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6课 学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图画阅读。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雷雨》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雷雨前“黑云压城城欲摧”、雷雨中“大珠小珠落玉盘”、雷雨后“谁持彩练当空舞”的壮丽景象。 从单元整体视角来看,本单元所隐含的语文要素,即“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雷雨》中的“小泡泡”“加点的词用得真好”也隐含了单元语文要素,《语文园地》也对这一要素进行了字词运用的训练。 从年段梯度来看,同样是“提取信息”,从“找出课文明显的信息”,到“根据课文的明显信息做简单判断”,再到“整合信息,作出推断”,我们发现随着学生年龄与学段的增长,语文要素要求也是梯度上升的。
学习重点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借助关键词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的好处。提取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学情分析 进入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认识了1000 多个常用汉字,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课上我们要继续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字,特别是注重汉字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同时,二年级上册已有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的课文,学生对此主题已经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与兴趣,加上前面语文要素的积累,都为本课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物的变化做好了铺垫。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他们已经具备了提取明显信息和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本课要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整合信息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要求有梯度地提高了。纵观本课语言特点,都是简短的句式,容易提取信息。
学习目标 1.认识“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关键词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预习课文:课前熟读课文、圈画生字。
学习策略 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阅读主线,采用情景创设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用字的精炼准确;借助图文对照,想象谈话等多种形式去品悟文章描写的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的关键词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雨。 利用课后习题,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雨天的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更积极地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过程中。
活动一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播放课文示范音频。 2.引导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引导认读词语。 4.引导集中识记生字。 5.游戏巩固。 1.倾听示范音频。 2.自读课文,并标记自然段序号。 3.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4.交流识字方法: (1)偏旁识字:蝉 (2)字理识字:户 (3)顺口溜识字:压 5.观看识字游戏,巩固字词。 通过播放示范音频,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通过多种方式的识字交流,扎实解决了本课的生字,为学生学文做好准备。 通过识字游戏环节,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加强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活动二 图文结合引导想象,感受雨景。 1.引导梳理脉络。 导语: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引导圈画雷雨前描写的景物。 3.引导逐句品读雷雨前的部分。 (1)引导感受雷雨前的沉闷。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3)播放动画,引导感受大风来袭时情景的变化。 (4)积累运用,引导准确使用动词。 (5)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雷雨前的变化。 4.指导背诵描写雷雨前的部分(1--3自然段)。 5.指导学习雷雨中的部分。 (1)引导圈画出雷雨中描写的景物。 (2)引导思考这是怎样的一场雨。 (3)引导关注雨的变化。 6.指导背诵描写雷雨中的部分(4--6自然段)。 7.指导学习雷雨后的部分。 (1)引导圈画雷雨后描写的景物。 (2)引导发现雷雨后和雷雨前景物的变化。 (3)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梳理内容,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简单说明划分的理由。 2.默读雷雨前段落,画出雷雨前描写的景物。 3.逐句品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1)结合图片,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 (2)朗读第一自然段。 (3)观看动画,感受大风来袭时情景的变化,并在语境中体会“垂”的妙处。 (4)根据语境选择动词“垂、落、掉”填空。 (5)倾听音频,抓住“越( )越( )”这一关键词感受雷雨的变化。 4.借助关键词背诵1-3自然段。 5.学习雷雨中的部分。 (1)默读4--6自然段,画出雷雨中描写的景物。 (2)抓住关键词语,感受雨势。 (3)抓关键词语,感受雨的变化。 6.借助关键词,尝试背诵4--6自然段。 学习雷雨后部分。 默读课文,画出雷雨后描写的景物。 (2)交流雷雨后和雷雨前景物的变化。 (3)朗读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交流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中的词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语境中体会“垂”字使用的妙处时,引导学生观察动画,突破难点。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迁移运用。 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是语言文字的内化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雷雨的奇妙。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是语文课上的主要训练点,也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过程。通过朗读想象景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三 回顾内容,尝试背诵。 指导背诵全文。 借助关键词提示,练习背诵全文。 借助关键词,降低难度,完成背诵任务。
活动四 学写本课生字。 1.引导观察生字,按照生字结构分类。 2.分类指导书写要点。 (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重点指导“迎”字书写。 (3)指导书写独体字,强调笔顺。重点指导“垂”字书写。 3.指导练写。 1.观察生字,根据生字结构分类。 2.学习生字书写要点。 (1)学习书写“雷”和“黑”。 (2)学习书写“压、迎”两个字。观看范写“迎”字视频。 (3)学习书写独体字。观看范写“垂”字视频。 3.练写生字,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适当修改。 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方法,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活动五 观察作业 布置观察作业 留心观察生活中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与同学分享。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将生活中的体验变成自己的语言输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达标 检测 1.背诵《雷雨》。 2.留心观察生活中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与同学分享。
板书 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学科:语文 授课年级:二年级 讲课题目:《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