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2 23:3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元检测卷
检测范围:第二单元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表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亦化的原田有( )
①“一五”计划的完成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图是“一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分配示意图。据此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
A.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 B.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要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D.解放发展农业生产力
3.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取决于( )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实施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苏联对中国大规模援助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4.在建国初期,由于各种条件尚不具备,故先召开各级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为过渡。从1949—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大行政区、省、市、县、区、乡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原则。各地相继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成立民主政权,并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材料旨在说明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
A.筹备情况 B.召开情况 C.实施结果 D.产生影响
5.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载体。下图是创作于1954年的《幻想变成现实》。该漫画表明( )
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公有制 B.人民公社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C.农业生产合作社促进了农业发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见成效
6.随着三大改造的稳步推进,中国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中国,需要一部更为完善的法律基础来立国安邦。这说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A.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诉求 B.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
C.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7.下图是名为“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宣传画,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农民渴望土地改革的迫切心情 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
C.反映工人参与城市改革的积极态度 D.彰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
8.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同苏联驻华大使谈话时说:“苏联人从什么时候开始相信中国人的呢 从打朝鲜战争开始的。从那个时候起,两国开始合拢了,才有156项。”毛泽东意在强调抗美援朝( )
A.促成了中苏建交 B.巩固了新生政权
C.增强了中国实力 D.推动了“一五”计划
9.文史学者宋元彬在日记中写道:“1958年某日晚,听取文联方面负责人汇报,汇报扫盲工作经过八昼夜苦战,扫了5万文盲,每人认识1 500字。”此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 B.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
C.九年义务教育全国普及 D.文化大革命在全国的推广
10.1956年,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士惠在献给毛主席的喜报中写道:“毛主席、共产党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突出表现了( )
A.获得民族独立的自豪 B.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骄傲
C.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悦 D.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
11.下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完成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
C.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D.强烈的富国强国愿望
1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图。从图中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呈现出来的特点是( )
A.过程一帆风顺 B.在曲折中前进
C.水平大幅提高 D.总体达到小康
13.在带领兰考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体现了焦裕禄( )
A.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B.廉洁奉公,对党忠诚
C.艰苦奋斗,亲民爱民 D.坚持真理,勇于探索
14.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时间轴就是依据时间顺序把多个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把历史知识时序化、系统化下图时间轴中的①②③应该是( )
A. ①1840年;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开国大典
B. ①1919年;②奴隶社会;③抗美援朝
C.11840年;②封建社会;③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①1919年;②资本主义社会;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5.《六亿人们心花开》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形成
D.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
二、非选择题(40分)
16.(10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医圣”张仲景]
材料一:《伤寒杂病论》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和平使者”郑和]
材料二:15世纪前期, 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摘编自张帆、李帆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铁人”王进喜】
材料三:
(1)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与我国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看待问题的方法相似 “‘治未病’的思想”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有何借鉴意义 (2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背景。(2分)
(3)材料三中“铁人”王进喜参加的石油大会战是建设我国哪一油田 他是我国哪一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 (3分)
(4)综上所述,请谈谈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3分)
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大机器工业在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出现,但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进展甚微。在抗日战争以前(这是过去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年代),中国大机器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的产值却占到90%左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工业进展甚微的根本原因。(4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中共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结合史实,指出该设想在20世纪50年代的实践中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结合近现代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2分)
18.(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1)依据材料一,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钢产量的增幅最大 (6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并简析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惇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更由于……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出现重大失误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8分)
参考答案
1.B 2.B 3.A 4.A 5.C 6.B 7.B 8.D 9.B 10.D 11.D 12.B 13.C 14.C 15.A
16.答:(1)老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利于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2)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3)大庆油田。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4)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勇于创新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
17.答:(1)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摧残。
(2)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困难。
(3)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工业化;工业化建设要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18.答:(1)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变化: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上升,私有制经济比例下降。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
(3)原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教训:我们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