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六助教学法实施教案:153 伏安法测电阻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六助教学法实施教案:153 伏安法测电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6-08 20: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锐中学六助教学法实施教案
课题 15.3伏安法测电阻 课型 实验课 第1课时 备课补充材料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具有初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②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① 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② 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 点:1.学习应用欧姆定律,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难 点: 1.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实验数据表格的设计。
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
教学过程:导课:(实用、新颖、简洁)1.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及其数学表达式。2.教师提出问题:用电流表和电压表你能测量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吗?说明测量原理,并画出测量电路图。二、新课学习1.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教师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应如何改进测量电路图?2.学生思考、设计实验电路: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定值电阻的阻值将如何人改变?3.学生猜想、假设实验结果:学生探究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出定值电阻的阻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结果: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你想不想知道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有多大呢?4.学生设计实验电路:5.学生探究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实验误差。6.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
四、当堂检测(续助5分钟左右)1、小明同学做电学实验,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R3电阻的大小,依次记录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如下表所示电压表读数U/V0.600.700.800.901.001.10电流表读数I/A0.180.210.240.270.300.33分析表格中实验数据,可推断小明实验时所用的电路可能是下列电路图中的哪一个?2、有一个阻值看不清的电阻器Rx,要测出它的电阻值.(1)小明按左图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检查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误后闭合开关S,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流表的示数如右图所示,则通过电阻器Rx的电流为_____A,Rx的电阻为____Ω.(2)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小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是小虎做这个实验连接的实物图,请你指出其中的三个错误或不妥之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
板书设计:伏安法测电阻: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测量原理:根据欧姆定律I=U/R可得R=U/I。  待测量的物理量:测电阻的电流,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测量电路图:  测量器材:  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方法:  电压表量程的选择方法:  滑动变阻器:  (a)在本次实验中的作用:保护电路中的电流表、小灯泡、电源,减小测量误差。  (b)正确使用方法:开关闭合前,滑片P应处于什么位置?  2.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只是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之比。  3.灯丝电阻与温度有关: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大约是其不工作时电阻的十倍。 教后札记:
A
R1
A
V
R2
R3
S
R1
A
V
R2
R3
S
R1
A
V
R2
R3
S
A
V
R1
R2
R3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