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准考证号:
绝密★启用前
霞浦县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的信息。
2. 回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如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Ⅰ 卷
单选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870年(注:德国为
.1872年)到1913年的世界贸易占比变化
A.英国占据贸易垄断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C.德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D.世界贸易逐渐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2.如图是大英博物馆著名藏品,出土于英国萨福克
.郡、制作于公元4世纪的霍克森胡椒瓶,其为罗
.马贵妇造型。它可以佐证
A.英国对罗马地区的殖民掠夺
B.罗马帝国的领土扩张情况
C.拜占庭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D.胡椒成为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3.1927年,伊拉克境内出土了著名的“乌尔军旗”。“乌尔军旗”上边保留了4500年前苏美尔人的战车图
. 形(如图所示),苏美尔战车有4个轮子,上面有2名士兵,由4头野驴拉动,车身是一个编织而成的
. 篮子,车轮是实心的,形似中文繁体“车”字。苏美尔战车图形
A.体现了技术进步是文明扩展的首要条件 B.表明战争是苏美尔城邦交流的主要方式
C.可用于研究古代西亚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D.证实了中国战车起源于西亚地区的学说
4.如图为共和国时期罗马城的中心区域平面示意图,图中公共空间的设置体现了
A.宗教色彩的强化 B.商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C.城邦政治的传统 D.公民参政的平等地位
5.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上古史》中提到,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巨大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
. 的关系……从此,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这场革命指的是
A.早期国家的形成 B.建筑技术的进步
C.原始农业的产生 D.商业分工的出现
6.1665年,英国伦敦的一场大规模疫情爆发,超过8万人死于这次瘟疫之中,足足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
. 五分之一。该次的疾病后来被确认为是淋巴腺鼠疫。剑桥大学关闭学校,这对每位学生而言都是痛苦的,
. 而他决心充分利用这段宝贵时间,在偏远、没有纷争、没有喧嚣的家乡,坐一阵冷板凳、下一番苦功夫,
.把所有思想火花做一次系统的整理并进行下一步研究,最终“他”取得了重大成果。他应该是
A.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B.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
C.爱迪生发明耐用灯泡 D.诺贝尔发明炸药
7.大部分马其顿人和希腊南部的人都认为马其顿人不属于希腊人,但亚历山大率领大军刚踏上亚洲土地,
. 就祭祀了他传说中的父系及母系祖先一希腊神话人物赫拉克勒斯及阿喀琉斯。亚历山大此举主要是为了
A.通过血缘认同增强凝聚力 B.在亚洲传播古希腊文化
C.激发希腊人的文化优越感 D.论证希腊神话的真实性
8.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世界第一台直流电机,首次把机械能转换成为电能。此后,有轨电车、无
. 轨电车、电梯、电气火车等相继由西门子公司最先研发并投入市场。材料主要表明
A.德国成为科技革命发源地 B.英法丧失工业优势地位
C.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技术进步推动科学产生
9.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
. 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0.下图所示是印加人的“飞毛腿”信使。他们在贯穿全国的两条大道上,借助沿
10.途驿站接力传送,以接力的方式用最快速度把口信传递至目的地。这驿传系统
A.促进了浮动园地经济发展 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区域
C.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D.细化了国家政区的划分
11.在独立后半个多世纪里,荷兰人继续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受海军力量支持的海外商业扩张,以及建立
10.特许股份公司-领导新生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国家,但这种“领导”从一开始就逐渐削弱荷兰的实力。
10.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殖民扩张导致荷兰国力变化 B.垄断贸易阻碍全球经济发展
C.荷兰建立起稳定的世界霸权 D.十七世纪国际格局发生剧变
12.据统计,1850-1870年,法国工业中蒸汽引擎的数量由5000部增至28000部,总动力由原先的67000
10.匹升至336000匹。大约同期,法国钢产量由283000吨增至1014000吨。这说明此时期法国
A.蒸汽机已被普遍使用 B.资本主义制度优势凸显
C.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D.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速
13.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中,康涅狄格州代表团糅合各方方案,建议国会实行两院制,众议院实行比例代
10.表制,参议院实行一州一票的平等代表制。该妥协方案把中央集权的原则和邦联主义原则混合起来,
10.这一妥协方案的出现反映了
A.黑人与白人的矛盾 B.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行政与立法的矛盾
14.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
10.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 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15.狄奥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他可以用葡萄酒的神奇魅力融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公元前7世
10.纪在雅典出现了大量民众种植、采摘葡萄和酿制葡萄酒以及酒神狄奥尼索斯形象的瓶画和神话故事。10据此可以推知当时雅典
A.人们渴望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 B.已经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秩序
C.葡萄产业为希腊神话奠定基础 D.注重协调社会与神灵的关系
16.特许状是指中世纪欧洲国王赐予领主领地免受管辖的特恩权时所颁发的一种证明文书。12—13世纪,
10.英国国王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据此可知,
10.特许状
A.加速了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B.促使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发展 D.证明了王权推动城市兴起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拜占庭文化对14世纪以来的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拜占庭人编纂、抄写和翻译了许多古典著作,这些著作又通过多条途径传到西欧。14、15世纪,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不断向西扩张,许多优秀的拜占庭古典学者前往西欧避难,为西欧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这样,欧洲的人文主义者接触、交往,在东西方遥相呼应,把欧洲文化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解素蔚《拜占庭文化及其对西欧文艺复兴的影响》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儒教是具有道德感召力的理性宗教,对其大加推崇。在伏尔泰看来,中国的儒教是孔子所宣扬的“为人处事公正无私”的信仰,“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贤的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中国的儒教强化“人”而淡化“神”的特征,正符合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在推崇中国儒教的同时,伏尔泰的矛头所指向的是欧洲的宗教狂热和宗教迷信,他借用中国的儒教来阐述他的自然神论,成为他反抗神权思想的精神武器。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作为理想国度的中国“孕育了一个没有教义、仪式和狂热的宗教梦想。当启蒙思想家猛烈抨击教士和政权相勾结时,他们在中国找到了这个梦”。
——韩梅《1840—1912法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拜占庭文化对文艺复兴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史料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根据史料,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是新思想的鼓吹者、未来新社会的憧憬者,但并不是激进的社会改革家。他们虽然对教会的腐朽和僧侣生活的糜烂表示强烈不满,但还是认为教会的存在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所以他们认为“促进罗马教廷的改革和促使教皇的进一步完善要比路德所要求的那样废除他们好得多”。他们宣称“在我没有看到更好的教会以前,我容忍这个教会”。
——摘编自杨毓初《试论文艺复兴运动的共性和个性》
材料二 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工商业者不允许把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无益的宗教活动中。同时,在西欧那样一个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新教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摧毁某一地区的天主教会为前提,而天主教会是一个拥有强大政治和经济势力的社会利益集团,要想摧毁并取代它,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没有锐利的斗争锋芒,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因此,新教思想家们号召信徒们“用百般武器来讨伐”天主教,“并用他们的血来洗我们的手”。这给了平民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农民们利用这个武器来从各个方面反对诸侯、贵族、僧侣”。
——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者”对待天主教会的态度,并分析他们鼓吹“新思想”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教思想家”对待天主教会的态度,并分析上述态度形成的原因。(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时间 欧洲 美洲 亚洲和非洲
1500 ~ 1524 年 ■路德被逐出教会(1521年)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四次航行(1492~504年) ■科尔特斯征服特诺奇蒂特兰城(1521年) ■葡萄牙人在东非建立贸易站(1505年) ■葡萄牙人占领印度的果阿(1510年) ■葡萄牙传教士抵达中国(1514年)
1525 ~ 1549 年 ■安特卫普建立第一个股票交易市场(1538年) ■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长老会神权统治(1541年) ■皮萨罗拘捕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1532年) ■波托西银矿被发现(1545年) ■葡萄牙传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抵达日本(1549年)
1550 ~ 1574 年 ■英法百年战争结束(1558年) ■烟草传入欧洲(1559年);土豆传入欧洲(1565年) ■葡萄牙人开始在巴西种植甘蔗(约1560年) ■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马尼拉(1571年) ■葡萄牙人在安哥拉建立殖民地(1571年)
1575 ~ 1599年 ■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格兰人打败(1588年) ■法国的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1598年) ■利玛窦抵达中国(1582年) ■日本侵略朝鲜(1592年)
——摘编自[美]霍华德·斯波德克《全球通史—从公元前500万年至今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紧扣题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霞浦县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Ⅰ 卷
单选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D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从1870年至1913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显示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而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则有所提高,再加上德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形成了世界贸易多中心的新格局。D项正确,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也最终形成,排除B项;占比不变并不是意味着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恰好相反,此时期内德国经济发展迅速,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材料当中强调胡椒瓶为罗马贵妇造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发展受到罗马文化的影响,公元4世纪的时间也可以佐证这一点,而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和选择性必修3教材内容可知,文化交流的背后是罗马帝国对该地区的扩张情况,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看到英国对罗马地区的殖民掠夺,英国进行殖民掠夺主要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也并未体现到达罗马地区,排除A项;拜占庭文化影响的主要地区是东欧地区,且拜占庭帝国建立于公元476年,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胡椒成为民众的日常消费品,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乌尔军旗’上边保留了4500年前苏美尔人的战车图形(如图所示),苏美尔战车有4个轮子,上面有2名士兵,由4头野驴拉动,车身是一个编织而成的篮子,车轮是实心的”可知,“乌尔军旗”直接描绘了古代西亚战车的形制和构成,对于研究古代西亚手工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C项正确;材料强调了苏美尔战车图形的研究价值,未体现技术进步对文明扩展的影响,排除A项;战争是文明交流的方式之一,但材料未体现战争是苏美尔城邦交流的主要方式,排除B项;材料证据单薄,不能证实中国战车起源于西亚地区的学说,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共和国时期罗马城的中心有元老院议政厅(元老院会议场所)、户外集会场(平民会议场所)、裁判官审案区域等政治活动场所,这些场所都可以追溯到罗马城邦时期,体现了城邦政治的传统,C项正确;罗马城中建有神庙,但无法看出神庙建筑的变化,不能得出宗教色彩强化,排除A项;罗马城中设有商业区,但看不出罗马其他经济部门情况,不能得出罗马以商业为主,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不同等级的公民政治权利不平等,公民大会的多数票操纵在少数富有公民手中,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从“依靠自然”到“改造自然”的关键性进步应该是原始农业的产生,C项正确;早期国家的形成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A项;建筑技术的进步不足以使人类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排除B项;商业分工没有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 17 世纪后期作为英国学者的“他”整理提出了自己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在 1687 年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A 项正确;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 排除B 项;爱迪生是美国科学家,排除C项;诺贝尔发明炸药发生于19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军队大多为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祭祀传说中他的父系及母系祖先,意在通过血缘认同,团结希腊人,增强军队凝聚力,A项正确;传播古希腊文化是手段以及客观效果,而不是目的,排除B项;亚历山大祭祀他传说中的父系及母系祖先,并不能体现希腊人的文化优越感,排除C项;神话不具有真实性,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据题意可知,由于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直流电机,从而使得西门子公司率先将电车、电梯和电气火车等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这说明科学技术转化成了社会生产力,C项正确;科技革命一般是指二战后出现的、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革命,1866年并不是在二战以后,因此无法说明德国成为二战后科技革命的发源地,排除A项;仅根据德国的技术进步并不足以说明英法丧失了工业优势地位,排除B项;科学的产生要远远早于1866年,因此技术进步推动了科学产生的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由材料“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的联系逐渐加强,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B正确;材料未体现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A错误;材料未体现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故C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10.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印加驿传体系相对完善,有利于政令的上传下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C项正确;浮动园地属于阿兹特克的成就,排除A项;驿传系统只是有利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并不能扩大帝国的统治区域,排除B项;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按照人口多少设置各级官员,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据材料“一开始就逐渐削弱荷兰的实力”可知,荷兰殖民扩张的过程导致了其实力的消长,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荷兰殖民扩张对荷兰国力的影响,没有体现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荷兰国力伴随着殖民扩张在逐渐削弱,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荷兰国力的削弱,没有体现其他国家实力的增长,并超过荷兰,不能体现十七世纪世界格局发生剧变,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依据材料“法国工业中蒸汽引擎的数量由5000部增至28000部,总动力由原先的67000匹升至336000匹。大约同期,法国钢产量由283000吨增至1014000吨。”,可以看出法国的蒸汽引擎数量在逐渐的增多,钢产量也在不断的上升,说明法国此时工业革命发展迅速,D项正确;“普遍认可”,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不能得出制度的优势,排除B项;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法国钢产量在世界中的排名,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众议院实行比例代表制体现人口大州的优势,反映了大州的利益,参议院实行一州一票的平等代表制体现了大小州的平等,故B项正确;南北方的矛盾是在于黑人和印第安人是否也算进入口比例中,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也没有体现两党的问题,故C、 D两项错误。故选B。
14.D
【详解】材料是强调新航路开辟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推动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新航路连接的不是传统商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国际劳动分工格局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世界市场形成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5.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公元前7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雅典社会旧贵族势力和新兴工商业者之间矛盾日益尖锐,所民众发展葡萄产业以及出现酒神狄奥尼索斯形象的瓶画和神话故事是因为他可以用葡萄酒的神奇魅力融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正确;已经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秩序与公元前7世纪是下层贫民和上层贵族矛盾尖锐的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先有古希腊神话而后出现葡萄产业的发展,C项因果倒置,故C项错误;注重协调社会与神灵的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
16.D
【详解】特许状是指中世纪欧洲国王赐予领主领地免受管辖的特恩权时所颁发的一种证明文书。12—13世纪,英国国王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里的特许状既推动了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增强了王权,为后来宗教改革和王权与教会的斗争埋下了伏笔。据此可知,特许状证明了王权推动城市兴起,D项正确;材料中的主题是王权与城市的发展,而非封君封臣制度,自然也不是封建庄园经济,排除A、C项;促使了民族意识觉醒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故选D项。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
(1)保存并传播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优秀学者西逃提供人才基础;拜占庭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者相互交流学习,推动文艺复兴发展。
(6分)
(2)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符合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道德和理性精神;借助儒家思想倡导人文主义以抨击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6分)
【详解】(1)影响:据材料“拜占庭人编纂、抄写和翻译了许多古典著作,这些著作又通过多条途径传到西欧”可知保存并传播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据材料“许多优秀的拜占庭古典学者前往西欧避难,为西欧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知优秀学者西逃提供人才基础;据材料“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可知拜占庭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科学的发展;据材料“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可知人文主义者相互交流学习,推动文艺复兴发展。
(2)原因:据材料“他借用中国的儒教来阐述他的自然神论,成为他反抗神权思想的精神武器”可知借助儒家思想倡导人文主义以抨击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据材料“中国的儒教强化‘人’而淡化‘神’的特征,正符合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可知儒家思想符合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道德和理性精神;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18.(12分)
提示: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发展模式;涉及领域广泛;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
【详解】特点:根据史料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可得出,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发展模式;涉及领域广泛;根据史料“……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可得出,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根据史料“……然而意识形态方面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可得出,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
19.(14分)
(1)态度:批判教会,但不主张推翻教会。(2分)
意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有利于解放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4分)
(2)态度:摧毁天主教会的统治。(2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教和天主教的对立;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解放的发展;天主教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6分)
【详解】(1)态度:依据材料“他们虽然对教会的腐朽和僧侣生活的糜烂表示强烈不满,但还是认为教会的存在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得出批判教会,但不主张推翻教会。
意义:从对社会秩序分析,得出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从对人性的解放分析,得出有利于解放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从人们的关注点分析,得出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
(2)态度:依据材料“而天主教会是一个拥有强大政治和经济势力的社会利益集团,要想摧毁并取代它,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没有锐利的斗争锋芒,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得出摧毁天主教会的统治。
原因:依据材料“工商业者不允许把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无益的宗教活动中”,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新教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摧毁某一地区的天主教会为前提”,得出新教和天主教的对立;从文艺复兴的影响分析,得出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解放的发展;依据材料“农民们利用这个武器来从各个方面反对诸侯、贵族、僧侣”,得出天主教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0.(14分)
示例
主题: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阐述:新航路开辟为欧洲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了便利。美洲和亚洲等地的商品传入欧洲变得更为便捷,这使得欧洲市场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为了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等商业强国开始崛起,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总之,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不仅给欧洲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世界经济逐渐连为一个整体。
【详解】从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分析,得出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阐述:从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换分析,得出新航路开辟为欧洲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拓展提供了便利。美洲和亚洲等地的商品传入欧洲变得更为便捷,这使得欧洲市场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依据材料“股票交易市场”,得出为了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从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分析,得出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等商业强国开始崛起,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最后总结,得出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不仅给欧洲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世界经济逐渐连为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