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生物技术-2022-2023年初中生物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编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2 生物技术-2022-2023年初中生物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精编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3 21:17: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生物技术
一、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微生物在食品和酿造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1)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醋酸杆菌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甲烷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霉菌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如何保存食品:
(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使食物腐败变质。
(2)保存方法:①风干保存(如:鱼干等);②高温灭菌保存(如:罐头食品等); ③低温保存(如:肉的冷冻、水果的低温保鲜等)。④用盐渍保存(如:咸鱼等)等;
二、现代生物技术:
1、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1)概念:将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如:超级鼠和转基因大豆等。
(2)应用:①制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药物,如:生长激素,干扰素和凝血因子等。
②培育新品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如:转基因番茄、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烟草等。
2、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1)概念:将一个生物体的细胞或组织,在实验室培育成一个相同新个体的生物技术,叫做克隆技术。如: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2)应用:①拯救物种 ②器官的移植等。
【注: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克隆技术是属于无性生殖。】
1.发酵技术:
例题1.某同学学习制作米酒的探究实验后,在课堂上分享他的实验操作步骤:①浸泡→②蒸熟米饭并冷却→③加酒曲→④保温发酵,并对此步骤作出解释。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 蒸熟米饭需要冷却的目的是避免高温杀死细菌
B. 步骤③的目的是进行接种
C. 保温是为了给酵母菌的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
D. 制作米酒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防止杂菌污染
【答案】 A
【解析】A.蒸熟米饭需要冷却的目的是避免高温杀死酒曲中的酵母菌,A符合题意。
B.接种就是把已有的菌种,用某种方式取少量的菌种,接到培养基上的过程。故步骤③的目的是把酒曲中的酵母菌接种到米饭中,B不符合题意。
C.酵母菌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故保温是为了给酵母菌的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存在着需要细菌、真菌。故制作米酒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防止杂菌污染,D不符合题意。
2.食品的保存:
例题2.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原理的应用,错误的是(  )
A. 米酒的酿制——利用了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B. 酸奶的制作——利用了醋酸菌的发酵作用
C. 沼气的产生——利用了甲烷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
D. 食品的冷藏——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答案】 B
【解析】A.米酒是将糯米和甜酒曲(含酵母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而成,使用了发酵技术,A不符合题意。
B.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B符合题意。
C.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和禽畜粪尿中,有很多有机物。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甲烷菌利用这些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沼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C不符合题意。
D.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适宜的温度。故环境温度低,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慢,是因为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D不符合题意。
3.转基因技术:
例题3.研究人员从一种海鱼中获得抗冻蛋白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该过程主要应用了( )
A. 克隆技术
B. 杂交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D. 发酵技术
【答案】 C
【解析】研究人员从一种海鱼中获得抗冻蛋白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科学家把海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转入番茄细胞,番茄获得了抗冻的性状。这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转基因番茄。
4.克隆技术:
例题4.观察下面四幅图,其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组织培养②克隆技术③转基因技术④诱变育种
B. ①无土栽培②克隆技术③转基因技术④诱变育种
C. ①组织培养②转基因技术③诱变育种④人工选择育种
D. ①无土栽培②克隆技术③杂交育种④诱变育种
【答案】 A
【解析】①繁殖植物幼苗,是利用的组织培养。植物的组织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例如:快速繁殖无病毒兰花就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②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基因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多莉羊的诞生,是克隆技术。
③基因控制性状,美国科学家培育出“超级鼠”必须改变鼠的基因,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④通过卫星搭载培育出的太空椒,它的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其根本原因是: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育种原理是诱变育种。
所以,题图涉及到的生物技术是:①组织培养②克隆技术③转基因技术④诱变育种,故答案为:A。
1.(2022·滨州)现代生物技术已被用于生产实践,对个人、社会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克隆技术可以拯救濒危动物
B.克隆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C.克隆技术可以大量繁殖转基因动物
D.“工程菌”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产量、降低成本
【答案】B
【解析】AC.应用克隆技术可以将转基因动物大量繁殖,拯救濒危动物。从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成功率,AC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B错误。
D.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得到了能生产人胰岛素的“工程菌”,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产量、降低成本,D正确。
2.(2022·梧州)21世纪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世纪。如图是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虫性状是由杀虫毒素基因控制的
B.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克隆技术
C.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
D.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答案】B
【解析】A.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因此,抗虫性状是由杀虫毒素基因控制的,A不符合题意。
B.抗虫棉应用了转基因技术,B符合题意。
C.植物的组织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由一个棉花细胞发育成抗虫棉应用了组织培养,C不符合题意。
D.抗虫棉应用了转基因技术,D不符合题意。
3.(2022·鞍山)科学家将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将其改造为可以合成胰岛素的新菌种。这种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生物防治技术
【答案】C
【解析】A.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克隆“多莉”的过程中采用了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A不符合题意。
B.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B不符合题意。
C.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再将大肠杆菌放入发酵罐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因此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C符合题意。
D.生物防治来控制农业害虫,该防治方法的优点是专一性强,控制害虫持久;不污染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害虫的天敌(保障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D不符合题意。
4.(2022·益阳)科学家培育了一只可以发光的老鼠,如图为培育过程示意图,该研究过程运用的技术有(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细胞融合技术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结合到普通的老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老鼠到了夜晚居然能够发出绿色荧光”,由于这些老鼠体内具有了发光水母的部分基因,因此能够发出荧光,实现这种现象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5.(2022·葫芦岛)如图是小羊多莉的诞生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羊多莉是母羊
B.多莉的诞生应用了杂交技术
C.多莉与B羊十分相像,说明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D.多利诞生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答案】A
【解析】A.多莉的遗传物质来着供核母羊B,所以小羊多莉是母羊,A符合题意。
B.多莉的诞生应用了克隆技术,B不符合题意。
C.多莉的遗传物质来自供核母羊B,说明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C不符合题意。
D.多莉的诞生应用了克隆技术,克隆过程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D不符合题意。
6.(2022·潍坊)乳酸菌是乳酸的传统生产菌,但耐酸能力较差。酿酒酵母耐酸能力较强、但不产生乳酸。科研人员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获得了能产生乳酸的工程菌株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菌和酵母菌的DNA在组成方式上相同
B.工程菌株S能产生乳酸的特性是不可以遗传的
C.乳酸脱氢酶基因是乳酸菌能够生成乳酸的关键基因
D.工程菌株S的成功获得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答案】B
【解析】A.由“科研人员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获得了能产生乳酸的工程菌株S”可推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DNA在组成方式上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工程菌株S能产生乳酸的特性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故属于可以遗传的变异,B符合题意。
C.酵母菌获得了乳酸脱氢酶基因,就可以产生乳酸,说明:乳酸脱氢酶基因是乳酸菌能够生成乳酸的关键基因,C不符合题意。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工程菌株S的成功获得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D不符合题意。
7.(2022·恩施)在酒药的作用下米饭可酿成美味的米酒。以下关于米酒酿造技术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酿米酒的酒药中主要含有乳酸菌、曲霉、毛霉等微生物
B.将米粒与酒药充分混合后高温蒸煮,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杂菌
C.曲霉和毛霉能够将米饭中的淀粉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D.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
【答案】D
【解析】A.米饭在酒药的作用下,经过发酵作用被酿成米酒。在这个发酵过程中曲霉和毛霉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然后再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将米粒高温蒸煮,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杂菌,然后在与酒药充分混合发酵,B不符合题意。
C.发酵过程中曲霉和毛霉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C不符合题意。
D.制作米酒时要将容器要封口,酵母菌无氧发酵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符合题意。
8.(2022·绵阳)小韩同学在购买的酸奶包装袋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若发现胀袋或包装破损,请勿食用”。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胀袋的原因是: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产生了气体。随后,小韩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验证酵母菌在缺氧环境中会产生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2)为使实验结果准确,甲乙两组   (填“需要”或“不需要”)排出瓶内的空气,且所加酸奶的体积应该   。
(3)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甲乙两组气球大小关系是   ,则实验验证成功。
(4)酵母菌可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小韩同学将酸奶放在冰箱内储存以防止胀袋,其原理是   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1)酵母菌;对照
(2)需要;相同
(3)甲组气球体积小于乙组
(4)孢子;抑制
【解析】(1)比较图中两组实验装置,甲组没有加入酵母菌,乙组加入酵母菌,故本实验的变量是酵母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进行对照。乙组是实验组。
(2)为使实验结果准确,甲乙两组需要排出瓶内的空气,营造无氧气环境,且所加酸奶的体积应相同,确保变量唯一。
(3)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甲组气球小于乙组气球,说明酵母菌在无氧状态下能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4)酵母菌是真菌,靠产生孢子来繁殖,也能进行出芽生殖。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小韩同学将酸奶放在冰箱内储存以防止胀袋,其原理是低温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对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酒精和二氧化碳 D.氧气和水
【答案】C
【解析】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存在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没有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的分解不彻底,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
2.下列食品中没有经过发酵的是(  )
A.泡菜 B.米醋 C.腐乳 D.鲜奶
【答案】D
【解析】A、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是根据泡菜内的乳酸菌发酵制成的,用到了发酵技术。故A不符合题意。
B、米错利用的醋酸菌的发酵而制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制腐乳要用到毛霉、米曲霉等微生物,其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用到了发酵技术,故C不符合题意。
D、鲜奶不需要发酵技术,故D符合题意。
3.下列应用实例与有关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制作葡萄酒﹣酒精发酵
B.生产酸奶﹣酵母菌发酵
C.培养抗虫棉﹣转基因技术
D.植物组织培养培育幼苗﹣克隆技术
【答案】B
【解析】A、制作葡萄糖利用的是酵母菌的发酵,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并释放二氧化碳,正确;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错误;
C、培养抗虫棉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在棉花的细胞中转入了能抵抗虫害的基因,正确;
D、组织培养是指利用植物的根尖、茎尖、叶片等部分,在无菌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繁殖新个体的方法,利用的是细胞的全能性,属于克隆技术,正确。
4.下列微生物与其发酵产品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黄色短杆菌﹣﹣酸奶 B.乳酸菌﹣﹣醋酸
C.霉菌﹣﹣味精 D.酵母菌﹣﹣酒酿
【答案】D
【解析】A、制作酸奶用的是乳酸菌,A错误;
B、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泡菜和酸奶用的是乳酸菌,B错误;
C、制味精要用到黄色棒状杆菌,C错误;
D、利用酵母菌酿酒,制馒头和面包,D正确。
5.下列实例与运用的生物技术相互匹配的是(  )
A.“多莉”羊的诞生﹣转基因技术
B.太空南瓜的培育﹣组织培养
C.试管婴儿的培育﹣克隆技术
D.酸奶、泡菜的制作﹣发酵技术
【答案】D
【解析】A、“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A错误;
B、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南瓜,属于改变生物的基因进行育种,B错误;
C、“试管婴儿”的诞生属于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而不是克隆技术,C错误。
D、酸奶和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获得的,因此采用的是发酵技术,D正确;
6.如图是克隆羊多莉的身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莉的长相最像母羊B
B.多莉的性别可能是公羊也可能是母羊
C.代孕母羊C为多莉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场所
D.此图可得出遗传信息主要在细胞核中
【答案】B
【解析】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所以,培育出的多莉的外貌最像母羊B,A正确;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所以多莉的性别是母羊,B不正确;
C、代孕母羊C为多莉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此图可得出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D正确;
7.下列食品的保存,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原理的是(  )
A.冷冻牛肉 B.袋装牛奶
C.晒干蘑菇 D.真空包装香肠
【答案】C
【解析】A、冷冻牛肉,是在低温环境可减缓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速度,并不是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原理,A错误;
B、袋装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来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也叫巴斯消毒法,并不是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原理,B错误;
C、晒干蘑菇是利用人工方法脱水,减少蘑菇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的,属于脱水法,是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原理,C正确;
D、真空包装香肠,使香肠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肉肠的保质期,并不是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原理,D错误。
8.把甲牛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注入乙牛的去核卵细胞中,培养发育成胚胎,再植入到丙牛的子宫内,生出小牛。这项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D.发酵技术
【答案】A
【解析】“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把甲牛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注入乙牛的去核卵细胞中,进行培养,发育成胚胎,植入到丙牛的子宫内,生出小牛,这项技术是克隆技术。
9.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酸奶和酿酒都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B.白酒酿造过程首先是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C.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是为了抑制乳酸菌繁殖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其他细菌
【答案】D
【解析】A、制作酸奶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酿酒主要依靠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错误。
B、酿酒要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米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错误。
C、乳酸菌属于厌氧菌,制作泡菜时要密封,创造无氧环境,利于乳酸菌的发酵,错误。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煮沸,进行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其中的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正确。
10.下列各项中,应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  )
A.通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高产奶牛
B.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普通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超级鼠
C.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太空漫游后播种,培育出太空椒
D.借助三只母羊培育出克隆羊多莉
【答案】B
【解析】A、通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高产奶牛,运用的中杂交手段,A不符合题意;
B、“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一个小鼠的受精卵里面去,结果使出生的转基因鼠比与同胞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1倍”,该研究过程利用的技术叫转基因技术。B符合题意;
C、普通甜椒的种子卫星搭载后播下,经选择培育成的太空椒,采用诱变措施,C不符合题意;
D、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培育的克隆羊多利,采用的是克隆技术,D不符合题意。
11.2017年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的新时代。克隆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中”的性状与受体猴的性状一致
B.“中中”的皮肤中含有具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
C.“中中”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图中标号①所示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A.“中中”的基因与提供细胞核的猴相同,与受体猴的基因不同,因此“中中”的性状与受体猴的性状不一致,A错误。
B.“中中”的皮肤中含有具保护功能的上皮组织,而保护组织是植物体的组织,B错误。
C.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的组织。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进一步构成不同系统,系统进一步构成了动物体。因
此“中中”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C正确。
D.图中标号①所示的过程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但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D错误。
12.将下列生物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利用克隆技术快速改良某些动物的性状
B.低温处理减慢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保质期
C.将抗虫基因导入棉细胞中培育抗虫棉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培育某些植物的优良品种
【答案】A
【解析】A、克隆属于无性生殖,完全保留母本的性状,不会快速改良某些动物的性状。错误;
B、对食品进行低温处理,可减慢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保质期,正确;
C、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核中,培育出了一种抗虫棉。抗虫棉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毒素,杀死害虫。正确;
D、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利用这种技术,只需要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所以成本不高。这种方法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而且诱导变异也比较容易,所以繁殖周期不长。正确。
13.将人肠乳糖酶基因转入奶牛基因组内,生产易消化的高品质牛奶,主要运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为(  )
A.发酵技术 B.组织培养技术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答案】D
【解析】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由于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科研人员将某基因转入奶牛的细胞中,培育出的新品种奶牛能够产生乳糖含量较低的牛奶,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14.科学家已成功地将乙型肝炎疫苗基因转入番茄细胞中,使其结出的果实中含有这种疫苗。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  )
A.转基因 B.组织培养 C.核移植 D.克隆
【答案】A
【解析】由分析知道:将乙型肝炎疫苗基因转入番茄细胞中,使其结出的果实中含有这种疫苗,用到了转基因技术。
15.花馍是人工做成的各种式样的馒头面点,“河口花馍”被列入了东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下列有关花馍制作及食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花馍的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子叶中储藏的营养物质
B.发面时加入的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馒头松软多孔
C.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唾液中含有蛋白酶
D.馒头放久了长出的绿“毛”是细菌形成的菌落
【答案】B
【解析】A、制作花馍的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种子加工而成,小麦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组成,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错误。
B、做馒头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暄软多空,正确。
C、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错误。
D、馒头放久了长出的绿“毛”是真菌形成的菌落,不是细菌形成的,错误。
16.酸奶营养丰富、酸甜可口,是美味的发酵食品。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鲜奶煮沸后直接加入预先准备的乳酸菌
B.在预先没有准备乳酸菌时用酵母菌代替
C.放在30℃左右的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D.发酵过程不密封以确保氧气的供给
【答案】C
【解析】A、制作酸奶过程中,鲜奶加热后直接加入预先准备的乳酸菌进行”接种”,会杀死乳酸菌使接种失败,错误;
B、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制酒要用到酵母菌,没有准备乳酸菌时也不能用酵母菌代替,错误;
C、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30℃左右的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正确;
D、乳酸菌属于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错误;
17.下列关于微生物及其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利用的真菌或细菌的种类不同
B.腐烂的苹果散发出酒味主要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C.制醋用醋酸菌,制酱用酵母菌
D.制作面包所用的酵母菌具有细胞核
【答案】D
【解析】A、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所利用的真菌或细菌可能是不同的种类,如发酵面团和发酵啤酒用的都是酵母菌,A错误;
B、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就是因为水果中的酵母菌在无氧时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的缘故。,B错误;
C、制醋用醋酸菌,利用曲霉发酵可以制作酱等食品,C错误;
D、酵母菌是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18.克隆羊“多莉”与以往克隆动物最大的不同是(  )
A.“多莉”拥有三个母亲
B.是第一只克隆羊
C.细胞核来自高度分化的体细胞
D.“多莉”是无性生殖诞生的
【答案】C
【解析】科学家先将A羊卵细胞的细胞核抽出,再将B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注入来自A羊的无核卵细胞中,这样就得到具有B羊细胞核的卵细胞。这个卵细胞经过分裂形成小小的胚胎。再将这个胚胎移入C羊的子宫内,让它继续发育,一段时间后,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羊出生了,这就是多莉。“多莉”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是无性生殖。也就是说多莉羊的培育是经过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去核)的结合形成融合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再进行胚胎移植,因此科学家培育出多莉羊所采用的生物技术是克隆技术,克隆技术属于细胞工程。
19.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
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_____________。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_____________,并在第_____________天均达到最大值。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重复三次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实验,对家庭自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乳酸杆菌(乳酸菌)
(2)设置对照;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变量唯一
(3)先上升后下降;3
(4)0.6%食醋抑制作用最强,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减少实验的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可信度
(5)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醋等
【解析】(1)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主要作用,如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杆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
(2)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本实验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则实验变量是不同浓度食醋,其中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设置对照,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从而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3)在添加不同浓度食醋的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亚硝酸盐含量。在四条曲线中,每条曲线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在第3天都到达最高值,则可以得出随着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并在第3天均达到最大值。
(4)四条曲线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第3天均达到最大值,通过分析图片可知,在第3天时,四种不同浓度食醋曲线中,泡白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同时按照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其添加的食醋浓度分别是0>0.3%>0.9%>0.6%,则能说明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三组食醋浓度中,0.6%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抑制作用均下降。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进行重复实验,有利于验证之前实验是否有误,同时减少误差,则本实验重复三次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可信度。
(5)根据(4)可知,食醋能抑制泡白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因此结合本实验,对家庭自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制作泡白菜时可适当加醋。
20.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黄淮海流域棉区棉铃虫大爆发。短时间内,多个产棉区被棉铃虫危害到几近绝收。农药防治几乎不能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发生与为害。棉铃虫(图1为棉铃虫的生活史)为害棉花时,主要以幼虫蛀食棉花,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与此同时,美国孟山都公司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克隆到Bt杀虫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其转化到棉花中,培育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图2),使棉花细胞中存在这种杀虫蛋白质,专门破坏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而对人畜无害。
1992年底,我国科学家为了打破美国的限制,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t转基因抗虫棉。1997年起,我国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1998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产棉大国。棉花的重要产物是棉纤维,棉纤维是由胚珠的表皮细胞经伸长、加厚而成,棉纤维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表层含蜡类物质和少量糖类物质,内壁面含有蛋白质、糖类等。但我国原棉平均长度3厘米,美国原棉3.3厘米,这0.3厘米的差距就导致了我们需要进口1/4的进口原棉。实验发现,把美国的优良品种引种到中国,棉花纤维又迅速变短。我国科学家通过长达13年的实验,成功让中国的棉花纤维增长了0.3厘米。让我国的高端棉纺织产业开始摆脱对进口棉花的依赖,也使中国的棉花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新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夏季温差大,阳光充足,棉花生长时间长。因此,新疆长绒棉,具有世界顶级品质。请回答:
(1)棉铃虫的发育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变态,主要在幼虫阶段蛀食棉花。
(2)从苏云金芽胞杆菌的DNA上获得Bt毒蛋白基因,可以产生一种杀虫蛋白质,通过_____________技术,获得具有Bt毒蛋白基因的棉株细胞,在棉株细胞内产生杀虫蛋白,这说明杀虫蛋白的产生是由_____________控制的。
(3)利用棉株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抗虫棉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生殖。
(4)决定棉花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棉纤维的长度,棉纤维是由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影响棉纤维长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
【答案】(1)完全
(2)转基因;基因
(3)无性
(4)胚珠的表皮细胞;遗传与环境
【解析】(1)棉铃虫的生活史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被称为完全变态,而棉铃虫的危害主要是在幼虫阶段蛀食棉花。
(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之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从苏云金芽胞杆菌的DNA上获得Bt毒蛋白基因,可以产生一种杀虫蛋白质,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具有Bt毒蛋白基因的棉株细胞,在棉株细胞内产生杀虫蛋白,这说明杀虫蛋白的产生是由基因控制的。
(3)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组织培养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属于无性生殖。
(4)不同品种的棉花棉纤维的长度不一样,同一品种的棉花种植好些棉花棉纤维也长些,因此,影响棉纤维长度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而棉纤维是由胚珠的表皮细胞发育而来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生物技术
一、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微生物在食品和酿造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1)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醋酸杆菌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甲烷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霉菌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如何保存食品:
(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使食物腐败变质。
(2)保存方法:①风干保存(如:鱼干等);②高温灭菌保存(如:罐头食品等); ③低温保存(如:肉的冷冻、水果的低温保鲜等)。④用盐渍保存(如:咸鱼等)等;
二、现代生物技术:
1、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1)概念:将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如:超级鼠和转基因大豆等。
(2)应用:①制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药物,如:生长激素,干扰素和凝血因子等。
②培育新品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如:转基因番茄、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烟草等。
2、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1)概念:将一个生物体的细胞或组织,在实验室培育成一个相同新个体的生物技术,叫做克隆技术。如:克隆羊“多莉”的诞生。
(2)应用:①拯救物种 ②器官的移植等。
【注: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克隆技术是属于无性生殖。】
1.发酵技术:
例题1.某同学学习制作米酒的探究实验后,在课堂上分享他的实验操作步骤:①浸泡→②蒸熟米饭并冷却→③加酒曲→④保温发酵,并对此步骤作出解释。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 蒸熟米饭需要冷却的目的是避免高温杀死细菌
B. 步骤③的目的是进行接种
C. 保温是为了给酵母菌的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
D. 制作米酒过程中,尽量少打开容器,防止杂菌污染
2.食品的保存:
例题2.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原理的应用,错误的是(  )
A. 米酒的酿制——利用了酵母菌的发酵作用
B. 酸奶的制作——利用了醋酸菌的发酵作用
C. 沼气的产生——利用了甲烷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
D. 食品的冷藏——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转基因技术:
例题3.研究人员从一种海鱼中获得抗冻蛋白基因,将其转入到番茄细胞中,获得了抗冻的番茄品种。该过程主要应用了( )
A. 克隆技术
B. 杂交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D. 发酵技术
4.克隆技术:
例题4.观察下面四幅图,其所运用的生物技术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组织培养②克隆技术③转基因技术④诱变育种
B. ①无土栽培②克隆技术③转基因技术④诱变育种
C. ①组织培养②转基因技术③诱变育种④人工选择育种
D. ①无土栽培②克隆技术③杂交育种④诱变育种
1.(2022·滨州)现代生物技术已被用于生产实践,对个人、社会和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克隆技术可以拯救濒危动物
B.克隆技术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C.克隆技术可以大量繁殖转基因动物
D.“工程菌”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产量、降低成本
2.(2022·梧州)21世纪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世纪。如图是我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虫性状是由杀虫毒素基因控制的
B.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克隆技术
C.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
D.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3.(2022·鞍山)科学家将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将其改造为可以合成胰岛素的新菌种。这种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生物防治技术
4.(2022·益阳)科学家培育了一只可以发光的老鼠,如图为培育过程示意图,该研究过程运用的技术有(  )
A.克隆技术 B.发酵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细胞融合技术
5.(2022·葫芦岛)如图是小羊多莉的诞生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羊多莉是母羊
B.多莉的诞生应用了杂交技术
C.多莉与B羊十分相像,说明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D.多利诞生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6.(2022·潍坊)乳酸菌是乳酸的传统生产菌,但耐酸能力较差。酿酒酵母耐酸能力较强、但不产生乳酸。科研人员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获得了能产生乳酸的工程菌株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菌和酵母菌的DNA在组成方式上相同
B.工程菌株S能产生乳酸的特性是不可以遗传的
C.乳酸脱氢酶基因是乳酸菌能够生成乳酸的关键基因
D.工程菌株S的成功获得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7.(2022·恩施)在酒药的作用下米饭可酿成美味的米酒。以下关于米酒酿造技术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酿米酒的酒药中主要含有乳酸菌、曲霉、毛霉等微生物
B.将米粒与酒药充分混合后高温蒸煮,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杂菌
C.曲霉和毛霉能够将米饭中的淀粉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D.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
8.(2022·绵阳)小韩同学在购买的酸奶包装袋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若发现胀袋或包装破损,请勿食用”。他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胀袋的原因是: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产生了气体。随后,小韩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验证酵母菌在缺氧环境中会产生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   ,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2)为使实验结果准确,甲乙两组   (填“需要”或“不需要”)排出瓶内的空气,且所加酸奶的体积应该   。
(3)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甲乙两组气球大小关系是   ,则实验验证成功。
(4)酵母菌可通过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小韩同学将酸奶放在冰箱内储存以防止胀袋,其原理是   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对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酒精和二氧化碳 D.氧气和水
2.下列食品中没有经过发酵的是(  )
A.泡菜 B.米醋 C.腐乳 D.鲜奶
3.下列应用实例与有关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A.制作葡萄酒﹣酒精发酵
B.生产酸奶﹣酵母菌发酵
C.培养抗虫棉﹣转基因技术
D.植物组织培养培育幼苗﹣克隆技术
4.下列微生物与其发酵产品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黄色短杆菌﹣﹣酸奶 B.乳酸菌﹣﹣醋酸
C.霉菌﹣﹣味精 D.酵母菌﹣﹣酒酿
5.下列实例与运用的生物技术相互匹配的是(  )
A.“多莉”羊的诞生﹣转基因技术
B.太空南瓜的培育﹣组织培养
C.试管婴儿的培育﹣克隆技术
D.酸奶、泡菜的制作﹣发酵技术
6.如图是克隆羊多莉的身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莉的长相最像母羊B
B.多莉的性别可能是公羊也可能是母羊
C.代孕母羊C为多莉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场所
D.此图可得出遗传信息主要在细胞核中
7.下列食品的保存,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原理的是(  )
A.冷冻牛肉 B.袋装牛奶
C.晒干蘑菇 D.真空包装香肠
8.把甲牛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注入乙牛的去核卵细胞中,培养发育成胚胎,再植入到丙牛的子宫内,生出小牛。这项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D.发酵技术
9.下列有关生活中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酸奶和酿酒都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B.白酒酿造过程首先是酵母菌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C.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是为了抑制乳酸菌繁殖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其中其他细菌
10.下列各项中,应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  )
A.通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高产奶牛
B.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普通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超级鼠
C.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太空漫游后播种,培育出太空椒
D.借助三只母羊培育出克隆羊多莉
11.2017年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的新时代。克隆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中”的性状与受体猴的性状一致
B.“中中”的皮肤中含有具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
C.“中中”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图中标号①所示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都发生了变化
12.将下列生物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利用克隆技术快速改良某些动物的性状
B.低温处理减慢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保质期
C.将抗虫基因导入棉细胞中培育抗虫棉
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培育某些植物的优良品种
13.将人肠乳糖酶基因转入奶牛基因组内,生产易消化的高品质牛奶,主要运用到的现代生物技术为(  )
A.发酵技术 B.组织培养技术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14.科学家已成功地将乙型肝炎疫苗基因转入番茄细胞中,使其结出的果实中含有这种疫苗。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  )
A.转基因 B.组织培养 C.核移植 D.克隆
15.花馍是人工做成的各种式样的馒头面点,“河口花馍”被列入了东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下列有关花馍制作及食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花馍的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子叶中储藏的营养物质
B.发面时加入的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使馒头松软多孔
C.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唾液中含有蛋白酶
D.馒头放久了长出的绿“毛”是细菌形成的菌落
16.酸奶营养丰富、酸甜可口,是美味的发酵食品。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鲜奶煮沸后直接加入预先准备的乳酸菌
B.在预先没有准备乳酸菌时用酵母菌代替
C.放在30℃左右的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D.发酵过程不密封以确保氧气的供给
17.下列关于微生物及其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利用的真菌或细菌的种类不同
B.腐烂的苹果散发出酒味主要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C.制醋用醋酸菌,制酱用酵母菌
D.制作面包所用的酵母菌具有细胞核
18.克隆羊“多莉”与以往克隆动物最大的不同是(  )
A.“多莉”拥有三个母亲
B.是第一只克隆羊
C.细胞核来自高度分化的体细胞
D.“多莉”是无性生殖诞生的
19.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
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下。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_____________。
(2)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_____________,并在第_____________天均达到最大值。
(4)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重复三次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本实验,对家庭自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黄淮海流域棉区棉铃虫大爆发。短时间内,多个产棉区被棉铃虫危害到几近绝收。农药防治几乎不能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发生与为害。棉铃虫(图1为棉铃虫的生活史)为害棉花时,主要以幼虫蛀食棉花,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与此同时,美国孟山都公司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克隆到Bt杀虫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其转化到棉花中,培育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图2),使棉花细胞中存在这种杀虫蛋白质,专门破坏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而对人畜无害。
1992年底,我国科学家为了打破美国的限制,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t转基因抗虫棉。1997年起,我国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1998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产棉大国。棉花的重要产物是棉纤维,棉纤维是由胚珠的表皮细胞经伸长、加厚而成,棉纤维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表层含蜡类物质和少量糖类物质,内壁面含有蛋白质、糖类等。但我国原棉平均长度3厘米,美国原棉3.3厘米,这0.3厘米的差距就导致了我们需要进口1/4的进口原棉。实验发现,把美国的优良品种引种到中国,棉花纤维又迅速变短。我国科学家通过长达13年的实验,成功让中国的棉花纤维增长了0.3厘米。让我国的高端棉纺织产业开始摆脱对进口棉花的依赖,也使中国的棉花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新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夏季温差大,阳光充足,棉花生长时间长。因此,新疆长绒棉,具有世界顶级品质。请回答:
(1)棉铃虫的发育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变态,主要在幼虫阶段蛀食棉花。
(2)从苏云金芽胞杆菌的DNA上获得Bt毒蛋白基因,可以产生一种杀虫蛋白质,通过_____________技术,获得具有Bt毒蛋白基因的棉株细胞,在棉株细胞内产生杀虫蛋白,这说明杀虫蛋白的产生是由_____________控制的。
(3)利用棉株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大量抗虫棉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生殖。
(4)决定棉花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棉纤维的长度,棉纤维是由_____________发育而来。影响棉纤维长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