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体积的含义,能判断出物体体积的大小。
在操作、对比活动中,学生理解并获得“不计损耗情况下,物体体积的守恒性”经验。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观察比较中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不计损耗情况下,获得体积的守恒性的经验。
学情分析:《体积》是沪教版五年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低年级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来开展学习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以后学习体积计算有着铺垫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欣赏动画:《乌鸦喝水》。
2.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为什么石头扔进水中水面会升高?
(预设1:因为石头有重量,它沉到水里,水被挤上来了。)
(预设2:因为石头有体积。)
(如果有学生提到体积,师:哦,我听到你说了一个新的数学知识体积,追问什么是体积?并板书:体积)
3、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来研究的知识。
二、直接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理解体积概念
(一)知道所占空间大小
1、同学们,这里有两个土豆,还有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并装着同样多的水。如果把土豆分别放入杯子里,猜一猜,哪个杯子里的水会溢出来?
生:大土豆。
2、问:为什么水会溢出来?
学生会得出,因为土豆的体积大
3、这个大土豆放进去后它占了谁的位置
生说出:水的位置
4、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边说边板书:这个土豆大,所占的空间也大。这个土豆小,所占的空间也小。这里比的是指这两个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板书:所占空间的大小)
(二)知道体积
1、大象和老鼠,能不能模仿黑板上的两句话来说一说大象身体与老鼠身体比的情况。
生模仿说
2、所以大象和老鼠还是在比它们的身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3、这里的大是指大象的什么大呢?这里的小又是指老鼠的什么小呢?
(体积大(板书:体积)那谁来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大象的体积?什么是小老鼠的体积?)
4、如果我们把土豆、大象、小老鼠等统称为物体,那什么又是物体的体积呢?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体积。出示课题——体积
三、体验体积的直接比较。
1、说一说
西瓜和橘子比体积
西瓜( )大,橘子( )小。
因为西瓜占的( )大,所以( )大。
因为橘子占的( )小,所以( )小。
长短一样,粗细不一样的木棍比体积
红色木棍( )大,蓝色木棍( )小。
因为红色木棍占的( )大,所以( )大。
因为蓝色木棍占的( )小,所以( )小。
粗细一样,长短不一样的木棍比体积,说为什么
封面一样,厚薄不一样的字典比体积,说为什么
小结:虽然两本书的封面面积一样大,但是乙字典比较厚,所以它的体积比较大。在比较物体体积大小时,不能只看长度、粗细或者厚度等一个方面,要从多个角度、整体上进行观察,做出科学的判断。
2、气球和小石头比体积,说为什么 (强调:要看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两只一样大小的瓶子比体积。装满水的和空瓶子(同桌讨论),说为什么
四、体积的守恒性
1、玩一玩橡皮泥体验体积有无变化
①学生玩橡皮泥
小巧和小亚在玩橡皮泥,你们想不想玩?
玩橡皮泥有两个要求,①橡皮泥创想捏形状;
②思考,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师巡视并指导
生反馈思考结果。
师生共同小结:形状变了,橡皮泥占的空间没变,所以体积没变。
②老师玩橡皮泥
老师手中也有一块橡皮泥,将它捏一个形,,观察捏好后橡皮泥体积有无变化
生发现体积变了。
为什么?橡皮泥减少了,占的空间变小了,所以体积变小了。
2、选一选
①七个硬币叠放在一起,和斜放,体积一样吗?(①一样、②不一样)
②三块积木叠放在一起,然后将它们分散,总体积会变化吗?(①变、②不变)
③把一个西瓜切成几块,它的体积( )(①变、②不变)
如果把里面的西瓜吃了,瓜皮合起来体积有没有变化?
综合应用
1、在不计损耗的条件下,下列情况中,体积发生了变化吗?
①从一个圆柱体的水缸里把水倒入一个正方体的水缸里,水的体积。( )
②将一个长条橡皮泥捏成圆球状。 ( )
③一块长方体的铁块,融化后铸成正方体。 ( )
④一个橙子切成几块后,然后将切开的橙子合起来,它的体积有没有变化 ( )
2、一个空的牛奶杯,压扁后,它的体积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3、提升学生环保观念
①师:其实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和体积的知识有关。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短片。
②在这个短片中,你们听到叔叔对阿姨说了什么?
垃圾分类
③那叔叔在将空的饮料盒投入可回收的垃圾箱里时,为什么要将饮料盒压扁再投呢?
各抒己见(节省垃圾箱的空间)
④节省垃圾箱的空间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让人们投入更多的可回收垃圾。
⑤投入更多的可回收垃圾为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学生各抒己见
⑥师生共同小结:可以低碳减排、节能环保、为创造绿色生活做一份贡献。
总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