋元
明中后期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秦汉至宋元)
南宋 朱熹
儒
理
存天理,灭人欲
理在先,气在后
人生气禀,理有善恶
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
格物致知
精神追求
道德修养
自我节制
人性庄严
优秀品格
尊卑等级
重男轻女
扼杀人性
统治工具
落后思想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3.宋元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秦汉至宋元)
理
丰富了理论思维
张择端
元杂剧
关汉卿
苏轼
活字印刷术
科技文化繁荣
南宋 朱熹
3.宋元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秦汉至宋元)
1.明中后期
-----人的主体意识觉醒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致良知,知行合一
理
心
陆九渊
王阳明
陆王心学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折(明至清)
2.明清
——提倡个性自由与文化禁锢并存
明清之际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 李贽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反对
君主专制
提倡
工商皆本
倡导
社会责任
提倡个性自由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折(明至清)
2.明清
——提倡个性自由与文化禁锢并存
明清之际
禁锢思想文化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折(明至清)
(四)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复兴(1840年至五四后)
新文化运动时期
五四运动后
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渐趋中国化
鸦片战争后
阅读教材P2-4,结合纲要上所学知识,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期 概 况
起源 上古
奠基 先秦
发展 秦汉
魏晋至隋唐
宋元
传承与 转折 明中后期
明清之际
清康雍乾
冲击与
复兴 1840年后
1915-1917年
走向复兴 五四运动后
”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
夏商西周青铜文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
由推崇法家学说到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儒、佛、道教交汇融通,文化灿烂。
理学形成。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陆王心学“;追求个性自由,倡导经世致用。
心学,人的主体意识觉醒。
君主专制、文字狱,钳制思想,禁锢文化。
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渐成潮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期 概 况
起源 上古
奠基 先秦
发展 秦汉
魏晋至隋唐
宋元
传承与 转折 明中后期
明清之际
清康雍乾
冲击与
复兴 1840年后
1915-1917年
走向复兴 五四运动后
”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
夏商西周青铜文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
由推崇法家学说到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儒、佛、道教交汇融通,文化灿烂。
理学形成。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陆王心学“;追求个性自由,倡导经世致用。
心学,人的主体意识觉醒。
君主专制、文字狱,钳制思想,禁锢文化。
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渐成潮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时段:连续性
2.主体:本土性
阶段 时期 概 况
起源 上古
奠基 先秦
发展 秦汉
魏晋至隋唐
宋元
传承与 转折 明中后期
明清之际
清康雍乾
冲击与
复兴 1840年后
1915-1917年
走向复兴 五四运动后
”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
夏商西周青铜文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
由推崇法家学说到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儒、佛、道教交汇融通,文化灿烂。
理学形成。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陆王心学“;追求个性自由,倡导经世致用。
心学,人的主体意识觉醒。
君主专制、文字狱,钳制思想,禁锢文化。
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渐成潮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时段:连续性
2.主体:本土性
3.内容:多样性
阶段 时期 概 况
起源 上古
奠基 先秦
发展 秦汉
魏晋至隋唐
宋元
传承与 转折 明中后期
明清之际
清康雍乾
冲击与
复兴 1840年后
1915-1917年
走向复兴 五四运动后
”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形成
夏商西周青铜文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
由推崇法家学说到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儒、佛、道教交汇融通,文化灿烂。
理学形成。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陆王心学“;追求个性自由,倡导经世致用。
心学,人的主体意识觉醒。
君主专制、文字狱,钳制思想,禁锢文化。
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渐成潮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时段:连续性
2.主体:本土性
3.内容:多样性
4.交流:包容性
5.影响:凝聚性
三、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儒家的学问就是教我们如何处理好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一种智慧之学。
——颜炳罡《中国儒学的现代转化》
【自主学习】:请阅读教材,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
6
5
4
3
2
重视以人为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崇尚天人合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追求家国情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主张和而不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强调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坚持崇德尚贤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从下列七组材料中你能感悟到哪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
1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论语.雍也》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三、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重视以人为本
用中国传统方式来说,就是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天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张岱年《中华文化概论》
民本思想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追求家国情怀
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从下列七组材料中你能感悟到哪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
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7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太史伯
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三、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追求家国情怀
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和而不同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1.中华传统文化有何历史价值?
2.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有何价值?
3.我们应如何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材料一:赵志裕、杨中芳等学者2000年在香港曾发表过一个关于中庸思维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他们得出三个因素来研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从目标上,中国人希望达到和谐;从认知和过程来看,中国人看问题从整体去把握;从行为表现上看,中国人处理问题采取折中方法。
——摘自侯玉波《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历史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1.中华传统文化有何历史价值?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增强民族凝聚力
强化民族认同
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参考
为世界文明发展作重大贡献
2.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有何价值?
材料二: 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3.我们应如何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对外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运动多以否定中国文化为前提,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便会发现,这种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也起到了阻碍作用。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问题:有人说现在是流行文化时代,再谈提倡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您同意不?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
当中国人抛弃传统文化就是他们灭亡的时刻。
——尼克松《不战而胜》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