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 奇妙的图形》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6课 奇妙的图形》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4-23 14:0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奇妙的图形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奇妙的图形,了解图开的奇妙之处及其用途,同时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掌握几种创意图开的方法,学会设计、创作简练、好玩、奇怪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在创意图形上的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欣赏、体验图形设计之美。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孩子,从儿童进入少年,心理上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会用成人的理智去分析、思考问题,认识周围的世界。有一定的绘画经验,能描绘细致的事物,写实能力逐步增加,而想象能力在慢慢减弱。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欣赏中掌握奇妙的图形的独特之处和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的图形简练、巧妙,既独具匠心又一目了然,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美感。
4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大象图 )一起来数一数大象有几条腿,简单的图形通过巧妙的设计就会变得特别的有趣,你们喜欢有趣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奇妙的图形,探索奇妙图形的奥秘。(板书)
同学们,俗话说:“眼见为实。”可是有时眼睛看到的未必真实,有时眼睛也会欺骗你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测验
图1: 量一量:哪条垂直的线段看起来更长
图2: 比一比:哪个红色块看起来更深一些呢?
图3: 测一测:这两条橙色线段哪个看起来更长?
通过刚才的测验,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引起我们的 “眼见为虚”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讨论小结:是线条、形状、颜色、透视造成了我们视觉上的错觉,使我们产生了“眼见为虚”的现象。
(2)学习新知
学习创作方法 (出示课件) 这是著名的“鲁宾之杯”,这幅图奇妙在哪里 师: 你从哪里看到两个侧面的脸的 请你上来指一指。
师: 这跟线既是杯子的外轮廓,也是人的侧脸的外轮廓。把杯子的形和人的脸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这幅图主要要表现的是杯子,杯子就是正形,黑色的背景是人的侧面的脸,我们也给他一个名字,叫“负形”,“鲁宾之杯”就是用正负形的方法创作的。(板书:正负形) 出示“种族主义”图片,找一找这幅图中有什么样奇妙的地方,它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呢?指一指哪个是正形,它又代表着什么含义呢?(白人的脚踩着黑人的脸,讽刺美国白人对黑人的不公平待遇。)
出示:“全家福”邮票,找一找它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它又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我们了解到可以通过正负形的表现手法来创作奇妙的图形,那还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来表现奇妙的图形呢?
出示图片:这幅书籍插图奇妙在哪里
猫的脸变成了一只燕子。如果燕子飞走了,猫的脸就不完整了,燕子和猫是共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共生的创作方法。(板书:共生形)
出示:化妆品招贴画,这张画用了什么方法创作的 奇妙在哪里 这为小姑娘的头发变成了两只美丽的鸟。头发可以变成乌,还可以变成什么 鸟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方法,注意了色彩的冷暖搭配。这幅作品能不能用黑白色 如果用黑白色就不能很好的表现化妆品广告了。
出示:环保招贴画,找一找它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它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它又有什么样的含义呢?砍树等于砍自己,我们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
对比观察这两种创作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 正负形是通过物体的外轮廓线来进行联想,产生了一个新的形象。共生是通过物体的局部来进行联想,产生一个奇特的开象。板书:正负形——轮廓线 共生形——局部
(3)游戏互动:老师做个手型,你们来猜一猜 可以把它联想成什么形象呢?
手型还可以变出哪些创意图形呢 (出示课件)同学们跟着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4)示范 : 老师今天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呢?(黑天鹅)老师想把它变得更漂亮一些,我们要怎么做呢?
老师想到花比较漂亮,那我就把天鹅的身体变成一朵花,同学们现在你们看天鹅有没有变漂亮呢 那谁发现了老师是用什么方法使天鹅漂亮的呢!(共生形)
(5)学生练习:以剪刀为原型创作一个奇妙的图形,要求:简洁、巧妙、美观,可以画彩色图形,也可以画黑白稿。
请同学们先思考,你要运用哪一种表现手法,创作出什么样奇妙的图形?
(6)评价:请同学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你的作品称得上是奇妙的图形吗 你的作品联想奇如吗
用了什么设计方法 表现出新奇的创意了吗
(7)总结拓展:正负形和共生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出示:太极图案雕像、海报
人文奥运图标、汽车维修店logo
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从你们的作品中发现,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我相信在艺术的殿堂里,因为有你们的加入,奇妙图形的世界会更加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