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课前提问】
1.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p15
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庄园有哪两种土地类型? p16
3.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p16
4.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方式? p17
5.城市争取自治权的影响? p17
6.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的标志? p18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亚洲)的多元面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幸运者——
他是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宗教的三重创造者,他既不能读书,也不会写字,但他却带来了一部经典。既是诗篇,又是法典,也是祈祷书,直到今天,还被四分之一的人类所崇拜,被视为妙文、智慧、真理的奇迹......这是永恒的奇迹
思考:这个人物是谁?他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穆罕默德
统一阿拉伯民族、建立阿拉伯帝国、创建伊斯兰教......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一)背景
多部落并存,信仰多神教,相互混战,人民渴望安定
我们以劫掠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 — 阿拉伯诗歌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
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炎热干旱、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与沙漠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二)伊斯兰教
1.建立:
2.经典:
3.三大圣地: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古兰经》
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城,12岁随叔父的商队来往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见多识广,25岁与麦加富孀结婚。此后,他潜心思考社会与人生问题,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顺从”,即顺从和信仰真主阿拉;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三)帝国的形成过程
1.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穆罕默德去世时(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3.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西临
大西洋
北接
黑海和里海
东到
印度河流域
西南
尼罗河下游
南包
整个半岛
阿拉伯帝国的疆域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四)帝国的统治
1.政治稳定:
(1)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2)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和各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
材料: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作为君主的哈里发,集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哈里发也是伊斯兰的最高精神领袖,直接管理麦加与麦地那这两处圣地,具有裁决纷争的权威……在哈里发之下,设有宰相、枢密院、财政部等,宰相负责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文告之起草和颁布,财政部负责税收和支出。
政治特点:政教合一,集权专制
“哈里发”一词意为“代理者”、“继任人”。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先后推选出四位继承人,称之为“哈里发”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四)帝国的统治
2.经济繁荣:
帝国农作物种类繁多,产量也很高,叙利亚和大马士革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波斯湾东岸以及阿姆河流域,是当时帝国著名的四大谷仓;在手工业上,采矿、金属加工、纺织、制陶等部门都十分兴旺。如大马士革的锦缎、布哈拉的毛毯、叙利亚玻璃,都享誉很高……国内外贸易也相当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
(1)手工业和商业发达
(2)陆上和海上贸易发达 (3)城市繁多,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商人是世界的信使和安拉在大地上的忠实奴仆
——《古兰经》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四)帝国的统治
3.文化繁荣:
(1)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2)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
(3)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阿拉伯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 穆罕默德
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 — 阿拉伯谚语
文化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
清真寺: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晚期受到印度建筑艺术的影响
花刺子密:天文学家、数学家,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表”。著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以波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又吸收印度、希腊、埃及等童话寓言以及大量阿拉伯故事而成
拉齐斯:巴格达国立医院院长,著名的临床外科专家。是外科串线法的发明者,著有《天花与麻疹》《医学集成》等重要著作,对西方医学产生很大影响
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人首创,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
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的代数学、位置计算制和零的符号,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方的
—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四)帝国的统治
3.文化繁荣: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299—1922年)
(一)兴起和扩张
13 世纪
兴起于小亚细亚
14 世纪进军欧洲
1453年
灭拜占庭帝国
16世纪后期
地跨亚非欧大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1.文艺复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大量拜占庭帝国的学者逃到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丝绸之路的咽喉,对过往商人征收重税,推动了欧洲开辟新的商路,揭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
3.欧洲社会的进步:在对抗奥斯曼帝国进攻的过程中,欧洲很多国家走上了民族国家的道路,君主专制强化。火器和火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欧洲进入火器时代
4.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半岛使该地区的民族宗教成分更加复杂,逐渐演化成欧洲的火药桶
奥斯曼土耳其人本是西突厥人的一支,最初生活在中亚地区,11世纪迁移到小亚细亚。1299年,突厥人的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新国家被称为“奥斯曼”
▲奥斯曼一世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299—1922年)
(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1.政治:
2.经济:
(1)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2)在帝国中,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历代苏丹
(1)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2)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政治特点: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帝国
政教合一:指政权和教权合二为一的政治制度。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依据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一)南亚——笈多帝国
恒河中游的印度人
1.建立者:
2.兴起时间:
3.统治:
4世纪初
(1)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2)国王直接控制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3)印度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建立者:
2.兴起时间:
3.统治:
突厥人
13世纪初
(1)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2)最高统治者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3)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一)南亚——德里苏丹国
秦汉之际
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6-7世纪
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646年
孝德天皇孝开始“大化改新”,模仿中国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10世纪
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形成庄园。贵族及庄园领主豢养武士,武士集团日益重要
12世纪末
镰仓幕府建立,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17 世纪
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1.发展历程: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二)东亚——古代日本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二)东亚——古代日本
1.发展历程:(3)大化改新
1)标志:646年,孝德天皇进行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2)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③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 3)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被誉为日本《红楼梦》的《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被认为是日本的《红楼梦》。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余处
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日本高僧空海手迹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二)东亚——古代日本
1.发展历程:(3)大化改新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二)东亚——古代日本
1.发展历程:(5)幕府统治
1)背景:
①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②庄园经济的形成 ③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形成
2)形成:
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
3)特点:
①中央:以____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____掌握实权
②地方: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将军赐予武士__________,武士对将军宣誓_____,并承担_____和_____等义务
③外交: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实行____政策
天皇
幕府
官职和俸禄
效忠
纳贡
兵役
锁国
天皇虚权幕府实权
4)影响:
造成封建分裂割据
坂本太郎在《日本史》一书中如此评价锁国政策:
“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力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
思考:这段评价有道理吗?谈谈你的理由。
有道理
理由:①先肯定材料里的积极影响:作为封建政权,幕府的锁国政策力图维护日本的稳定,锁国政策也的确让日本获得了200年左右的和平,日本的经济文化在此期间获得稳定发展
②再分析消极影响:但是,锁国政策的影响更多是负面的,日本在面对外部世界时,不是积极进取而是退缩保守,最终不仅葬送了幕府统治,而且使得日本在面对美国等西方列强时,最初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明治维新学习西方的成功,反证了锁国政策的落后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二)东亚——古代朝鲜
1.政权变化
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在中央设 ,将地方划分为十道,引入 选拔官员
推行土地 ,实行授田制
中国的 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
政治
经济
文化
三省六部
科举考试
国有
儒家经典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日本侵略朝鲜,中国明朝派军队援朝抗日,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①新罗:
②高丽:
③朝鲜:
④16世纪末: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
秦汉到唐末千余年间,越南北部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权统治下。1010年,越南建立李朝,定国号为大越,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18世纪后半期大体形成了今天越南的版图
越南一方面在尊崇佛教的同时大兴科举,在国子院设立孔子、周公的塑像定期拜祭,在文学上,连陈朝的君主也是汉文文学的忠实粉丝,开始过端午节等传统节日
越南春节年货市场
东南亚:越南
时间 4世纪 7世纪 8世纪 11世纪 12世纪 13世纪
地区 南亚 西亚 东亚 西亚 南亚 东亚 西亚
重要 史实 笈多 帝国 伊斯兰教创立 日本大化改新 新罗统一朝鲜 阿拉伯帝国 德里 苏丹国 幕府 统治 奥斯曼帝国
种姓制度
印度教文明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文明
儒家文明
亚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