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 《风娃娃》 学时 一
课标要求 识字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口语交际: 听故事,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概述 《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趣味盎然的童话故事。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了风娃娃的美好心愿,以及妈妈对它的指点和鼓励。第2~3自然段讲风娃娃做的两件好事:转动风车,吹动大船,他享受着做好事带来的快乐。第4自然段通过风娃娃的想法,能察觉它被喜悦冲晕了头,有点儿自以为是。第5~6自然段讲风娃娃因为方法不当,给人们帮了倒忙,受到了大家的责备。第7自然段写了风娃娃的委屈,以及由此得到妈妈的提醒和点拨。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文中,风娃娃“转动风车”“吹动大船”“吹跑风筝”这三件事是详写,都是按照风娃娃来到哪里、看到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吹跑衣服”“折断小树”是略写,其后的一个省略号也点明了风娃娃可能还帮了其他倒忙,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课文配有插图,一幅描绘的是风娃娃吹动风车的画面,图中的风娃娃鼓着腮帮子,鼓足了劲儿吹气;另一幅描绘了风娃娃吹断风筝线小朋友们一脸惊慌、伤心的画面。画面生动、直观,教学时可借助插图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2.知识点的划分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文有两个重点教学任务,一是自主识字,二是根据提示讲故事。是继《纸船和风筝》后又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鼓励、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这既是对以往所学的的巩固同时也是有效的运用。自主识字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理解的过程,和阅读理解是紧密结合的,而对文本的理解又是根据提示讲故事的基础,所以各能力训练之间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积累有关风的词语也是和课文理解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教学时可将这些能力训练(知识获取)整合、交织进行。
学习重点 1.认识“助”“抽”等14个生字,会写“车、得”等9个字、“田野、风车”等11个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能借助提示讲故事。
学习难点 1.读懂故事内容,能借助提示故事。 2.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课第一个教学重点是猜字音,此能力在前面一课《纸船和风筝》已经进行过学习,基本方法是根据字形猜测、根据字义猜测、结合语境猜测,而且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识字方法,包括用部首查字法去查读音,学生兴趣点高,且有一定的能力基础。 本课的第二个学习重点是根据提示讲故事,讲故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基础的。 纵向来看,本册书第五单元《寒号鸟》课后要求学生说说身边人类似的小故事;第三单元《曹冲称象》根据内容提示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课后要求根据“词语”提示讲讲这个故事;第六单元《大禹治水》引导学生根据“主要事情”提示讲故事,《难忘的泼水节》课后要求按照“词语”提示讲周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过程;口语交际安排了看图讲故事(父与子漫画)。 横向来看,本单元首篇课文《狐假虎威》要求分角色演故事形式更富有情趣,侧重感性;本课要求按“地点”提示讲故事趋向于阅读的理性思考。所以关于讲故事学生已经很熟练,方法也很多,借助各种不同的提示讲故事学生也得到了训练,而且二年级学生对讲故事感兴趣,尤其本课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贴近,讲故事不会很难,需要关注的是学生从读到讲对文本的理解,能从一些关键的词语读懂风娃的心理,明白本文的道理,从而在语文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学习目标 1.认识“助、抽”等14个生字,会写“车、得”等9个字,会写“田野、风车”等11个词语。拓展积累“寒风、凉风”等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提示讲故事。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大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根据已学过的识字方法猜猜读音;了解有关风的知识,可以自己阅读科普读物,也可以听大人讲讲。
学习策略 自主识字、语境识字、随文识字、以读代讲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环节一 谜语激趣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风”的谜面。 2.课件出示有关风的词语,小视频讲解风力的知识。 3.引入课题,明确任务。 1.学生自读猜谜。 2.说一说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风的词语;观看风力知识小视频,积累有关风的词语。 3.读课题。 通过猜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在实现语文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课后第三题也要求学生积累有关风的课外词语,所以补充拓展有关风力的知识,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环节二 初读课文 自主识字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猜猜读音。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屏显自然段、生字圈画标记。 3.出示生字表字,看能猜出了哪些字的读音。播放学习伙伴的记字方法。 4.教师示范生活识字方法:“表、示”两个字。 5.屏显加拼音生字。教师示范读。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2.对照大屏,自查自然段序号标记以及预习时生字圈画,有错误及时改正。 3.学习小伙伴交流:借助形声字特点认识“ 秧”。 4.学生听学。 5.学生自由拼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段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主动识字,就须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所以要安排不同的识字方法、不同的识字环境。本环节是识字的第一步,安排学习伙伴的的形声字识字分享和教师的生活识字指导,旨在打开学生主动识字的思路,激起主动识字的欲望,同时也分散知识,减少压力。指向目标1。
环节三 读好句子 语境识字 1.屏显句子: (1)风娃娃长大了,他想像妈妈一样去 人。 (2)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 2.教师讲解:有学习小伙伴悄悄告诉我,他是这样想的:“帮助”别人或者“使劲”都要用“力量”。 3.屏显句子: (1)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地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2)风筝在空中摇摇摆摆,有的还翻起了跟头。 4.教师领读:“抽纸巾”“摆一摆”两个词语。 5.播放学习小伙伴朗读句子。 6.屏显句子“就这样,风娃娃吹跑了人们晾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人们都生气了,纷纷责怪他。”教师讲解熟字对比识字。 7.课文中还有两个生字也可以对比熟字认识,你发现了吗?出示句子“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风娃娃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他仍然东吹吹,西吹吹。” 1.听学习小伙伴朗读句子。边听边仔细观察标红的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 2.学生听学。 3.学生边读边观察两个标红的字的相同点。 4.学生跟读。 5.听学习小伙伴朗读。 6.学生听学。 7.学生自读两个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本环节安排学生在朗读句子的同时识字,根据字形特点以学习伙伴的分享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识字。充分和生活实际联系,体现大语文学习,并通过清晰的PPT动画辅助学生思维。 另外,课标低段阅读目标指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句子的同时识字,同时也为流利地朗读课文扫除了障碍,以安排学习小伙伴的朗读做示范。落实教学目标1、2。
环节四 细读课文 学讲故事 1.屏显学习要求教师读:默读第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风娃娃来到了哪里?做了什么?他怎么做的?真的帮到人们了吗?画出相关的语句。 2.交流“风娃娃来到哪里?做了什么”这个话题。 3.交流“他怎么做的?真的帮到人们了吗?”这个话题。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断断续续”的意思。 (2)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3)播放学习伙伴讲本段所写事情的视频。 5.屏显讲故事方法并教师解说:首先说风娃娃来到了哪里,再讲他看到了什么事,然后说他怎么做的,最后讲这样做的结果怎么样。 6.学习第三自然段: (1)播放学习伙伴的收获分享:来到哪里,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播放学习伙伴分享:本段课文朗读。 (3)播放学习伙伴分享:讲本段故事。 7.屏显第四自然段,教师过渡。 8.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学习伙伴汇报5、6自然段学习收获。 (2)风娃娃这一通使劲乱吹,吹断了风筝、吹跑了衣服、折断小树,想想人们会怎么责怪风娃娃?播放学习伙伴的思考音频。 (3)辨析明理。屏显并旁白:现在你觉得风娃娃认为“帮人们做有用的事,太容易了,只要有力气就行”对吗?当然不是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 9.拓展延伸:风娃娃这次知道怎么帮助人们了。播放学习伙伴发言。 积累词语:风娃娃还带来几个表示天气的词语,他表示要把这样的好天气多带给人们。屏显词语:和风细雨、风和日丽、风平浪静、风调雨顺。教师范读 10.根据提示讲完整故事。 1.学生边看边听教师读自学要求。 2.听学习小伙伴的学习收获。 3.听小伙伴的学习收获。 4.(1)看小视频对比理解。 (2)听范读,自己练习朗读。 (3)听小伙伴讲风娃娃吹风车的事,边听边想:你发现了怎么讲故事? 5.学生听学。 6.(1)学生听学。 (2)学生听读。 (3)学生听学。 7.学生读屏幕。 8.(1)学生听学。 (2)学生学读。 (3)听学习伙伴发言,学生看屏幕听学。 9.边想边听学习伙分享发言。学生跟读。 10.学生自己根据课后提示讲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中低段阅读目标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以一个总问题统领全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根据各自然段特点选择不同的学法,最终目标指教学目标2。 课标中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充分挖掘本课中词语训练点,如对“断断续续”“责怪”的理解,依据词语特点选择不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结合文章主旨内容积累词语。指向目标1。 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按提示讲故事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整体思路是先示范——再归纳——后练习,帮助学生经历能力形成的过程,感受阅读的快乐,指向目标2。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辨训练,明白本文的观点,对学生形成思想上的教育,指向目标3。
环节五 指导书写 展评交流 1.屏显本课生字结构分类。 2.播放“得”“场”两个字书写,教师讲解。 3.展示学习伙伴的书写,学习伙伴点评。教师补充点评。 4.全课总结。 1.学生听学。 2.学生读屏,描红,再练写2遍。 3.学生听学后再次练写。 4.全课总结。 课标要求低段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建议中指出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教学先按结构归类,使学生明白一类字的写法,而非一个字的写法。选择有代表性的较难写的字视频演示过程,并由教师实时讲解,指导学生观察占格、结构安排等。 另外,课标评价建议抽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所以安排了学习伙伴评价,对学生也是一个示范引领。
达标检测 1.打开教材后面识字表本课,用手遮盖拼音认读生字,然后对照拼音自查。全部正确得五颗星,错一个字得四颗星,错两个字得三颗星,再强化认识认错的字。如果错了三个以上,需要用自己习惯用的方法复习全部生字,然后再自查。 2.自己对照书编制5个看拼音写词语题目,然后合上书看拼音写词语。全部正确得五颗星,错一个字得四颗星,错两个字得三颗星,再把写错的字改三遍。如果错了三个以上,需要用自己习惯用的方法复习全部生字,然后再自查。 3.用学到的方法给爸爸妈妈讲讲课文中写的故事,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示。思路清楚,声音响亮,语速适中,语气自然,而且能加入适当的动作能说清道理,得五颗星;能说清过程并道理,得三颗星;过程有遗漏,不得星,再次朗读课文两遍,回顾课上所学,练习讲故事,争取得到三颗星。
板书 设计 风娃娃 田野 吹风车 河边 吹船帆 广场 吹风筝 四处 吹衣服、吹小树 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